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西北环线游

野渡孤舟

6月15——23日,和一帮子大学同学及家属,还有特邀的几位朋友共十七位,组了个小团,去甘肃和青海做了一次西北环线游。现在出去玩的时候太多,少有记录的兴致,此次不同,同伴是同学,线路又与我当年所谓“激情燃烧的岁月”的部队生涯关联,且甘肃部分我从未去过,这是第一次,所以,想留下一些文字,以纪念这段美好的经历,以及这段经历所连接的遥远的记忆。<br>  出发时,我没有随同团队大多数搭飞机前往,而是乘坐火车沿着京广、陇海线直抵青海的西宁。因为这条线,正是我五十多年前和战友们坐着闷罐车进入雪域高原的路线。 重走从军线,心中满是感慨。车进甘肃境,似曾相识的灰黄、苍凉风景,像一辐幅幅流动的油画从窗前掠过。突然,天水车站旁边,一座依稀眼熟的建筑映入眼帘,车上弯道,“军供站”三个字赫然入目。蓦然想起,就在这里,部队曾“就过晚餐”。当时已是晚上九点,进青部队停车吃饭。人太多了,又赶时间,哪有秩序,跳下火车官兵像炸了堆的蚂蚁,黑压压的漫进这里。大家争先恐后的“抢”,我个子小,好不容易挤进去,菜饭没了,发现一桶完整的紫菜汤,于是毫不客气拎起来就往外冲,到一边从里面捞些“干货”填肚,附近的战友发现,一拥而上,瞬间光光。半个世纪过去,不知那时参与“抢饭”的那些战友,如今有哪些还建在,又有多少人记得那个“战斗”的夜晚呢? 途径兰州市,我又见到了当年经过的“天下黄河第一桥”——兰州黄河铁桥。这座桥的修建,记载了一段风云历史。它最早立意于一代封疆大吏左宗棠,建成于“新政”人物、陕甘总督升允。是朝廷批准、德国技术和设备,历时两年(1908——1909)的产物,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又命名为“中山桥。现在火车已经改道,铁桥已经变成了人行桥。滔滔黄河,悠悠大桥,如今,它已经成为一个诉说兰州历史文化渊源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点和旅游网红打卡地了。 车抵西宁,已是晚上九点。夜色中,万家灯火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闪烁。75年我和战友们曾在这里逗留了两周,那时没有几幢楼房,最高的也没有超过五层的。和战友在最大的一个公园“人民公园”外面照了个合影,雪花飘飘、树木稀疏,游人寥寥。时代在进步,昔日的房屋低矮、街道清冷、一片破败的景象,已然走进了历史的深处。我们下榻的宾馆旁边,就是一个树木茂密、枝叶葱茏的公园。晨曦中,早练的人们已经用他们的身影和脚步,彰显出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 十七日,我们正式进入了旅游的行程。第一站:塔尔寺。这里的变化令人吃惊。当年我来这里,除了寺院这一片土灰色的建筑外,四周基本都是野地,没有什么树,也没有几幢民居。现在,在绿色掩映中,藏医院、超市、宾馆、酒店、摊贩等星罗棋布,前来旅游的人熙熙攘攘,喧嚣尘上,一片热闹繁荣。 这座寺院是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创建的,它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国家5A景区。它有“三绝”:酥油花、壁画和堆绣。全国各地的藏传佛教的寺院我看了不少,这里最值得一看的应该是“酥油花”。它用酥油作原料造出的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等艺术精品,栩栩如生,观赏价值极高。在滚滚人流中,我们进了几个佛堂,转了经筒,却没有去看更远更高处的“酥油花”,应该算是一个小小的憾事。 参观完毕,我们去一个餐馆吃带有佛教风味的素菜自助餐。几十种菜肴,五颜六色的,虽然好看,但不太合口味。但进去就餐之前搞的那个仪式——用柏树叶沾着油往一个大炉灶上洒,倒是新颖而别有风味, 从塔尔寺出来,汽车驶上了真正的高原之路,海拔已过3000。天气开始变幻不定,一会儿阴一会儿晴一会儿雨,气温也下降了。沿途所过,熟悉而亲却。期间经过的“倒淌河”, 导游没有说,大家也没有注意。但我却认真地注视着,当年我们曾在这里小息,风大而水冷,冻得人之哆嗦。它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河流,区别于大多数自西向东的河流,它自东向西流入青海湖,故名倒淌河。其实倒淌河还是一个挺不错的风景区,但没在我们的安排之列。<br><br> 中午时分,车抵青海湖,我心中涌出一种“我又回来了”的激动,我已经来这里好多次了。天阴着,风大而凉,和天空颜色同步变幻的湖面因此变得灰暗。青海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湖水面积4625.6平方千米,湖水容量743亿立方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湖面海拔3196米。它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生态价值。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气循环通道,在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称为中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空气加湿器”和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因为它阔大而美丽,现在又成为了大西北最为重要的自然风光景点之一。<div><br></div> 大家进入二郎剑景区游玩,它是后来建设的、深入湖中的一个半岛。我没和大家一起坐船去半岛游玩,一个人伫立在湖水边,在哗哗扑岸的涛声中,遥望着变幻的湖面和远山,享受着遐想的幸福。当年部队刚刚到这里时,青海湖里的湟鱼可是多到不可思议,在任何一个河湾里,用更大石头一砸,便有被震晕的鱼儿翻上来。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无疑为部队的伙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鱼荤仓库,修建青藏线的各个部队大卡车一趟一趟,捞了拖,拖了捞,79年代末,等部队从青藏撤下来时,湖里的湟鱼已经大量锐减,变得岌岌可危了。后来湟鱼便进入了国家的保护行业,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人说过一个笑话,不管什么动物,控制种群数量过剩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中国人吃!可不是?不虚也。复员后曾经和战友们来到这里一次,在湖面的最宽处的水边游览,湖水特别特别地兰,宽阔的水面像竖立挂起来的一幅壁画,给人一种莫名的震撼。在湖畔的帐篷里,我们还偷偷吃了一顿湟鱼,收获了一回冒险刺激的独特感受。 告别青海湖,我们驱车前往茶卡。沿途绕湖而行,天开始放晴,稍远处蓝色的湖水,更远处巍然连绵的祁连山雪峰、湛蓝的天空,绿绿的藏南草原,白色的羊群如散落的朵朵白云,这是高原独有的绝美景色,令人陶醉,引得车内各位阵阵喝彩! 车到茶卡镇,已是下午五点。“茶卡”是藏语盐池的意思,它夹在祁连山山脉和昆仑山山脉之间,两边山峰常年积雪,雪山倒影在湖面,形成水天相交、盐湖与雪峰交相辉映的青藏高原独特自然风光,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茶卡当年人烟稀少,仅仅在盐湖边的公路旁有几间破旧的土坯房,冒出的羊粪炊烟说明有人的活动。今日的茶卡,已经变成一座有几条街道的、有好些漂亮的楼房、绿树环绕的城镇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到茶卡参观。茶卡盐湖最近这几年一直是青海风口浪尖儿上的网红景点,已经网红到成为大众必去的景点。茶卡盐湖因盛产“大青盐”而闻名,是理想的食用盐但不可直接食用的。但75年部队初到盐湖时谁知道呢,都来这里拉盐湖的盐直接进入烹调食用。第一次被盐湖惊讶到,是在乌兰县旁边的柯柯盐湖。那天我们坐上大卡车,在湖面疾驰。我们在盐壳上砸开一个洞,然后伸进铁锨一端,晶莹剔透的一铁锨细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们惊的差点掉下了下巴。<div>  与我们上次来直接开车到盐湖边不同,现在离湖边很远的地方,修建了游客中心,进入景点还要坐上小火车形状的观光车。我们去的是天空一号景点。</div> 虽然我对盐湖的感受,已经没有初见时的那种新鲜和震撼,但穿着租来的红色橡胶鞋,和同学们在湖面上徜徉嬉戏、打卡留影,依然感到惬意和快乐。可惜,我们没能体验到广告上宣传的那种倒影效果,也没有见到那些成杰思汗等巨大的盐雕。盐雕、还有表演都在老景点“天空之境”那边,天空一号是2019年新开发的。其实更值得去的应该是那边,盐湖原始的味道更浓一些,我原来去的就是天空之境。但现在那边人太多了,这也是很矛盾和无奈的事。<br> 下午,继续赶路,前往大柴旦。从这一段开始,便进入了柴达木盆地,草原的绿色退去,代之以大片大片的戈壁。但这一段又是特别使我感到兴奋的,因为途中要经过德令哈自治州的乌兰县——当兵4年多我一直生活工作的地方。那时,部队就散布在青藏铁路的两边。我最初所在的50团14连就在一个叫查诺罕的地方。<br>  终于,一片令我无数次魂牵梦绕的熟悉的地形地貌出现了:一座座低矮山峦、一块块返青的草场、一汪汪闪着光的水泡。在当年连队的驻地,一座现代化的企业已经拔地而起。眼前的规模,比上次我们来时又扩大了好几倍,生活在发展着。我兴致勃勃地给身边的同学指点当年连队扎营的具体地点,也聊起了那些永远铭记在心中的青春故事—— 那时很苦。部队刚到开始扎营,原本阳光灿烂的天气,踢人乌云密布,一阵大狂风刮来,“呼”的一下,把刚刚支起的帐篷骨架和的帆布吹到空中,然后,“噗嗤”踹了个七零八落。刚到时饭煮不熟也没有新鲜蔬菜吃,连续两个多月,我们就是压缩菜加夹生饭,吃得脸色铁青;当地水有放射性不能喝,用车拖来的水定量节约,一小缸子水漱口洗脸。厕所是露天的,大便时冻得屁股受不了,于是要砌一堵后墙,从没有干过瓦工的我,自告奋勇加入瓦匠行列,结果砌好的墙晚上大风一吹,跨了!<br>  那时也很快乐,几个湖南桃源的老乡憋不住要开荤,把青海湖的湟鱼杂炖了满满一锅,结果都吃进了卫生队——湟鱼杂中毒;这里,789三个月日子其实挺好过的,草长齐了,不知名的各色花朵开起来了,草地充溢着不知名的野花香。晚上皓月当空,战友们趴在草丛中,听我吹着笛子,万籁俱寂,只有笛声在空旷中传递,悠长悠长;星期天,我和一个老乡去爬后面的小山,一两百米的小山,爬了整整一个上午,我们到山上立下一个小牌子,上面刻着“到此一游”,然后大声向天空呼喊“哦——哦——”.......。 车过乌兰县城,因为距离太远,当年我在宣传队时的驻地,只能判断一个大致的方位了。在那里我度过了最主要的部队生涯,也经历了更多有趣的生命瞬间........ 晚宿大柴旦。这里我曾经路过,但今天的大柴旦已经今非昔比,是一座现代化气息很浓的小镇了。尤其是它的夜市,在大漠深处,居然有这样热闹的场景,倒是令人意外。 第二天一早,我们去翡翠湖游览。进入景区,我便被这里的美景惊呆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湖泊,蓝色、绿色、橙色、黄色、褐色......,像翡翠、像琥珀、像无数颗碎裂的彩色宝石,镶嵌在雪山高原之中,摄人心魄。祁连山的连绵的雪峰,倒映在不同的颜色的湖面,呈现着一种绝美的图案。在网上,有人用“上帝的调色板”来形容这里的美景,倒是恰如其分的。<div>  人很多,喧闹阵阵。大家按捺不住兴奋,各自去寻找自己最中意的美景拍照,留下着美好的体验。</div> 我绕着高台左边的那个蓝色湖泊观赏,在最深的那块水面边往下望去,那是一种说不出幽蓝,这是通往上帝化妆室的入口吗?一瞬间,我进入一种奇妙的幻想.......。 我发现各个湖泊之间,有推土机停着等待施工。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来的正是时候。也许,再过一段时间,就有无数的栅栏会将游人与湖分离,人们再也不能站在湖水的边沿,像我们这样用手抚摸着魔幻般的湖水了。我暗自庆幸。离开前,我们在湖边合影,将这一片绝美与我们定格在未来的记忆中。 下午继续前行,公里两边更加荒芜,满眼灰黄。途径中国最美的“西部一号公路”( 66 号公路)整个公路笔直延伸一眼望不到边 ,疑为“天路”。然后是一路钻隧道,翻越当金山 ,来到了阿克塞的石油小镇。<div>  这里当年开采石油后留下的荒废定居点,现在被开辟为一个影视基地,《英雄》、《沙海老兵》、《天将雄师》、《西风烈》、《醉玲珑》、《九层妖塔》、《铁血蛟龙》等影片在这里拍摄。景点别有一番趣味。一大片废墟,一只睁着血盆大口獠牙森森的古墓怪兽蹲着入口高塔处。里面已成瓦砾的房屋上、毁坏的汽车顶、荒草丛生的空地中、到处都是怪兽。新奇刺激了大家长途旅行已经有点麻木的神经,大家纷纷下车去“嗨”了。</div> 从石油小镇出来,我们直奔本次旅游最重要的一个景点——敦煌。进入市区,按照导游的指引,我们先去一个地儿吃了一顿烤全羊。院子里靠右边的墙边是一溜烤窑,羊就是从这里烤出来的。吃之前还有一个短短的别开生面的仪式,师傅们用一辆枣红色的袖珍小车,把烤好的羊推上桌子,让桌子转了起来,看看羊头羊尾的朝向,导游在旁边解说着,送着吉祥。然后再另外一张桌子上将烤羊剁端撕开,在端上餐桌。接下来,开工!大家伙开始大块朵颐,举杯开饮,气氛热烈,闹出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吃烤全羊是敦煌首推的一道美食风景,用当地最有名的美食来迎接远方的客人,应该蕴含着“ 煌人们欢迎你”的寓意吧<div> 在敦煌活动了一整天。上午去了大名鼎鼎的鸣沙山和月牙泉。这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景区获“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的荣誉称号;2015年,景区获评5A和“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美誉。景点离市区只有五公里,一会儿就到了。<br><div>  进景区的第一个节目,骑骆驼。骑骆驼是个很好玩的项目,大家兴致勃勃。数个旅游团队组成的浩浩荡荡的骆驼大军,行走在沙漠上,委实有点往日丝绸之路驼队的味道。骑在驼背上随队前行,望着眼前的黄沙,感受着颠簸,想古代人们在丝绸之路一骑就是几个月,那该是多么艰辛的历程啊。再瞧瞧咱们这一拨人个个摇摇晃晃自得其乐的摸样,在忍俊不禁中,一种跨越时空的感喟漫上心头</div></div> 骆驼停下的地方,不远就是月牙泉了。据记载,月牙泉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古往今来。它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我记得湖南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女歌手田震 唱过一首《月牙泉》,歌声中凸显出的那种空灵、寂寥与淡淡的忧伤极为动人,令人无法忘怀。但此刻到了现场,那种艺术的意境却荡然无存,如织的游人熙熙攘攘,把这里充塞的热闹非凡,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 千年以来,这一湾泉水始终不曾干涸,其神奇原因引来了无数的猜想和分析,甚至还有月牙泉的形成是古雷音寺庙前一碗圣水变成的美丽传说。现在为了保护月牙泉,其弯背水面后面的沙山已经被封禁,不准游人靠近了,靠近月牙阁这边,一长条密密麻麻的蜿蜒的绿色芦苇把泉遮蔽的严严实实,很难看到泉的全貌。于是我顺着芦苇一直走到泉的一端沙丘的高处,方把它全收眼底。阵风拂来,泉水荡漾,令人心旷神怡。想遥远的古代,交通不便,千辛万苦来的这里人,面对着一汪清泉,他们想到的又是些什么呢? 我爬上了月牙泉旁边的月牙阁。现有的这幢建筑群是在1991年到1999年间陆续修建的仿汉唐建筑,敦煌历代就是佛家与道家文化交汇的地方,所以建筑形式也显示了“佛道不分家”的特征。站在阁楼上,看到旁边沙山上如蚂蚁搬爬行跑动的人,倒是一道别样的风景。不少的同学也爬上了沙山,在山上又喊又叫,然后参差不一地滑下山来,尽情挥洒着难得的恣意。 下午,来到本程最令人期待的莫高窟。煌莫高窟名头太大了,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1987年,莫高窟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进入窟洞之前。王圆箓的道士塔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关注。因为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道士塔》一文,王道士被世人所知,他也因此被狠狠的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敦煌石窟的罪人。但今天,经过敦煌文化研究院的的考古研究,发现王道士清理沙石,供奉香火,收受布施、发现藏经洞、保护洞窟和经书等诸多功德,为他进行了正名,这应该是一个时代的进步。依我看来,用今人的历史价值观去要求古人本身就是荒谬的,且王道士对莫高窟这一文化瑰宝的保护是不容抹杀的,老余先生的结论真可以休矣!王道士就是莫高窟得以发现和存续的第一功臣,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位先驱。 按规定,我们参观了莫高窟的九个洞窟。一圈下来,老实说,除了最后那个武则天的巨大石雕,其他的洞窟都比较小,壁画并没有给我带来我所期待的那种震撼。诸多在网上能够搜索到的精美作品,好像一件也没有看到,是不是我们手气不好,或者更好的石窟没有向我们公众开放;也或许是我们的文化底蕴不足欣赏不了吧。不过无论无何,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它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个本身就是一个亘古的传奇,也是对我们这些普罗大众最大的吸引力之所在。而不经意间,进口甬道旁的那些白杨树却给我留下了印象,没有想到白杨树居然可以长得如此粗壮。 晚上,汤妹妹他们一群再返鸣沙山,参加万人歌咏活动,回来后说人山人海,蛮有味道。我则为了加深对敦煌的文化认知,和刘老师他们去看了一场最新的大型演出《声动敦煌》。舞蹈精彩,美轮美奂,颇有艺术品味,但却感到缺少一点历史的魂魄。如果把视角放得更为广阔,将历史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汇时各国的乐器交融于此处、这些器乐又如何辉煌于当时,传承于今天的情形加以集中的表现,而不是仅仅定于琵琶这一种乐器的演绎会好得多。 回到宾馆,去党河沿河风光带徜徉,没想到收获了一点意外的惊喜。这样一个小小的城市,把灯光设计调整得如此漂亮、如此引人入胜,是十分难得的。这个地方,值得一看。 第二天的行程相对轻松,只有下午嘉峪关关城和沿途的汉武帝和大地之子雕塑。从敦煌出发,进入瓜州地界,沿途还是茫茫的戈壁,荒无人烟。但中间有一段,两边的群山皱褶分明,如同一幅幅巨大的水墨长卷画一般流动着。美感十足,赏心悦目。汉武帝的雕像是一个大头,线条刚毅,伦角分明,十分传神。“大地之子”则是一个非常值得一看的一个“景”。一个“沙漠巨婴”,赤身裸体,闭着双眼,安详的躺在戈壁的深处。雕塑很逼真,生动形象,给这片荒凉的沙漠增添了一丝烟火气,也给远道而来的人们带来一股温暖感。我没有和同伴跑到雕塑的近处去欣赏,而是一个人站在远处默默地凝视端详着。这个雕塑,其实更为深刻的寓意,是说整个人类都是大自然(母亲)的孩子,孩子的成长有赖于母亲温暖怀抱的呵护,所以我们应该感恩、敬爱我们自己生存繁衍的土地,我们要大自然和谐共处,而绝不是相反。 不一会到了瓜州,这里是玉门关的老家,所以很有名。古代咏玉门关的诗词非常多,但正面頌瓜州的却较少。唐代岑参曾写过一首特别的诗:“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表达的是送别友人的惜别情感,而现在则恰恰相反,此处已是游客云集之地。我们进接待点的时候,已经是人头攒动了。接待点是个大的市场,当地产品琳琅满目,但其最大的一个特色:便是随便吃西瓜。这里的西瓜因为日照气候的关系,特别的甜而且新鲜,这是本次西北行美好印象之一。查了一下,其实瓜州县是甘肃旅游资源大县。境内有文物古迹465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点2处(汉长城遗址、锁阳城遗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但不在我们的行程之中。大家购买了一些当地特产,然后继续出发。 在车上,导游给我们介绍了瓜州所属的酒泉。说大家都知道的酒泉辐射基地,其实不在酒泉而在内蒙阿拉善盟。此次无缘,颇有些怅然。因为酒泉发射基地的铁路就是我当年所在的部队修建的。我目前正在主持编纂的英雄铁道兵丛书中,就有一篇《戈壁滩上那条独一无二的铁路》的文章,说这是中国唯一由军人独立建设并管理运营的铁路;车站站长、火车司机、列车员、养路工全是清一色的军人,至今如此。突然想到,甘肃境内的几条著名的铁路干线:宝成、兰新、包兰、陇海铁路、兰青铁路都是我们铁道兵参与修建的、看来这个大西北的发展进步,我们这些当年的“老铁”还真是功不可没呢。 下午,游览嘉峪关关城。嘉峪关名头也响亮,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是中国长城的三大奇观(东部山海关、中部镇北台、西部嘉峪关)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它曾被称为河西咽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整个城堡 的建筑规模其实并不大,和西安、大同、荆州等建筑没法比。但它有自己突出的特点——“雄”。从地理角度,它依山傍水建于地势险要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可谓之“雄居”;从当时城堡本身的建筑风格看,它的形象巍峨雄伟,又可称为“雄立”;从历史的地缘政治角度,它是大明有效控制区域的最西端,可叫“雄踞”,称其为“雄关”应该实至名归的。嘉峪关防线曾对明朝、蒙古国、西域的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道防线是人类文明的拐点之一。中国的长城始建于春秋,终于大清,延续修筑了2000多年,明长城是保存较好,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建长城,其根本的出发点,在防御与阻隔,终极意义上是统治者一种保守思维的产物,反映的是统治者的历史局限性。当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全球化的时代,谁还会去修长城呢。今天的人们,恰恰是应该撤除各自心中残留的那条阻隔文化的长城吧。大家在最雄伟的西城楼外照了我觉得非常不错的一张合影,自然松弛、阳光灿烂。然后又爬上城楼各处转悠,不亦乐乎。不经意间,碰到一队扮演的士兵,穿着铠甲,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来的小青年,我赶紧拍下了这难得的瞬间。 站在城头,向西极目远眺,远处黄沙漫漫,不知掩埋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向东望去,一座充满生机的城市正在成长,历史和现代的风云在这个特定的时刻交汇与我心中,令我浮想联翩.......。 第二天早餐后,乘车赴张掖,参观七彩丹霞。它为5A景区、世界地质公园,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高度复合区,它面积大,集雄、险、奇、幽、美于一身,色彩缤纷、观赏性强,是“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也是“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第三届世界会长大会推选2023年首选旅游目的地。“丹霞”一词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意指天上的彩霞。这一形象的地质命名,倒是非常形象贴切的。<div>  景区有4处观景台,各有精彩,我们只看了两处。眼前,红色、黄色、绿色、白色以及深浅不同的褐色,好似一幅巨大的画卷,将山峦点缀的绚丽奇美。据研究,七彩丹霞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时期,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发育形成的。其每一种颜色代表一段漫长时间的洗礼,正是这种千万年的不断洗礼,方有今天的人们看到的美丽。导游说有人将这里的景色通俗形容为“五花肉”,真是很大胆很有想象力的一个比喻。但依我看来这个比喻太过于烟火气了,此景本应天上有,就是五花肉,也是从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蟠桃宴里坠落凡尘的五花肉。看着这硕大而美轮美奂的“五花肉”,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div> 下午抵达武威市。武威,在中国古代也是赫赫有名的地方。它古称凉州、姑臧、雍州,曾经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西夏(神宗)的都城,故有“六朝古都、西北首府”之称。现在它是甘肃的一个没有县的行政层级的省辖地级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河西走廊的中心城市,也是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br>   离太阳下山还有好长时间,我随意上街溜达,与当地的一位老妇聊起来,得知这还是一个移民城市,1958年,国家在这里建起了中国西北地区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并举的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批沈阳、哈尔滨、上海、北京等地人员迁居于此,于是便有了这座现代化新城。<br>  晚上,华灯初上,同伴们去夜市畅饮,我和杨同学安步当车在这座城市溜达。崭新的街头雕塑、川流不息的车灯、翩翩起舞的人们、夜摊上豪饮的人们,使人觉得这座城市充满了青春的气息。 翌日早餐,我们吃了此行最好的一个自助餐后,去本行程的最后一个景点“武威雷台公园”参观。这个公园,因为出土了一个享誉国内外的国宝——东汉铜车马,也叫“马踏飞燕”,1983年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因而声名显赫。<br>  进入雷台公园是一个广场,广场中心矗立着“马踏飞燕”标志和由99件铜雕组成的铜车马仪仗俑队。铜车马造型刻画的是奔马飞驰中的一个瞬间。奔马昂首嘶鸣、疾足奔驰,马三足腾空、一足踩掠一支飞鸟,飞鸟回首惊顾,表现出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的意境。制作者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奔马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之上,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我以为,武威仅凭此件文物,便能称雄于中国的考古文化界。 接着,我们走进马踏飞燕出土的东汉古墓。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的真实的古墓,《鬼吹灯》、《盗墓笔记》《九门》等盗墓题材的玄幻作品里有大量的汉墓描写,千奇百怪、阴森恐怖。而现在真实呈现在眼前的这座2000年的古墓,原来是这个样子:低矮的通道、拱圆形的内室、狭窄幽暗的空间。我特别注意到那些历经千年依然如新的薄薄而细腻的青砖,心中暗暗惊叹。<br> 从雷台公园出来,一路阳光,我们踏上返乡的路途。没想到,在霍连高速上堵了一次车,耽误了三个小时。被堵车流足足蜿展了几公里,阳光又烤人,车里又热,只好下车闲荡。开车的靳师傅说三年来这是头一回,被我们“有幸”赶上了。呵呵,这是大西北想多留一下我们?<div>  ...........。</div> 一晃,回来一周了。回味这次西北游,感慨还是挺多的。单位有位朋友问我,西北到底有什么好玩的,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神奇”。大西北景色的集中特色,应该就是这两个字。对于从未到过西北的人,这个环线上的每一处风光,都充满了诱人的神奇。人们面对这些神奇,可以问出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塔尔寺要建在那里?为什么高原上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咸水湖?为什么有的咸水会变成绿色?为什么沙漠里会有一个月牙泉?为什么月牙泉上千年不干涸?为什么人们要莫高窟这个地方开凿洞窟?为什么人们要把那么多的经书放进藏经洞?为什么要在现在的地点修建嘉峪关?为什么只有在这里才形成五彩丹霞?为什么马踏飞燕在武威市这样一个小地方出土?等等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正是吸引人们前往旅游的潜在而巨大心理驱动力,加上沿线这些迷人的大自然风光和人文景点本身所独居的特色,这个环线游不成热点恐怕都不行。可以预料,今后会有更多的人,克服对高原反应的恐惧,义无反顾地走上这寻觅神奇的旅程。<br> 我也很享受这次旅行的过程。高质量的旅游,除了需要高质量的景点和合理的安排,还需要有“玩得来”的相处自然放松的游伴;需要有和谐有趣的团队氛围。本次甘青环线游,全面满足了这些条件,它使得我们整个行程充满了快乐和开心。同学之间,现在大家都已花甲,绝大多数已经退出工作岗位,毫无利益牵扯,剩下的便是纯粹的同窗的交谊同乐。全面把控团队的冷领队、妥善安排生活的夏同学和屈同学,他们尽心为大家的付出,保证了整个进程的顺利。小马哥精彩的“闪经”、小蒋哥及时的旅行报道,小峰哥站着入睡的有趣造型,小贵哥骑在骆驼背书抽烟的酷酷亮相,都给大家带来欢乐。上下车大家彼此关照,王妹妹怕旅程长大家受饿总给大家发零食,一次有一次;志伟高反大家给他送去姜糖和药品,阿莲感冒了同伴们关切地问长问短等,也体现出我们团队的温暖。大家还一路开着各种玩笑,尤其讲到当年同学之间的那些有趣的往事,大家都开心不已。我是同学中的老大,当年我已经是军人时,他们不少还是孩子,得叫我一声“解放军叔叔”的。是时代安排的阴差阳错,让我和他们走到了一起,但他们总忘不了调侃我,大学时期送给我的“老青年哥哥”的外号,被他们一直叫到今天。在校园时,也许这个称呼当时还包含着一点点对我总是很活跃的暗讽,今天却变成了包含纯粹同学情谊的青春痕迹的展露。来的同学基本都能喝几盅小酒,都能扯两把“跑伏”。由此形成的两大乐点,有衍生出有关输赢的话题,给我们的沿途旅程带来了特有的温馨和趣味。同行的家属,自然能熟,都能和谐相处,能参与酒局和牌局,能玩到一起、谈到一起。汤妹妹特邀的刘女士、不久就和大家打成一片,她和杨同学因为都爱好摄影而很快成为莫逆,时时在一起寻找美景研究照片。她的摄影技术出众,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准,为了给大家拍摄,一到景点,她便跑前跑后忙个不停,为团队和个人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影像。另一个特邀朋友刘老师和爱人,也特好相处,刘老师还积极参与每次的“酒坛争霸”,和大家一起无拘无束地举杯畅饮。最后,还应该提一下我们的“党”导。她是位姑娘,从兰州财经大学毕业转行做导游的,这种跨大专业的角色转换,说明她应该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她的姓给我们带来玩笑的题材,成为我们一路欢快的源泉之一。我们一致表示,要坚定不移地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党导工作认真负责,虽然导游过程中在细节上偶有瑕疵,但其知识的储备和语言表达却非常不错,对各种典故史料信手拈来,而且介绍的准确干净.......。<br> 我想起另一个同学曾说过一句话:其实在外面玩,还是玩一个“人”。这是很有点道理的。真的,我很享受由同学的情感编制而成的温暖团队氛围和由这种氛围相伴相随的本次旅游的过程。<br>  难忘的大西北环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