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兵团曲阜留守处的故事

山妮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i>  《一》志愿军女兵张明荣</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母亲张明荣山东沂水人,1944年一月入伍,原所在部队是山东鲁中军区。1950年经组织介绍与父亲李中元结婚。</b><b style="font-size:22px;">1950年11月份,随志愿军九兵团第26军77师赴朝,</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父亲母亲他们随各自的单位隐秘进入朝鲜。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母亲不知道父亲在前方哪个地方打仗,但她知道自己怀孕了,当时母亲已经怀孕六个月,领导决定让她跟前方下来的伤员,一起转移到中国后方曲阜留守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领导给他们安排了几辆由马拉的爬犁车,母亲所乘的爬犁车上坐人最少,但伤员也是最重的,一共四人有医生护士守在担架旁,担架上躺着一位重伤员,面无血色微闭着眼睛,脑袋歪向一旁一动不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为了躲避敌机轰炸,他们一行爬犁车都是夜间赶路,白天就在山根处隐蔽起来,晚上怀孕的母亲跟病重的伤员包括医生护士,没有在车上说过一句话,在漫长的长夜中,只听马蹄哒哒哒的声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爬犁车上的张栋团长说话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们这批伤员运输队,用了两三个晚上就到了丹东。那是一个美丽的清晨,天空泛起了鱼肚白,赶车的老乡说:到了中国我们自己的地盘了,伤员跟带队的人员一阵欢呼,他们的车队可以在阳光下自由的行驰,再也不怕天上敌机轰炸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爬犁车队到了丹东一个地方去登记交接,这时,母亲才知道跟她坐一个爬犁车的重伤员是张栋团长。张栋团长是胶东部队著名的抗日英雄,1943年4月,在坚守岱崮山战斗 中,张栋营长带领一个半连,面对40余倍的 日军,冒着敌机的轰炸和毒气弹、 炮弹,坚守阵地17昼夜,打退敌人多 次冲锋,掩护了后方部队机关和地方群 众。鲁中军区授予他“模范指挥员”称 号。1950年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中,张栋团长果断指 挥,作战勇敢。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他“二等功臣”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路上没有说话的张栋团长,此时微微的睁开了眼睛,他看着母亲说:你爱人是谁?母亲说李中元,他微笑的说:认识。他说:你去了曲阜留守处,帮我去看一下我的爱人,她叫张秀兰是淄博人,由于身体虚弱他断断续续的讲着,医生不让他说话,但他还是吃力的说:“她也是孕妇,可能已经生了?你去看她时给她带个好,千万不要跟她说起我的病情,让她担心!”医生再一次打断他,不让他说话。张团长最后给母亲说了一句:“谢谢”。母亲说:张团长你放心,我一定去看张秀兰,一定把话带给张秀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一辆车来把担架上张团长抬走了,他们可能去丹东也可能是去沈阳医院,望着远去车辆的背影,母亲希望张团长能早日治好伤,早日康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赶爬犁车的老乡跟母亲他们告别后,还要继续把车赶回朝鲜。而母亲他们要坐火车去兖州,然后再从兖州坐马车到曲阜。在母亲的心里,曲阜留守处就是她的家,她期望快点到家,她的腿肿的很厉害,脚肿的鞋子都已经穿不上了,只能像拖鞋一样拖拉着穿,她觉得十分的疲劳,毕竟她是六个多月的孕妇,她希望哪怕能有一张门板,让她美美的睡上一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 妈妈找到了张秀兰阿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路颠簸的母亲终于到达26军曲阜留守处,她被分配到三中队,队长姓王,指导员姓姚。他们的大队长是个女的叫刘奇,母亲说她可厉害了,她斜背着一把手枪,骑着一匹大黄马来给她们讲话,她还是部队盛传的神医大夫。女兵们都十分敬佩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妈妈把自己的事安排妥当好,就开始寻找张秀兰阿姨。在这之前她一直以为曲阜留守处是26军的,后来才知道是九兵团,所归属有三个军20军、26军、27军。妈妈找到了九兵团医院妇产科,不知为何,她一提到26军家属张秀兰无人不晓,很快妈妈就找到秀兰阿姨住的病房,她迫不及待的想进去见她。这时一个医生,一把拉住了母亲,她很严肃低沉的说:张秀兰患者已经下病危了!啊!母亲差点没站稳,她简直不敢相信,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医生说:“张秀兰生完孩子,病情就急剧恶化,医院各种办法都用过了,但…”母亲说:“我从朝鲜回来,还没有把张团长的话带给她,让我先进去看她一眼。”医生跟母亲一起来到秀兰阿姨的床前,她全身浮肿,身上插了很多管子。母亲说:“秀兰,秀兰,张栋团长让我来看看你。”母亲望着秀兰阿姨苍白浮肿的脸,她多么希望秀兰阿姨能睁开眼睛,她想起躺在担架车上张团长的临别嘱托,她没有完成好张团长的任务,因为,张秀兰阿姨没有收到这份迟到的问候,她哭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医生拉着母亲出了病房。母亲抽泣的说:“她不是在医院里吗?你们为何不救她呀。她觉得秀兰阿姨太可怜了,她生孩子怎么就成这个样子?医生说:秀兰阿姨原来心脏病就很严重,按理说她的身体是不能怀孕的,为了保住她的孩子,她经历了太多的苦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妈妈无比痛苦的离开了医院,拖着沉重的步伐来到她的住所,她想秀兰不行了,我一定要去看看她的孩子,不能让秀兰的孩子再有任何闪失!</b></p> <p class="ql-block"><b>后排左一是26军刘奇大队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 妈妈看到了秀兰阿姨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要找秀兰阿姨的孩子,实在是太方便了,不曾想,那个日夜在她楼下哭闹的,就是她的孩子。三中队的女生宿舍都是土建宿舍,房子建筑也很简陋。母亲听到一个小孩白天黑夜的哭,母亲想人家有自己的妈妈,孩子哭就哭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是,当她知道这是秀兰阿姨的孩子时,她坐不住了,怎么能让孩子这么哭呢?她第一次来到孩子房间,奶妈正抱着那个爱哭的孩子,她靠前仔细端详着这个孩子,五官端正眼睛也很有神,而且,他还是一个很可爱的小男孩,除了有些瘦。她问奶妈:她为什么总哭?你是不是饿着孩子了?奶妈一口咬定“没有!”,她说我有奶,怎么会饿着孩子?母亲回去思前想后,还是不放心。她决定去找中队姚指导员汇报这件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天,母亲去找姚指导员,姚指导员说:组织考虑到这个孩子,生下来没有妈妈喂奶,特意给她找了一个奶妈,她怎么能饿着呢?妈妈一口咬定她就是饿的,要不他老哭不说还这么瘦!姚指导员跟母亲一起来到孩子房间,仔细问了奶妈的情况,当母亲问到她,你自己喂奶的孩子多大了?她说三岁了。母亲跟姚指导员说,三岁孩子母亲的奶水已经不足了!奶妈说:俺们村里五岁还吃妈妈的奶。出来后,妈妈跟姚指导员说,农村的母亲喂孩子时间长,有的奶水足,但大部分基本上都没太有奶了,这个孩子天天这样哭,一定是饿的。姚指导员也很重视这个情况,毕竟这个小孩是需要组织照顾的,他跟母亲说:回去我们再研究一下看看怎么办。(那个时候很困难,没有饼干和奶粉买给孩子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姚指导员走了以后,孩子又哭了,妈妈饭吃不好,觉也睡不香,一直在为他操心。突然有一天,妈妈听到楼下有一只咩咩叫的小羊,一只奶羊被牵到孩子家。太好啦!以后这个孩子可以喝到新鲜的羊奶啦,那天,妈妈可高兴了。因为,自从有了这只奶羊进门,我们的小男孩就不哭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天,妈妈下去看他,奶妈说他可能吃啦,而且小男孩很喜欢喝羊奶,他的小脸也变的胖嘟嘟的了。母亲经常下去看他,他认识母亲,见了母亲会笑。奶妈说:你认识这个孩子父母,又是当兵的,给他起个名字吧?母亲说应该让领导给他起名字吧?奶妈说你就给他起个名字吧,咱们以后就叫他的名字,妈妈想了一会儿说,以后我们就叫他张强,坚强的强,强壮的强,希望他将来很强!后来,她们每次见他都喊他小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好景不长,那就是张秀兰阿姨去世了。部队给她买了一口棺材,停放在曲阜门外的墙边上。那天,母亲看到秀兰阿姨淄博老家来了很多人,把棺材抬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心里特别难受,秀兰虽说不行了,但她人还在。这会儿她真的是要离开曲阜留守处,离开她亲爱的儿子,谁心里不难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子的 心灵是有感应的,那天晚上小强撕心裂肺般的哭,身旁的奶妈哭了,楼上的母亲哭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尾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2年6月,26军抗美援朝部队回国,妈妈接到26军77师230团的通知,让她带孩子去周村跟父亲团聚。我大哥是1951年8月份在九兵团曲阜留守处出生,母亲觉得他是从朝鲜回来出生的,给他起名大陆。每一个孕妇的生产过程都是痛苦的,但是,妈妈从来只字不提自己的事。她提到曲阜留守处最多的就是小强,小强代表了新中国第一代留守儿童。其次就是宋杰阿姨,宋杰阿姨跟母亲是沂蒙山区的老乡,她们曾经有缘住在一个房间,从此结下了革命友情。宋杰阿姨的大女儿春华也是在曲阜留守处出生,比我大哥大半岁多,宋阿姨帮助妈妈在生产前,收集了很多尿布,她洗干净后送给了妈妈,她还收集到一些小孩穿剩下的衣服,这对母亲来说,绝对是雪里送炭。70多年过去了,她一直对宋杰阿姨心存感激之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78师师长齐安聚跟宋杰阿姨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志愿军与美军为主的联军在零下40摄氏度的长津湖一带鏖战17天,九兵团冰雕连志愿军战士永垂不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1年6月,志愿军总部授予26军77师230团“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荣誉称号。连里涌现出一级人民英雄王兆才,二级人民英雄宋澜君。2连共计有44名官兵荣立战功。英雄连荣立集体一等功,同时被评为中国百面战旗之一。230团团长李中元,被授予三等功一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30团英雄辈出,朱彦夫在朝鲜长津湖战役中,几天没有吃饭,冻掉四肢,全连在阵地仅他一人存活。后来他成为感动新中国的英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到了周村,见到了她日夜思念的丈夫,此时的父亲又黑又瘦又憔悴。全家团聚的父亲,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高兴,他只字不提朝鲜战场上的事。母亲问他:你入朝的时候是229团团长,回来怎么就成230团了?父亲突然站起来一脸的严肃,他面向远方沉重的说:原230团团长张端胜牺牲在朝鲜战场,很多前线的同志都牺牲了,我调到230团任团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九兵团在11月初,从集安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在朝鲜战场,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和金化、铁原防御战。由于部队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这时候的朝鲜气温,骤降到零下三十多度。第九兵团在东线发起的长津湖战役中,10多万官兵翻山越岭,衣着单薄、昼伏夜行,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作战,三万多官兵被冻死冻伤,他们是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千难万险在坚持战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是一场残酷的战争,志愿军们是用生命在前线拼杀。父亲不愿跟母亲讲朝鲜战场的事。他告诉母亲,张端胜团长的爱人也姓张,他儿子跟咱们孩子差不多大。也在曲阜留守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端胜团长的儿子,生下来父亲就牺牲了。张栋团长的儿子生下来,父亲重伤生死未卜,母亲不久也去世了。又有多少革命先烈,他们还很年轻,他们是冲锋陷阵的战士,根本就没有成家,没有儿女,为了祖国的强大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九兵团曲阜留守处里,有多少凄惨的故事,人们可能不知道。人们知道她们的丈夫在前方打仗、在立功,在流血牺牲。老兵阿姨们则在后方流泪、在祈祷、在全身心的扛起家中重担,支持前线的丈夫保家卫国。人们不能忘记共和国的儿子,也不能忘记共和国的女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曲阜留守处的阿姨们,大部分都是军人出身,1955年响应国防部大裁军号召集体脱下军装。她们是为共和国做出贡献的女兵。在史无前例的抗美援朝中,她们在曲阜留守处留下了一篇不可磨灭史记!如果说九兵团官兵在前方流血牺牲,她们则在后方流泪和坚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在九兵团曲阜留守处的孩子很多,这批50后和40后末的孩子们,如今孙子都已经长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的种子正在代代相传。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祝福我们的军队所向无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要说的是,张栋团长伤愈后调离26军,妈妈没有跟他们再联系。但是,值得欣慰的是,那个喝羊奶长大的小强,最后回到了爸爸的身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山妮写於蓬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4.7.9(补充2024.9.19)</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与大哥在曲阜留守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青岛警备区干休所领导来看望老兵妈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