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个好地方

云中鹤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语:شىنجاڭ ئۇيغۇر ئاپتونوم رايونى),简称“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面积166.49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截至2022年末,自治区常住人口为2587万人。截至2023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4个地级市、5个地区、5个自治州、12个自治区直辖县级市,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乌鲁木齐市。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今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清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设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疆著名景点有:喀纳斯、禾木、五彩滩、赛里木湖、那拉提、天山天池、火焰山、坎儿井、薰衣草博物馆、吐鲁番、国际大巴扎等。</span></p> <p class="ql-block">语言文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自治地区,世界六大语系中有三大语系的语言汇集在这里。自治区政府为了依法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新疆普通中小学采用维、汉、哈、柯、蒙、锡、俄7种语言进行教学,大中专院校采用汉、维、哈、蒙4种语言授课。自治区召开人代会、政协全委会时,使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5种语言文字。自治区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均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播音。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5种语言广播,新疆电视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3种语言播出。《新疆日报》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4种文字出版;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等6种文字的图书和教材。少数民族文字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使用。2000年建立了"新疆语言文字网",在网上介绍我区语言文字的历史与现状,报道新疆语言文字工作各方面的最新动态。</span></p> 哈密4A景点回王府 <p class="ql-block">节日</p><p class="ql-block">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两大传统节日,即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回族过肉孜节较隆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其他民族过古尔邦节比较隆重。节日期间,民族群众要穿上盛装,准备丰富的食品,有的人家要宰羊,民族之间互相登门拜访,表示庆贺。肉孜节又叫"开斋节",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每年必须封一个月斋,伊斯兰教历9月为"斋月",封斋期间白天不吃不喝,太阳落山之后,才能吃喝。10月1日为开斋日。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是伊斯兰教历每年的12月10日,具体为肉孜节后的第70天,公历日期每年不固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外,还有哈萨克族的"纳吾热孜节"、蒙古族的"麦德尔节"、锡伯族的"西迁节"(四一八节)、塔吉克族的"巴罗提节"(灯节)和"播种节"、俄罗斯族的"帕斯喀节"和满族的"颁金节"等等。</span></p> 霍尔果斯口岸 <p class="ql-block">风俗</p><p class="ql-block">在饮食方面,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以面粉、大米为主食,主要吃牛、羊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凡是有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居住的地方和单位,都专门设置了供他们进餐的清真餐厅,所用的炊具、餐具都和汉族餐厅的炊具、餐具严格分开;供清真餐厅食用的牛、羊肉均由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群众自己宰杀,并且严禁与猪肉一起存放、运输和买卖;清真餐厅的管理人员和炊事人员一般也由少数民族职工担任。</p><p class="ql-block">在待人接物方面,少数民族很重礼节。亲友见面,一般都要握手问候。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群众在遇到长辈或朋友时,习惯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把身体向前倾斜30°,并连声地说:"撒拉买里孔木(意为'祝您平安')!"这些民族的老年人到别人家里或者在进餐时,常常双手摸面做"都瓦"(一种祝福的宗教仪式),有时互相见面握手之后也做"都瓦"。</p><p class="ql-block">在称呼方面,各民族都有其尊卑辈序之称,其中维吾尔族、乌孜别克等民族,一般年轻人都称呼老年人"大大"(大爷)、"阿娜"(大娘),称呼比自己稍长的人为"阿卡"(阿哥)、"阿恰"(姐姐);称呼比自己年幼的男女为"吾康"(弟弟)和"森额尔"(妹妹);青年同性之间互称"阿达西"(朋友);对干部和军人称"尧尔达西"(同志);对小孩、少年人多称"巴郎"。但对青年人则不宜随便叫他们"巴郎",否则会引起对方的不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丧葬方面,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人死后一般都实行土葬,先由宗教人士给死者擦澡,然后以白布裹尸,用移尸木匣抬到事先挖好的墓穴入葬。出葬时不许妇女和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到墓地去。死后的第7天、第40天和1周年,家属均要举行悼念活动,请阿匐念经,请亲友吃饭,此项仪式叫"乃孜尔"。</span></p> 沙湾市鹿角湾 <p class="ql-block">服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种类繁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爱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套坎肩。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连衣裙宽大,胸前多褶,而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连衣裙下端多皱褶,塔吉克族妇女喜欢在裙子上系围裙。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的男子多穿过膝、无领、对襟"袷袢"(长袍),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蒙古族、达斡尔族喜欢穿袍子,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民族还非常喜欢在衣服的领口、胸前、袖口、肩、裤脚等处用各种彩线绣上精美的花卉花纹图案,有时缀上彩珠和各色亮片等装饰品。戴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共同爱好,尤其喜欢戴花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别,其中维吾尔族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span></p> 独山子大峡谷 <p class="ql-block">歌舞</p><p class="ql-block">新疆是著名的歌舞之乡,各民族的民歌浩如烟海,世代流传。如维吾尔族民歌《新疆是个好地方》、《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在那遥远的地方》;塔吉克族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乌孜别克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等。</p><p class="ql-block">新疆音乐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最负盛名,传统的音乐有木卡姆、库夏克、埃提西希、卖达等。其中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由大乃格曼、达斯但、麦西来甫等三大部分组成,集音乐、舞蹈、演唱、文学、生活习俗为一体,包括互不相同的36个曲调,要连续24小时方可演奏完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维吾尔族民间乐器主要有都他尔、弹拨尔、扬琴、热瓦甫、唢呐、笛子、手鼓、萨巴依、纳合拉、艾杰克、卡龙、萨他尔、达甫等。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阔布兹、斯不兹厄等。</span></p> 赛里木湖 <p class="ql-block">宗教信仰</p><p class="ql-block">新疆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现在新疆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包括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萨满教在一些民族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伊斯兰教是新疆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共有10个少数民族,即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东乡族、撒拉族和保安族,信教群众占新疆总人口的58.3%。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信仰佛教。</p><p class="ql-block">新疆充分尊重和保护各种宗教信教群众进行正常宗教活动的权利,宗教界人士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目前,在全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担任职务的新疆宗教界人士1731人,他们代表信教群众积极参政议政,并对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进行监督。</p><p class="ql-block">新疆现有宗教活动场所2.4万余座,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2.39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0万人。依法保障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1982年以来,全疆共恢复建立各级宗教团体88个,其中自治区和地、县级伊斯兰教协会79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坚持把加强爱国宗教人士的思想和队伍建设作为做好宗教工作的关键,在政治上关心他们,把爱国宗教人士作为肩负着特殊历史使命的非党基层干部来对待,纳入全区干部培训计划;坚持工作上支持他们,团结和依靠爱国宗教人士协助党和政府管理宗教事务,支持爱国宗教人士依法开展工作;坚持生活上照顾他们,在自治区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资金,对爱国宗教人士给予生活补贴。目前,享受不定期生活补助的有5761人,年均补助2074万多元。建立了自治区、地、县三级培训体系,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全区现有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从2001年开始,由自治区负责对全区重点清真寺的8000余名教职人员进行培训,每年培训2000人左右,目前已培训了7000多人;其余2.1万名宗教人士,由地县两级负责培训,目前已培训了2.16万人次。这是建国以来我区对宗教人士进行的规模最大、成效最为明显的培训。</span></p> 那拉提大草原 伊宁市 独库公路 唐布拉百里画廊 喀什白沙湖 喀什汉巴扎 喀什香妃圆 天山天池 新疆博物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疆特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新疆特产有库尔勒香梨、新疆大枣、新疆和田玉、新疆大盘鸡、吐鲁番葡萄、新疆葡萄干、天山雪莲、新疆地毯、哈密瓜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疆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瓜果和瓜果之乡。新疆是久负盛名的“瓜果之乡”,瓜果品种繁多,质地优良,一年四季干果水果不绝于市,如石榴、葡萄、无花果、杏、桑葚、蟠桃、梨、阿月浑子、核桃、沙棘、伽师甜瓜、哈密瓜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全国的农业大区,由于常年少雨,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因此当地瓜果以“甜”闻名。</span></p> <p class="ql-block">生产建设兵团</p><p class="ql-block">新疆军垦事业集体名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生产建设兵团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陆续组建的各类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通过军垦这种特殊体制达到巩固边防,发展经济,安置人员的目的,兵团成为党、政、军权合一,工、农、兵、学、商五位一体的半军事化组织和社会经济体系,尽管如今只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存在,但是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全国陆续出现过12个兵团,3个农建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行党政军企高度统一的特殊管理体制,下辖12个综合师,1个建筑工程师,1个现代农业师,总人口200万(约为258万人),职工92万,司令部所在地乌鲁木齐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六军大部,第五军大部,第二十二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966年1月,整合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三师。1975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建制被撤销。1981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恢复兵团建制,名称由原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开始二次创业。</span></p> 石河子兵团军垦博物馆 新疆大巴扎 独库公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摄影:付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整理与编辑:云中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07</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