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的变迁、后记</span></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梦,岁月如梭, 往事如烟。我从睡梦中醒 来,《家的变迁》该结束 了。我方意识到,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个蕴含着亲情的地方——家。清晨,它迎着朝霞送你出门;傍晚,它披着余晖候你归来。家是人生的驿站、温馨的港湾,家是化解忧愁,放纵任性,共鸣喜悦,擦干泪水的地方。于是,从我回忆自已一生家庭发展变化的闸门打开那一天 开始,我戴着老花镜在狭小 的手机屏幕上敲打文字,写 了《家的变迁》。在回忆往 事叙写一些情节时,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自己写的 文字不能与自己心灵沟通, 又如何去感染他人呢?尽管 述说的都是些“陈芝麻烂谷 子”的陈年旧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只有平淡与平凡,正如歌里唱的: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就是我真实 的家庭七十年变迁经历。当写完这部《家的变迁》的时候,静下心来,重温家的亲情。把家的故事撰写此文,既是试图通过还原家庭的历史、还原现场、还原情景、还原家庭生活原态,让我们再次走进家庭,更加全面了解家庭70多年的历史。 </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在新中国建设的漫长鎏金岁月里,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风云变幻,波澜壮阔,国家强盛、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置身其中的每一个家庭都是历史的载体。作为一个小山沟走出来的我的家庭,从范家沟艰难而又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家走过70多年的沧桑,也许通过我们一个平凡家庭的70年变迁,就能让人深刻明白:家是一方温馨的港湾,也是一首时代的歌。家是社会的细胞,折射着时代的影子,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发展,翻开以生命个体构建的我家70年变迁历史记忆,便是中国历史的一隅。如果要说撰写《家的变迁》的感受,我想只有一句话:家的变迁历史就是社会历史的一个碎片,但它足以映射全部社会历史的变迁。同时也深刻领悟到一个真理:只有祖国这个大“家”繁荣昌盛,才能有每一个小“家”的幸福美满。</p><p class="ql-block"> 我是在建国后的1952年生在桃花山下范家沟的一个农民家庭,在过去的七十年间,我们的生活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能直观体现这种变化的,便是家庭。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生活、繁衍、发展的重要场所。伴随新中国成长,我的家从范家沟搬到下桃花吐村,后又进入朝阳市内,在继承家庭美德,良好家风的基础上,在我们的儿女这一代,已成为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承载着先辈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家庭。回顾家的变迁,一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写成了我的家庭70年发展史《家的变迁》一书。</p><p class="ql-block"> 这本《家的变迁》所拥有的70年家庭的变迁和变革,那一帧帧跌宕起伏的画面在脑海里滑过,或悲,或喜都是我一生的真实写照。有纯真炽热、不离不弃的亲情,有相依相伴、平凡温暖的家庭生活,有艰难拼搏的家庭低谷时期。现今跳出来俯瞰一下自己家的经历和变迁,并写成回忆录,内容东锤西棒,体裁杂乱无章,文笔乏善可陈,所论未必透彻,所叙未见完善,所言未尽合理。言辞平平,未尽韵律,然皆由心所出,由思所记。意在希望堆砌起来能折射出家庭70年变迁的真实,能反衬出自己对家庭的眷恋和情感,描绘出家的发展之轨迹。这本《家的变迁》既是写给自己,也是写给孩子。写给自己,是为了留住记忆,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时常看看。写给孩子,家的变迁不仅体现在父母之间,也影响子女的成长,是希望她们更多地了解家庭走过的路,更加珍惜和感恩彼此。</p><p class="ql-block">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我们这一代人(50后)有着特殊的经历,从出生就注定要承受各种磨难,长身体时家中缺食少粮忍饥挨饿赶上三年自然灾害,长知识时社会动荡家中拮据赶上文化大革命,好不容易走向社会结婚成家赶上计划生育。这一生却在背负着繁重贫困家庭责任中挣扎,艰难拼搏,辛辛苦苦,起早贪晚,忙忙碌碌。忙到女儿的翅膀硬了飞走,忙到为老人养老送终,忙了半辈子,其实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这《家的变迁》记录70多年我家的发展,也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变化,不夸张的说这代人靠自己的坚强和智慧为国家、为家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有理由相信每一位历经世纪沧桑巨变的同龄人都有值得书写人生记忆,或显赫,或平淡,或安稳,各色人生在历史长卷中都是绝无仅有的一笔。生命里我钟爱用自己的笔填写自己的词,不管家庭生活苦与乐从不隐瞒,倾诉出什么样的心情,都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 </p><p class="ql-block"> 历史都是胜利者谱写的,我不敢当是胜利者,但我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从一无所有到今天的“小康”生活,就是莫大的幸福与知足!心干干净净,人坦坦荡荡,“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我们坐在家的门槛上细细回味,那些曾经奋斗70年家庭中生活的日子,那些家庭中深深爱过的人,都化作一缕缕芬芳,镌刻在心底最深处。而那未来家庭的变迁,虽朦胧却充满期待,因为我们深知,无论家庭如何变化,岁月都会赋予我们独特的沉香,使我们家庭发展的更加幸福美满。</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想说,我的家走过70多年,自巳年过古稀,今后无论家庭如何变迁,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都请记住这句话,"余生不辜负每一份热情,不讨好每一种冷漠"。这不仅是一种家庭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执着与信念。回望家的变迁,有艰难也有温暖、有感悟也有伤感;有结据也有满足;有收获也有遗憾。该发生的,让它发生;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任它熙攘纷乱,我自风轻云淡,安静做自己,从容度流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抛开过往家中艰难拮据,家庭变迁中的波折与磨难往往也是成长的催化剂。家,不仅是一种情感牵挂,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起点。《家的变迁》告诉我们,无论家庭面对何种困境,只要家庭有爱,就能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家庭最终走向幸福,成为了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温馨之家。</p><p class="ql-block"> 在我编著整理《家的变迁》这本书时,得到同学同事的指导帮助,得到妻子的理解包容,得到女儿对本书的排版校对,至此,致以深深谢意!</p><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10日</p><p class="ql-block"> 写于下桃花吐村的农家小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