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盛夏七月,万物蓬勃。我们五十位学员齐聚伟人母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参加麻阳苗族自治县“国培计划”(2024)县级教师培训师研修。</p> <p class="ql-block"> 教师培训师从字面来看就是教师的教师,培训教师的专业人员。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此次培训于我而言是全新的体验和挑战,在未知领域里摸索,跳出舒适圈之外,层层叠叠的压力与焦虑交织在心头荡漾。</p> 仪式感满满的开班典礼 <p class="ql-block"> 7月1日早上8:30.全体成员准时到达班级教室,开班仪式在温文尔雅的艾解玲教授的主持中拉开帷幕,第一师范的胡春光教授做欢迎致辞。他如春光般温暖的话语激励着我们:教师应把握学习机遇,不断提升自我,以更高的标准服务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接着首席专家曾小玲教授对研修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为我们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麻阳县教育局领导滕晓林站长对我们本次学习提出希望与要求。</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学员代表发言,升国旗唱国歌,庄严宣誓,小组破冰,小组文化展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正式开启本次的研修之旅。</p> 干货满满的专家讲座 <p class="ql-block"> 首席专家曾小玲教授为我们带来《躬身实践 厚积薄发——教师培训者培训与教学成果的凝炼发表》的专题报告。曾教授指出,作为培训者,我们要转变角色定位,改变思维,把握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培训者。在读书写作中扎实自身的专业素养,养成自我研究的习惯和能力。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教研中要学会系列化、序列化的整理自己的工作成果,学会从“珍珠”到“项链”的思维,不断梳理提炼。最后在教育教学成果凝炼与发表方面,曾教授从自身的专业成长经验出发,倾囊相授了很多方法和路径。“我们的决定,决定了我们。”曾教授一直在点燃和唤醒我们的内驱力,希望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昂扬向上的姿态拥抱挑战,不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p> <p class="ql-block"> 肖波老师系统、完整的教大家如何设计一份目标精准、方式科学、内容适切的培训方案。首先向我们解释了培训方案的设计结构及内在逻辑。要我们树立学为中心的理念,关注培训中的人,看见他们的需求,这是培训方案设计的灵魂。接着一步步为我们分解培训方案的设计流程,细致入微的教我们如何落实培训目标。最后指导我们如何运用工具初步检测培训方案的设计效果。从理论到实践,从设计到检测,案例探讨分析,学员互动交流,课堂中不仅有老师的培,还有我们全体学员的训,我们根据培训方案的设计流程,具身参与,亲身实践,集小组成员之智慧,尝试设计一份培训方案,并在肖老师精准的点评后修改完善,经历了充分而完整的学习过程,让学习真实有效发生。“学为中心、目标引领、问题导向、成果导向、以始为终”这些新理念新名词深深烙印在脑海中。培训是一门科学,是专业的人以专注的心做专业的事。在肖老师身上我们见证了这一点。</p> <p class="ql-block"> 张新蔚绝对是一个幽默、接地气的学霸级全能型培训师。从她个人分享的成长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她满满的学习力和生命活力。因为有能力所以有底气。她乐与接受新事物,抓住新机遇与新挑战。对她来说这些都像冒险一样,是一件刺激好玩的事。来给我们做培训,对她来说也是一件好玩的事。张老师的讲座从三方面展开:一是数字技术分析学情,为学员精准画像。通过问卷星等工具提前调研,了解学情和学员需求。二是搭建课程库,为培训做资源储备。主要分享了umu 的操作技巧,并让我们现场实操,切实让我们体验到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便利于支持。助力教学高效高质发展。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三是智能技术支持,撰写培训方案报告。主要介绍了文心一言、AI写作的使用方法。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是为教育教学提质减负增效的,只有做到数字化与教育的融合与创新,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有效提升。张老师技能爆表的干货分享于我而言,真有一种久旱逢甘露的欣喜。</p> <p class="ql-block"> 王教授和蔼亲切,幽默风趣,是个可爱的人。他从国家需求出发,强调了教育强国的重要性: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强国建设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给整个教育系统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就要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培训才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王教授着重分析了校本研修当前面临的问题:系统规划设计缺失、专业引领能力不足、教师教研热情不足、研修过程流于形式。实实在在指出了校本研修中存在的泪点和痛点。并给出了优化路径:要以真实问题为导向,系统规划设计方案,构建教研活动模型。他用直观的图表为我们展示了自主备课和集体备课的两种科学模型,助力校本教研真实有效推进,扎扎实实开展。</p> <p class="ql-block"> 张平柯教授慈祥亲切,就像家里的长辈一样。他以《新课标背景下科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为题,详细讲解了研究中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的 必要性,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与创新的基本原则, 以及科学教师如何提升科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创新能力。 在张教授现场实操的引领下,复杂的概念变得生动 起来,枯燥的理论也焕发出了迷人的光芒。科学实验变成了一件特有趣的事儿。让我这个非科学老师也感受到了科学实践活动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潘文教授在《深耕课堂,塑造研修与文化新生态》的专题讲座中,巧妙地将焦点对准了校本研修的核心环节——观课议课,倡导了一场从封闭保守、传统浅尝辄止的听课评课模式向开放包容、深度探索的转型。他鼓励各校超越既有框架,转向一种以细致剖析课堂难题、全力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的观课议课新范式,旨在构建一种和谐共生、鼓励创新、包容差异的新型研修文化氛围,让教育园地绽放出更加绚烂多彩的智慧之花。</p> <p class="ql-block"> 天心区最美语文教研员黄宁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主题讲座。黄老师一进教室,我们都不自觉地把目光聚焦于温婉大方的她。厚实的专业素养让她由内而外散发着迷人魅力。黄老师从成人学习理论及学为中心的教师培训课程与传统教师培训课程之对比,直观地让我们明晰了培训课程的理论遵循。接着聚焦于培训课程的主题凝练,她旁征博引,进行细致深入地剖析。通过不断和我们互动交流反馈,手把手地教我们遵循“真、小、准、快”的原则凝练课程主题。人人具身参与,人人皆有收获,让我们学得扎实,学得轻松,学得高效。</p> <p class="ql-block"> 殷教授明媚的笑容温暖人心,她从“提高教师数字素养与教育信息化的认知、基于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校本课程设计、基于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课程评价设计”这三个方面,系统、全面、科学地展开了《基于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得校本课程设计与评价》专题报告的论述。殷老师指出人工智能时代,要推动数字化教育,努力实现教育的数字化。每位老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丰富我们的本体知识。但技术的目的在于回归,数字化应与教育教学融合共生、创新发展,最终促进人的终生成长与个性发展。</p> <p class="ql-block"> 听完杨栋老师《培训管理与主持艺术》讲座,我惊叹于他幽默的智慧,灵动诗意的表达。出口成章、伶牙俐齿。在培训即将结束之时,为我们带来了无限欢乐,消解了连续学习所带来的疲惫感。他的讲座让我深刻领悟到提升培训效能的关键在于科学的管理策略与精湛的主持技巧相结合,不仅掌握了系统化培训规划与实施的方法,还学会了如何通过灵活多变的主持风格激发参与者的兴趣与互动,为未来的培训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意。</p> 活力满满的分享展示 <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不仅有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更有学员之间的互动分享,展示交流。课前热身活动中既有柔美动人的合唱,又有魅力无限的独唱。既有节奏欢快、活力四射的韵律操,又有字字铿锵、句句含情的伟人诗词朗诵。</p><p class="ql-block"> 课前分享同样丰富多彩:温情感人的教育小故事,互动式培训软件的实操体验,学霸邓老师的个人培训总结反思,“实干家”包茂华老师的培训成长轨迹。热情活泼的莫荣老师的读书分享……</p><p class="ql-block"> 在专家的授课过程中,学员们更是积极主动,畅谈困惑与收获。聚焦问题,对话专家,学思结合,展示成果。</p> 培训总结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方式多样,课程丰富。有专家引领、案例剖析、任务驱动、具身参与式研讨分享。专家教授们为我们带来了一次次知识的饕餮盛宴,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与飞跃。他们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激发了学员们的深入思考,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知识视野,更在思维方式上带来了深刻的启迪与转变。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七日的培训虽已落幕,但学习的征程才刚刚开始。前路漫漫亦灿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