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见识的峡湾不多,黑山的科托尔,是我认知中世界上最美的峡湾,没有之一。 翻过这个洛夫琴山旁边的小山包,终于到了科托尔峡湾。 科托尔峡湾位于黑山南部达尔马希亚海岸,与意大利隔海相望。峡湾深入内陆32公里,有四个大的内湾,两岸高山夹峙,海峡狭长,出口处宽3公里。 我们在科托尔峡湾住处及旅行路线图。 科托尔湾水深8-15米,潮差小,少淤泥,是天然避风良港。 盘山公路顺坡而下,民居散落在公路两旁。 进入科托尔,依然能看见高山巍峨,是科托尔峡湾的天然屏障。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科托尔港</b></h1> 科托尔港,依山面水,位于科托尔湾的最深之处,是南欧地区最深的海港, <div> 公元7世纪,科托尔曾被塞族人、保加利亚人、马其顿-保加利亚宗主国以及拜占庭帝国所统治;1389年成为奥斯曼土耳其的一部分。 </div>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科托尔又成为奥匈帝国海军第五舰队的母港;1918年后,被南斯拉夫王国命名为科托尔。<br> <div> 得天独厚的条件,使科托尔一直保持着与海洋的紧密联系。 </div><div></div> 像所有海滨城市一样,这里有“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当然,也有很多很多“老船长”。 在周围高耸、陡峭的山峰映衬下,碧蓝的港湾宁静、美丽,不愧“最壮美的地中海风景”的美名。 美丽的港城,浪漫而唯美,科托尔是欧洲人首选的度假天堂之一。 <br> 科托尔港现共有 3 个泊位,两个用于大型游轮停靠,主要便于旅游业发展。 科托尔每日有多艘来自世界各地的游轮靠泊,近万名游客涌入这靠山面水的小城。<br> 码头就在公路边,行走在游轮旁,巨大的船体造成强烈的压迫感。 这不是船,而是滚滚财源。<br><br> 我们租住的民宿在面对港湾的山坡上,视野开阔,科托尔湾尽收眼底。 太阳下山了,没想到,民宿前的盘山公路,能呈现出如此温馨的色彩。 <div> 站在阳台上,看着天边泛起了淡淡的红霞,虽然不算热烈,但已足够抚平我躁动的心。<br></div> 夜幕下的科托尔港,灯火璀璨,展示出另一番容貌。 清晨,港湾一片寂静,轻纱般的薄雾漂浮在着古老的峡湾里。科托尔还没有从遥远的梦谣中醒来。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科托尔古城</b></h1> <p class="ql-block"> 帆船时代科托尔古城的珍贵影像。</p> <p class="ql-block"> 科托尔拥有地中海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中世纪建筑。这里不仅有良好港湾,还有一流堡垒工事,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p> 科托尔古城是亚德里亚海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的老城之一。 尽管遭受了1979年大地震的严重破坏,但还是保留住了中世纪的痕迹。 迎面一座仿佛烟熏火燎般的的古城墙圆形角堡,高大厚重,满目沧桑。 我穿过吊桥,从紧靠山崖的南门进入古城。 安装在石门柱上的吊桥绞索及装置。 这两道石门,作用类似中国古城的瓮门,设计巧妙。 然后才是真正的城门,别说过去的冷兵器时代,就是现在用炸药,也别想轻易炸开。叹为观止! <p class="ql-block"> 进入古城,宛如置身于中世纪的威尼斯。</p> 麻石铺就的小巷,如一线天般地通向古城深处。 窄巷,民宅、咖啡馆,在这里漫步,感受着千年古城的沧桑。 迷宫一样长短不一的石板路通向大小规模不一的广场,清凉的微风,默默讲述着恒久的传说。<div><br></div> <div> 悠远的钟声,琳琅满目的商铺橱窗,熙熙攘攘的游客,南腔北调各国语言,虽然琐碎,却也透出朴实的民风民情。</div> <div> 高耸的楼房,狭窄的街道,街上古典石墙配上花红草绿,仿似到了意大利的街角。</div> 罗马-拜占庭式、哥特式、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也表明了科托尔过去的兴盛和耻辱。 <div> 古老的城市巷尾,默默地保守着那些曾经的秘密和尊严。<br></div><br> 历史和文化,像一杯咖啡或一款鸡尾酒,心情不一样,品出的味道自然不同。 <div><br></div> 圣特里芬大教堂,是天主教堂,建于1166年,科托尔老城最宏伟的建筑之一。教堂正面有两座造型略有不同的塔楼,有航标的作用。 圣特里芬是公元3世纪的一名传教士,受迫害而殉道,有不少教堂纪念他,但无疑科托尔的圣特里芬大教堂是最重要的一座,因为圣特里芬的遗体就埋葬在这里。 自然和历史文化在岁月的磨合中,共同构成了海湾边上的许多遗迹。这是武器广场和建于1602年的钟楼。 这些遗迹因其精心选择的地理位置和在城市中的布局而具有独特的价值,又因岁月而更加弥足珍贵。 其中最为著名的景观是从9世纪至18世纪不断修建的古城墙(长 4.5公里、宽15米、高20米)。 石灰岩和红砖砌起的多曲面拱顶城墙西大门。 这古城墙西大门倒是值得说一说:城门顶部的徽章是前南斯拉夫联盟的国徽。下面的石匾里刻着五星和21-XI-1944的字样,是铁托领导的游击队打败纳粹,解放科托尔的日子,即科托尔的二战胜利日。 在石匾与城徽之间的长条石上还刻着铁托的语录:“TUDE NEEMO SVOJE NE DAMO TITO”(不要拿走我们的东西,我们不会拿走你们的)。这句话,让我沉思了好久……<br> 在古城长达4.5公里的城墙内,共有六座12-13世纪的罗马教堂,还有一座建于6世纪的钟楼。 东正教圣尼古拉斯教堂(1909年建)的穹顶与钟楼。 圣尼古拉斯教堂内景。 在嶙峋陡峭的山腰处,隐约镶嵌着一座小教堂,神秘又神圣,这就是建于1518年的救世圣女堂。 1979年科托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悠久历史与文化底蕴也成为当地旅游业的金字招牌。<br> <p class="ql-block"> 我看着古城高耸的城墙,从海边顺着山势蜿蜒向上,形成无数之字形,直至山峰上的要塞。</p> 古城墙公元九世纪动工,之后不断加长加宽加固,直到十五世纪才建成现在的规模。虽饱经千年沧桑,墙体仍完好无损。若您体力充沛、且时间充足,建议登上要塞,看看整个科托尔港的迷人景色。<br> 科托尔,这座仿佛被印封在中世纪的老城,虽然美的不至于惊世骇俗,但看一眼就会让你喜欢上它。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佩拉斯特古村</b></h1> <p class="ql-block"> 一条公路沿峡湾而行,连接几个小居民点和游览地,我们穿过科托尔继续往北,前往巴洛克风格的佩拉斯特。</p> <div> 佩拉斯特在科托尔海湾北岸,面对峡湾中间的峡口,海湾很小,对岸很近,站在这里找不到临海的感觉。</div> 佩拉斯特古镇建在海边的斜坡上,沿狭长的海岸排列着各种建筑,长不过2000米。 镇上完好的建筑最早有500多年,大部分建筑也有300-400年。 佩拉斯特很小,属于“渔村”级别,这个“村子”历史上有17个家族的豪华宅邸建筑,有16座大小教堂。 教堂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沿着海岸惬意地度步,没有目的,没有时间,看到什么拍点什么。 不得不说,这里的景色非常上镜,不管是建筑还是海岸,怎么拍都好看。 散落于群岸边的曼妙红屋、飘荡在倒影如画海面的各型船只,恍若童话。 <p class="ql-block"> 碧水蓝天,粉墙橙瓦,钟楼高耸,青山如黛,不是一个“美”字能概括的。</p> 佩拉斯特几百年来就是贵族、富人避暑的地界。 <p class="ql-block"> 坐在凉棚下,清风徐徐,一杯啤酒或咖啡,真的能喝出不一样的前世今生。</p> 透过佩拉斯特钟楼,两座屹立在峡湾葫芦口的孤岛,像二叶小舟飘在碧水之上。 一座是圣乔治岛,岛上有一座建于12世纪的本笃会修道院,但这是私人岛屿,不允许游客上岛。<br> 另一座名为岩上圣母岛,是科托尔湾唯一的人工岛,岛上有一座15世纪时修建的圣母教堂。科托尔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个渔夫出海捕鱼,捞到一块石碑,碑上隐约刻着女子浮雕,表情温柔圣洁,让人心生敬仰。渔夫认为这是圣母显灵,将石碑重新沉入海底。从此以后,当地居民为了标记圣母显灵的地方,只要经过这里就会向这里投石块,慢慢就堆成了这个人工岛。 每当游轮进出峡口,湾里顿时显得狭窄了许多。 不知这位垂钓者,是爱吃鱼,还仅仅只是爱好?这儿的鱼,味道一定不错。 我喜欢这里的随意和自然,而不是随处可见的铁栏杆。 路边的杂货铺,虽然很小,仅其陈设就让我提前有了好感。 又一个清晨,科托尔湾风景依旧,我们却要离开了,尽管有些不舍。 早饭后,阳光初上,我们沿着环峡湾公路,踏上了返程的路途。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峡湾景色</b></h1> <p class="ql-block"> 感叹这里的树木建筑、蓝天山影,怎么会搭配得如此和谐?实在是养眼。</p> 再此路过培拉斯特,换了个视角,依然漂亮。 行驶到这黑色的崖壁下,我突然明白,这个国家为什么叫“黑山”了。 从峡湾对面看佩拉斯特,二座小岛隐藏在朦胧中,若隐若现。<br> <p class="ql-block"> 淡淡的薄雾缭绕着峡湾,逆光中的山峦黛蓝一片。</p> 上帝赐这一片好山水给黑山人,真是“懒人有懒福”,羡慕啊! 几十公里的峡湾海岸线蜿蜒曲折,悬崖海滩,各种地貌应有尽有。 科托尔湾,美丽的风景加上古老的文化,能满足您所有的想象。 新海尔采格老城路边盛开的夹竹桃,在阳光下越显得热情奔放。遗憾的是,因时间关系,没进老城。 <p class="ql-block"> 俯瞰新海尔采格老城及雷夫卡拉出海口,天地悠悠,岁月苍茫。再见了,科托尔峡湾。</p> <p class="ql-block"> 黑山是个多山的国度,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我想起他们国歌的歌词:“……我们爱你,巍峨的山地,你那岿立的峡谷,</p><p class="ql-block">从来也不屈从……”。唉!没有实力,不屈从有用么?</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p class="ql-block"> 离开黑山,巴尔干之行也到了尾声,这一路的收获,比我预想的要丰富得多,连绵不绝的山峦,礼貌规矩的行车习惯,平淡无奇的居民生活,使我无法将其与“火药桶”联系起来。</p><p class="ql-block"> 谢谢巴尔干,这是一趟愉快的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