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马长光在三明师范任校长时照片</p> <p class="ql-block">文龙村时仼村支书余绍杞</p> <p class="ql-block">马长光当年在永安一中任校长照片(左)</p> <p class="ql-block">马长光在三明二中任校长照片</p> <p class="ql-block"> 勤工俭学办农场,那代人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1960年2月马长光接任永安一中校长。当年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和劳动实践活动。3月,马长光同校务处人员来到文龙村,为师生勤工俭学同村支书余绍杞商量校办农场。马长光与文龙村村支书余绍杞在永安解放初期剿匪中就结识,1951年马长光任永安军分区司令部作战参谋,而余绍杞当年在永安独立营担任过班长,是永安解放后首批入党党员,永安市首届党代会代表,复原后曾担任过洪田乡长。余绍杞1924年出生,马长光1925年出生,从个人交情上,勤工俭学地点文龙村是首选。另外解放后该村有大量的土地资源,由于人少地多,有不少土地闲置耕作不了,据老农回忆人均达3亩多。永安一中象征性以一万元做为补偿,文龙村划拨田地70余亩,支持勤工俭学,同时支持土木屋三座(住房2座、厨房1座)、工棚一座、牛栏一座。当年师生开拓了简易小路约两公里多,可通拖拉机、马车。不仅解决师生交通,而且是文龙村有史以来的一条马路,极大方便了村民生产、生话的问题。有了路,一通百通。在文革期间,为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各单位大办“五七农场”年代,相继有永安银行、财政局、皮革厂、轴承厂、探矿厂、燕江木材厂、市政工程队等单位都通过这条马路入驻文龙村创办“五七农场”。</p> <p class="ql-block">1956年马长光在宁化一中仼校长(后排右一)</p> <p class="ql-block"> 原一中学校有座旧教学楼(红楼)拆除下许多旧的木料,马长光发动师生搬运到农场建宿舍一座,土木仓库二座,小水电站一座;后期还开荒梯田100多亩,经测量,当年农场田地面积达200亩之多,每块土地洒满了师生汗水。永安一中文龙农场的一座座建筑,是马校长费尽心机利用上级部门拨下一点有限的资金,动员了学校全体师生挖土、挑沙、挑砖、辛苦建成的。记得农场利用水窠南山上的山泉水建了个水坝,办了小水电站,在60年代初就为农场提供了照明,直至运转到农场停办。永安一中教师鄢维俊常驻农场,带领学生春种夏收,学校员工老夏驾赶的那部马车,常年奔波在一中与农场间,村民也常座上老夏这部马车去县城赶墟购物。1970年2月起,校办农场作为贯彻"五七"指示的学农的基地,师生取得思想、劳动双丰收,获得粮食好收成。校办农场年收获粮食万余斤,及大量的蔬菜爪果,用作学生劳动伙食补贴。</p><p class="ql-block"> 1975年5月,永安一中在农场开办分校,自力更生,盖起了四间教室,并维修宿舍、办起食堂,增大电站装机容量等,并以年段为单位轮流到分校上课和劳动,一期为一个学期。永安一中文龙农场倾注了马校长当年的呕心沥血。</p><p class="ql-block">为解决村民用电,马校长叫来矮子李老师在村尾下车碓设计小发电站,由于水量不够,最终无法满足供电。那年代近城郊农村,点的还是煤油灯,有的贫困家里还点松油柴照明,吃的米全都靠水碓碾的,文龙村也不例外。当年村里有心无力解决供电。马校长带着村支书余绍杞一起找相关部门、单位解决支持文龙村生活用电问题。在他的奔波帮肋下,1963年底文龙村成为城郊公社20几个村中最早用上电灯的村庄,村民欣喜万分。</p><p class="ql-block"> 永安一中农场的创办使这个乡村充满了生机,时常传来师生的欢笑与歌声。一中师生与村民还结成了校村共建互学互帮。当时一中农场耕地靠师生一锄一锄地翻挖,到了春耕夏种季节,文龙村总是从生产队抽出几名犁田高手牵着耕牛无偿给予支持。同时抽出老农指导插秧。而每到夏收夏种双抢时,马长光校长总会派出高年段的学生到生产队帮忙收割水稻,一来就是50来人。</p><p class="ql-block"> 1964年冬,文龙村在马长光的支持下,办起了民校(夜校),许多一中老师轮流到民校担任教员,他们耐心地辅导村民识字、写字,现在许多80多岁的村民就是在那个年代摘了“文盲”帽,学会了写字、看报。6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倡导工农业余教育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风吹不倒,雨打不散,长期巩固,四季常青”的业余民校,誉称"铁民校"。为此,一中获得上级表彰,文龙村也获得"铁民校"称号。让文龙干群不能忘怀的是马长光校长对文龙的关照支持。在无化肥的年代,农家肥就是集体农业的当家肥。永安一中校舍的公厕成了香饽饽,学校理所当然供给文龙村。但桥西、茅坪农民经常与文龙农民发生争抢粪便、他们趁离校近,常早六点就驾着“大炮车”掏光了粪便,等文龙村民从乡下推着“大炮车”赶来,粪池早就底朝天了。马校长知道此事后亲自找了城关镇领导协调,才平息了“争抢粪便”事件,从此文龙村集体农业也有了肥料的保障。有了农家肥的资源优势,这一优越感,让吉山、霞蛉等邻村村民羡幕至极。</p><p class="ql-block"> 1978年永安一中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一中农场基本停办。 1984年后被城郊公社收管创建果林场。一中农场始办于1960年,停办于1984年,达20多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流,旧貌变新颜。如今通往一中农场的那段马路成了竹天下广场和修竹小镇商住小区,师生们开垦的那片土地目前正热火朝天地成为永安市最大的城市供水厂区。那段历史已成为那个年代一中师生人生中抹不去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当年一中师生开辟通往农场的小路地段已被新建为“南翔西路”。</p> <p class="ql-block">在距一中农场200米处开发了“莲花小镇”楼盘。这里已是有千余套商品房小区。</p> <p class="ql-block"> 亲属下村接受“再教育”</p><p class="ql-block"> 在学期间,劳动频繁,学工学农学军,占去了大量的时间。每年夏季“双抢”时(抢收抡种),学生要下农场劳动一周。上个世纪60年末至70年代初,学生也要下乡接受“再教育”。马长光女儿马宁娜,当年读初中,她也利用课余时间、星期天,到农场菜地学种菜;到学校农场附近的深山密林去砍柴,马长光教他怎样就地取材,用有韧性的藤曼、或是剖开小黄竹捆绑柴火,挑运柴火。目的是锻炼体力耐心。退休后的马丽娜,当她与笔者回忆初中时期的生活,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和老师教会他怎样学会劳动,怎样砍柴,适应艰苦的环境,而不是怎样学习。如今回忆这一历程,固然是有很多的遗憾,然而,却也锻炼了她能吃苦耐劳的精神。 </p><p class="ql-block"> 笔者记得1970年双抢时马长光还带着女儿马宁娜到村生产队里支援双抢,他女儿在我家吃饭,我父亲看到她手上被水稻割的痕迹,心疼地劝她明天不要来了,而马长光却说,要常来煅炼才行,才会适应艰苦的环境,吃苦耐劳的精神。马长光还叫他在福州的弟弟马长龙也到文龙村接受“再教育”。马长龙居住在余氏宗词,他有学识,利用掌握的知识,从福州邮购来菌种,约来村里的几位青少年同他学种木耳,数月后,当堆放在室内一排排的椴木绽放出一朵呆有黑、有白的木耳时,这一奇迹,惊喜了村民。1969年文龙村也成为永安县第一个试种木耳成功的村庄。再后来马长龙在哥哥马长光的鼓励下,还在文龙村余氏宗祠办起了家庭养蜂场。当年笔者才15岁,也跟着马长龙学起了养蜂,马长龙像师长一样传授,让笔者从小就享受到科普带来的欢乐。</p> <p class="ql-block">文龙村余氏复兴堡。当年马长光被村民保护居住在堡内。</p> <p class="ql-block"> 复兴堡成为避难所</p><p class="ql-block"> 重温这段历史,凝望伤痕。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 极左路线使永安一中学校遭受了严重摧残。9月26日,"永安地区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司令部"成立,并刊出《大联司战报》,永安形成"大联司、革造会"两大派组织。永安第一次游斗教师事件始于永安一中,永安最大的一次流血武斗发生在永安一中。1967年12月10日至12日,解放军三五二部队、永安县中队、县人民银行枪支弹药被造反派抢夺。学校两派造反组织发生武斗,死5人,伤多人。如永安水利电力学校两派造反组织发生武斗,受伤29人,其中重伤10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当年 教职工遭受批斗比例最高。 </p><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马长光受到迫害,他在一部份师生的保护下,来到文龙一中农场,但造反派常来人要抓他去学校批斗。文龙村支书余绍杞和村干部及村民连夜把马长光藏在复兴堡。那时复兴堡有10户村民居住,大家都很同情马校长,同意他来这里避难,于是由余尔亮父亲余绍悌腾出正厅廂房一间供他做卧室。三顿吃饭刚来时由余尔亮家按排,后来不时有学校的师生,得知他们的境遇后,冒着风险,给他送油、米、菜,就自已烧煮。在文龙复兴堡居住期间,村里也经常给他送大米、肉、菜等生活用品,当年生产队若杀猪总要留一份给马长光,他食住无犹,生活便利,让马长光深感温暖。许多老村民回忆说,当年有一天“造反派”听说马被村民保护在复兴堡内,连夜纠集了10余人窜到复兴堡,高呼着“打倒走资派马长光”等口号,要揪马到县城游斗和接受师生批斗,村民们得知后自发集中在复兴堡阻拦这帮人进入,并痛斥驱赶他们。</p><p class="ql-block"> 文龙村民保护马长光,重要的一点不仅他对村里好,而且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马长光,别名老伍、伍平。福州市人。1946年10月就参加中共闽江地下党活动,11月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参加闽东游击纵队工作。1949年5月,他任闽西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政委。当年7月中旬,马长光等人组建大田均溪游击大队,辖4个连490多人,马长光任政委兼副大队长,参加许多剿匪战役。1951年9月,马长光还担任永安军分区司令部作战参谋。后调任永安县政府文教科长,铁道部勘察总队团委书记。马长光多年关照这个村,在他落难时这个村的干部群众自然成为他的保护人,马长光在这里居住5个多月之久。可想而知马长光在文革中家庭遭遇的冲击和在精神方面遭受的压力是巨大的。但他心胸豁达,不计较个人得失,还常抽空自学毛选,英语,练习胡琴和书法。随文革的升温,复兴堡对马长光也不安全了,常有造反派来骚扰。 </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学生,现已75岁的章先生回忆说,为了马校长人身安全,他找到了邻居霞岭村楮立坑自然村担任生产队长的舅舅林啟日,于是又把马校长转移到了楮立坑躲藏,那边山高林密,非常僻避,进出全是山道,距永安一中约10公里,从此人身安全。</p> <p class="ql-block">80年代的三明师范一角</p> <p class="ql-block"> 他是个懂的感恩的人</p><p class="ql-block">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以后,拨乱反正,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永安县委认真实知识分子政策。"文化大革命"中立案的40个,全部进行复查甄别,召开平反大会为29名教师的冤案平反昭雪,为2名受迫害致死的教师召开追悼会,为6名被抄家的教师退赔损失。反右派、"反右倾"等历史遗留的冤假错案,也全部进行甄别纠正,恢复名誉。“拨乱反正”后,马长光获得新生。新生,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祈愿与志向。满目新绿,无限生机。结识他的村民说,马长光虽然在文革中遭遇挫折与不公,但一直坦然面对。</p><p class="ql-block"> 1978年2月,马长光调任三明师范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3月改称校长;9月,兼任师范大专班党总支书记。1983年12月任三明师专党委书记兼校长。同时兼任三明职业大学副校长。</p><p class="ql-block"> 马长光1978年2月调任三明师范学校后,对文龙村依旧很有感情。村集体在生产上遇到困难也常求助于马长光。83岁的生产队长冯崇朋回忆说,80年代初期生产队农用化肥供应不足,马长光出面帮助村里联系了3吨平价化肥5吨氨水。1977年10月,国家恢复高考。文龙农家子弟赵某考上三明师范,虽成绩优异,由于他一拇手指残疾,三明师范经办人拟不予录取。可把他及父母急坏了。村支书余绍杞带着考生来到座落三明列东虎头山下麒麟山旁狮子坑三明师范,求助马长光校长,介绍了这户贫下中农情况,马校长认为这是文龙村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位中专生,为此破例录取了这名考生。如今已从教师岗位退休多年的这位考生,对此深怀感激。</p><p class="ql-block"> 马长光是位很有血肉,懂得感恩的人。他从未忘记这位在农村基层当了34年村支书的农民朋友余绍杞,每年春节他总要抽出时间到余绍杞家里拜年,总少不了一本挂历,或带上两并厦门高梁,或捎上一条大前门香烟。1989年春节,马长光患病,但他仍惦记文龙老支书余绍杞,当年春节自已不能来永安,他就安排小车司机专程到文龙村探访慰问。</p><p class="ql-block"> 1990年1月,马长光离职休养。1992年8月6日病逝,享年67岁。马长光病逝,文龙村干部与村民代表前往吊唁。在村民中他是一位平易近人,心胸豁达,言行一致,深受人们信任与尊敬的老革命。</p><p class="ql-block">(作者 余尔望 草于2023年5月,2024年7月修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