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敦煌,这座承载着丝绸之路文化交融和历史记忆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在这片黄沙覆盖的土地上,莫高窟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寻。在我启程前往敦煌的旅程中,我满心期待着对莫高窟的探访。</p> <p class="ql-block"> 7月5日一大早,我们从宾馆赶赴莫高窟,也不过只有20分钟的车程。在这20分钟的时间里,导游向我们简单的介绍了莫高窟的基本情况: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始建于公元366年,历经16个朝代的不断扩建和修缮,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壁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这些壁画和彩塑造像展示了从十六国时期到宋元时期的各种风格和题材,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丰富内容。</p> <p class="ql-block"> 7点左右我们到达了莫高窟,这时莫高窟的停车场上已停了很多辆旅游大巴,导游抓紧时间给我们预约了B类应急门票,于是我们便随着人流排队去乘坐通往景区的大巴。B类应急门票只能参观4个窟,我们这次参观的是第96号、130号、138号和139号窟。每个窟外面都有一位讲解员向游客讲解进窟注意事项:不能拍照,不能摸壁画,大家要有序地边走边看。同时讲解员还对每个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第96号窟是建于初唐时期的石窟,外部高达45米的红色木构窟檐,依山崖而建,气势恢宏。内部是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的弥勒佛坐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岩体上凿出佛像的大体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塑,最后着色而成。这尊弥勒佛像是倚坐的姿势,两腿自然下垂,目光下视,给人以高大威严的感觉。窟内的壁画内容丰富博大,分为佛教尊像画、佛经故事画、佛教史迹画、经变画、神怪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等七类,种类繁多的壁画,从多方面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现实生活。外观第96号窟,它是一座雄伟壮观的九层楼阁,俗称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第130号窟,俗称“南大像”,是莫高窟中第二大佛。由敦煌人马思忠和僧人处谚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创建,耗时30多年完成。南大像高26米,为石胎泥塑弥勒倚坐像,是莫高窟中形体圆浑饱满、姿态庄静、气度雍容的佛像,充分展现了盛唐艺术风格。窟内壁画面积约1558平方米,窟顶为北宋时期的浮塑团龙华盖藻井,用以衬托佛像的庄严神圣。西披绘佛光火焰,东、南、北披团花图案。南、北壁上方现存飞天5身,每身长达2米左右,是莫高窟体形最大的飞天。这些飞天面容秀丽,身材修长,横体平飞,身姿舒展,背上云带飞卷,胸下流云飘旋,好似在沿着藻井绕窟飞舞,动态优美而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 第138号窟开凿于晚唐,距今一千多年,洞窟前的木构建筑是清代时期修建的,洞窟中能看到五代、元、清等时期重修的历史痕迹。<span style="font-size:18px;">窟的主室中心设有佛坛,送子娘娘等十二身、六臂观音一身、胁侍二身。佛坛背屏正面绘制着菩提宝盖、卷草佛光、四飞天、花卉,背面绘制接引佛,背屏南、北侧面绘制有化生、飞天。洞窟窟顶的藻井绘制着茶花井心,藻井与四披绘制垂幔卷草,四周环绕伎乐飞天。洞窟四披绘制千佛,千佛中央画说法图,共四铺。</span></p> <p class="ql-block"> 第148号洞窟是盛唐时期开凿的大型洞窟,洞窟的主室佛坛上塑有长14.8米的释迦牟尼涅槃像,西壁绘有莫高窟规模最大的《涅槃经变》,窟顶绘有盛唐时期的千佛,虽历经千年,色彩依然鲜艳。</p> <p class="ql-block"> 当我真正踏入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时,所有的期待瞬间化为惊叹与敬畏。行走在莫高窟,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痕迹,每一处都饱含着艺术的气息。在这里,时间似乎凝固,仿佛可以听到古代工匠挥锤凿壁的声音,可以看到那些历经岁月依然色彩斑斓的壁画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次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不仅让我领略了莫高窟的艺术魅力,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敦煌,这座沙漠中的文化绿洲,用她独有的方式诉说着历史的辉煌与流转,让每一个到访者都为之动容。</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备注:因窟内禁止拍摄,部分窟内图片来源于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