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全民族的抗战八十七周年!</p> <p class="ql-block">所有的伤痛都不该遗忘,所有的反抗都值得被铭记!</p> <p class="ql-block">2007年6月,开鲁县委、县政府决定在白塔公园南侧重建麦新纪念馆。2008年9月15日建成开馆。新馆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40平方米。建筑主体二层,局部三层,一楼为开鲁博物馆和乡友藏书馆,二楼为麦新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麦新,原名孙默心、1914年12月5日出生于上海市。从1920年开始,先后在上海市自励公学、钢山小学、南离公学和格治公学读书。1926年考入南光中学,后因家中生活困难辍学。1929年到美亚保险公司任职员,并坚持读夜校。“9•18”事变,麦新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5年,他参加上海进步歌咏团体——民众歌咏会业余合唱团。1936年,参加歌曲研究会和中国歌曲作者协会。他经常与吕骥、冼星海等音乐家一起学习和探讨音乐创作。抗日战争时期,麦新参加上海共产党组织的战地服务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开展抗日宣传工作中,他创作了《向前冲》、《马儿真正好》、《大刀进行曲》等歌曲60余曲,歌词《九一八纪念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保卫马德里》等20余首,还写了《关于创作儿童歌曲》、《略论聂耳的群众歌曲》、《谈特点》等论文。麦新和孟波怀着满腔悲愤,合作了针锋相对的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向前走,别退后,生死已到最后关头。同胞被屠杀,土地被抢占,我们再也不能忍受,我们再也不能忍受。亡国的条件,我们决不能接受,祖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向前走,别退后,拿我们的血和肉去拼掉敌人的头”!这些歌曲随着歌咏队的足迹传便了大江南北,在群众中影响最大,激起了大家对日本侵略者的满腔仇恨和抗日救亡必胜的坚定信念,最为动人的是,1938年我国“中山舰”遭到日寇轰炸,在舰艇缓缓下沉,即将沉船时,全体官兵英勇就义前高唱的最后一首歌就是。《牺牲已到最后关头》。</p> <p class="ql-block">馆内麦新烈士照与他创作的《大刀进行曲》。</p> <p class="ql-block">馆内展示二十九军使用的大刀。</p> <p class="ql-block">馆内展示二十九军的大刀和英式钢盔。</p> <p class="ql-block">图为29军士兵夜袭敌营。</p><p class="ql-block">这一仗参加夜袭的500名大刀队员大部分壮烈牺牲,29军大刀队由此也名震天下,成了全民族抵御外侮的偶像。何香凝曾赋诗一首称赞:杀敌何须更渡海,数万倭奴引颈待。钢脚夜眼青龙刀,捷音传来齐喝彩。二十九军民族光,挞汝倭国军阀狂。国仇重重何日忘,誓到东京饮琼浆。</p><p class="ql-block">“七七事变”爆发当夜,守卫卢沟桥的的29军官兵早就怒火满腔,“以宛平城与卢沟桥为吾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的精神,再一次挥动大刀与日寇近战肉搏,将宛平城铁路桥上的日军全歼。</p><p class="ql-block">“七七事变”开始了中国的全面抗战,全国群情激昂,音乐家麦新在事变三天后便创作出著名的《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大刀进行曲》最初的词句,是以29军在长城喜峰口夜袭日军血战为背景创作的,这首时代战歌一经诞生,就如疾风闪电,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城镇乡村、前线后方,成为振奋民族精神争取民族解放的号角。后来随着它雄壮的旋律响彻全国军队和民众之中,“二十九军的弟兄们”便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p> <p class="ql-block">二十九军军旗。</p> <p class="ql-block">二十九军在开赴前线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17军,29军、32军、53官兵行军在长城上。</p> <p class="ql-block">热河沦陷后,中国军队第17军,29军、32军、53军等在长城展开抗战。图为在罗文峪布防的中国军队。</p> <p class="ql-block">“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将士们用生命奋力砍杀小鬼子!用鲜血捍卫疆土!</p> <p class="ql-block">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2005年8月12日在河北迁西县喜峰口长城抗战旧址落成揭幕。纪念碑正面由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题词“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碑身由大刀型花岗岩和青砖组成,象征长城抗战,后面的副碑成扇形,是大刀与长城的融合体,上面镶嵌有紫砂岩的抗战浮雕,高15米。</p><p class="ql-block">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记</p><p class="ql-block"> 喜峰口,古称兰陉,位于迁西北部,奇峰耸峙,险要天成,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 公元一九三三年初,日军侵占热河,进逼平津,长城抗战全面爆发。宋哲元所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临危受命,开赴喜峰口一线,据险抗敌。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亲临前沿,指挥督战;一零九旅旅长赵登禹身先士卒,裹伤陷阵。全军将士挥舞大刀,浴血拼杀;关内民众舍生忘死,奋勇支前。硝烟弥漫,日月因之失色;刀光闪烁,倭寇为之胆寒。自三月九日起,战数昼夜,毙敌五千余。日酋哀叹:“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荣誉尽丧于喜峰口外!”捷报传开,举国振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唱彻华夏。</p><p class="ql-block">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迁西人民追怀历史,心潮激荡,乃膺社会各界之议,筹建长城抗战纪念碑,以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后世子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欣然命笔,题写碑名;喜峰口民营企业家张国华慷慨解囊,捐资助建。未及两月,丰碑告成。特撰此文,勒石为记。</p><p class="ql-block"> 长城抗战,浩气长存;中华神威,永光万世!</p> <p class="ql-block">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p> <p class="ql-block">馆内照片:麦新在抗日救亡歌咏会上指挥。</p> <p class="ql-block">馆内照片:上海戏剧救亡协会会员在伤兵医院表演节目。</p> <p class="ql-block">馆内照片: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演遍全国各地。</p> <p class="ql-block">馆内照片:民救亡歌咏协会宣传团于上海救亡演剧队第四队在镇江近郊猛将庙留影。</p> <p class="ql-block">馆内照片:上海救亡演剧队第四队在镇江近郊猛将庙留影。</p> <p class="ql-block">馆内照片:麦新在受训之余参加武汉抗日游行,和战友孟波在困难环境中又秘密编辑了《大众歌声》第三集。《大众歌声》是麦新和孟波共同编辑合成,共三集,1936年写下了第一集,1937年写下第二集,三集共收录进步抗日歌曲共294首,此歌集一经出版反响非常热烈,大大地增强了人们抗日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辗转江浙 随防武汉1937年10月麦新参加了党领导的国民党第八集团军战地服务队,随军转战江、浙地区,进行音乐宣传,鼓舞士兵斗志。1938年5月部队西撤参加武汉保卫战,麦新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干部训练团受训,期间参加了周恩来副主席主持的战地服务队党支部扩大会议,领悟了毛主席的持久战思想,进一步明确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图为第八集团军行军情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国共合作共同抗敌,麦新在第八集团军中负责部队宣传工作。图为第八集团军总部成员合影,前排右四为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后排右二为麦新。</p> <p class="ql-block">馆内照片:1940年,经周恩来、叶剑英介绍,麦新被分配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他成了群众音乐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个时期,也是他进行歌曲创作的高峰期。他的主要作品有《春耕小曲》、《保卫边区》、《毛泽东歌》、《红五月》、《志丹陵》等。他担任过延安作曲者协会干事会的干事、边区音乐界抗敌协会执委、聂耳创作奖金评选委员会的评委等职。</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麦新随陈毅赴华东、上海等地工作,后又转赴东北。同年12月,到阜新煤矿工作。</p><p class="ql-block">1947年2月,开鲁第二次解放,麦新任中共开鲁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等职,曾主办县委机关油印的《开鲁工作快报》,指导全县工作。同时,他还深入到情况复杂、斗争激烈的五区(双合兴)一带,带领群众搞清算斗争,组织春耕生产,培养发展一批农村党员。他生活俭朴,与群众同甘共苦,深受群众赞扬。</p> <p class="ql-block">馆内照片:麦新1936年7月-1937年9月歌曲创作简表</p> <p class="ql-block">馆内照片:麦新1937年9月-1940年11月歌曲创作简表</p> <p class="ql-block">馆内照片:麦新遗容(1947年6月)</p><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6日,麦新在参加县委会后,带着通讯员赵明贵、王振江回五区,他要回去迅速传达县委会议精神和布置五区的六月份工作。当他们一行三人来到距五区还有二十多华里的芦家段时,突然沙包后响起密集的枪声,子弹呼啸着向他们射来。麦新扭头一看,果然有十几个土匪向他们冲过来。麦新临危不惧,沉着应战。赵明贵、王振江向土匪猛烈还击。这时从四面围上来近九十余土匪包围了他们。麦新同志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把死的可能留给了自己。他命令赵明贵、王振江向南突围。自己作掩护。两名通讯员终于突围出击,但麦新同志却身负重伤从马背上掉下来。土匪像饿狼一样扑上来,麦新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终因身中四弹,壮烈牺牲,时年33岁。</p> <p class="ql-block">麦新烈士殉难地-开鲁沿开八线公路西行43公里处。</p> <p class="ql-block">馆内照片:麦新烈士遗物。</p> <p class="ql-block">人民群众悼念麦新。</p> <p class="ql-block">麦新坟墓又高又大,墓前立有一块条形石碑,石碑上三分之一处的平面上刻有一把战刀,刀把上系着两条似音乐无线谱似的飘带。麦新生前战友吕骥先生题写的“麦新烈士墓”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跃然碑上。那单间一线似谱的飘带,体现了麦新同志生前上马挥刀杀敌人,下马以笔作刀枪的文武两条战线去和敌人进行殊死战斗的经历。</p><p class="ql-block">碑的下部分是1982年原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先生题写的碑文。墓周围的苍松翠柏是麦新生前战友从上海、武汉、延安宝塔山下取来的样土栽植的。</p><p class="ql-block">在麦新烈士陵园纪念碑的北侧共埋有十位革命烈士的英骨,他们是麦新、陈庆祥、闵思德、荀振谦、杨东胜、邢芳廷、王顺昌及三位无名烈士。</p> <p class="ql-block">馆内照片:千奋勇原内蒙古政协主席题词。</p> <p class="ql-block">馆内照片:孟波-原上海电影局局长题词。</p> <p class="ql-block">馆内照片:吕骥-原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题词。</p> <p class="ql-block">馆内照片:贺敬之-原中宣部副部长题词。</p> <p class="ql-block">馆内照:苏星-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题词。</p> <p class="ql-block">麦新烈士纪念碑座落在通辽市开鲁县麦新烈士陵园,碑高11.4米,碑身正面题有“麦新烈士纪念碑”,碑身南北两侧题字“麦新烈士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图为马杰超向麦新烈士致敬!</p> <p class="ql-block">麦新的铜像置于陵园的正中,雕像基座高1.2米,长宽各为2米,钢筋水泥浇铸,外挂黑色大理石。正面刻写“人民音乐家麦新”,座后附有麦新烈士生平简介。雕像高3.6米,侧身站立,戎装裹腿,腰挎手枪。左脚平踏,右脚上抬,双目炯炯,直视前方。左手紧握一卷书稿,右手斜向上伸,“作词谱曲当干戈”。似乎正在用歌声呼唤和鼓舞人民觉醒,鼓舞人民为革命事业奋勇向前。这首“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声传遍全国,成为抗战时期家喻户晓的一支名歌。</p><p class="ql-block">这支名歌虽经岁月的洗礼,但仍无褪色之感。</p> <p class="ql-block">麦新的一生是在烽火岁月里,受党的教育培养而茁壮成长的。他为党和人民洒尽最后一滴鲜血。无疑,他的人生,就是一首战歌。麦新虽未看到新中国的曙光,但他创作的《大刀进行曲》会在神州大地永远传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