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结了冰的湖面上,把割倒捆好的的芦苇,扛起来堆放到一起。这是冬季去湖里割芦苇的基本程序之一。</p> <p class="ql-block">十四五岁的我,扛了一捆苇子,在光滑的冰面上,小心翼翼地走着,但是,还是挡不住一个不小心,因为我的脚,踩在了被割过的芦苇丛的根茬上了!那会怎样?若不亲自踩一次,谁能知道?</p><p class="ql-block">窟通一声,我一条腿的大半截,毫无阻力就踩下去了!连带着棉鞋带棉裤一起掉进湖水里(这并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奇遇,很常见)记得当时倒在冰面上的我,身体歪躺在身下的芦苇捆上,大半条腿浸在水下,冰冰凉,那感觉虽然很意外,但又有几分新奇,分明到处都是光滑坚硬的冰,怎么芦苇根这里就不结冰呢?我居然忍不住用小腿在水里搅动了一圈,凉凉的,软软的……</p> <p class="ql-block">那时,我上初三,与我们团子校的同学们一起,应该是和全国所有的中小学生一起,共同贯彻执行着“五七指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那年代,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我们虽然还是中学生,但是动不动就把文化课,换成了劳动课。田间地头,学农;车间工厂学工,一年上不了半年的文化课。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少年也并不知苦滋味。懵里懵懂读完初中上高中,若不是后来恢复了高考制度,若不是亲自体验了一把复习考学,人这一辈子,会不会就这样懵里懵懂地走到底了……</p> <p class="ql-block">那个棉裤冻得硬邦邦的初中生,就这样带着对芦苇根为什么不会结冰的疑问和抑制不住的好奇,也带着她在后来注定会不断产生出来的无数个疑问和好奇的种子,被老师安排到火堆跟前烤火去了……</p> <p class="ql-block">就因为那个湖,长出来的芦苇,据说是非常优质的造纸原料,要等到冬季,割下来捆扎装运,送到遥远的辽宁去加工成纸。这让我们这些中学生们和我,和成年人一样,有机会到冰湖上去割芦苇,也让我有了一次脚踩博斯腾湖冰窟窿的独特体验。</p><p class="ql-block">半个多世纪的变迁,物是人已非,做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仍然不变的是博斯腾湖。而我和我的那些童年伙伴们,都已过耳顺之年,掬起的是一捧清亮亮的博斯腾湖水,触摸到的却是不曾远去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