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百岁伯娘 敬老相夫教子带孙接产功德无量 勤劳节俭贤淑温和善良子孙有样

勾蓝

<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在湘鄂边的一个小山村,偏僻且相对落后,但却是一个旱涝保收的地方,周边十里八乡的女子,都乐意嫁到村里头来。</p> <p class="ql-block">我家祖祖辈辈与钟姓、鲁姓、胡姓、何姓人家通婚较多,大妈就是钟姓人家的女子,名叫钟大英,来自不远处的澧阳平原。</p> <p class="ql-block">大妈是1925年生人,卒于2024年7月6日凌晨,享年99岁,是目前为止村子里最长寿的老人。前些日子,有位算命先生给大妈掐指算过,说她能活到115岁,大妈嘴里说那可怎么得了,但心里却是乐呵的。最终,大妈离百岁大关都还差那么临门一脚,不得不说是件遗憾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我曾在朋友圈发过这张照片,点赞的朋友不少,大家在惊叹大妈健康高寿的同时,都说大妈的模样和气质很好,一点不像乡下的老太太。大妈年轻的时候没有照片,从她晚年的模样去想象,她年轻时应该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子。</p> <p class="ql-block">长寿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热爱劳动。大妈90多岁的时候,还能干很多的家务,洗衣、做饭、种菜等样样都行,很多人佩服羡慕不已。下面的两张照片,是大妈九十五六岁时洗菌子、剥橘皮时的情景。据说,那年橘子滞销,很多都烂在了地里,大妈便捡回来剥下橘皮,然后晒干去卖,结果还卖了1500元钱。</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2017年的随拍,摄影水平不高,但画面却非常的温暖。那是大姐夫离世前的某一天,92岁高龄的大妈在给她病重的女婿喂饭。若将这张照片发到网络上,肯定会成为热搜,感动无数的人。</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大妈耳聪目明、手脚灵便。顺心时面露喜色,不如意时逆来顺受。不邋遢、不啰嗦、不添乱、不矫情,很受人尊敬、很讨人喜欢。</p> <p class="ql-block">大妈育有一儿一女,生前五代同堂、儿孙绕膝,可以说是福寿两全。大妈勤劳节俭、温良贤淑、乐善好施,一辈子除了敬老相夫教子带孙,便是接产,是村里村外有名的接生婆。村子里的人都说,大妈能有如此高寿,末了又走得快、走得安详,那是大妈修了行、积了德。大妈走了,用“敬老相夫教子带孙接产功德无量,勤劳节俭贤淑温和善良子孙有样”作为她的挽联,来评价她的一生,应该是恰如其分的。</p> <p class="ql-block">这两张照片拍摄于2022年的清明时节,那时大妈97岁,二妈92岁,我父亲88岁,我大表叔87岁。两年过去,我父亲走了,大妈也走了,从他俩当时的神态来看,谁会想到他俩活不到今天呢?人老了,真的如秋冬树上的一片叶子,不知哪一阵风吹过,就悄无声息地落了。</p> <p class="ql-block">大妈一辈子最大的痛点,就是过早地经受了丧夫、丧女、丧婿之痛。若无此三痛,大妈是完全可以活个一百多岁的。常言道:“林中常有千年树,世上少见百岁人。”大妈这年纪了,活着有活着的好,走了也有走了的好,毕竟大伯在地下等她三十二年了,一直期待着夫妻团聚,大姐走了二十六年了,她在那个世界也需要妈妈。</p> <p class="ql-block">按湘北的习俗,老了人一般摆放三天两晚。大妈走的那天正好是星期五,按习俗星期天就可以出殡。她的子子孙孙从四面八方赶回来送她最后一程,假都不用请。还有,此前很长时间天天下雨,天一放晴,大妈就走了,后人为她办理丧事,少了诸多不便。以此看来,大妈真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为儿孙们着想。</p> <p class="ql-block">大妈出殡的那天,一大早就被人抬上了路。太阳欲出的那一刻,天空的色彩很特别,既像晚霞依依,又像朝晖磅磅。这种天象,是不是喻示大妈的人生精彩落幕,而后又开启了新的充满希望的旅程呢?</p> <p class="ql-block">大妈养大儿女带孙子,带大孙子带重孙,就连曾孙都打过不少招呼,对晚辈来说,真是恩重如山、情深似海。送葬路上,古稀之年的儿子在水泥道上长跪不起,五十有六的长孙抱着遗像悲痛万分,晚辈们都以各种形式表达感恩、寄托哀思……。这样送别的场景,相信棺中的大妈,都会为之动容。</p> <p class="ql-block">这些抬棺、护棺的人,出生时都是大妈接的产。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眼见到的,不是他们的妈妈,而是我的大妈。那天,他们抬着大妈爬坡过坎,在村子里兜了好一大圈,让她看了这个世界最后一眼。</p> <p class="ql-block">大伯兄弟三人,大伯是长兄,兄弟分家后,大伯一家便住着祖屋。祖屋虽好,但左右都住着人家,种菜种树都很受局限,上世纪八十年代,大伯一家便迁居到了村里一个很僻静的山坳里。大伯是村里有名的木匠,对树木有着特殊的情感,在新屋的四周种下了很多的树。大伯种下的那些树,长得最高大的是两棵樟树。那两棵樟树,一棵在屋前,如神一般庇佑着他的子孙,还有一棵在屋后的橘园里头,一直为大伯遮着风、挡着雨。大妈此去,大伯坟边的那棵樟树下面,应该是她最乐意的去处。</p> <p class="ql-block">大前天我回老家看望大妈,她还能吃点喝点,还能和我说说话,今夜我编此美篇的时候,她已静静地躺在山岗上了,不禁悲情满怀。今年的橘子长势很好,在晨曦下泛着柔美的亮光,但愿大妈躺着的橘园,天天都是这样的良辰美景。</p> <p class="ql-block">我母亲妯娌三人,虽然她们的情格脾气差异较大,但在我看来,她们都是天底下很好的妈妈。我母亲2012年去世时76岁。母亲走后,我一直觉得还有两个伯妈在,仍然是个有妈的孩子。现在大妈走了,二妈也94岁了,我是真心希望二妈能活得长久,因为妈在家就在,一个人再老,都希望有个活着的妈。</p> <p class="ql-block">我十四岁就离开了山村,之后回去的次数不多,而且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和大妈相处的时间很少。我对大妈的了解,主要来自于我儿时的亲切感受,来自于家人和乡亲们的口口相传。我真实的大妈,应该比我拍的、写的更好。或许她平凡得像她手中的这束花儿,但她母性的伟大,却是这束花儿远远不能比拟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