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黄山之逛古街

深野

<p class="ql-block">  30年前第一次糊里糊涂地爬了黄山,还在山上住了30元/晚的大通铺。之后也又去爬过山,特别是今年已经两次经过皖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了。而我很久就有带孩子爬黄山的计划,却一直未能成行,这次排除万难终于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7日,晴,25-35℃。冒着酷暑出游,早上7:20从岳西县城出发,走沪武高速、沪渝高速、德上高速、黄孚高速、杭瑞高速到屯溪区黎阳老衔。因为需要安排一整天爬山,而今天赶到黄山市只需要半天,因而就在黄山地区逛古街古巷。</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黎阳老街,11点多就到达目的地,老街游人不多,热浪却高得很,在这逛了逛,吃了个午饭。</p> <p class="ql-block">  黎阳老街位于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黎山社区,与屯溪老街隔江相望。屯溪老大桥(原名:镇海桥)作为他们之间的通道横跨其间。走过老大桥,前方有一条小溪叫河底溪,过了河底溪上的西镇桥就是黎阳老街了。</p> <p class="ql-block">  走在古色古香的小巷间,沉淀千年的古朴气息铺面而来,眼前那造型别致的徽派古民宅大院子,鳞次栉比的古牌坊群,仿佛在诉说着古老徽州辉煌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  黎阳街分上黎阳和下黎阳,现今一中学生公寓楼上首原有一座古老的路亭叫“新亭”,便是上下黎阳的分界线,2010年城区改造,大部分旧宅不复存在,但依然留下了具有徽州传统风格的徽派民居数座及民国石库门风格的老宅。 老屯溪人代代相传的俗语“明清个屯溪,唐宋个黎阳”,它隐隐地告诉了我们黎阳在昱城人心中的分量。</p> <p class="ql-block">  黎阳老街,又称为黎阳水街,拥有1800多年的历史,积淀了徽商、徽文化的神韵和灵魂,全长1200米,街中的一条小溪沿街流过,故称水街,这也是其特色所在。</p> <p class="ql-block">  “两江交汇,三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使黎阳千年来成为皖浙赣边陲商业中心和新安江的码头重镇,有“明清的屯溪,唐宋的黎阳”之说。</p> <p class="ql-block">  离开黎阳老街,开车2公里多过横江到屯溪老街,30年前曾逛过这,但直到最后逛到横江口镇海桥处才找到一点点印象。</p> <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包括一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09年,屯溪老街与北京国子监街、苏州平江路一同当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p> <p class="ql-block">  老街上有博物馆众多,其中屯溪博物馆为屯溪老街唯一的国家博物馆。2012年,经改造为“屯溪老街社区博物馆”,为中国首批5家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之一。一楼展厅珍贵藏品有国内最大的宋坑金星金晕砚板、法华釉瓷枕、春秋青铜器、金丝楠木徽州床。二楼主要陈列有新安画派古字画,其中有黄宾虹、汪彩白、金声等大家作品。还有程德馨酱园场景复原,程德馨酱园创建于清代,为徽派酱菜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老街上的另一个博物馆是的万粹楼-中国首家古建筑形私人博物馆。面积2000多平方米,糅合了徽派民居、园林、府第、商铺的风格。馆内陈列着主人收藏的大批文物,以及500多件当代名人字画、900方珍贵砚台。据说是国内少有的古建筑形式的私人博物馆。此楼建于1996年,楼高四层,采用明清时代古建筑遗存的石雕、砖雕、木雕等旧构件中的精口,按徽派建筑的风格重新组合而成。一楼“九百砚堂”陈列、经营以歙砚为主的四大名砚及文房四宝。二楼展出的是各种文物和艺术品。三楼是楼主的起居室。四楼天台是一个小小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  程氏三宅,是明代民居的典范之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安徽黄山屯溪区柏树街,有三处明代古建筑,位于屯溪柏树东里巷6号、7号、28号。为明代成化年间礼部右侍郎程敏政所建,名“程氏三宅”。程氏三宅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与黎阳老街隔江相望,由国家级重点文物-镇海桥衔接,可见黄山市旅游资源有多丰富。可惜2020年一场大水,把镇海桥冲垮,2021年,在镇海桥的原址,新修建了镇海桥。现在看到的镇海桥,已不是曾经的国保级镇海桥了。</p> <p class="ql-block">  离开屯溪区,再开车20多公里去徽州区打卡潜口民宅博物馆,这里收藏了明清时期的民宅,很有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  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紫霞峰南麓。潜口民宅是徽州明代传统民居的徽派建筑群。在一个小山峦上展示出各类不同古民居风貌,颇具匠心,潜口民宅从建筑类型划分有洞社、宅第、小桥、路亭、牌坊。在时间跨度上,从明弘治八年延续到明中晚期。清初名流黄宗羲、施闰章、梅庚、靳治荆等均涉足此地,并有题记于此。</p><p class="ql-block"> 1982年5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建立“明代民居建筑群”,并列入全国文物保护计划。按照“原拆原建、集中保护”的原则,将散落于歙县境内民间且不宜就地保护的明清古建筑进行集中保护,明清建筑民居群别于1990年和200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建成潜口民宅一座古建筑专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1982年,为集中保护古建筑,国家文物局批准,将分散在歙县和徽州的郑村、许村、潜口、西溪南等地的10余处较典型而又不宜就地保存的明代建筑拆迁复原,移建潜口民宅。拆建工程自1984年至1994年底,先后迁建了3座祠堂、5幢民宅、1座路亭、1座石牌坊。</p><p class="ql-block"> 1998 年,徽州区人民政府向国家文物局提出清代民居保护工程的规划与请求,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在潜口民宅保护范围内进行清代民居保护工程,共修复保护了11幢清代典型民居,于2006年竣工并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荫秀桥”建于明嘉靖年,为单孔拱桥,它由当地尼姑出资所建,桥的一头是尼姑庵,另一头是鸡犬相闻的村庄,“荫秀桥”三字,一半为阳刻,一半为阴刻,桥中央成了佛界与人间的分界线,故又叫“阴阳桥”,十分有趣的是该桥两旁护栏砌筑却是罗汉板。岁月悠悠,小桥依然,“师太不知何处去,罗汉依旧笑春风”。</p> <p class="ql-block">  方氏宗祠坊,走过“荫秀桥”,便是“石牌坊”,它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牌坊正面无题字,只雕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手里拿着一支笔,脚上踏着一只方形斗,“鬼”与“斗”合起来为“魁”。牌坊背面刻了月宫桂树图。表明立坊者方氏期望家族子弟多出文魁星,去蟾宫折桂,光宗耀祖。</p> <p class="ql-block">  迂回登山,即有一亭,名曰“善化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亭名“善化”,乃取旧时“善化贤良释化愚”之意。亭为方形,四柱居空,飞檐翘角,造型美观,亭顶梁横木上刻有对联:“阴德无根方寸地中种出,阳春有脚九重天上行来”,意在劝人诚心行善方可积德。此亭还有一对联:“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寓意十分深刻。</p> <p class="ql-block">  离开潜口,开车上京台高速,到黄山区汤口镇,今晚入住“黄山德本居.四合院特色体验民宿”,入住后休息了2小时。</p> <p class="ql-block">  6点出门时顺便参观了店老板家的老宅,据说是400年前的万历程宅,保存相当好,二楼还有客房出租。</p> <p class="ql-block">  晚餐在镇上吃的土菜</p> <p class="ql-block">  吃完步行一公里多去黄山南大门打卡,回房间快8点了,早早地洗了澡,明天起早爬山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