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一晃47年过去。<br> 1977年初,我还是一个刚刚入党的新党员,被组织部门下派到凤凰公社五方大队任党支部副书记,虽然仅仅一年的时间,但勤劳、纯朴、善良的父老乡亲,在我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以王青云书记为首的班子成员的工作热情感染着我,成为我人生成长的基石……<br> 风雨飘摇几十载,我从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到进入古稀之年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老太婆,退休之后和孩子到哈尔滨定居。<br> 时间在走,但思乡之情未变,一直有一种愿望想要回到五方,看看五方的父老乡亲,感谢王志国建立了“五方老乡群”,是网络这个平台,拉近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论身居何方,一部手机就能视频聊天,40多年前,无法想象的事情得以实现。尽管这样也不能满足老朋友想见面的愿望,经过反复商量,决定回到五方。第一次聚会。<br><br> 2024年7月2号,我们约好了下午一点到舒兰市政务大厅集合。</h3> <h3> 在舒兰政务大厅见面的情景。<br> 群主王治国风尘仆仆从吉林长白山乘坐高铁到吉林市,又打车来到舒兰。</h3> <h3> 77岁的老书记王青云,身体欠佳,柱着拐杖从吉舒提前来到舒兰,盼望见到多年未见的老朋友。</h3> <h3> 麻亚琴是原五方大队的妇女主任,是五方地第一位考学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在吉林工作定居,知识改变了她的命运。<br> 亚琴看见多年未见的老书记,总有唠不完的嗑。</h3> <h3> 曾经做过村支书的鲍文强。</h3> <h3> 推荐上大学的胡海峰。</h3> <h3> 在五方下派期间,我一直住在亚琴家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姐俩自拍合影,留下这美好的瞬间。</h3> <h3> 感谢在舒兰居住的胡海峰,刘树坡,还有晚辈的曾任职的村支书赵露,安排我们从外地回来的老同志,到舒兰最好的酒店住宿。<br><br> </h3> <h3> 赵录是年轻的村支书,见面叫我“匡姑”,自我介绍说他父亲是赵喜山,我才反应过来,他父亲是原来一队的生产队长,现在已经过世了。<br> 赵录今年六十一岁,我下派时他还在读小学,还是个孩子。</h3> <h3> 这是下午在酒店座谈时候的情景。</h3> <h3> 想起了47年前下派时候的事情,我侃侃而谈,大家公认我的记忆力太好了……</h3> <h3> 晚餐安排的也很丰盛,在酒桌上喝酒聊天。</h3> <h3> 开饭之前,自我介绍一下。</h3> <h3> 我下派时,陈淑清在五方小学当老师,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考学到师范学院,毕业后在舒兰十七中学任教,教英语。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br> 现已经退休,在舒兰市居住。<br> 七十年代,淑清和亚琴是五方地能够考上高中,并且坚持读完高中的女孩子,其中读书期间的酸甜苦辣只有她们自己知道。<br> 两个人也是多年未见,合影拍照,留给未来的回忆。</h3> <h3> 酒足饭饱之后,在酒店门前合影留念。</h3> <h3> <br> 第二天,天公不作美,一直下着雨。<br> 早上起床后,为了照顾王书记下楼不方便,赵录从快餐店买来早餐,我们几位在宾馆就餐。<br><br> 不到八点,我们下楼准备坐车去五方。</h3> <h3> 急切地在等车。</h3> <h3> 第一台车来了,先把王书记扶进车里。</h3> <h3> 第二台车也到了,上车出发。</h3> <h3> 冒雨离开舒兰,乘车直奔五方地。<br> 天上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气温有点低,但我们见面聊天的热情不减。<br> 看着路边绿油油的庄稼,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四十几年前,五方地整个是一个大队,以前划分为六个小队我下派的时候,六个小队已经合并成三个生产队,一队队长赵喜山,二队队长鲍振生三队队长刘树坡,现在健在的只有刘树坡了。整个三个生产队206户人家,按照户口统计1000人左右。别人下派都是背一个兜子,带着简单的衣物和行李。我做好了扎根农村的打算,除了带着行李外,还带着一个木箱子,把春夏秋冬的衣服都带来了。后来县里有文件下派干部全部撤回,带着诸多不舍离开了………<br><br> 现在的路修的真好,七十年代需要几个小时的路程,现在四十几分钟就到了。下车后我懵了,简直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这还是我下派的那个五方地吗?笔直的村村通大道,原来的土草房没有了,村民全部盖上了砖瓦房,美中不足就是五方和凤凰两个村合并了,村部设在原来的凤凰村,由于下雨没有看见现在的村部。<br><br> </h3> <h3> 五方村远景</h3> <h3> 我们来的太早了,现任领导还没到,我建议在路上走走,原村书记赵录同志在逐一介绍。</h3> <h3> 听说我们回来了,村民们都站在路上等我们。</h3> <h3> 村民现在居住的砖瓦房,院里停着四轮车。</h3> <h3> 总想找回以前的记忆。我提议到原来大队队部的位置看看,物似人非了,没有了原来的模样。</h3> <h3> 在我的记忆中,亚琴家在屯子最北边那趟街,当年虽然是土草房,但非常整洁干净,我在她家住,每天亚琴和我形影不离,晚上我去大队开会,她也会一直陪我到深夜。她妈妈做的饭非常好吃,每天晚上回到家里,奶奶都会问我在谁家吃的饭,因为老人家对屯子里的人家很了解,只要听我说在谁家吃饭,她就会马上说,他家你吃不饱,再上炕吃点。我就会像到了自己家一样,拿起筷子就吃。她家做的粘豆包好吃,至今记忆犹新。<br><br> 亚琴家再往西走,隔了几家就是供销社,供销社的西南方向是五方小学。<br><br> 听说现在的小学现在一个校长,两名老师,只有四个学生,其中有三个孩子是一个年级,还有一个孩子刚上学。村里准备下学期就并校了,这个小学就不存在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五方村已经有55户村民在舒兰市里买了楼房,有条件的家庭,都让孩子到市里去读书,有的家庭孩子上学,没买房子的也到舒兰租房子陪读。<br><br> 林存友林校长,是在五方小学退休的,王治国在我下派期间,正在五方小学教学,陈淑清以前也是这个小学的老师,给她们合影留念。</h3> <h3> 我带了九套林文老师的正姿护眼笔,原来打算带给五方小学的孩子,到学校一看,校舍还在教室空空………<br> 随便介绍一下正姿护眼笔,这是我国十大名人,林文老师研究的护眼笔,是一个电子产品,一笔三用,有铅笔、圆珠笔、中性笔,主要作用是防近视防驼背的。笔上有一个电子眼时刻监督孩子的坐姿,身体坐正才能正常书写,否则笔尖缩回,不能写字。防近视防驼背效果好,带给孩子健康是我的一点心意。<br> 我把笔交给了于书记,给有需要的孩子用吧。在使用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可以直接联系我。</h3> <h3> 今非昔比了,全村仅存的一座老房子。</h3> <h3> 五方村现任领导干部,对我们这次的到来给予大力的支持,派专人到平安买的玉米和蔬菜,安排在房子宽敞的村民家,做了我们喜欢吃的农家菜,什么铁锅烀苞米,蒸茄子土豆鸡蛋酱,铁锅炖大鹅,煮的咸鸭蛋笨鸡蛋,黄瓜蘸酱,干豆腐卷大葱,并且拿出最好的酒招待我们,找来了历届村干部来作陪,遗憾的是由于下雨,没有集体合影留念。</h3> <h3> 见到现任村支部书记于兴河,他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他是1980年出生,我是1977年下派,那个时候他还没出生,对于那个年代的事情什么也不知道。时间不饶人呀!<br><br> 于书记请来了从王青云离任后的几任村领导,有朱凤俭、任洪喜、鲍文强、赵录,还有其他现任班子成员陪着我们。</h3> <h3> 首先王青云老书记讲话。</h3> <h3> 随便聊聊我的心里话。</h3> <h3> 王治国是土生土长的五方人,现在退休定居长白山。</h3> <h3> 离开农村多年,雨天坐在热炕是也是一种享受。</h3> <h3> 女人到一起就是爱照相,但站在炕上照相我还是第一次。</h3> <h3> 这是五方村现在的村部,是利用原凤凰小学的校舍改建的,这是在升国旗。(篇幅受限,从视频截图。)</h3> <h3> 七月一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五方村的党员在看升国旗。</h3> <h3>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br> 两天时间的聚会过去了,感谢赵录跑前跑后的精心安排,感谢现任领导于兴河书记及班子成员,在百忙之中陪伴我们,并且准备了可口的饭菜,让我们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更要感谢王青云老书记,在行动不便的情况下,想尽办法通知大家,亲自指挥王治国去实施,终于使我们“五方老乡群”的首次聚会圆满结束。<br><br><br> 昨天的回忆我们珍惜,因为他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足迹;今天的相聚我们铭记,是网络平台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以后的日子我们企盼,企盼下一次的相聚。<br><br> 再见了五方地!<br> 再见了乡亲们!<br> 我们一定会再来的。<br><br> 2024年7月6日写于哈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