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七七卢沟桥事变87周年,我听《四世同堂》也刚好听到了七七纪念日这一段,心中特别疼痛。作为中国人,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不能忘记曾经的屈辱和苦难!朋友圈里发文纪念的比九一八要少很多,而对于土著北京人来说,最不该忘记的就是七七,就像南京人永远不该忘记南京大屠杀的日子。淳姐在南京上大学时,新生开学必须要集体去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而且每年的纪念日,警报响起,所有的同学立即停止行走,静立默哀。我不知道北京的大学和北京的学生们是否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很惭愧到现在才阅读《四世同堂》。这是一部名著,自然会有各方面的文学家去精心评论,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看到的感受到的最切肤的疼痛是日本铁蹄下的八年,北平普通人民的血和泪,从底层到中产无一幸免的苦难;从精神到肉体的彻头彻尾的撕裂!</p> <p class="ql-block">从女性的视角,我最喜爱韵梅这个人物,她涵盖了中国传统女性所有的美好:美丽、隐忍、宽容、聪明、勤劳、坚韧、勇敢、豁达!这个形象让我屡屡把她和我的母亲联系起来,她,她们,是一个大家庭里,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最容易被忽略却可以被称作家庭脊梁的人!</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北平人,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热爱倾注在全书的每一个字里行间,北平的风景、建筑、文化、饮食、民俗,都是那么美好,可是七七之后,这美好被活生生地毁灭,被撕成碎片,这些成了每一个北平人无以言表的痛。 </p> <p class="ql-block"> 老舍先生的这部著作在1941年就开始酝酿,1945年动笔,1948年完成。所以我感觉他更多的是一部纪实文学,只有经历,才更知苦难深重,才更警醒后人,不要轻易忘记耻辱忘记苦难!</p> <p class="ql-block"> 小说的写作风格受西方文学影响很重,心理活动的描述很重,嘲讽戏谑的笔触颇多。这可能也是民国时期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 小说很好,尤其是作为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年轻人,值得一读!不论何时,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我们都不能缺少家国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