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哥,1938年4月29日出生于盐池河村的陶家弯。四哥小时候读书较晚, 直到1947年,已年满九岁的他还没有上学,父母白天要劳作,带小弟老六的任务就义不容辞的落在他肩上。四哥回忆说,六哥从小就长得壮实,四哥抱不动,妈妈就用长布带捆在他背上。六哥五岁时,爷爷请了一个教书先生,让四哥、五哥和六哥同时启蒙读私书,教书先生叫李永唤。</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祖辈以前主要是种田和酿酒,家境还算富裕。我们的太奶奶去世后,太爷用两块大洋娶进家门一个十八岁的年轻老婆,姓杨,按辈分,大家都叫她杨太太,杨太太又生了好几个儿子。后来家中连续两次遭遇抢犯,伤了元气。分家时,家产基本都分给了杨太太的儿子,而我们的爷爷只是过继给太爷的,爷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个独姑娘,就是我们的母亲。家产基本都分给了杨太太的儿子,到我们父辈时已变成贫农。但爷爷依然不忘教育他的孙儿们要读书,这里所说的爷爷,就是妈妈的父亲,我们的姥爷。我们父亲是上门女婿,不识字,爷爷重视教育,专门请了私学先生给几个孙子启蒙教育读私书。</p><p class="ql-block"> 四哥私书只读了一年,1948年,远安解放了。土改时,我们家按人口田地不够,政府给我们家在韩家河分了田,爸爸妈妈从陶家弯搬到了韩家河,陶家弯的房子和地留给了三哥和三嫂自立门户。解放后以乡为单位成立小学,四哥和五哥同时在大磨冲小学读书,大磨冲小学只有一到三年级,1953年四哥和五哥到嫘祖镇读高小。在嫘祖镇读书期间,因离家几十里地远,只能住读。为了解决学费和生活费,四哥他们只能靠每天的早晚业余时间上山割马草卖钱维持学业和生活。由于衣服穿的比较破,五哥下课基本不出教室,而四哥生性活波开朗,一下课就和其他同学融入一起打乒乓球,参加娱乐活动,和同学们打成一片。1955年,四哥和五哥高小毕业了,因家庭困难,他们放弃了继续升学读书的机会,选择回乡务农,帮父母撑起这个大家庭。</p><p class="ql-block">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四哥调到公社当通讯员,时年20岁的四哥走上了工作岗位。先是在西河公社当通讯员,后又调到荷花区(即:嫘祖镇)当通讯员。长年跋山涉水,腿子膝关节得了关节炎。领导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几次征求他的意见给他换一个工作岗位,四哥还是坚持在通讯员的工作岗位上。1962年,县电影队需要人,领导把他从镇里调到县电映队工作。四哥在电影队工作期间,他参加过“四清”运动,到农村住过点,搞过社教。</p><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大哥被当做走资派,四哥被当做保皇派遭到了造反派的批斗,挂黑牌子,游街示众挨打,哥哥们挨斗游街,我就跟在游街的队伍后面偷偷抹眼泪,时不时听到游行的队伍里面喊着打倒走资派的妹妹的口号,那时我正在县一中读书,四哥挨斗游街的情景历历在目。不过四哥天生是个乐天派,即便挨打挨斗,他依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如同我小时候听四哥的歌声那样,歌声还是那么响亮悠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四哥在我心目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总挂在脸上温柔的笑容,他的宽厚和实诚。而四哥人生中最让他出名的也是文化大革命中挨斗的日子,既暗淡又轰轰烈烈。</p><p class="ql-block"> 1969年,四哥与四嫂经过多年的爱情长跑终成眷属,四哥成家了。四嫂姓杨,名先秀。四嫂出生于1946年2月1日,和四哥结婚时23岁。四嫂高中毕业,当时是一名小学民办教师。四嫂有文化,人又长得漂亮,一头齐耳的秀子短发,一米六零的苗条身材,白皙的脸庞,大大的眼睛发亮,说话轻声细语,话语不多。俗话说得好,不是一样人不进一家门,四嫂心地特别善良,带人真诚,上孝敬父母,下教育子女,对兄妹们很关照,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嫂子。</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有多位贵人助我成长,四哥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之一,他的好都在我生命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读中学期间,四哥和大哥用他们微薄的工资支助我每月的生活费,免除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安心的完成了中学学业。</p><p class="ql-block"> 四哥和四嫂一共生育了两个儿子,即:大勇和小勇。大儿子大勇出生于1969年,小儿子小勇,出生于1974年。四哥四嫂的两个儿子遗传了他们身上好的基因,都长得很帅,聪明,对人真诚善良,是属于女孩心目中颜值比较高的那种。</p><p class="ql-block"> 1970年四哥从县电影队调到了县委办公室工作。记得从地委新调来的县委书记邢克山同志下乡,都会把四哥带在身边。农业学大寨,四哥的足迹曾留在了田间地头。那时县委书记的车标配是北京吉普,看到他们上下车,走到田间地头,感觉他们的工作特别神圣,让人羡慕。那时正好我中学毕业担任了村妇女主任兼村里民兵付连长,也经常开会参观学习。后来领导曾经要调他到乡里当党委书记,四哥考虑到自己文化有限,担心搞不好影响全局工作,没有勇气答应。有一种说法善良的人胆子特别小,这话也许说对了一半,不全对。四哥担心自己能力有限影响工作,不敢挑大梁,他有几次升迁的机会都是因为他的不自信而主动放弃了。人的一生又有几次机会呢?抓住了就抓住了,错过了就错过了,没有后悔药吃。殊不知胆是练出来的,工作经验是慢慢积累总结出来的。四哥晚年总结他的人生经历,这是他人生中值得总结的地方,以留后人吸取经验教训。虽然他是哥我是妹,我毫不谦虚的说,四哥应向我学习。记得我刚中学毕业,因文化大革命,学校停办,我回乡不到三年即入党提干,被选为公社最年轻党委委员,分管十所小学,我一个初中生,知道自己文化低、能力有限,但我先努力干着,后被推荐上了大学,我有机会就抓住了,我从一名基层干部到省直机关公务员,是一点点干出来的。我的这些话也是说给我的后辈们听的,让后辈们知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心中有目标,坚持下去就会到达胜利的彼岸。</p><p class="ql-block"> 1984年,中国迎来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很多人纷纷抛弃铁饭碗下海经商,还有的人站在岸边跃跃欲试,四哥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我也是站在岸边看风景的人,当时已下海经商的同事鼓动我,给我多次做工作,要我一起下海,我曾心动但不敢贸然行动,我终究只是当了一个看客。现在回忆起这段人生经历,我庆幸我选择对了。四哥与四嫂育有两个儿子,用现代人们常用的比喻,两个儿子就是两个建设银行,需要大量的投资,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1988年,四哥辞职下海了,也许正是家有两个“建设银行”给他的勇气。四哥不仅自己下海,也把四嫂拽回了农村一起打拼。四嫂如果在学校继续教书很快就会转正,可她们放弃了。</p><p class="ql-block"> 四哥与人合伙开过煤矿,因担心安全生产中途放弃。那时在我们那个地方,除了开矿,似乎没有别的生意可做,四哥无钱又无胆,注定做不了生意。后来四哥与四嫂开了一个小型作坊式的煤球厂,用于维持生活。他们勤扒苦做也只能赚点小钱,这在当时的农村已是很不错了,比他当时在县委会的工资收入要高很多,还做了楼房。</p><p class="ql-block"> 四哥和四嫂与中国广大的老百姓一样,一生打拼为了儿女。他们为两个儿子成了家,娶进了两房儿媳。1993年1月1日,他们的大儿子大勇结婚了,儿媳叫杨荣,漂亮能干,干练泼辣,是一名党员,村妇女主任兼会计。后来又给小儿子小勇娶进了儿媳周玉,小儿媳典型的江南小女人,小鸟依人,漂亮贤惠,尊老爱幼,勤俭持家。</p><p class="ql-block"> 四哥的两个儿媳都很孝顺,两个儿媳与四哥四嫂生活在一起十年没有分家,相处和睦,,令外人羡慕,还被评上五好家庭。大儿子大勇的媳妇杨荣生了一个儿子,叫道巍,长大上学读书,参加工作当了辅警。小儿子小勇的媳妇生了一个儿子叫道虎,上了大学,在大学入了党,学习成绩优秀,积极上进,毕业后被学校直接推荐当了兵,在部队已提干,且工作保密,部队把他在大学读书期间的所有学费都退给了家人,还另外补足了一笔钱。四哥的两个儿子很帅,两个孙子又帅。四哥一生平平淡淡,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他最引以为傲的莫过于他的孙子。而最让他痛苦的莫过于他小儿子小勇出车祸离世,去世时只有三十岁,儿子才五岁。大儿子大勇和儿媳杨荣把小勇的儿子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视如己出。孩子长大后也知道感恩,很孝顺,每到重大节日,还给杨荣发红包。如今大儿媳杨荣和小儿媳周发玉相处融洽和睦,对四哥四嫂也很孝顺。后来分家时,虽然小儿子小勇早已去世,四哥四嫂对两个儿媳基本做到了一碗水端平,对小儿媳略有倾斜,最好路段的房产分给了小儿媳。大儿媳杨荣作为一名村干部,顾全大局,很包容,几十年来,家庭和睦,妯娌关系处理的很好。如今大儿媳杨荣自己也做了公婆,儿子道巍的媳妇徐双惠漂亮贤惠,懂事,还有几个月,四哥家的第四代就要出生了,又一喜啊。</p><p class="ql-block"> 四哥一生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小富即安。做着平凡人的事,过着平凡人的生活,心态平和,心胸开阔。人们常说善良是天生的,他从小就心地善良,性格开朗温和,他平和的心态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的高寿。一个好的心态让他健康长寿,目前已是八十七岁高龄了,希望四哥能创造奇迹成为我们郭氏家族中生命最长寿人之一,超越九十,向百岁进军。</p><p class="ql-block">下图:从左到右 四哥 五哥</p> <p class="ql-block">从左到右:六哥 三哥 四哥</p> <p class="ql-block">作者与四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