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挖洞 后人乘凉——回忆50多年前参加省会“深挖洞”的日子(上)

一日一议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作者/王守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得知郑州市从6-9月开放38个地下人防工程作为纳凉点,方便居民避暑纳凉的报道,思绪万千,50多年以前参加省会“深挖洞”的岁月历历在目。掰指一数,当年一起参加此项战备工程的工友十不剩一,甚是感慨。人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说我们这是“前人挖洞,后人乘凉”毫不为过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谨以此文——献给当年一起并肩战斗参加省会“深挖洞”的工友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9年1月至1971年1月,我所在的央企中国第二砂轮厂(后改制为白鸽集团)曾先后从岗位上抽调数千名民兵突击队(当时国企都是民兵建制),历时两年半,轮班参加省会“深挖洞”。我当时20来岁,刚从河南省第一技术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车间三连金刚砂筛选班做分级工。由于根红苗正加上身体强健,进厂不久就当上了“基干民兵”,并于1969年“七一”后被抽调到“深挖洞”突击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所谓“深挖洞”,实际就是挖防空洞。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紧张,中央发出“深挖洞、广积粮”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中共郑州市委、市革委、市军分区(当时叫郑州警备司令部)召开“战备会议”,做出了抽调基干民兵,从大型国企入手建设防空工程的部署。作为大国企的“二砂”,立即在“露天舞台”大会场召开了几千人参加的“深挖洞”动员与誓师大会。会上,又是作报告,又是喊口号,气氛非常热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入“深挖洞”突击队后我才得知,郑州市规划的防空工程十分浩大,仅我们“二砂”厂区,就有东西南北中5个进出口,厂区内地洞总长度达4.2公里。厂区以外,向东经市委大院直达二七广场和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向北经中原路、郑煤机、建设路,继而把印染厂和几个纺织厂串联起来,在碧沙岗公园西北角和二七广场地下形成1号、2号两个庞大的三层立体指挥所。二砂的部署是组建5个连级(工段级)突击队,每队下属甲乙丙三个战斗班,每个战斗班两个双向作业采面,全厂共30个采面三班倒从厂内5个主洞口10个作业洞口同时相向掘进,待厂内洞口全部贯通后,再分别向外开挖,和相向掘进的兄弟企业团队合龙会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是二砂厂区西北角“1号洞”甲班掘进队成员,由于在中专上学时学的是机械专业,突击队长兼连指导员林遂生师傅还安排我做安全设备员兼火线宣传员。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防空洞的深度要求是主线工程顶端圈切点距离地平面12M,支线工程顶端圈切点距离地平面9M;洞内高度要求是主线工程顶端距离地面3.0M,支线工程顶端距离地面2.20M;洞内宽度和洞内高度一致。“二砂”是大型重工央企,考虑到生产物资储备,除厂办公楼下的指挥部和地下室联通,所有高度和宽度按2.5M组织施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深挖洞”突击队实行的是“三班倒、连轴转、流水作业铺、垒、圏”。一个意思是施工现场轮换作业,一刻不停;第二个意思是工序间流水化作业,一边掘进,一边出土,一边铺垫道路,一边用红砖砂浆垒墙圈顶加固。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及确保进度,又确保质量,还做到了安全生产。因为此前听说有施工单位,因为垒墙圏顶加固不及时,造成塌方事故。我们为了进度效率,洞口都设计在中间位置,方便同时向两个方向开挖,但安全生产难度无疑加大。我这个安全设备员除了要和大家一起流汗出力,还要随时检查各种起重、运载、电器设备,随时排除事故隐患,确保火线人身设备安全,同时还要向《砂轮工人》和广播站报写稿件,表扬火线上的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和模范事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时挖防空洞缺乏现代化设备设施,突击队员们进出防空洞全部是拽着绳子、踩着大筐,由人工操作的卷扬机上下接送的,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条件下,在十几米深的井筒里扶摇升降,很有点腾云驾雾的感觉。至于设备工具,就是铁锹、丁字镐、电动夯、罗盘仪。现在用于采掘的先进掘进机械,那时是闻所未闻,更别说用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至于劳保护品,还是不错的,安全帽、手电筒、毛巾、手套一应俱全。绿豆茶一送一大桶,让你汗出透,茶喝够。好在我们是清一色的“和尚队”大家提起劲来,往往会光着膀子,只穿裤头,抡圆了大镐钢锹,直干得黄土纷飞,汗花四溅,掘进速度插了翅膀似的直朝前窜。洞口外拉土的翻斗汽车欢鸣着往返不停。那些负责垒墙、圈顶的泥瓦工师傅,干的可是技术活。你看他们,瓦刀甩开,一桶砂浆朝砖面上一倒一摊,一排红砖摆上一按一敲,把溢出的灰浆一刮,接着又是一排。垒到顶了,再用棕刷子一扫,一溜整齐美观坚固的墙壁赫然入目。至于圈顶,由于洞顶呈弧形,红砖排列下小上大,要求对圆半径R、弦长a、弧中点距弦中点的距离进行计算,必须安全坚固,对放线、排砖、砌筑也有很高的要求,技术性最强,那是非高级技工上手不可的。好在“二砂”是大央企,有专门的基建施工队伍,每个作业面都配置了很棒的高级泥瓦工,工期和质量丝毫未受影响。一些兄弟企业的泥瓦工还专门到我们作业面来学习过圈顶技术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砂的职工食堂当时在郑州市国企里是第一流的。全厂三个大型职工食堂,总面积1万多平方米。面案、菜案大厨几十个,一到开饭时几十种主副食一排两溜,好吃不贵,任尔挑选。光主食就有大米、馒头、锅盔、包子、烧饼、卤面、烩面、捞面等10来种,副食更是有凉有热、有荤有素、鸡鸭鱼肉、甜咸汤卤......如今为了赶工程进度,对我们这些“地下工作者”,实行“送饭上火线”,常常使得出了大力的我们胃口大开,一顿吃个斤八两主食不算菜都是常事。(待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