游览徽州古城

刘亚萍

<h3>  5月19日午餐后离开昌溪古村,大约一个小时左右车程,到达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先办理住宿,休息至下午五点半之后,前往徽商故里——徽州古城游览。<br>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还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br>  徽州古城里的古迹很多,是国内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分内城、外廊,有东西南北四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古城至今仍有很多居民住在里面,到处都是生活的气息。</h3> <h3>  我们住宿的地方离古城不远,走出小街上了大马路,就看见了飞檐翘角、庄重沧桑的古城楼。远远望去,城楼外有一对端庄秀丽、庄严肃穆的华表,还有一个赑屃(bi xi)驮碑,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和神韵。</h3> <h3>  走近一看,这个城楼叫仁和楼,门前有一对石狮子。赑屃驮着的石碑上,镌刻着“徽商故里”四个大字,是由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第七届、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徽州休宁县人孙起孟题写的。</h3> <h3>  城门两旁的城墙前,还立着几座历史上的徽州名人的雕像,有清代军机大臣曹振镛;</h3> <h3>  明代戏曲作家汪道昆;</h3> <h3>  元代政治家、文学家朱升;</h3> <h3>  北宋发明家(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畢昇;</h3> <h3>  现代革命家刘和珍。</h3> <h3>  显而易见,这是一座新修建的城楼。<br>  从仁和楼方型城门进去,首先看到一座牌坊,上书“徽园”二字。这是在原徽州府衙一带修建的仿古旅游区,是集牌坊、祠堂、古民居“徽州三绝”,融砖雕、木雕、石雕“徽州三雕”精髓而建的,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2000年对外开放。主要建筑有徽园第一楼、仁和楼、古戏台、莲池玉带桥、九龙九凤壁等。</h3> <h3>  仿古旅游区缺少历史沉淀和精气神,没啥好看的,匆匆走过。<br>  再往南走,就到许国石坊了,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位于城内阳和门东侧,立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br>  这座石坊是明神宗为表彰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功臣许国而钦赐修建的。许国是明代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又是太子的师傅,因其劳苦功高,皇帝恩准修建此坊。<br>  许国石坊巍峨壮观、雕饰华丽,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其独特的八柱结构,形成四面围合的形式,内、外八个面都可观赏,柱脚还有十二只狮子坐镇,是全国仅此一例的牌坊,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1988年被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说,许国石坊是整个徽州古城中最精华的部分。</h3> <h3>  许国石坊的西侧就是东谯楼,亦称阳和门。据门前木牌介绍,此楼始建于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楼上原有报时设备,故名鼓楼。楼宽12米,深10米,高13米,歇山顶,重檐虚阁,前后通间设窗,西南两侧有石阶通道。历代均作重修,现存木构为清式。</h3> <h3>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来到徽州府衙的仪门前,灯光亮起来了,这座歙县的地标式建筑散发着徽派建筑的独特韵味。作为古徽州府治所在地,这就是古代知府的办公场所,俗称“衙门”。<br>  徽州府衙,建于明末清初,多次重建、重修、大修。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总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包括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整体建筑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2012年,徽州府衙被批准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br>  遗憾的是,此时已是晚间七点,府衙大门紧闭,不能进去游览了。庞大的府衙,我们只看到了庄重的仪门。</h3> <h3>  府衙的西面是古城墙,有城门通向城外,这个城门与东谯楼正好遥遥相对。我们走出城门看了看,又返回城内继续游览。</h3> <h3>  回到徽州府衙前,南面正对着的是南谯楼。它是徽州古城最重要的地标,始建于隋末,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它是隋末歙州府的正门,也是当今徽州古城最中心、规模最大的城门。<br>  南谯楼三重三开间,高约20米,宽约15米,进深约10米。方形的城门宽4.5米,为宋朝营造法式——排栅柱法,即左右各有木柱13根,每柱均呈10度左右斜倚墙壁,用以支撑大梁。据说这种“排栅柱”的方形城门是北宋正宗的城门形制,现存已不多。1989年被批准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家文物局拨款重建,基本保持了木构清代风格,城门为宋代风格。</h3> <h3>  走进南谯楼,似乎有种古今穿越的感觉。出城门回头看,庄重古朴的城楼上“徽州府”三个字映入眼帘。虽历经风雨,多次修缮,但古制古风依旧,不可多得。</h3> <h3>  南谯楼的南面有座牌坊,正反两面分别挂有“东南邹鲁”、“承流宣化”字样的匾额。</h3> <h3>  出了南谯楼,仍在城墙内,高耸的古城墙近在咫尺,唐砖宋瓦古色古香。空地上有许多人在跳广场舞,往来的行人,玩耍的孩童,拍照的游人,甚是热闹。左前方有一座体量较大的建筑,是徽州历史博物馆,晚间不开放。</h3> <h3>  牌坊右侧不远处的城墙,有门通向瓮城。瓮城不算小,城墙也很完整,只是瓮城内尚有多家住户,大小不等的民宅将瓮城几乎塞满了,只留下一条通道。从1986年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将近四十年了,为什么不能恢复瓮城的历史原貌呢?</h3> <h3>  我们从瓮城返回城内,返回到许国石坊。此时一轮明月升上了天空,石坊与明月进入同一画面,仿佛是在进行一场久远的时空对话。</h3> <h3>  石坊的东侧就是一条商业街,此时正灯火通明,人来人往。路灯上的鱼形灯罩颇为生动有趣。</h3> <h3>  不知不觉已经走了近三个小时,快到晚上九点了,饥肠辘辘中走进一家餐馆大快朵颐。<br>  因为时间不够,我们没有走进徽州的古街古巷,那里的历史遗迹和古老风貌,是古城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参观,颇为遗憾。<br>  这个晚上,我们徜徉在苔藓斑驳的古老城墙边,穿梭在灯火通明的徽州城门下,仰观并抚摸着四百多年前的古石坊,欣赏着徽派建筑的独特美感和韵味,仿佛走过了百年沧桑,见证了千年文化传承下的社会风貌。颇有收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