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原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无论是醒着还是在梦里,总是忘不了乡间那一条条小路,总是在那一条条小路上停停走走。那一条条小路,构成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构成了我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忆里总是有那高大巍峨的秦岭,有那秦岭山上的郁郁葱葱。早起的时候,看阳光从塔山山巅的缝隙里投射下来,大地上便一点一点地进入了光明。我就是在这样的光明里,被母亲带着,或者和伙伴们撕赶着,沿着进山的小路去山里放羊。清晨的小路,两旁都是嫩绿的青草,草尖上挂着露珠,散发着醉人的清香。等着羊上山了,我们又顺着水库边上的一条小路寻找休憩的地方。小路曲曲弯弯,又窄又长,一直延伸到没有路可走的地方。而就在经过的一处,恰好有一个空场,河沟边有一块巨石,上平下宽,干干净净,可以容纳五六个小伙伴平躺。我们就在这里或者侃山,或者歌唱,或者打牌,或者闹仗。羊在山上觅食,风在林里徜徉,我们拥有的就是这样可以大把大把挥霍的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路有时候是有的,有时候是趟的。某一天的某一个时刻,你家的羊离群了,找不到了,那就得趟路去找。这时候哪里有路呀,有的是嶙峋尖刻的怪石,密密麻麻的棘草。人就在这样的“路”上趟着上去。石头硌脚了,忍住,荆棘把衣裳划破了别当事,遇到蚊虫叮咬了别在意,巧遇大蛇了别慌张,只要找到羊了,一切都平安无事。那时候年龄小,闯荡,有一次都爬到山上了,才发现羊又去了山下,于是反身下山,几乎像下山虎一样风驰电掣般地下来,衣服也划破了,脸、脖子、腿上都是血麟子,但是也顾不得山陡林密了。现在回想,都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勇气。</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村东头的小路往南可以上清明山、灵台寺、塔山、葫芦嘴,往东可以穿过转合沟去四峪口。有一个时期,我会经常性地翻过转合沟到四峪口村南,那里有一片地是簸箕王村的。我家因为添人进口,生活无着,村里就把那里的一块沙土地分给了我家。我去那里往往是暑假假期,去做的营生是替家里翻地。翻地用立式厚长板锹,每次翻地的时候都会翻出大量的石头瓦块,我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把它们分拣出来,整齐地码在自家地头,一方面让自家地更松软,减少砂石堆积,提高地力,一方面,用砖头瓦块形成围堰,防风阻水,保护承包地的安全。那块地不大,约有一亩,但是拾掇起来却着实不易。尽管一个假期有近四十天,但是往往是放假就去,收假收工,人不去了,活还没有干利索。好在家里长辈开通,从来都是寄希望于我的学业,别的活能不能干,干多少,他们都不计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村西头也有一条小路,往南可以去庵姑埝和枣树庵,往西可以去北嘴子。庵姑埝是个水库,主要功能是给枣树庵(村庄名)供水。庵姑埝水清潭深,又是水源地,伙伴们都不大去那里游泳。而我的爷爷,当年因为家里定成分的事,受到惊吓,也是跳到这个潭里自杀的。所以,对这个水库,一家人历来尽量避讳不谈,也不去。我经常去的是北嘴子,那里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小平原,三面临沟,一面与庵姑潭东的大片耕地接壤,小平原当中又形成了一个小盆地,东侧是山沟和密林,南北西三侧则形成合围,因此竟成了一个离群索居、环境清幽的“世外桃源”。那时候,为了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就自行占据了这块宝地,用以朗诵和背书。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在这里朗诵背书大可以随心所欲,可以完完全全地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天”的一条小路就是村里通往镇里的小路,说是小路,因为即使是现在改造了,也就五米多宽,两台车相遇,都不知道怎么躲闪。那时候,这条路就是我们的求学之路、理想之路、寻梦之路,我们天天在这条路上走,但是最大的理想却是,有一天考出去,从此不再天天走这条路。路不宽,也不长,但是真的很美。路的两旁都种了高大的梧桐,沿着梧桐树下,是清冽可人的小溪。春天,草木生发,路两旁生机勃勃;夏天,阴翳蔽日,路两旁蝉鸣鼎沸;秋天,风起叶落,路两旁宛若铺金;冬天,白雪皑皑,路两旁野旷人稀。途中有三和里,长了成排的柿子树。每到仲秋,柿子树灿若火山,一片红艳艳、光灿灿的丰收景象。梧桐树下的小溪流里则是长满了一丛丛、一簇簇的野水芹,在水流的包裹中,显现出绿油油的鲜亮色彩。我们每天要在这条路上至少走六趟,早上上学,中午回家午饭,下午上学,傍晚回家晚饭,饭后上晚自习,自习后回家休息。虽然一趟趟奔跑,却从不觉得疲累。是啊,只要你的心中有光,哪里都是盛放快乐与动力的地方。更何况这二三里的小路,伴随着伙伴们的追逐游戏,伴随着年少时的激情昂扬,伴随着那些懵懵懂懂的小情愫的悄然滋长……。1985年的夏天,我喜跃龙门,终于实现了不用再天天走这条小路的理想。可是,这条小路,已经像血管和脉络一样,在我的身心里永远地扎下根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7月5日于冰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