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人物小传——汪大铭、周柏生、王汉杰、王培臣、孟宪章、谢镇军、陈虹、严检行、孙琦

红军村

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成立于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等先后担任本会名誉会长,省政协原主席伍洪祥、原福州军区副政委王直、福建省军区原司令员卢福祥等先后担任会长,开国中将卢胜,少将熊兆仁、张政等担任顾问。<br>省新四军研究会共设有70个组,主要以福州地区军队系统和省直机关系统组成。成立之初有会员1298人,其中福州地区军队系统336人,省直机关系统309人,福州市直机关系统118人。厦门、南平、宁德、三明、龙岩、泉州等市535人。这些新四军老同志对党对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一笔政治资源。<br>为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好红色资源,弘扬铁军精神,我会组织编纂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会员人物集——《新四军人物小传》,以组为单位分批介绍新四军老同志简历情况。并希望新四军老同志家人给以支持,提供照片和简历。<br>(《新四军人物小传》第3集)红军村采编<br> 汪大铭<br>(1919——1993)<br>上海宝山县人,1919年出生,父母都是工人。1935年底在上海参加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春带领一批青年积极分子奔赴皖南参加新四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军部政治部民运部干事、科长兼新四军第3支队民运科科长,中共繁昌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中心县委书记、句北工委书记、茅山地委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旅政治部副主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第9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长等职。参加了宿北、鲁南、枣庄、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派驻朝鲜人民军第3军团联络组组长、志愿军第20军60师政委。1953年回国后,参与指挥了解放浙江沿海敌占岛屿的战斗。历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福州军区第28军政治部主任兼军党委副书记。1962年调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任副部长,1965年任中共厦门市委第二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8年平反昭雪恢复工作。历任华侨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福建省委党史顾问小组委员等职。是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 周柏生<br>(1920——2017)<br>曾用名周陶,浙江省嵊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地下党支部书记,中共鄞县县委学生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绍兴特委和嵊县县委联络机关坎流小学校长、地下党支部书记等职。1942年调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工作,先后任中队指导员、金萧支队组织股长、二大队教导员。1945年任新四军第1纵队第3旅、华东野战军第3师8团2营教导员。先后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60师179团政治处副主任、178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1950年11月入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60师178团副政委,志愿军政治部外俘管理处第5团副政委、团党委书记。1953年9月回国,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工作。1958年调任浙江省军区政治部联络部部长。1962年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管理印度战俘工作。1965年调任福州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1975年1月任福建省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75年9月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台长。1955年授中校军衔,1962年晋升上校军衔。1982年离职休养(副军级)。是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 王汉杰 <br>(1917—2008)<br>曾用名王爱奎,黄杰,福建省泉州市人。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9月加入在菲律宾的共产党。1939年参加华侨回国慰劳团并留在新四军军部参加新四军,1940年任新四军直属教导总队第3队副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皖南事变突围后重返菲律宾任仙宾安洛市店员救亡会秘书长,并恢复党组织关系。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参加和发动组织抗日武装部队,进行抗日武装斗争,任菲共中央军委委员兼顾问。1942年8月,调任华侨抗日支队队长。1947年5月奉命回国参加闽粤赣边区斗争,历任中共闽南地委常委、闽南支队副支队长、副政委等职。1949年1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参谋部主任,同年10月从部队转业任福建省委华侨工作委员会书记、主任。1953年初任福建省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分管侨务等工作。“文革”中受迫害,1976年获平反。1975年底任省委对台办主要负责人,1978年调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兼省侨办主任,省外办主任。1983年退二线,任福建省人大常委兼侨委主任,1988年任全国侨联副主席,福建省侨联主席。历任省人大代表和常委,省委第四届执委,全国政协二,三,四,六,七届委员,全国人大五届代表,全国侨联二,三,四届副主席、五届顾问。 王培臣<br>(1914——2007)<br>上杭县才溪乡人,1929年参加才溪农民暴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入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12军战士、司号员,红军大学学员,补充第3师连长、总支书记、营政治教导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二至五次反“围剿”作战。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南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2支队第3团侦察参谋、作战参谋、团参谋长、第2支队作战科科长、新四军总部侦察科副科长、第2纵队侦察科长、新四军第7师沿江支队沿江军分区参谋长、沿江支队独立团团长、第7师19旅56团团长、皖中军区第1纵队副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第三野战军第7纵队19师参谋长、副师长,第25军73师师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师长兼党委书记、第26军副参谋长兼作训处长、胶东半岛国防工程指挥部参谋长等职。参加了涟水、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福建等战役战斗。是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顾问。 陈虹<br>(1922—2002)<br>原名陈江文,福建漳州人。1938年初参加新四军,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团体漳州芗潮剧社。翌年加入闽西南工农红军。抗战时期,历任新四军第2支队宣传队队员、文化教员,第2支队4团连政治指导员,第2支队青年干事兼青委会书记,新四军第7师政治部组织干事,新四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兼军青年委员会书记,新四军第1师特务营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师教导旅3团政治处主任、苏浙军区第4纵队第12支队政治处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组织科科长、华东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政委、军政干部大学宣传部部长等职。参加了豫东、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龙溪地委青年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同时兼任闽南公学副校长),团省委宣传部部长,福建省文化局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兼任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并撰写话剧《龙江颂》,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优秀话剧创作奖和演出奖。“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5年5月平反,任省革委会外事组组长、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1989年5月任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是第一届至第五届省政协常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孟宪章<br>(1912—1997)<br>山东掖县人。1935年在北京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受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指派,参加东北军西安学兵队,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西安事变。1937年在学兵队党组织的安排下到东北军整编第105师、第51军、伪冀东保安队、山东省第3路军等部从事兵运工作。1938年任中共江苏省丰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兼二区区委书记,组建丰县人民抗日义勇军。同年9月改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游击支队任教导员。历任安徽萧县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军事部长,萧县游击支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6支队第3总队7团政治委员(后为新四军4师),新四军3师8旅军事教员、营教导员,江苏省盐阜军分区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等职。1946年任苏中军区第11纵队94团政委、第11纵队民运部长、炮兵团政委,1948年任91团政委。1949年初任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29军组织部长,1950年后任第29军第85师政治部主任,晋江军分区副政委,第10兵团后勤部政委,福建省公安军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参加盐城、涟水、苏中、淮海、渡江、上海、福州、厦门等战役战斗。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1972年离休。 <br>谢镇军<br>(1918—1964)<br>广东梅州(县)人。1934年16岁时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参加我党领导的秘密外围组织哲学研究会。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国抗战,同年9月在梅州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梅县中心县委劳工部长。1938年初参加新四军,历任新四军政治部民运部、敌工部任干事,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敌工股长,新四军第2支队政治部敌工科长兼江宁县赤山工委书记。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6师第16旅政治部敌工科长,第18旅政治部敌工科长,敌工委常务副书记兼任城工部副部长、部长。1946年任苏中二地委民运部副部长、城工部长。1948年后任中共华东局益都县委第一副书记,中共青州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华东党校(二部)南下干部纵队副大队长,华东野战军随军南下服务团第4大队政委兼大队长。福建解放后,历任福建人民革命大学三部主任,龙岩专署党组代书记、副专员、专员,中共龙岩地委书记。1953年任福建省供销合作总社任主任,中共福建省委财贸部副部长,中共福建省委副秘书长等职。是中共福建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960年任中共龙岩地委第二书记、龙岩专署专员。1961年任中共龙岩地委第一书记、龙岩军分区政委。<br><br> 严检行<br>(1919—2017)<br>江苏省启东市久隆镇人。1939年1月参加新四军,在皖南新四军军部教导队第8队(女兵八队)学习。194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班长、化验员、会计,苏北第2期卫训班政治指导员,军医院第1分所、军卫生部政治指导员,新四军第7师卫生部第2分所支部书记,区抗联妇女科长、区委宣教干事,师卫生部2分所副所长兼政治指导员,江区党委印刷厂政治指导员,山东省警官学校学警队政治指导员,华东军区卫生部和平医院一所政治协理员。福建解放后,历任福建省警务干部学校人事科长,省公安厅人事科长、厅分党委副书记、分团委书记。1953年任福州大学(后为福建师范学院)速成中学副校长、学院党委委员,师院教育行政干部训练班班主任兼书记,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校长兼书记。1959年任福建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党组成员。1970年调顺昌县元坑公社东郊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任队员。1972年任南平市立医院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8年5月任省委摘帽办副主任。1980年8月任福建教育学院副院长兼支部书记。 孙琦<br>(1927—2017)<br>浙江省安吉县人。1945年参加革命,1945年10月入党。历任新四军苏浙军区学员、苏浙军区文工团员、班长,华中野战军第11纵队第32旅94团文化教员、政治指导员、党务干事。参加过淮海、渡江、上海、福州、厦门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福建军区晋江军分区干部处助理员,福建军区后勤部干部处助理员。1954年从部队转业后任福建省建工局干部科副科长,省建设厅机关党委副书记,江西省井冈山地区建工局革委会副主任,吉安地委群运组组长,赣州地委机关党委副书记,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1984年离休(享受厅局级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