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灭的抗战记忆:重庆江津白沙古镇】

荒城之月

<p class="ql-block">重庆江津长江岸边的白沙古镇,因水运而兴,历史上曾经百舸争流、商贾云集,为沟通川黔地区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川盐入黔的主要通道之一。</p><p class="ql-block">近代,因其经济发达,曾与四川江油中坝镇、金堂赵家渡镇、渠县三汇镇并称“天府四大名镇”。</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的内迁,大批机关,院校及文化名人云集此地,这里遂与重庆北碚、沙坪坝、成都金牛坝并称中国“大后方四大文化区”。</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这里仍留存了包括国立中央图书馆旧址、国立编译馆旧址、国民政府审计部旧址、聚奎书院旧址、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旧址、军政部第二陆军医院旧址在内的总计26处抗战遗址,是重庆境内抗战遗址分布最为集中、门类最为齐全、文化价值较高的抗战遗址群之一。</p><p class="ql-block">本次探寻,原为抗战遗址而来,虽因很多遗址被高墙大院隔断无缘以见而留有一些遗憾,却为今后的再次探访留下充足的理由。以下,仅以本次探寻所得,分古镇老街、白沙抗战遗址群两部分进行粗浅介绍:</p> <p class="ql-block">一、古镇老街</p><p class="ql-block">漫步白沙古镇,仿佛时光倒流,一条条青石板路,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每一块砖、每一片瓦似乎都能诉说一段过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顺着青石板路来到长江岸边,江面宽广、水流清澈。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坐在江边,感受那微风拂面,听着江水拍打着岸边的声音,遥想古镇曾经繁华的过往,对比如今冷落的街巷,不免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二、白沙抗战遗址群</p><p class="ql-block">重庆历史遗迹保存比较完整而且相对集中的地方,往往是历史上兴盛一时、离重庆主城有一定距离,解放后因为陆路交通改善而迅速沉寂的水码头——比如长江沿岸的松溉、铜罐驿、木洞、长寿三倒拐,嘉陵江沿岸的磁器口、金刚碑、水土老街,乌江沿岸的龚滩,渠江沿岸的涞滩等等。</p><p class="ql-block">因为历史上的兴盛,这里曾经建有大量的传统建筑;又由于距离重庆主城较远,在近三四十年的发展中相对滞后,没有被大规模的拆迁重建而使一些历史建筑得以保存下来。江津白沙,也是如此。今天的白沙镇,仍留存了抗战遗址总计20余处,是当之无愧的抗战文化“活史馆”!</p> <p class="ql-block">1、朝天嘴码头</p> <p class="ql-block">朝天嘴码头,位于江津区白沙镇长江岸边,为抗战时期长江沿岸重要的客货运码头。</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现在已经成为了江津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吸引了许多电影和电视剧前来取景,这里甚至已经成为一些历史剧中老重庆朝天门码头的替代拍摄场地。</p> <p class="ql-block">2、白沙堆积所遗址</p> <p class="ql-block">白沙堆积所,即白沙粮食堆积所,是抗战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遗址。它位于白沙镇朝天嘴,现存建筑主体为抗战时期所建,现存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1939年,国民革命军后勤总司令部征用白沙大粮商王建章的公馆,设立第二十六仓库白沙粮食堆积所,用于存放、转运粮食和抗战物资。目前,这里成为白沙镇川剧协会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3、张爷庙</p> <p class="ql-block">张爷庙,位于江津白沙古镇老街。</p><p class="ql-block">张爷庙建于清末民初,是白沙现存较完好的原型原貌的殿宇框架庙,原来是当地屠宰行业的行业会所。</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张爷庙接收了许多流亡的师生,并安置国军伤员。</p> <p class="ql-block">如今,张爷庙已被列为重庆市抗战遗址文物保护点,内设有陈可之个人油画展厅、白沙抗战文化陈列馆和邓若曾展览馆等,是了解白沙镇历史文化最不容错过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4、夏仲石公馆</p> <p class="ql-block">夏仲石公馆,也被称为“徳庐”,位于重庆江津区白沙镇中兴路176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座公馆建于1929年,坐南朝北,是一楼一底的土木石结构建筑。公馆内拥有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走马转角楼,有中西合璧的特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座公馆曾是著名爱国将领夏仲实(又名夏首勋)的私人官邸。夏仲实是重庆民革的主要创始人,他在抗战时期临危受命为国民革命军78军军长,率部出川开赴前线,并在南浔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中屡立战功。</p> <p class="ql-block">5、衡庐</p> <p class="ql-block">衡庐,位于重庆江津白沙镇红豆树,也被称为八角洋楼,原为江津白沙银行家王政平的别墅,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所见的衡庐显然已经过修缮,却兀立于农田与工厂之间,寻访颇费些周折。但透过树丛第一眼望见其古色古香的飞檐瓦顶,仍然颇为惊艳!</p> <p class="ql-block">建筑整体风貌融合了中西方特色,不仅是一座优雅的建筑,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曾借衡庐创办第八中山中学,接收沦陷区的流亡学生,台静农、胡小石等文化大师曾在此任教,劳君展也曾任该校女中部名誉校长。</p> <p class="ql-block">6、国立中央图书馆旧址</p> <p class="ql-block">国立中央图书馆旧址,位于重庆江津白沙镇重庆工商学校内,是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国立中央图书馆旧址,始建于清末,原本是江津望族之一邓家的祠堂,具有两进合院式布局和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图书馆因战争内迁重庆,并在1939年迁至白沙镇,使用邓家祠堂作为办公地点。</p><p class="ql-block">中国女排前主教练邓若曾的祖上邓家族人主动腾出祠堂供图书馆使用,并倾尽家财帮助图书馆的建设,开设了白沙民众书报阅览室,向当地民众提供抗日建国图表、地方日报、儿童书籍、西文参考书和各类杂志等,短短5年内就新增藏书1万多册。</p><p class="ql-block">这里还举行过英国欧战摄影展、盟军战绩照片展、科学书报展等多次文化展览,为抗战期间流亡来川的学者、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p> <p class="ql-block">7、白屋文学院旧址</p> <p class="ql-block">白屋文学院,位于重庆江津白沙镇重庆工商学校内,为一栋色彩明快、富有韵味的仿欧式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屋文学院最初是重庆江津望族邓家的私产,由中国女排前主教练邓若曾的祖父邓鹤年(一位经营盐和茶的资本家)修建。后来,邓家将其捐出,成为女子学堂(小学和初中),抗战时期,成为四川省立重庆女子师范学校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1948年,为了纪念江津著名的“白屋诗人”吴芳吉,在白沙邓氏家族的支持下,由国学大师吴宓等人发起,在此建立了白屋文学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