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题记:午饭时和闺蜜聊天,突然聊到了我们小时候睡过的炕,这个话题突然勾起我的回忆!炕?有多少年没有睡了,但对他却有不曾忘记的记忆,那就拿起笔杆写写留在我记忆里的炕。</p> <p class="ql-block"> 炕,北方农村家里睡觉休息的设施,80年代之前人们都是睡土炕的,那时的炕是用炕面盘成的长方形,炕面是用泥土加水合成泥,在加一些短麦草杆盘搅拌,搅拌好后放在一个模具里,用泥匕(一种工具)抹光抹平后晾晒干,晒干的炕面就可以盘炕了,盘好后在边上装一个长行木板,称作炕边,那时候家里几乎没有凳子,人们坐的地方也就是炕边,被人们长期坐过后,炕边变得光滑而平整。炕边以内的炕面上铺上麦草,麦草上面铺一张席子,平坦的大炕就展现在眼前,上面就可以睡觉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土炕面已经被淘汰,现在的炕是用水泥楼板做成的,也就没有什么木头炕边了!</p> <p class="ql-block"> 炕在哪个年代承载了一定的使命,那个年代的人们经济匮乏,家里的房子很少,家当之类几乎也没有,更没有像今天的什么餐厅餐桌之类的,每当遇到逢年过节,门上唱戏,家里来客人等等,炕就是饭桌了,饭菜就摆在炕中间,亲戚主人就围坐在一起吃饭。虽然是粗菜淡饭,但饭香显现在每个人的脸庞上。那时候当家里来亲戚了,炕又发挥现在的沙发的作用,招呼亲戚时主人都会说,把鞋脱了炕上坐。特别是天冷的时候,会说赶紧坐炕上,炕烧热的很。那时每天傍晚,孩子负责烧炕,柴草填满炕眼,燃烧的柴火将温暖传递到炕面上,随着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炕面的温度会越来越高,温度也会持续保存,那种不热不燥恰到好处的热度,让人舒服的温度,到了晚上睡觉前的那段时间,炕又是现在人的客厅,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炕上围坐一圈拉家常,有时候也会一家人玩会扑克,玩个升级什么的。小孩子偶尔还会调皮的趴在大人的背上戏耍,或者坐在大人的怀里,享受着孩童的乐趣。昏暗的灯光下,时不时回荡着一家人的快乐的笑声。时间差不多了,该拉灯睡觉了,躺在被窝里孩子们还会偷偷的说话,那种左右有人陪伴的睡觉让人温暖又踏实。当学生放学回家后,炕又变成了孩子的书桌,天冷了,就趴在被窝写作业,天不太冷的时候,就趴在炕边写作业!有时候还会约几个小伙伴趴一排排写作业。那种团结友爱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冬天天冷的时候,最暖和的地方也就是妈妈烧热的热炕头,天气寒冷怕把孩子的手脸脚冻了,大人一般都不让孩子去外面玩了,而是把孩子圈在炕上,让他们自己玩耍,我小时候的冬天也不例外,耍的无聊了就想看看外面,看看外面的大人们都在干什么,好奇的我就和哥哥趴在窗台上,用指头沾点唾沫,把窗户纸捅一个小洞,一只眼睛能看出大小的洞,眼睛趴再那个戳的小洞上,看外面的世界,也许什么也没看到,但小孩的快乐就这么简单,快乐过后,被妈妈发现窗户纸被捅破后,少不了一顿教训!用现在的话叫做疼并快乐着。夏天天气热了,白天的炕基本闲了,炎热的晚上躺在卷起褥子后的光席上,它的温度是自然的凉爽,没有凉席和空调的那种渗凉,贴着你的皮肤能让你睡一个安稳惬意的觉,我对炕的记忆有太多太多,对它更有一份特殊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的我,对农村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件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它们陪伴我度过快乐的童年,那是一段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不管时光如何变迁,那份纯真而美好的记忆永不褪色!</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