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湖南凤凰古镇,是因这里诞生过一位中国著名文人。这位文化大家名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其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应是汉族,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但据专家考证,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边城”并不是他的故乡凤凰,而是距百公里之外的茶峒镇。 边城茶峒为景区,是小说《边城》中的“边城”,我是后知后觉,还得一位见多识广,跑遍祖国三千余县的车友提示。数月后,我方专门涉足,这为后话,暂且不表。 我不知是凤凰古镇与茶峒古镇本来布局就如此,还是后来为争名人效应,还有旅游开发需要,参照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描述改建或增建了某些标志性建筑,最为典型的就是两地河边皆有座塔,凤凰古镇的万名塔在江边,茶峒古镇的白塔在临江半山腰。 凤凰古镇不仅有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沈从文,还有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龄。熊希龄与沈从文的故居我都寻到。 我是2023年3月22日下午改在矮寨大桥风景区驻车过夜的计划,临时一鼓作气偏晚时节跑到凤凰古镇。因首次来,过去只知凤凰古镇在沱江边,江边有吊脚楼,江中有跳墩桥,却不知凤凰古镇位于沱江镇,沱江镇其实就在凤凰县城区域内。 抵达凤凰古镇时,已是华灯绽放之时,依“窝窝”推荐的驻车停车场,两处皆车满为患。其中一个停车场帮拉客的年轻保安推荐了一家客栈,方歇下来。当晚太累,也忌怕多年来留下的凤凰当地“坏人”讹诈外地游客新闻报道的阴影,没再出门拍夜景。 当夜所住这家客栈的名称距今时间太长,都忘记叫什么名称,印象中是在一处布局规整的小区里,酒店对面底层有鑫福野菜饭店,我到店中吃的炒饭。第二天逛过古城后,嫌这里如同城中村般环境太嘈杂,换到过沱江凤凰一桥,再行不远经南华门右转的一条主街上的酒店住宿,条件好些价格还便宜许多。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AAAA级景区,湘西州所辖八县市之一,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美誉。 凤凰古城不仅山川秀美,而且人杰地灵。除前面提到过的沈从文与熊希龄外,据不完全统计,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至清光绪元年(1875)短短的36年间,这里就涌现出提督20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等三品以上军官。民国时,凤凰出中将7人、少将27人。当代以来,凤凰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将军、高级领导干部、作家、书画家、工艺美术家。 第二天清晨,我由客栈依店家老板指点,直接从小区后出,走偏巷到沱江边,这里虽说距古镇核心区还有半公里多,两岸临江建筑已经呈现一派湘西风格。不过,用我这建筑工人的眼光看,这些建筑全是现代建筑,无非是经过“穿衣带帽”整修,显得有些地方特色而已。 行进途中,没见有全景导览图供参考,我只能照客栈老板指点方向,胡钻乱走,先王家弄,七弯八拐地入文星街。行不多远见有熊希龄故居引导牌,就寻了去,开始了凤凰古镇一天游。 我曾在云南会泽县城见过云南王唐继尧故居,为一平房小套院便诧异而击腕,与我想象的深宅大院相距太远。而堂堂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的熊希龄故居,是院普通的民房,其简陋程度超出想象之外,所以说,好人好官不仅古代有,现在有,民国时代同样有。 人称“熊凤凰”的民国总理熊希龄(1870年7月-1937年12月),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晚年署双清居士,学佛后号妙通,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教育家、实业家。其祖籍江西丰城,其父熊兆祥。 熊希龄倡维新、办报纸、兴学堂、办慈幼院、救死扶伤,是对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风云人物。毛泽东曾评价熊希龄:“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周恩来也说:“熊希龄是袁世凯时代第一流人才,是内阁总理。熊希龄的事,我看后就记得很清楚。”张恨水先生的大作《金粉世家》写得就是总理公子与民女的爱情纠葛,故事的原型来源就来自于熊希龄家族。 相传熊希龄在沅水校经堂读书时,有一年的花朝之日,新科举人、秀才聚集在一起观赏奇花异草,吟诗作画。有的画了牡丹,以喻富贵;有的画了荷花,以喻高洁;有的画了兰花,以喻雅致。熊希龄却画了一株棉花。大家暗想这等没出息的画怎登大雅之堂?这时,熊希龄挥毫题写:此君一出天下暖。七字一出,妙语惊人。21岁,熊希龄参加本省乡试高中,阅卷官对他的评语为“边楚蛮荒,前无古人,才华之高,乃三湘有为之士”,此时弱冠年华的熊希龄,才名一时誉满三湘。22岁会试得中,24岁殿试高中二甲进士,并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这在只出军人的边缘蛮荒之地湘西实属罕见。 出熊希龄小巷,到沱江上看到的古镇无数造型各异的桥梁是“雪桥”。我舍对着街口的后知名桥跳墩桥,先回奔凤凰古镇沱江上造型最美的雪桥。雪桥位于南华大桥,即凤凰一桥和跳岩之间,是沱江景色最美的地方。 有介绍说,其中雪桥、风桥、雨桥和雾桥是由祖藉凤凰的土家族著名画家黄永玉在2011年捐资并设计建造,2012年全部完工的。 雪桥,为仿古设计,是古镇众多桥梁中最漂亮的一座,桥高两层,底层为直桥,二层为拱桥,上到拱顶的风雨亭登高远望,两岸美景尽收眼底。据说,凤凰古城的沱江上有十三座不同形态的大小桥梁。我当日寻觅到有名称牌碑的桥梁,为雪桥、木板桥、跳岩、云桥、风桥、雾桥、月桥、玉带桥、虹桥。不知名或无法确定名称的小桥数座,也不知凑够十三座没有,反正,我是尽力了。 说到凤凰古镇沱江上的桥,还要专门寻找“跳岩”这处不似桥的“桥”。这里是自凤凰古镇出名以来,所到游客必须的打卡网红之景点。我虽说“跳岩”不像“桥”,但这里却是一座古代桥梁,最早建于唐代,是乾州进入当时的五寨司城唯一的必经之路。 该桥虽经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重修,仍是凤凰至乾城的古道。跳岩最初由四十多个红色长方体岩墩子组成,每墩相距二尺,便于乡民肩挑背驮入城,但每年涨洪水时总有跳岩石墩被冲倒或冲走,经常得复修增添。 民国时期,县长李宗祺曾让在跳岩上架以木板,这比以前行走更为方便,但仍逃不掉连墩带跳板被冲走的厄命,洪水陡涨时节,乡民只得绕道。 1950年县人民政府成立,又重新补缺换新将石墩加大,将两个墩子联成一个,跳岩全长100米,共15个岩墩,上铺厚实的木板,并以铁链在河底从岩上打眼,用铁丝系紧,这样得以稳固下来。 几度风雨霜雪,几度沧海桑田,跳岩仍坚固牢实,保存完好,如今不仅仍是两岸人民来往的要道,而且成为凤凰古城颇具民族特色的亮丽风景。 因此,如今在北门河码头,你可见到跳岩的两种版本,老的令人感知风雨沧桑,新的令人倍觉赏心悦目。 2000年秋,为了进一步改善群众过河的条件,也为了更好地美化装点古城,凤凰县拨款在老跳岩几十米距离的河下游,新修了一道双墩跳岩,两排跳岩相隔一尺左右,一高一低,并排而立,横跨江上,每排跳岩66墩,一字列于江面,每个石墩之间的距离也就一小步左右,来的走一排,去的走另一排。 既然由沈从文《边城》知凤凰古镇,其位于沱江边的墓地必须得去。未寻到墓地上山之路,却先遇 “郑公亭”,里面是清代抗击英军而殉国的凤凰籍总兵郑国鸿指挥炮手们炮击敌人的雕塑。亭侧有“郑国鸿纪念碑”,碑文云“郑国鸿(1777-1841年),字雪堂,凤凰县人,因世代军功十八岁承袭云骑尉。1840年,升任浙江处州镇总兵。 一八四一年一月,清庭下诏对英宣战。郑国鸿奉命与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协助定海总兵葛云飞一起将英军赶出海。九月二十六日下午,两万英军二十九艘英舰进攻定海五千守军。时郑国鸿独守城西南竹山门要隘,与英军血战八昼夜,击沉击伤英舰十余艘。 炮台被破后将士用刀矛阻击敌军。六十五岁的郑国鸿壮烈殉国, 一千二百名官兵全部阵亡。郑国鸿牺牲后,朝庭照提督待遇抚恤赐祭建祠,立传刻碑追谥忠烈公。” 寻找沈从文墓地的过程,又是我老年痴呆临阵发作之时,酷热下上山登高本就艰苦,途中却不细看简介,明明已经到 “沈从文墓地”碑石,却还往山上走,累得喘气八哈不说,没找到常规的圆坟。连最大的那块嵌在山石上,最应是“沈从文墓地”正宗绿字碑石都没拍全,留下遗憾。 其实当时我若细看过简介牌,就不用懊恼自己没能力到山顶,还怪管理方乱立标牌,却不见坟堆,而可好好祭拜沈老先生啦。简介牌已经说明,其墓地就在古城东面听涛山我经过位置处。1992年清明节时,家人遵照沈老先生前遗嘱,将骨灰安葬于此。墓地无坟冢,仅用一块取自涛山的天然五彩玛瑙石作墓碑。墓地不带任何世俗头衔的颂辞,一切都摒弃了人为的浮华和雕饰,先生的肉体与灵魂全部融进了家乡的青山绿水之中。 据说沈从文墓地位置,其前身是清代曾任钦差大臣、云贵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田兴恕为孝敬其母杜氏修建的花园,也是文人墨客在凤凰休闲观光的场所,又名“杜母园”。 当时,我带着懊恼与遗憾下山,还误导也是上山找“沈从文墓地”的两母女,告诉其要到山顶了都没见到坟墓,害得人家半途而返。我与这两人告别后,便过沱江寻访古镇的另一标志性建筑“万名塔”。 万名塔,位于沱江沙湾北岸,与遐昌阁、虹桥相映。塔用青砖和混合沙浆以及钢筋混泥土砌筑而成。塔为六方、七级,每层六个翘角,精美秀丽,且悬挂铜制风铃。塔高22.98米,一层直径4.5米,向上每层直径缩小0.3米。塔面装饰雅致,塔身挺拔秀丽,宛若少女婷婷玉立于沱江之畔。一层有楹联六副,皆为名人所题,或颂或感,风格各异。如原县长吴官林题联:“塔静梧高凌空引凤;河清岸曲流水藏蛟”。民主人士田鹤丹题联:“喜层层凌云高起;恰悠悠在水一方”。塔身映入沱江碧波之中,摇摇晃晃,显得格外秀气动人。 出迎曦门是万寿宫。万寿宫原名水府店,亦称江西会馆,为江西客民所建。建筑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东门外沙湾,北靠东岭,面瞰沱江。万寿宫始建于明末清初,清乾隆二十年(1755)。咸丰四年 (1854)江西人杨泗在西侧捐资建遐昌阁(又名杨泗阁);民国十七年(1928)又在大门北侧建阳楼一幢,形成建筑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万寿宫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依次建有山门、正厅和正殿。 传说,当年客来凤凰的江西人发了财,富起来后,打破旧时被排挤只能住城外的老规矩,不仅在城里开了店,置下无数产业,还在这里建气势恢弘的万寿宫。当地凤凰人在对岸山腰回龙阁旁建了准提庵。准提庵,又叫江心禅寺。此庵在前面土红色墙上开了两个丈余直径的圆型大窗,像两只大眼睛盯着万寿宫。准提庵后殿塑了一尊“骷髅子菩萨”。此菩萨形似济公和尚,手张着一个大大的“乾坤袋”。 如此,江西人又在沙湾修了白色的万名白塔,白塔尖顶在阳光下十分耀眼,刺向准提庵墙。这些皆是传说,当不得真。 中午时分,我逛到东关门,在附近找了家小吃店填了肚子。东关门,建于嘉庆十二年(1807),硬山顶,穿斗式构架,面阔10米,进深5米,通高15米,木石结构,是沙湾通往古城的重要古隘关口之一。 各位看客,因篇幅有限,我将湘西凤凰古镇分为(上)(下)两篇,若不嫌老倌人老话多,树老根多,敬请期待数日再跟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