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照:新民、则贵、小玲等</p><p class="ql-block">摄像:魏则贵、范乐珠</p><p class="ql-block">录像</p><p class="ql-block">剪辑:魏则贵</p><p class="ql-block">文字:张新民</p><p class="ql-block">编辑:@心明</p> <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3日,吉阳的天空万里无云,骄阳似火。但是,有近70位七老八十的长者,他们心中的热度胜过骄阳——吉阳中学(宝莲)首届(1969—1974)同学们,在该校乡镇所在地——古乡古色的步月山庄举行夏韵茶话会。茶话会内容丰富,别具一格,有唱歌、跳舞、即兴演讲、葫芦丝演奏、柔力球表演等。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是一群年逾古稀的老头老太所为。这是他们离开母校五十多年后的第四次聚会,也是人数最多、气氛最热烈的一次欢聚。</p> <p class="ql-block"> 活动召集人黄在乐,提前几天从省城来到家乡,细心察看聚会用餐、灯光音响、活动程序、舞台背景墙等的落实情况,并亲自主持活动有序开展。更令人动容的是,茶话会的全程经费,参会者AA制之外还短缺几千元,全部由他自己兜底。</p> <p class="ql-block"> 负责报到的几位同学,热情欢迎久违的同窗好友:</p> <p class="ql-block"> 离开学校几十年之后,在家乡重逢,格外亲热:</p> <p class="ql-block"> 老班长何海望,不仅自费给每位参会的同学购买红丝巾,而且亲自用毛笔撰写“吉阳中学(宝莲)首届同学聚会 ;同窗数载,情深似海”。他将其印在红丝巾上,还亲手给到会的昔日同窗戴上,令同学们格外暖心,为期盼已久的茶话会增辉添彩!</p> <p class="ql-block"> 上午9:00时许,从各地赶回家乡的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微笑着步入会场:</p> <p class="ql-block"> 吉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历史上曾经有过“小香港”雅号,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建瓯市第一中学,为了躲避战乱,曾经在吉阳宝莲办学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 1969年下半年,吉阳中学恢复招生,最早入学的学生40多人,老师仅有冯家富等4人,没有设置校长一职。</p><p class="ql-block"> 1970年正月,新学年开学,上级派林今观任吉阳中学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当时的校长),学校又招收新生80多人,老师也增加到10多位。此时,学生分为3个班(当时称“排”)。69年下半年入学的编为“70年一排”;70年入学的编为“70年二排”、“70年三排”。共有首届学生120多人。</p><p class="ql-block"> 本次聚会,70年一排来了,70年二排来了,70年三排也来了,一共将近70人。</p> <p class="ql-block"> 本次聚会,原计划没有请老师(因为,目前健在的老师,全部年岁已高)。但是,郑敦荣老师听到首届学生聚会的消息,非常想看看当年的学生。于是让其公子驾车一百多公里,从顺昌县赶到吉阳步月山庄。</p><p class="ql-block"> 几位当年的班干部,到酒店外迎接老师:</p> <p class="ql-block"> 茶话会开始,由初中至高中阶段担任班长最长时间的何海望同学致欢迎词:</p> <p class="ql-block"> 才子黄永生即兴演讲:</p> <p class="ql-block"> 范乐珠同学代表建瓯市以外的同学发言:</p> <p class="ql-block"> 张新民同学情不自禁谈了几点自己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茶话会期间,还进行了几项才艺展示。该环节由才艺双馨的黄永生同学主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何海望同学独唱《心上罗加》:</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郑爱兰同学表演独舞《千古一醉》:</p> <p class="ql-block"> 第三.徐爱珍同学展示柔力球:</p> <p class="ql-block"> 第四.倪美珍同学葫芦丝三连奏《北京的金山上》《阿瓦人民唱新歌》《映山红》:</p> <p class="ql-block"> 第五.林泽生同学独唱《画你》:</p> <p class="ql-block"> 第六.李佩林、邓笑华俩夫妇跳交谊舞:</p> <p class="ql-block"> 第七.范乐珠同学独唱《你是一首悠扬的牧歌》:</p> <p class="ql-block"> 第八.冯雅仙同学独舞《寻遍千山只为你》:</p> <p class="ql-block"> 看罢精彩节目,师生共进午餐。同学们一面把“酒”言欢,一面纷纷举杯敬老师:</p> <p class="ql-block"> 茶话会结束了,但同学们仍然欢心未泯,久久舍不得分开。</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高兴的是,与会人员留下了一张值得纪念、珍藏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鸣谢:</p><p class="ql-block"> 所有为这次聚会而自觉承担任务,并付出辛劳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所有为寻找昔日同窗,而默默无闻坚持几个月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向你们致敬!由衷的感谢你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