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蓝小玲(化名)坐在饭店的餐桌旁,低着头吃着饭,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不时为她夹菜:“吃菜咯,多吃点饭!”吃完饭,工作人员体贴地给蓝小玲擦了擦嘴巴,又递过一杯白开水。<br> 蓝小玲不会说谢谢,抬起头,朝工作人员望去,嘴角浮现着丝丝笑意。她呆坐着,习惯性的又开始了哼哼唧唧,十多年了,在救助站,在医院里,蓝小玲每天清醒时就这样自言自语,没有人能够听得懂她在诉说着什么。 <p class="ql-block"> 蓝小玲娘家是广西防城港东兴市的,父母是华侨,上有四个哥哥,一个已经去世,一个是精神二级残疾,一个结婚有两个小孩,长期在广东打工谋生,一个单身。从流浪街头送到救助站之后的十多年里,衡阳市救助站从未放弃为蓝小玲寻找家人,他们通过多次协调公安部门进行人像比对和采集DNA鉴定,大费周章后最终确认了蓝小玲的个人信息,她从东兴市嫁到了宁乡市沩山乡,户口也迁过来了。</p> <p class="ql-block"> 在沩山乡蓝小玲居住了三年多,丈夫不幸去世,他们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无人监护的蓝小玲有一天晚上离家出走了,直到十年前被衡阳市救助站救助,在那里救助站为她上了户口,办了身份证和残疾证,落实了她的社会救助待遇。</p><p class="ql-block"> 蓝小玲的安置成了摆在宁乡市救助站面前的现实问题,为了让蓝小玲回归到亲人身边,工作人员联系了东兴市民政局请求协助,那边高度重视,上门了解家庭情况,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蓝小玲的父母说年老体弱,身体一天比一天差,自己都无法照顾自己了,让女儿回来也没办法照顾他,蓝小玲的兄长都以家庭生活困难无力承担为由予以拒绝接收。</p> 托翁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宁乡市救助站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协调沩山乡政府及派出所、残联、精神病医院等,将蓝小玲送往精神病医院长期安置。<br> 我国蒙学经典《小儿语》中有云:“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用行动传递爱,温暖每一个角落。携手相助,让救助更有温度。为流浪人员献出一份爱,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关怀。携手关爱,为流浪乞讨人员点燃希望之光!<br> 愿流浪的人不再流浪,愿流浪的人能够得到庇护,愿流浪的人能够有一个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