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村委会门前的大喇叭

晋城小潘

<p class="ql-block">  我离开家乡已经好多年了,每次回去看望父母,走进村里,总能看到村委会旁立着的那只大喇叭还在。一根高高的水泥电线杆,上边挂着好几个大喇叭。</p><p class="ql-block"> 据父亲讲,它架设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初,原来挂在村委会院子旁的一棵老槐树上,村委会的办公的院子最早也是几间土坯屋,几经翻修建成了现在的三层楼房,大喇叭也从老槐树移到了水泥杆上。我对这只大喇叭的历史了解不多,更多的是听父亲讲述的。</p><p class="ql-block"> 五六十年代是大喇叭的辉煌时期,早晨六点钟,他就开始播放《东方红》,这首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一代伟人的敬爱。我生于七十年代末的1979年,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就与世长辞了,但在父辈们的熏陶之下,对毛主席一直都怀有深深的敬仰。</p><p class="ql-block"> 《东方红》之后,开始播放《新闻联播》和《报纸摘要》,大约到八点播放结束。</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乡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全靠村委会旁的大喇叭。</p><p class="ql-block"> 八点之后,村干部开始在大喇叭上唱主角,宣传党的政策,传达上边的精神,召集村民上工,播放上级通知,组织村民开会、学习,从早到晚,大喇叭都忙的不亦乐乎。虽然这一切都是听父亲讲的,但我对大喇叭却有了亲近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期,大喇叭就不怎么忙了,《东方红》不唱了,早间新闻不播了,村里会议也很少开,只是夏、秋两季催催公粮和提留。但是有一样,还是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那就是每到晚上六点,大喇叭里准时传出单田芳那带有磁性的醇厚的男中音,《大明英烈》、《说唐传》……中的一个个片段,在单田芳老先生的口中变得活灵活现。半个小时的评书之后,便是戏曲节目,既有古典戏曲,也有现代戏曲,《铡美案》、《穆桂英挂帅》、《红灯记》、《朝阳沟》《天仙配》、《宝莲灯》……中间插播大约半个小时的《新闻联播》。村民们一边吃饭,一边听着曲艺节目、新闻,一天的疲劳就像劳累之后洗个桑拿一样,被冲的烟消云散。这个时刻,是一天里村民们最惬意、最快乐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我对大喇叭印象比较深刻的时候,应该是九十年代初期,乡村干部轮番上阵,谁家媳妇该查体了,谁家媳妇应该去结扎,一整天,大喇叭都不消停,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句宣讲词,“喝药给你瓶,上吊给你绳。”至今,这句宣讲词在我心里都留有深深的痛。好在当时的农民,并没有因为传宗接代而去喝药、上吊。但是,村里确实有两户人家,生了两个女儿,坚决要生个儿子,夫妻两个抛家舍业,东躲西藏。后来儿子是生了,但家里的东西都被没收了,房子也被扒了,一辈子的生活都过的很艰苦。这一时期,大喇叭又一次实现了它的“价值”,可是,从那时起,我却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对他一直耿耿于怀。</p> <p class="ql-block">  我离开故乡小村的时候,大喇叭基本上闲了起来,偶尔也响一次,也是村里小卖部播报种子、农药、化肥等销售信息,再无其它。</p><p class="ql-block"> 前一段时间回去,发现村委会旁的那个大喇叭被移到了村外不远的田埂上,而且由一个变为四五个。喇叭里放出来的内容是禁止村民焚烧秸秆,违着罚款的内容,一天24小时,能响十五个小时,让人烦死了。</p><p class="ql-block"> 2024年的今天,信息化时代,通讯电子产品的普及。老百姓更喜欢用智能手机,没事就刷抖音、快手、影视剧,微信、支付宝甚至成为生活的必须,既使是离不开土地的农民,也逐渐疏远了水泥杆上的大喇叭,它蹲守在水泥杆上,见证着农村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而我心里好像缺少点什么,越来越感觉空荡荡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