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圣境

ruanqiang

<p class="ql-block">  万仞危崖百道悬,千峰银瀑照空巅。自来圣迹无人访,唯有诗人到此瞻。</p><p class="ql-block"> —— 王之涣《登五台山》</p><p class="ql-block"> 多次拜访五台山,这一次除了每次必到的显通寺、菩萨顶、殊像寺、塔院寺、罗睺寺和五爷庙之外,特意参观了山下的两个我国现存最早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寺庙:南禅寺、佛光寺。 </p><p class="ql-block"> (本人美篇作品所用器材是佳能5D4和大疆机)</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五峰耸立,高五台山早先是道教胜地,原为神仙方士的居所,名叫紫府。佛教祖师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就在五台山道家的玄真观内。到了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影响日盛,五台山遂成为佛教圣地。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这是《名山志》对五台山的描述。</p> <p class="ql-block">  佛教圣地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因境内有五座山峰耸立,称作五台,五台海拔均超过2000米,而且五座台上均修有庙宇。</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早先是道教胜地,原为神仙方士的居所,名叫紫府。佛教祖师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就在五台山道家的玄真观内。到了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影响日盛,五台山遂成为佛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  东汉永平十年十二月,汉明帝派往去西域求法的使者同两位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洛阳。永平十一年,建造一座僧院供两位印度高僧居住,名白马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了五台山,并在此修建大孚灵鹫寺,成为五台山最早的寺院,大孚灵鹫寺是显通寺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的佛教发展达到了第一个巅峰时期。</p><p class="ql-block"> 唐代,五台山佛教的发展迎来了第二个巅峰。7</p> <p class="ql-block">  唐《古清凉传》记载,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余人。那时的五台山,不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圣地了。</p> <p class="ql-block">  自唐以来,历经变迁,五台山寺庙建筑遭到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和重修。目前台内外尚有寺庙47座。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显通寺(灵鷲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被列为「五台山五大禅处」。</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也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传统佛教)黄庙(藏传佛教)共处的佛教道场。</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北32千米豆村镇东北的佛光山中,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佛光寺主轴线为东西方向,依据地形处理成三个平台。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东大殿为中国现存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其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的发现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公元857年,也就是唐代大中十一年,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佛光寺。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是这次重建后的产物。(大殿两侧彩塑中也塑有此二人的等身塑像)</p> <p class="ql-block">  梁思成最早是从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摄的敦煌莫高窟第61窟壁画《五台山寺院图》中发现“大佛光之寺”的,1937年6月,梁思成与夫人林徽因、莫宗江、纪玉堂雇了马车和毛驴,一行四人风尘仆仆来到五台山,并找到佛光寺,实地勘察、考证。</p> <p class="ql-block">  回到北京后,梁思成撰写了《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光寺从此真容得现,被誉为“亚洲佛光”。</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东大殿坐东朝西,最东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总面积677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东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拱纵横恣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也是我国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题记、经幢于一殿的孤例。</p> <p class="ql-block">  东大殿内的佛坛上,有唐代彩塑35尊。释迦牟尼佛端坐于佛坛正中,阿弥陀佛居右,弥勒佛居左,左右是普贤、文殊二位菩萨。这和一般寺院都是文殊在左,普贤在右不一样。右智左理,这是表示理智涉入之胎藏界曼荼罗的。</p> <p class="ql-block">  围绕佛坛的殿内墙壁前,排列着五百罗汉,为明代塑造。</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内还有两座唐代石幢端立在院中,4座唐塔分布在寺内寺外。东大殿南侧屹立着一座祖师塔。塔的平面呈六角形,塔座由逐级收分的六层青砖砌筑,第六层上再起台阶三层。上置六角形塔身,正面开有扁平的拱卷门,顶上饰以莲瓣形的火焰,室内供有禅宗的无名、慧明两位祖师塑像。</p><p class="ql-block"> 塔刹的下部是两层仰莲承托着六瓣形的宝珠,宝珠上又覆莲瓣两层,顶端再冠以宝珠。该塔造型殊异,风格独特,是我国唐代古塔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  东大殿中除佛、菩萨、弟子、护法等30余身佛教造像外,还有一身更为著名。这便是照片中塑置于此殿中央佛坛南端扇面墙内壁下方的宁公遇等身像。此像塑作40岁至50岁之间的贵妇形象,上身着盘领大袖襕衫,双肩覆如意状云肩,腰系金玉方块连缀而成的鹘带,盘腿袖手,面如满月,神闲气定,颇具大唐雍容丰足、殷实大度之气象和气质。</p><p class="ql-block"> 当年正是京公遇出资与愿诚和尚重修的佛光寺。</p> <p class="ql-block">  南禅寺的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南禅寺大殿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木构大殿。</p> <p class="ql-block">  南禅寺大殿,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22千米的李家庄,寺院坐北向南,为四合院形式。</p> <p class="ql-block">  大殿面阔、进深各3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屋顶鸱尾秀拔,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殿内无柱,以通长的两根四椽袱横架于前后檐柱之上,贯穿大殿南北。 </p> <p class="ql-block">  南禅寺大殿佛殿塑像共17尊,塑于宽6.3米,高0.7米的佛坛上。正中释迦牟尼佛,左右文殊菩萨、菩贤菩萨。释迦牟尼弟子阿难、迦叶凝神注目,表情逼真。坛前胁侍菩萨,腰部弯曲,上身袒露,赤脚站立,两尊护法金刚,形体高大魁武,威严雄壮。</p> <p class="ql-block">  南禅寺佛殿塑像彩绘深厚古朴,色彩大方,并应用对比法、晕染法,为南禅寺雕塑艺术增添了独特光彩,反映出唐代雕塑艺术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  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大、历史悠久的寺院,也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五台山寺院之首,与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寺庙。</p> <p class="ql-block"> 显通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69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唐代重修,并更名“大华严寺”。明初重建,太祖赐额 “大显通寺”。</p> <p class="ql-block">  显通寺坐北朝南,面积约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中轴线建殿七座,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阁。</p> <p class="ql-block">  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铜10万斤,是我国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p> <p class="ql-block">  寺内无梁殿高达21米,没有一根梁木,全用砖块砌成,外檐砖刻斗拱花卉,内雕藻井悬空,形似花盖宝顶,建造奇特。</p> <p class="ql-block">  菩萨顶是五台山黄庙的首府庙,也是五台山规模最大的黄教寺庙,占地45亩。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明永乐初(1403年)敕旨改建为“大文殊寺”,俗称菩萨顶。</p> <p class="ql-block">  菩萨顶在五台山灵鹫峰上,相传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即文殊菩萨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亦称文殊寺。</p> <p class="ql-block">  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山,大喇嘛居于菩萨顶,于是菩萨顶成了五台山黄庙之首。</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乾隆二帝几次朝拜五台山,在菩萨顶住宿,并撰写碑文,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p> <p class="ql-block">  在东院过厅和后院,有两座汉白玉四棱柱碑,碑身四面分别刻有汉、蒙、满、藏四种文字所书的碑文,均为康熙帝手书。</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二十三年、三十年(1684年、1691年),两次予以重修,并按照皇家宫室形制进行营造。第二次修建时,康熙皇帝敕命“阖寺改覆琉璃黄瓦”这种只有皇家才能拥有的建筑等级,显现了该寺的特殊地位。</p> <p class="ql-block">  后院最值得一看的是正房存的四口大铜锅,最小的直径也有近2米,为重大佛事时煮粥所用。38</p> <p class="ql-block">  殊像寺创建于东晋初年,唐、元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万历年间又重修,现在应该是明代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殊像寺最著名的建筑是文殊阁(大殿),现存殿宇为明弘治二年(1489)由铁林果禅师主持修建的。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重檐九脊歇山顶,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9.87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的一尊文殊像,坐骑狻猊高3.95米。</p> <p class="ql-block">  殊像寺文殊殿内的殿壁上还塑造了五百罗汉渡江的故事。这一长48米,高6.8米,面积为326.4平方米的彩色悬塑。</p> <p class="ql-block">  殊像寺是皇帝和太后经常临幸之所,建筑布局高低错落,内部摆设考究,环境幽雅,园林气息浓厚,犹其叠石更为驰名。今存会乘殿、山门、钟鼓楼,余皆毁。</p> <p class="ql-block">  塔院寺是五台山的一座重要佛教寺院,原为大华严寺(显通寺)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扩充建寺,成为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和“青庙十大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  塔院寺坐北朝南,布局严谨,由横列的殿院和禅堂僧舍组成。中轴线上的建筑包括影壁、牌坊、石阶、周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廷寿宝殿、塔殿藏经阁等,以及山海楼、文殊发塔等建筑,气魄雄伟,共有殿堂楼房一百三十余间。</p> <p class="ql-block">  塔院寺最为著名的建筑当属大白塔,这座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是塔院寺也是整个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塔院寺内还藏有丰富的佛教经典。藏经阁内的木制转轮藏共33层,各层放满经书,现存经书两万多册,是名副其实的藏经殿。这些经书不仅是佛教信徒的宝贵财富,也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  罗睺寺建于唐代,明成化年间,赵惠王重建善住阁院及罗睺罗殿;明弘治五年(1492年)重建罗睺寺;明万历年间李彦妃为祈子登基许愿,拨款再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  罗睺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文殊殿、大雄宝殿、配殿、后殿、藏经阁殿、堂楼、廊房等118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睢寺最著名的景观是大藏经楼的“开花现佛”。</p> <p class="ql-block"> 罗睺寺还珍藏一部北京版的《藏文大藏经》,是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所赐。共107包,为甘珠尔类(佛部),收入律、经、密咒三部分。有目录汉、藏、满、蒙四种文字并列、密部、大般若、二万五干颂、万八千颂、诸般若、宝释部、华严部、诸品经、律部和八干等内容。该版藏经是清王室宫本,刻造、装顿颇为精良,版型较一般藏文经大,每策扉画均为手工绘制,笔触细腻,大多出自藏、蒙族名僧中画家手笔,较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  在罗睺寺讲经堂前,有白色大理石莲花缸一个,直径1.4米,下有圆形石座,通高1.5米。缸身遍布莲花绕枝图案精美,径口刻有隶书铭文,是清乾隆时为西安崇圣寺所造,后来移到罗侯寺,寺内还有重修碑记。</p> <p class="ql-block">  清代曾多次重修罗睺寺,清康熙年间,罗睺寺由青庙改为黄庙,常住藏族喇嘛。</p> <p class="ql-block">  五爷庙,内有万佛阁,在塔院寺前面,原来为塔院寺属庙,创建于明代,清代重建,改为黄庙。</p> <p class="ql-block">  五爷庙是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院子里正面当中是龙王殿三间。五龙王殿为1917年重建的。单檐歇山顶,正脊置铜宝刹,前有卷棚抱厦。</p> <p class="ql-block">  古戏台,为五龙王唱戏而建。传说,五龙王特别爱看戏,所以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观赏,以取悦于五爷,请他及时赐雨,保证岁岁给百姓喜降丰年。古戏台,为五龙王唱戏而建。传说,五龙王特别爱看戏,所以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观赏,以取悦于五爷,请他及时赐雨,保证岁岁给百姓喜降丰年。</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神圣而壮美,汉传藏传佛教和睦相处,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佛教建筑群,是拜佛和了解佛教文化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位列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