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横岭脚,开化县长虹乡库坑村的一个自然村。往年,也是与众多的山里人家一样,依山涧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的活路,也就那么几亩旱地,那么几种旱地里的农作物。最艳丽的,是篱笆墙上的苦瓜藤,生出的几朵小花与土坯房袅袅升起的炊烟相辉映。</p><p class="ql-block"> 几声狗呔,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也引来了一声喝斥。</p><p class="ql-block"> 死狗,瞎叫个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雀鸟的叽咕恰到好处地响起来,似乎是与狗吠声和喝斥声有了编排。</p><p class="ql-block"> 是凑巧,还是无巧不成书?</p> <p class="ql-block"> 涧里的蛙声传过来时,我抬头看了看放在宅门前正中央的那座蟾蜍石雕。石雕大气,嘴里含着个象征意义中的铜钱,抬头望远向着苍穹,欲把天下的钱财全部吸引过来,好旺了主家旺了村庄。</p><p class="ql-block"> 如此意境,让人情不自禁地伸手触起蟾蜍。摸了摸它的头,摸了摸它的身体。想沾沾主家的喜气、福气、贵气和财气,这是触碰蟾蜍的初衷。这个初衷,也存在在大多数人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进门时,春节时留下来的气象在眼前热了起来。红红的春,红红的龙,红红的福和红红的2024。</p><p class="ql-block">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组“看今朝”的中堂画,真的能够让人看见了“蓬荜生辉”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能在山里寻到“宏伟壮观”,确实让人眼睛一亮,浑身一震。同时,心里便会不自觉地生产出许多的假如。</p><p class="ql-block"> 山外的喧嚣,总是让人去寻找一块宁静之地。横岭脚确实是块不错的地方。这里没有车水马龙,只有寻觅中的共鸣。村庄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村庄,黑瓦土墙都成了过去式。那些经久的老习惯,都被合适的现代理念所代替。是涅槃,还是转折,都在这新的安排中得到重置。</p> <p class="ql-block"> 形式上的老屋,被村庄的重置给重新按排了。新的理念代替了老传统。人还是原来的那些人,事却不是原来的那些事儿。观念的转变,自然而然地代替了老传统老观念。</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小山村,让山外的人更加容易融入。山外的人来多了,信息也就活份起来。对于村庄形式上的接受,也就是认可上的熟识。</p><p class="ql-block"> 一切没有比熟识,更加让人轻松。于是,蓝天白云皆有歌,山青水秀会来词。</p> <p class="ql-block"> -个能碰触蓝天白云,一个能亲近山骨涧流。挥挥衣袖,装一袖清风凉爽。举头望远,撷取一世宁静致远。</p><p class="ql-block"> 八卦田里的向日葵,转拗着脖颈面朝太阳。这便是横岭脚的卦象。不急不躁,不快不慢,水到渠成的事儿,就在这片土地上,演绎着从古到今,演绎着涅槃重生。</p> <p class="ql-block">《南山经·南次一经》:“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壮皆鸟身而龙首。”</p><p class="ql-block">鸟身而龙首,是一种非常怪异的组合形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水族类的总代表。因此,先民供奉此神,当与祈望渔猎丰收有关;或许,南次一经的居民,以天上的鸟和水中的鱼为主食,故合而祭之。</p><p class="ql-block"> 也许,西坑的敬鱼节也源于此?!横岭脚座于其间,也受此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