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洛阳行(四)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幸福

<p class="ql-block">清晨吃过早饭,我们登上了客栈三楼的露台,这里可以看见天堂、明堂。日光下天堂明堂灰色的屋顶及朱红色的门窗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我们一会要去国花园看早开的牡丹,看牡丹最好的时间是在4月中旬,我们选择3月底来主要是看博物馆和石窟,这样也可避开人流高峰,去看牡丹就是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花园位于洛南隋唐古城遗址上,分为东门和西门。我们来之前查了,早开的牡丹在西门附近。</p><p class="ql-block">打车来到国花园西门,这是一个具有现代感的建筑体。钢板结构,由孔雀与牡丹雕塑组合而成,整体结构犹如一个拱桥,寓意着“以花为媒,广交朋友”。</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门迎面是个小广场,沿着左侧的长廊我们向前走,长廊上书写着关于牡丹诗词。这首刘禹锡的《赏牡丹》应该是写牡丹诗中最耳熟能详的一首了。</p> <p class="ql-block">穿过长廊便是一片牡丹园,在一片绿叶中,几朵盛开的紫色牡丹十分抢眼。这是魏紫,因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故称“魏紫”。开花时间较早,花瓣层层叠叠,大气端庄,有着“花后”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皇冠形的魏紫,第一次见到开的如此娇艳饱满的牡丹,真不愧称为“花中之王”。</p> <p class="ql-block">含苞欲放的骨朵都有小碗的碗口大小。</p> <p class="ql-block">冰清玉洁的白牡丹</p> <p class="ql-block">粉红色的珊瑚台,花瓣颜色渐变,到边缘变成了浅粉色。</p> <p class="ql-block">3月底的国花园里的牡丹大约开了10%,有的花圃看上去还是满目绿色。我们问了几个工作人员,给我们指了花开的比较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赵粉-名字取自清代赵家花园。温婉雅致,如身着粉色衣裙的小公主,在清风中翩翩起舞。</p> <p class="ql-block">这片牡丹是黑海洒金-暗紫色的花瓣如黄昏时分的海面,金色花蕊仿佛阳光映在海面的余晖,波涛荡漾间熠熠发光。</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是秋翁亭,是根据《秋翁遇仙记》故事建造的。传说有位名叫秋翁的花农,很喜欢种牡丹花,花开时轰动全城,当地恶霸听闻后前来毁园抢夺,秋翁以死护花,牡丹仙子得知后,下凡救出秋翁,铲除恶霸,恢复花园原貌。</p><p class="ql-block">到秋翁亭这,早开的牡丹基本就没有了,我们沿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快到西门的时候,恰巧遇到了早上9点半的表演-身着盛装的女皇武则天巡游牡丹园。</p> <p class="ql-block">这个时间游人已经多起来,我们庆幸错开了人流高峰,接下来就要去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了。</p> <p class="ql-block">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坐落于洛阳市的老城区,距离国花园西门大约7公里,我们打车大约20分钟到达。下车来,一座色彩明快、线条流畅,颇具现代特色的建筑坐落于眼前。</p><p class="ql-block">来之前我们曾在网上看过设计师讲解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设计理念。博物馆以“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为设计理念。博物馆建在洛河与瀍河的交汇处,人们在博物馆里向南瞭望能看到洛河。建筑采用了“正反拱”的结构。因隋唐的建筑大多是曲面的大屋顶,博物馆设计提取了隋唐建筑的剖面轮廓特征,远看就如同一座唐代宫殿群的天际线,隋唐韵味再现眼前。同时建筑材料还融和了传统三彩技艺,体现了河洛记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共有三层,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一层、二层为《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常设展,三层为《一粒米的漕运之旅》互动体验展,此外设有临时展厅。</p> <p class="ql-block">走到入口时,我们近距离的看到了下部拱起结构的吊顶。博物馆顶部由近13万个陶瓷片组成,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吊顶艺术作品。椭圆陶管拼合成上万个菱形,如云中扬帆,每一个菱形船帆又为13根陶棒组成,代表隋唐大运河途径的13个重要节点。</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前方一副色彩鲜明的壁画吸引了我们的视线,远看上去是一张地图,黄色的是土地、山脉,绿色的是草原、森林,蓝色的是海洋。走近仔细端详,以洛阳为中心隋唐时期的运河流经的地区清晰的标记在上方。壁画是由唐三彩陶瓷镶嵌而成,瓷片在日光下散发着自然而柔和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第一个展馆,巨大的砂岩浮雕作品《国运泱泱 天工开物》镶嵌在展厅的三面墙壁上,由LED屏幕组合的大运河如一条蓝色的缎带流淌在广阔的大地上,船只在水面上来来往往,呈现千帆驶过的壮阔景象。</p> <p class="ql-block">隋唐大运河是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的。首先在东都洛阳开凿了通济渠,又开永济渠和江南河,形成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余公里的南北水运交通大动脉,成为当时粮食等战略原材料和大宗物资运输的支柱。</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第二个展厅,这个展厅展现隋唐大运河的“诞生”,以大运河的开凿为中心,讲述洛阳的优越地理位置、东都洛阳城的营建、运河的贯通以及运河上的水工技术。</p> <p class="ql-block">洛阳作为隋唐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型粮仓多集中于附近。含嘉仓是唐朝时期国家大型皇家粮仓,而仓粮皆通过大运河运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文物便是含嘉仓遗址出土的“大業元年”刻铭砖,标定了隋唐大运河的时空起点。</p><p class="ql-block">砖正面阴刻铭文,内容详尽记录了仓城名称、出土仓窖的位置、粮食来源地、储粮种类及详细数量、存入时间,仓窖管理人员等信息。从内容来看,当时粮食的储存已经制度化、科学化。此砖右半部残损,但可看到仓城名称含嘉仓19号窖的粮食在长寿元年(692年)来自河北邢州,数量为七千五百石九斗八升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盐铁使印</p><p class="ql-block">铜质方形官印,橛钮,断代下限为唐代晚期。盐铁使是唐代中期以后特置,以管理食盐专卖为主,兼掌银铜铁锡的官吏,多特派大臣充任或由淮南节度使兼任,常驻扬州。唐代后期,盐铁使与度支、户部二使合称三司。</p> <p class="ql-block">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p><p class="ql-block">这艘古沉船于2013年在洛阳偃师首阳山镇洛河北岸被发现,经抢救性发掘,考古人员将其命名为洛阳运河一号,是迄今为止洛阳地区首次发现的古代沉船。出土时船体长度约20.14米。它由13个船舱组成,在船的首尾设置有生活仓,中部设置货仓,是一艘小型内河客货两用运输船。根据测定,这艘船应属明清时期。</p> <p class="ql-block">各种形态的陶俑</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这个展厅,我们来到一楼大厅,这里陈列着一座楼船的模型,因船高首宽、外观似楼阁而得名,是古时的战船、官船,在隋代被广泛使用。</p> <p class="ql-block">一楼有一座颇具设计感的螺旋形楼梯,从一层盘旋而上,人们沿着弯道漫步,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二楼。</p> <p class="ql-block">二楼走廊</p> <p class="ql-block">走过长廊,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长30米、高10米,总面积300平方米的古汴河河道剖面,在河道剖面上,粗糙的淤土块中夹杂着不少石块、瓦砾、瓷片、动物骨骼等,这些来自不同年代的沉积物,成为运河河道不断变迁的“时间密码”,向参观者展示大运河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运河二号古沉船在这个展厅。它与运河一号同时发现于洛阳市偃师区首阳山镇义井村洛河北岸的滩地中,出土于一号古沉船的东南部,两者相距7.8米。船首西北方有铁锚,船当时应处于抛锚状态。船体残存有7个舱,推测其形制与运河一号古沉船基本相同。出土地处于隋唐洛阳城漕渠故道内,是洛阳运河水系沿用千年而不衰的有力证明。</p> <p class="ql-block">三彩天王俑-这是目前洛阳地区出土的最大的陶俑,高1.26米。</p> <p class="ql-block">二楼参观完毕,我们上到三楼。这里是“一粒米的漕运之旅”360°环幕影厅。</p> <p class="ql-block">登上船头,我们跟随着视频镜头时而空中飞翔,俯瞰山川大地,时而水面穿行,游走在船只与荷花之间。走过隋唐大运河沿线的主要城市,感受一粒米从征收、运输至抵达洛阳的全过程,沉浸在空间与时间的交错之中。</p> <p class="ql-block">观赏完“一粒米的漕运之旅”,我们下到一楼,买了文创雪糕,结束了上午的博物馆之行。</p> <p class="ql-block">出来博物馆已近中午,我和刘蕊一人扫了一辆共享单车去和张玮汇合,然后去西工小吃街午餐。</p><p class="ql-block">路过应天门广场,白天的应天门广场游客稀少,没有了夜晚繁华与喧闹。晴空下城楼巍峨高耸,可以更清晰的观赏应天门的建筑与布局。我们又忍不住停下脚步,在广场上走走、看看、拍拍。</p> <p class="ql-block">三人汇合打车来到了西工小吃街,去吃网上推荐的“西工小街锅贴”。</p> <p class="ql-block">已经快2点了,店里人还是不少。我们点了餐,大约10几分钟,锅贴上来了,底部焦黄,馅也不小,味道还是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另外一个洛阳传统名吃-浆面条,它是以绿豆浆发酵面浆做汤下的面条。发酵后的浆有一种酸味,且咸香适口,我还挺喜欢这个味道。</p><p class="ql-block">吃过午饭,我们将继续此次最重要的行程-参观龙门石窟。</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参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一是看展品了解大运河的文化历史,隋唐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中国古代南北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对交通、文化、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二是欣赏博物馆特色建筑,大运河博物馆以“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为设计理念,将隋唐韵味再现眼前,又加入了传统三彩技艺,是现代建筑工艺与古风古韵的融合贯通,让人眼前一亮,非常值得一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