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一位传统工艺文化的传播者

雪中梅

<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26日,在老杨直播间买了这本《青湖民艺笔记》一书,今年才读完。这是老杨自己写的书。老杨,名字叫杨青湖。他的简历介绍是苏州市相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式家具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百万级IP“匠心严选老杨”运营人。他的心愿是以一个匠人对美学器物的理解,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复兴民间工艺,重塑当代东方美学体系。</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是一知半解。百度了一下,它是这样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第二,表演艺术;第三,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第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五,传统手工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十大门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p><p class="ql-block">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历史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宝贵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截止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收录730项遗产项目,其中中国列入43项, 总数位居世界第一。</p> <p class="ql-block">  这本《青湖民艺笔记》一书的副标题是:一位传统工艺文化传播者的沉思录。认真读完老杨的这本书,感慨颇多。在老杨的眼里,这本书是对他这些年经历和经验的总结和回顾,也是对自己未来目标的鞭策。“很珍惜也欣慰这几年有机会这样折腾,苦乐都是积淀和收获。我想找个时间静下来,把这些年关于工艺文化、器物美学、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等诸多方面的经历和体验梳理一下,记录下来,出一本书,既是对过往的总结,又是启发新生。”(《前言》)</p> <p class="ql-block">  通过读老杨的这本书,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认识了什么是粉彩、大漆,什么是青花瓷、粉彩瓷、玲珑瓷和颜色釉瓷景德镇的四大名瓷。知道云南大理新华村的银器作坊;了解了剑川的木雕的精湛手艺;大理鹤庆的古老造纸术制造的白棉纸,真是佩服古老传统的造纸技术的厉害;还有喜洲的扎染工艺,它创于两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这种手艺几乎淹没在现代化染料的大众视野里,但在喜洲扎染还在鲜活的存活着。盐马古道上的诺邓,是现今西南地区保存最大最好的木制牌坊。走进诺邓小村,古老的建筑群,几家小客栈、小咖啡馆、小饭馆,三三两两的游客,使人的心情顿时悠闲自在了起来。坐在那里吃着诺邓赫赫有名的火腿,喝着小酒或咖啡,看山雾弥漫,听雨打屋檐,仿佛置身于世外仙境般美好。</p> <p class="ql-block">  关注老杨是在去年的某一天,从此跟着他放眼形形色色的美景美物,特别是他二个月的美国行。从美东到美西自驾半个多月的视频,介绍了许多著名的景点和博物馆,以及一些风土人情的感受,真是受益匪浅。在他一个视频中听老杨讲,他准备在美国加州建一个中华园,介绍中国文化和非遗手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非遗文 化。老杨的心愿已经走出了国门,迈向了世界,他的气魄令我敬佩。关注了老杨这么久,感觉老杨是一个真正传统工艺文化的传播者,他心系祖国,关心民间的手工艺者和有技能的年轻人,为民间手艺人所思所想。他的这种精神和热情,值得推广和学习。</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七章民意复兴的意义——我所见证的乡村振兴。老杨认为他从直播带货到个人情怀与事业的实现,再到对中国农村面貌的改变,每一步走的都很坚实。确实如此。他首先明白手艺先是生存技能,继而造成文化,形成文明这样的宗旨。因此,他深入农村,深入民间,走村访户,挖掘民意之美。通过互联网推扩宣传,改变了民艺人的生活状态,保护并传承了民艺的源远流长。特别感动的是老杨有一颗善良爱人之心,特别是对女性,他提倡要让女性有自己获得幸福的能力。他认为女性是可爱又伟大的,不仅要祝她们有完美的婚姻和幸福的爱情,也要祝她们漂亮、自由、有钱、活得舒展。希望手艺能成就她们,也希望所有女性的自我价值都能被尊重、珍惜、歌颂。老杨是一位暖男,是一位尊重女性的男人。</p> <p class="ql-block">  “对于传统工艺文化,我希望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传播者,以每一件器物为载体,让这种文化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构建有品位、有乐趣且让人心灵精神逐渐丰富饱满的日常器物生活美学。在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下,我希望尽个人绵薄之力,跋山涉水去到更多的乡村,做更多的深度调研,把更多大山里的手艺带出来。”这是老杨的追求目标,朴实而感人。</p> <p class="ql-block">  “人到中年,甘苦自知,能用一生成一事,能用传统文化继续充实和滋养自己,深感幸运。奔波虽苦,但脚下的道路越发清晰,心中的力量越发坚定,由此得到一点豁达通透,逐渐与灵魂贴近。走出半生,见过天地和众生,希望往后余在,再遇见自己依然是那个爱追落日的少年。”((结语))这是老杨的人生感言。祝愿真诚热情的老杨和他的团队,在当下的时代潮流中,不忘初心,永葆那颗青湖般美好的心灵,做一个真正的非遗文化的旗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5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