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游玩D11天 塔尔寺一日游

风铃z

<p class="ql-block">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地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湟中区城区。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本名罗桑扎巴,1357-1419)的诞生地。宗喀巴大师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传说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然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衮本”(十万身像)的名称即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的老人与狗</p><p class="ql-block">塔尔寺内设有敬老院,寺内的喇嘛年纪大了,颐养天年之所。</p><p class="ql-block">寺院内随处可见的狗狗,是喇嘛们的宠物,给森严的寺庙平添了一丝生活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山门</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的整体建筑风格融合了汉、藏、蒙、回等多民族建筑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珍品之一。寺庙坐落在莲花山坳中,背依高山,面临平川,环境幽雅,建筑壮丽。整个寺庙由山门、大经堂、佛殿、活佛院、辩经院、藏经楼等建筑群组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塔尔寺不仅因其宗教地位和建筑艺术而闻名,还因其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宗喀巴去西藏六年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一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此后180年中,此塔虽多次改建维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9]</p><p class="ql-block">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侧倡建静房1座修禅。17年后的万历五年(1577年),复于塔之南侧建造弥勒殿。至此,塔尔寺初具规模。</p> <p class="ql-block">转经祈福</p> <p class="ql-block">酥油花用洁白细腻的酥油为原料,调入各种矿物质颜料制成,造型精妙,丽彩柔嫩,花色品种层出不穷,充满吉祥喜庆的视效。藏族同胞深信,凡诚心欢喜以酥油花供养诸佛菩萨和护法者,可息灾增益,必得安乐、大福德等,并迅速成就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酥油花,青海省湟中县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1]</p><p class="ql-block">酥油花是一种用酥油(黄油)塑形像物的特殊技艺,为“塔尔寺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之一。酥油花最早产生于西藏苯教,是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贴花。一架酥油花,从整体来看,亭台楼阁数十座,人物、走兽动辄以百计,大至一两米的菩萨金刚、小至十数毫米的花鸟鱼虫无所不备,浮雕与圆雕结合,人物与景物结合,佛界与凡间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时空分而不断,物象繁而不乱,色彩缤纷,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由于酥油花的融点很低,15度就会变形,25度左右就会融化,为了防止体温对酥油花的影响,艺僧们在捏制之前都要把手浸泡在刺骨的雪水中,为防手温回暖,必须不时浸冰水、抓冰块,让手指保持冰凉。所以也称为“残忍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偶遇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互敬的约定:</p><p class="ql-block">以一棵尼枸卢树的成长历程作为确定长幼的依据。</p><p class="ql-block">大象第一次见到树时,枝叶和其身体一样大;猴子第一次见到树时,树枝与它的身体一样高;山兔在这棵树又小又嫩的时候,就常舔食叶子上的露珠;而这棵树还是一颗种子时,是鹧鸪鸟将它衔来栽种在这里。</p><p class="ql-block">于是,年龄最小的大象驮着猴子,猴子背着山兔,山兔头顶上是最年长的鹧鸪鸟。四个动物情如手足,互敬互爱,过得极为和睦。森林里的其他动物也纷纷仿效,一时间,动物世界出现一派友爱和睦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事出自《释迦牟尼本生传》,是信佛的藏族人民家喻户晓的传说,寄托着对团结和睦、和平宁静的美好愿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