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固路是为纪念南宋文学家曾巩而命名(曾巩 字子固)。南昌有不少道路由古代文人字、号、名命名,如孺子路(纪念东汉徐穉 字孺子)、渊明路(纪念东晋陶渊明)、子安路(纪念唐代王勃 字子安)、永叔路(纪念北宋欧阳修 字永叔)、象山路(纪念南宋陆九渊 字象山)、叠山路(纪念南宋谢枋得 字叠山)、船山路(纪念明末清初王夫之 别称船山先生)、榕门路(纪念清代陈宏谋 号榕门)等。 <p class="ql-block">子固路165号保存着两栋民国时期小洋房。这里原为南昌中华圣公会的宏道堂以及主办的宏道学校校址,始建于1916年。院内有礼拜堂,牧师楼及宏道小学。主体建筑坐东朝西,临街前楼是一栋中西合璧的三层楼房,与楼房连接的为礼堂和厢房,均为两层。天井与大厅相接,上有亭式钟楼,教堂青砖灰瓦、白边相镶,阁楼胜景,雕窗画栋,飞檐仰空。近一个世纪前,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举行了南昌起义,贺龙指挥部旧址就在南昌市子固路165号。</p> ▲子固路165号 ▲贺龙指挥部旧址 ▲这里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拍摄于2020年1月1日 ▲拍摄于2020年1月1日 ▲拍摄于2020年1月1日 <p class="ql-block">记得二三十年前,子固路一带曾经是糖果批发市场,过年时来这里买过大白兔奶糖,那时却不知道这里有贺龙指挥部旧址。第一次来贺龙指挥部旧址是2020年的元旦,偶然路过,就进来了,印像不太深。不记得看见国保碑,好像也没院子大门,当年大楼的大门是临街直接面对子固路。</p> 今天进来天井正在维修,主楼的二楼也只开了一部分。<br> ▲正在维修 ▲拍摄于2020年1月1日 <p class="ql-block">大楼大厅设有《铁心跟党走——南昌起义时的贺龙》展览,走进大厅,迎面而来的“铁心跟党走”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展览由“开赴南昌 参加起义”、"临危受命 担任总指挥”、"南征广东 加入共产党”三部分构成,用大量的文字、图片展示了贺龙元帅光辉战斗的一生。为贺龙元帅铁心跟党走的赤胆忠心感动泪目。</p> ▲北伐前的贺龙 宏道中学大礼堂,起义时贺龙卫队驻扎于此。起义前曾在此召开军人大会。 二楼因为维修,只开了两间房间。 后院是一栋西式风格的二层小洋楼,建在东面小坡上。1927年7月下旬,贺龙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进驻南昌,参加南昌起义。为了支援南昌起义,宏道堂牧师刘屏庚把学校让出供起义官兵休息,并把自己的西式牧师住宅两层小洋房供贺龙做指挥部使用,这里就成为贺龙指挥部旧址,贺龙、刘伯承、周逸群等曾在此小楼居住,并在此举行过多次策划起义行动的重要会议。7月30日贺龙在此召开团以上军官会议,下达战斗命令,分配作战任务。 <p class="ql-block">1927年8月1日凌晨,贺龙、刘伯承、周逸群在小楼的台阶上亲自指挥攻打敌军总指挥部,取得了战斗的胜利。8月6日,贺龙率部离开南昌。此后,这里仍为圣公会所在地。1958年,这个教堂停止宗教活动,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人民政府将旧址内单位和住户迁出,将房屋交八一起义纪念馆管理使用。1982年文化部以(82)第569号文批复同意贺龙指挥部为“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之一。</p> 后院两层小洋楼有贺龙等起义领导人当年的卧室,军官会议室的复原陈列。 <p class="ql-block">小洋楼高台上有个小小的花园,一位参加八一起义的老革命黄霖(首任南昌市委书记兼南昌警备司令部政委),将其骨灰葬在了这里。在这里还看见了“贺龙不死”的石刻,这是贺龙元帅遭受迫害时,一位老红军在此刻上四个模糊的字“贺龙不死”,表达了人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比崇敬之情。</p> ▲黄霖同志骨灰安放在树下。 <p class="ql-block">在展览图片中看到1959年1月,贺龙同志与夫人薛明重访八一起义纪念馆和第二十军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时,他细细查看了当年激战时留在窗口的弹痕。我找到工作人员,咨询弹痕所在的位置,好心的工作人员带着我走到外面特别指给我看,当年敌方炮弹在大楼西墙三楼南边窗口留下的三处弹痕,这是起义时激战景况的实录。</p> <p class="ql-block">▲大楼正面三楼最右侧窗户用白色箭头标出了三处弹痕。</p> <p class="ql-block">近100年的时间过去,南昌八一起义的故事还在讲述。我非常钦佩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坚信不移,是自觉的革命者。参加共产党前,他们都有优厚的生活条件,仕途也很通达,当革命处于低潮,中国共产党处境极端艰险的情况下,他们依旧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是可以做到抛弃一切荣华富贵,铁心跟党走,太难能可贵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