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同市博物馆与毗邻的大同市图书馆馆址 ,正是五十年前我工作过的水泊寺中学原址,当年的水泊寺中学连同水泊寺乡均已不复存在,踪迹全无。此行故地重游,沧桑巨变,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大同市是三级市,大同市博物馆在2020年被列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足见其馆藏文物的历史地位与价值,非常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展品包括石器、陶瓷器、铜器、木器、书画、文献、化石、壁画等,其中珍贵文物2.2万余件。</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山西大同地处古代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错带,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舞台。历史长河中,这里曾是北魏国都、辽金西京、明清重镇,是4—5世纪丝绸之路、明清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地。</p><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大门,最醒目的一幅大型壁画《北魏贵胄出行图》,是以大同沙岭村北魏壁画《出行图》为蓝本而创作的。出行队列森然有序,人物服饰以鲜卑服饰为主,队列秩序、仪仗器物又依据中原礼制,因此,整幅画是北魏平城时期游汉融合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早在10万年前,许家窑人就在大同湖畔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沧桑代地”展厅有一块汉代“平城”瓦当,模印隶书“平城”二字,字体秀丽。此瓦当出土于大同操场城2号遗址,明确了汉代平城县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公元386年,拓跋鲜卑首领拓跋珪复建被前秦所灭的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平城作为北魏国都97年,历6帝7世的开拓和经营,成为郭城周长32里、人口上百万、商旅云集、使者不绝的国际化大都市。</p> <p class="ql-block">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同城东石家寨村发现司马金龙和妻子姬辰的合葬墓,史书记载司马金龙兼有汉人和鲜卑人的血统。墓中随葬大量精美文物。</p><p class="ql-block">下图,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出行俑阵。</p> <p class="ql-block">司马金龙墓的石雕棺床,堪称北魏时期石雕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司马金龙墓出土了5块较为完整的木板漆画,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文物名单。</p> <p class="ql-block">北魏彩绘鳖甲式车顶陶牛车。</p> <p class="ql-block">北魏彩绘陶骑马仪卫俑</p> <p class="ql-block">西域大月氏商贩将玻璃制作技术传入平城。“北魏蓝”玻璃器。</p> <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石窟寺大量开凿,石雕艺术融入丰富的外来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北魏石雕武士像</p> <p class="ql-block">石雕高僧坐像</p> <p class="ql-block">北魏石雕柱础</p> <p class="ql-block">北魏时期碑刻兴盛。魏碑书法上承汉隶,下启唐楷,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p><p class="ql-block">下图,比丘尼昙媚造像碑</p> <p class="ql-block">据有关史料推证,魏碑字体的发源地就在平城。</p><p class="ql-block">返京时特别留意了新建的大同高铁车站建筑造型,尤以魏碑体“大同南站”四个字引人注目,在魏碑体的发源地采用这一字体书写,恰如其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