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足迹---探访张氏帅府(下)(2024.6.5)

雪松

<p class="ql-block">从张氏帅府主景区的出口出来,是一条可以并行两辆车子的胡同。左手边一座有赭红色二层日式小楼的小院是赵一荻旧居;右手边,即赵一荻旧居对面也是一幢红色小楼,这就是1930年修建的张家的私家银行---边业银行。</p><p class="ql-block">它们都是帅府东院外附属建筑,或者说是张氏帅府景区的一部分,买联票的游客在出主景区后,持联票可以继续游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赵一荻旧居</i></b>,俗称赵四小姐楼,因1929~1931年赵一荻(人称赵四小姐)曾在此居住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赵一荻1927年夏与张学良相识。此后,她在不顾家人的反对,不计较任何名分的情况下毅然来到张学良身边。善良、贤慧、心胸宽阔的于凤至感念她的一片真情,力主将此楼买下并亲自装修。1929年底,赵一荻即搬到此楼居住。</p><p class="ql-block">赵四小姐楼为东洋式建筑风格,建筑结构主要以砖木结构为主,建筑的线条细腻,小巧精致且具有空间变化。其楼体颜色赭红,秀气而华贵,四周围以赭石红的水泥围墙,形成一个封闭的院落。檐脊错落,再配以绘有仙鹤的望板,仿佛是一座独立的城堡,静谧而安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赵一荻旧居平面图</span></p><p class="ql-block">赵一荻旧居占地547平方米,建筑面积428平方米,一层有门厅、餐厅、琴房、舞厅、衣帽间等;二层有会客厅及书房、办公室、卧室、佣人房等。</p> <p class="ql-block">从入口进来,首先是<b>门厅</b>,也就是接待厅。房间顶上的吊灯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门厅一面的墙上挂有赵四小姐的父亲赵庆华和母亲吕葆贞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b>餐厅</b>不大,有两个出入口,一头连着门厅,一头连着琴房。两边均有拉绳,不让进去。</p> <p class="ql-block">▲<b>琴房</b></p> <p class="ql-block">这个房间三面摆放着沙发、茶几,南边通向衣帽间,西、北两面墙上全开着窗户,使得这里的采光很好。吊顶和吊灯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现在看起来仍然属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那种。</p><p class="ql-block">按平面图的介绍,这里应该是<b>舞厅</b>。不过看这里边的陈设及空间,我总感觉是图纸上介绍错了,这里看起来更像是个会客厅。不过瞬间便也释然,想想也是,能受到张学良、赵四小姐邀请参加家庭舞会的人能有多少?因此家里的舞厅不需要太大空间,要的只是一个场所,为爱跳舞的人提供一个平台,跳舞之余大家坐下来喝个茶交流一下感情,顺便谈一些公事、私事,这才是上层人士交往的目的吧。</p><p class="ql-block">张学良和赵四小姐都爱跳舞,他们就是在舞会上认识的。</p> <p class="ql-block">▲<b>衣帽间</b></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一层,从衣帽间旁边的楼梯通达二层。</p> <p class="ql-block">来到二层,右手边,小朋友出来的这个房间是当年的<b>书房兼会客厅</b>。</p> <p class="ql-block">▲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书房</p> <p class="ql-block">与书房相连的这一间是<b>办公室</b>,拐角处摆放着一台过去的老式打字机。墙上挂着一张赵氏四姐妹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赵四小姐的<b>卧室</b>整体布置呈中西合璧风格,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子张闾琳就出生在这里。</p><p class="ql-block">一张围着蚊帐的中式床,床头柜上一盏玫瑰色的🏮形台灯很醒目;浅绿色门里是卫生间;门的这一边是梳妆台。沙发上边的墙上挂着赵四小姐的相片,可惜我为了拍卧室全景,没有拍全赵氏小姐的相片。</p><p class="ql-block">赵一荻原名赵绮霞,1912年出生于香港,因排行老四被称为赵四小姐。在香港度过童年生活后,赵四小姐随父亲赵庆华回到了天津的赵公馆。1928年,年仅16岁的赵氏小姐在一次舞会上邂逅了大她11岁的少帅张学良。后来赵四小姐为了爱情,不惜与家人断绝关系,只因张学良当时已有了家室,而赵四小姐也只能以秘书的身份留在啦张学良的身边。直到1964年7月4日,赵四小姐才与张学良举行了婚礼,一生陪伴在张学良身边72年,可见他对张学良的爱有多深。赵四小姐2000年病逝,享年88岁,她用一生书写了与少帅的传奇爱情,让人唏嘘敬佩。</p> <p class="ql-block">靠近楼梯的这一间是<b>佣人房</b>。</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赵一荻旧居,沿院前的朝阳街少帅府北巷往东走,就到了朝阳街,边业银行就座落在这里。</p><p class="ql-block">边业银行是北洋政府时期始建的一所地方性商业银行,成立于1919年,是由西北筹边使、皖系军阀徐树铮“以开发边疆,巩固国防为名,呈准当时的北京政府立案”而设立。边业银行这个名字取开边创业之意,总行设在库伦(今外蒙古乌兰巴托),1920年迁到北京。</p><p class="ql-block">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后,奉系军阀张作霖战胜了直系军阀,张学良收购原来的殖边银行的股份,然后再增资扩建,该行由奉系地方势力控制。边业银行于1925年4月10日经过三个月的筹备再次开业,总行设在天津,张学良为总经理,在北京、上海、张家口、奉天、长春、哈尔滨、黑河设分行。张作霖父子在1926年6月又将边业银行总行由天津迁到奉天。1926年7月1日奉天分行改为总行,即东北边业银行,天津总行变为分行。东北边业银行成立后,在东北各地先后设立分支机构26处,全国共有分行30余处。</p><p class="ql-block">“九·一八”事变后,边业银行被日军接收,1932年并入伪“满洲中央银行”,张学良又在天津另立边业银行总行。1936年经张学良批准,向关内东北人募集股金,将天津边业银行改为股份有限公司。但不到一年,因资金不足,股东纷纷抽股,边业银行变为张氏的独资银行。1936年8月1日,总行移至上海。1937年4月,张学良因“西安事变”被软禁,同年10月边业银行宣告停业,结束了它的历史。</p><p class="ql-block">1945年日本投降后边业银行改为“中央银行沈阳分行大南门分理处”。1949年以后由东北煤炭局等单位使用。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沈阳市人民政府决定辟为金融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沈阳金融博物馆于2006年正式开馆,是一个以金融展览为主题,集科学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目前全国规模较大、展出内容极为丰富的金融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边业银行</i></b>的这座办公楼1930年竣工,占地5000多平方米,是由德国人设计的,建筑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二层,门脸三层。面向朝阳街的正面采用罗马古典复兴的建筑样式,八级台阶上设有门廊,六根直径为一米的爱奥尼巨柱全部由花岗岩石雕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边业银行的建筑模型,前楼为四层,后楼依次为三层、两层。两层楼部分是四方环型,使院中形成天井。此楼有异常坚固的地下室作为银行库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边业银行的平面看上去是一个“手枪🔫”的形状,体现了张作霖尚武的性格。</span></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走进宽敞明亮的大厅,映入眼帘的身穿民国服饰的“南北商贾”们或在大厅寒暄、等待,或在窗口交易。80多尊硅胶人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游客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回近百年前,不仔细辨认,你都分不清谁是真人,谁是硅胶人像。</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大厅里硅胶人像也是四季换装的,确保不同时期到来的游客没有那种错季的感觉。边业银行交易大厅的人像复原陈列是其特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银行大厅内交易和办理业务的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离开大厅,我们前往金融博物馆的展厅。</p> <p class="ql-block">首先看到的是本杰明·弗兰克林的名言“请切记,货币会繁殖,会开花,会结果的事实”。</p> <p class="ql-block">这是民国廿四年(1925)年底结账日,边业银行(天津)总行会计科科长韦锡武向总经理韦锡九汇报该年边业银行经营情况和账务数据的场景。人物蜡像十分逼真。</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就是金融与钱币展览了,有东北金融、外国钱币展、人民币发展历程展览,还有关于银行、保险、股票等的诞生和发展的内容,这一块内容非常多,我们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下。如果时间、感兴趣的话可以慢慢观看,一定会有大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二展厅</span><b style="font-size:15px;">东北金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银行里的各个办公室、业务厅改成了现在的各个展厅。展厅门口的参观指示牌很有银行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三展厅</span><b style="font-size:15px;">东北金融</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的朝服像</span></p> <p class="ql-block">室内廊道的右手边是财运厅,想着应该也是一个展厅。</p> <p class="ql-block">结果进去刚走两步,一不小心就掉到钱眼里了😂</p> <p class="ql-block">眼前金光灿灿,仔细一看,是高大的“武财神关羽”的雕像。这个展厅不大,雕像两侧和地面都采用古币的模型打造,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游客们纷纷在这里拍照,我也抚摸着“金元宝”沾沾财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四展厅</span><b style="font-size:15px;">东北金融</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奉天机器局牌坊</span></p> <p class="ql-block">沈阳造币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初名奉天机器局,以制造银元、军械为主,后改名为奉天制造银元总局、东三省制造银元总局、中央造币厂奉天分厂等。沈阳解放初期定名为沈阳人民造币厂。</p><p class="ql-block">该厂成立120多年来,始终是东北地区流通货币的主要制造企业,解放后又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所属国家法定货币专业生产厂,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造币企业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馆内陈列的户部官票,四周装饰着花草龙纹,上方用汉满两种文字竖书两列“户部官票”四字,左书“咸丰某年某月某日”,右为字第号(相当于今天钞票的印制编号),面额上钤盖汉满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清宝钞则与现代纸币较为接近,正中书写了票号和面值。</span></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户部官<b>票</b>”和“大清宝<b>钞</b>”背后藏着“钞票”一词的起源故事。</p><p class="ql-block">古代将纸币称为“钞”,宋代纸币虽然就有了“交子”“会子”等名称,但茶、盐等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由政府严格管制,政府发给特许商人支领和运销这类产品的证券统称“钞引”。</p><p class="ql-block"><u>“钞票”一词最早出现在书面上是在咸丰三年三月</u>(1853年4月),刑部侍郎德兴等人上疏禁止私造纸币,在奏请制定民间伪造纸币罪名时说,“查钞票之用,与银钱并重,其私造之罪,亦应与私铸造同科”。这是我国文献上首次记载“钞票”一词。德兴奏折中的“钞票”,应指“户部官票”,因为当时大清宝钞尚未发行。而后,随着这两种纸币陆续大量发行和推广使用,且各以“钞”和“票”为名,百姓渐渐将两者合称为“钞票”,后来“钞票”就成为各类纸币的代名词,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五展厅</span><b style="font-size:15px;">东北金融</b></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也在认真的观看,他背操双手,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不过他肯定是被橱柜里的色彩所吸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琳琅满目的银行标识</span></p> <p class="ql-block">▲当代世界硬币展</p> <p class="ql-block">▲世界纸币文化展</p> <p class="ql-block">这是沈阳金融博物馆内珍藏的世界各地纸币。</p> <p class="ql-block">墙壁上和展柜里的纸币,五彩缤纷,美轮美奂,完全置身于钱的殿堂,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有我们熟悉的名人头像钱币,如孙中山、袁世凯和张作霖,还有210个国家600多个图案各异的纸币,每张纸币都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绝佳标志。</p> <p class="ql-block">这是关于银行发展史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债券相关介绍</p> <p class="ql-block">在“新中国的信用名片---人民币 ”展厅,我们呆的时间稍微长一点,毕竟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法定货币,也是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人民币是新中国的本位货币,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和金融史上,人民币发挥了并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的人民币不但具有货币的职能和极高的货币信誉,也是值得鉴赏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展厅主要介绍了人民币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炮火硝烟中诞生的第一套人民币</span></p> <p class="ql-block">▲见证新中国货币改革的第二套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体现自力更生精神的第三套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体现改革开放新形势的第四套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四套人民币一元纸币正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四套人民币贰元纸币正面</span></p> <p class="ql-block">▲走向国际化的第五套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展柜里还有一些从没看到过的纪念币,无法面面俱到,只好随手拍了几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泰友谊纪念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熊猫纪念币</span></p> <p class="ql-block">▲人民币反假展</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这座拥有九十多年历史的建筑里,游客处处都可以感受到我国金融史的纵深,在一件件展品中更能理解我国先民们对于信用的思考和对世界金融史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室内廊道两侧的墙壁上,也悬挂着相关金融知识的牌版。</p> <p class="ql-block">沈阳金融博物馆,见证了边业银行的兴衰以及历史演变过程。几近百年,它仍以独特的风貌在给今天的世人讲述着昔日的故事,传播着金融文化璀璨的史话,成为近代人研究金融文化的基点。</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半个小时,我们便离开沈阳金融博物馆。出口位于朝阳街少帅府巷。</p> <p class="ql-block">边业银行出口处的这栋罗马式砖混结构的三层青砖楼房是便<b style="color:rgb(57, 181, 74);"><i>帅府办事处。</i></b></p><p class="ql-block">帅府办事处(旧址)位于张学良旧居大院的东南侧,坐南朝北,建筑考究,是张氏帅府建筑群的一部分,它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占地3291.2平方米(含空间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为2996平方米。楼内有装饰十分豪华的大厅,一、二层回廊后面都有客房包间。主楼东西两侧建有拐角式中式青砖瓦房,每侧均为13间。</p> <p class="ql-block">1926年边业银行总行由天津迁到沈阳的办公地点就设在这里,因张氏父子经常在这里举办舞会亦称“帅府舞厅”。</p><p class="ql-block">帅府办事处曾是张氏父子接待重要宾客的外交活动场所,是达官显贵、社会名流常常聚居的地方。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时期,许多重要历史人物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帅府办事处在张氏父子内政外交上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离开帅府办事处,经过张氏帅府门前的广场,小朋友被阿姨正在踢毽的动作吸引。他兴致勃勃的跑到人家身边,拿起毽子就模仿着踢了起来。阿姨很友善,兴致勃勃的看着小朋友呆萌的动作。</p> <p class="ql-block">踢完毽子,小朋友又跑到旁边正在打陀螺的老人身旁,不知道在交流着什么。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新奇的,无论男女,还是老少,他都用自己的方式,毫无避讳的和人家沟通交流,这样社交能力真是让大人无语😒🤣</p> <p class="ql-block">大帅府西院,共有六栋建筑,因楼体颜色为红色得名“<b style="color:rgb(237, 35, 8);"><i>红楼建筑群</i></b>”,是张氏帅府规模最大、房屋最多的地方。四幢正楼,建筑沿南北向的中轴线由前向后排为一列;两幢厢楼,呈东西向分别列于第一幢楼的两厢,形成一个“U”字形的前院。六幢楼均为3层,另有地下室,平面、立面造型各具特色,但风格大致相同,以北欧古典主义风格为主要特点,属于英国都铎式和哥特式的设计风格。</p><p class="ql-block">西院红楼建筑群,尽管也是张氏帅府的一部分,但目前仍被省文化厅等多家单位占用办公,不对外开放。只能在院外拍两张相片。</p> <p class="ql-block">红楼群是1928年张学良主政东北后主持修建的办公场所,由国内著名设计师杨廷宝设计,并面向国际招标,最后选定正在给葫芦岛施工的荷兰建筑公司承建。</p><p class="ql-block">张学良主政后,他的几个弟弟都逐渐长大,鉴于张氏帅府已有建筑不敷使用,遂决定将其父所修的西院卫队营部、两套四合院及网球场拆除,在此基础上修建红楼群,即后人所说的“少帅府”。据现有历史照片显示“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已基本建好,但张学良并没在此办公和居住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游</b>于2024.6.5 <b>记</b>于2024.7.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