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酷暑难熬。该如何来养生呢?为此,我总结出“三养三防”的观点,具体就是养阳、养心、养脾,防火、防暑、防营养不良。希望对大家能够安全度夏有所帮助。</p><p class="ql-block">三养之一:养阳</p><p class="ql-block"> 夏季阳光直射地面,气温升高,天地之间阳气偏盛,自然界的生物呈现蓬勃生长的局面,人体的阳气也会随着气温升高而旺盛。但事实上,夏季人体内并非是阳气充沛旺盛,而是阳气相对虚弱,理由如下:一是白天长,夜间短,人的活动量增加,消耗的阳气也相应增多;二是夏季天气炎热,人体腠理疏松,汗出较多,同时体内阳气也随之外泄较多;三是炎热夏季,人们多喜凉食冷饮,尤其是儿童喜食冰冻食品,容易伤及体内阳气;四是气温高时,人们喜开空调或用风扇吹风取凉降温,同样会伤及体内阳气。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却常被人忽略。补充阳气不但可以增加人的动力,还可以温化体内的阴分,从而使阴阳保持平衡,不致于产生“阴寒独盛于内”的疾病。</p><p class="ql-block"> 因此,根据自然界阴阳交替的规律,中医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俗语讲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就是很好的养阳方法。</p><p class="ql-block">三养之二:养心</p><p class="ql-block"> 夏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自然界一派炎热之象,属中医理论中阳中之阳的太阳。而心脏在五行中属火,为阳中之阳,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故心与夏季相通应。人体的阳气有着随自然界阴阳升降而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规律。一般来说,心脏疾患,尤其是心阳虚衰的患者,其疾病多在夏季缓解。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而夏季炎热人体容易出汗,出汗过多容易伤心;心主神明,夏季炎热容易使人心情烦躁,情绪不佳,影响睡眠。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夏季炎热出汗过多,很容易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如低钾、高钾、低钙及低镁,会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影响,引起各种心律失常,还有可能出现一些恶性心脏疾病。因此,夏季养生最重要的就是养心。</p><p class="ql-block"> 多吃苦味食物有益于身心健康。中医认为,苦味食物性偏寒凉,入心经、心包经、小肠经,有清热解毒、除湿利尿、泻火通便、健胃消食等作用,还能扩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血脂,预防血压升高,对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保健作用。</p><p class="ql-block">三养之三:养脾</p><p class="ql-block"> 脾为后天之本、湿土之脏,脾主运化,喜温而怕寒,喜燥而恶湿。夏季,尤其是三伏天,天热下迫,地湿上蒸,湿热氤氲,使得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纳运失司,易出现脾胃疾病,如出现脘痞腹胀、食欲减退、腹泻等,让人浑身乏力,无精打采。还有夏季总吃冰凉食物也会伤脾,出现腹满、纳差、胎腻、便黏等。为此,中医也有“长夏养脾”的说法。此时,可进食一些化湿之品,如茯苓、荷叶、生姜等,同时注意保养脾胃的功能。</p><p class="ql-block">三防之一:防火</p><p class="ql-block"> 这个火分为两种:“外火”即自然界高热的气温;“内火”即人体阴阳失衡而出现内热症。中医认为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季节,人们容易出现“上火”症状。夏季引起上火的原因有很多,如疲劳、情绪波动、受凉、熬夜、嗜烟酒、过食辛辣、贪吃鱼肉乃至缺少睡眠等等。这些火多为“内火”,就是因环境闷热燥湿、人体脏器不适应外部气候环境变化而导致“火性”失控。</p><p class="ql-block"> 如何防火?建议一多吃点苦味食物;二是调节情志,止躁制怒,进入“心静自然凉”的境地;三是睡好子午觉,适量运动。</p><p class="ql-block">三防之二:防暑</p><p class="ql-block"> 中暑在夏季常见,高发于七八月份,高温、暴热时。是由于高温环境(一般指室温超过35℃)或烈日暴晒,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引起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导致代谢失常后引发的。</p><p class="ql-block">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先兆中暑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轻症中暑表现体温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重症中暑是情况最严重的一种,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除此之外,还有要警惕情绪中暑。</p><p class="ql-block">三防之三:防营养不良,主要表现在水、蛋白质、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摄入量不足</p><p class="ql-block">1.随时随地补水</p><p class="ql-block"> 水是人类赖以维持最基本生命活动的物质,人体一旦失去体内水分的10%,人的生理功能即发生严重紊乱;失去体内水分的20%,很快就会死亡。出汗是身体散热的重要方式,由于汗液中 99%是水分,约0.3%是无机盐(主要是氯化钠)。眼下,正处天气炎热的夏季,几乎每天都要大汗淋淋,很容易引起水和盐的大量流失,出现口干、尿少、呕吐、恶心、头晕、乏力等一系列脱水和低钠血症症状。因此,要注意随时随地补充水份。</p><p class="ql-block">2.补充钾、钙、钠等微量元素 </p><p class="ql-block"> 夏季高温,人体新陈代谢较旺盛,日出汗量较其他季节都多,体内的钙、钾、镁等元素也随汗液大量排出,如不及时补充,就会引起电解质紊乱。其中以钾离子对心肌细胞影响最明显,其次为钙离子,然后是镁离子和钠离子,很容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在炎热的夏季,尤其是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或老年人群,“0盐”的概念是错误的,建议适当摄入盐分,补充钠、钾、钙等,同时,还需要补充富含丰富电解质的蔬菜水果。</p><p class="ql-block">3.盛夏补点维生素 </p><p class="ql-block"> 盛夏季节,气温高、湿度大、出汗多,很容易造成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C的流失增加,导致人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继而出现全身倦怠无力、心悸、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因此,适当补充维生素,以利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消除症状。</p><p class="ql-block"> 如维生素B1能够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转换成葡萄糖,提供所需能量;维生素B2可以帮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释放出能量;烟酸又名维生素PP负责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维生素C可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感。还有夏季普遍食欲欠佳,食肉较少,对肉类中的脂溶性维生素D摄入不足等。</p><p class="ql-block">4. 补充蛋白质 </p><p class="ql-block">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物质,同时也是新细胞生成的原料,也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可以帮助身体细胞进行新陈代谢,制造新的组织细胞、修护旧的组织细胞,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夏天由于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减少,很容易造成蛋白质摄入不够,不能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为男性65g、女性55g的标准。</p><p class="ql-block"> 上面讲到的水、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都是人体每天所必需摄入的营养素,如果不能做到品种丰富、均衡饮食,就肯定会出现营养不良的健康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