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安娜讲海雅西的故事 (二)【1】

荒野 wildnis

<h5> —— 清末民初胶东文化系列</h5><h5><br></h5><h5> 芝 罘 图 说</h5><h5> Chefoo Pictorial Information</h5><h5> 第 3 1 9 篇</h5><h5><br></h5><h5> 荒野: 图文/摄影/制作</h5><h5><br></h5><h5><br></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雅西Jesse Boardman Hartwell于1835年10月17日出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达林顿。自幼洗礼入教,他虔诚的父亲一直渴望和祈求有机会宣讲福音,恳求上帝给他儿子一个在国外传教的机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虽然生了六个女儿,但他仍然祈祷,“主啊,给我一个儿子做一个外国传教士。” 海雅西的出生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海雅西期望成为一名像父亲和祖父一样的传教士,但他对将来未知可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马其顿的呼声”【2】触动了他的心,从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的弗曼大学毕业并在那里的神学系受训后,海雅西于1858年2月被南方浸信会外交使团委员会任命为中国传教士,5月就被任命为牧师。</p><p class="ql-block"><br></p> <h5>1908年老照片,美国南方浸信会传教士海雅西牧师。</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至11月,他便带着年轻的妻子从纽约启航,于第二年3月12日抵达了上海。在这座城市他们住了近两年,他勤奋地学习语言,自由地与人们交往,对上海方言有了了解,然而,他却被医生告知其健康状况不佳,应摆脱现状去气候更适宜的北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离开上海之前,海雅西与高第丕和梅里士一起进行了一次难忘而短暂的探访。他们前往苏州,访问了太平军,目的是弄清基督教与太平军之间有否共生的关系;他们对美国教派传教士的态度;以及和平共处的前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们在太平军那里聚会了一个晚上,并与其高级首领进行了交流。虽然一些细节没能透露,但他们都期望为“和”铺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860年冬天,海雅西夫妇加入了梅里士夫妇的队伍,在山东建立了第一个新教传教团。12月的最后一天,他们在芝罘登陆。梅里士先生决定把总部设在芝罘,而海雅西先生在登州府【3】开设了一个传教站。</p><p class="ql-block"><br></p> <h5>1857年山东传教士合影,梅里士夫妇(两侧)和两个姐妹,及盖利牧师(中间),其中一个姐妹是盖利的夫人。</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862年10月,海雅西设立了登州府的第一个教堂,或叫北街教堂,有八名成员,启动仪式那天又有三人洗礼,总共十一人,这是上海以北的第一座新教教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雅西先生的卓越布道,使得上帝的教诲在登州和黄县的主要城区和乡村不断地传播,也向遥远的西部和南部民间扩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季更迭,夏秋交替,他夜以继日,讲了又讲,传了又传。就这样,有人冲着他和长老会的名字加入传教站,并自愿从事教会内勤和学校建设。海雅西先生开办并管理了一所男孩学校和一所女孩学校,他把时间、才能、精力和心灵都投入到了福音传播的工作中。正如他自己经常说的,在任何地方都未像在讲坛上那样快乐。他很快获得人们的喜爱,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说服,并自愿为其传播。他的诚实、勤奋使教会获得了进一步的扩大。</p><p class="ql-block"><br></p> <h5>晚清时期海雅西与信徒们合影。</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些早年变成教徒的人,信赖他,依靠他,甚至把他当作一个牧师父亲。事实证明,这确实是历经12年坚持不懈的结果。1871年,他不得不带着四个无母的孩子返回美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他又回到了中国。美国的内战,也使美国国内的教会组织停止支持和援助,海雅西先生不得不前往上海,寻找支撑的出路。为了费用,他去市谘议局当口语翻译,同时也寻觅其他的支持渠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深信,上帝会敞开心扉,满足家庭和传教站的需求。坚持、坚持、再坚持,再过几个周或几个月….. 他在上海坚持不做固定职员,他坚信,战争会结束,他一定会回到登州。</p><p class="ql-block"><br></p> <h5>海雅西在乡间传教时与老农的合影。</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终于有一天,居住在美国曾经一起共过事的乔治·伯顿医生,获悉海雅西的遭遇后,寄来了他私人的一些收入,这足以维持海雅西先生一年的费用,并要求海雅西先生按照上帝的意志,再次返回登州从事他那至爱的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出手不要紧,这位慈善的伯顿医生年复一年地继续做着贡献,直到1875年,海雅西因妻子的健康状况再次将他拽回了美国。在接下来的十八年里,他一直在美国南方各地为华人和教会讲课,后来移居加州,成为太平洋沿岸华人浸信会的监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在美国西海岸许多城镇年复一年地走访、帮助、滋养和指导哪些基层人的转化,最终为旧金山华人浸信会建造了一座美丽的教堂。1906年地震和火灾后虽由他人重建,但它仍然是当地华人浸信会的主教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雅西博士通过多年的辛勤努力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怀着难以言喻的渴望,为了他在中国北方的那个老地放---登州。</p><p class="ql-block"><br></p> <h5>海雅西夫妇在民家传教的合照。</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坚定地相信,在有生之年,上帝会重新帮助他打开通往中国的大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893年,在里士满外交使团委员会的安排下,海雅西博士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返回了登州。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当时被敦促回国是有原因的,而外交使团委员会觉得,海雅西是唯一一个能够在关键点上突破的人,并能渡过暂时的难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令人震惊的是,登州这些老信徒仍然欢迎这位长期缺席的牧师回来。有人说,十八年来,他们一直在不断地祈祷上帝会把他送回中国。他喜欢中文,他们熟知现实。特别是在讲坛上,他的力量具有吸引力。引用中日战争期间一位老传教士的话,“当海雅西博士在登州的教堂里十八个星期每天都在布道,尤其是一个挤满人的房子,不知道哪一天会发生什么(因为他们自己的城市已被轰炸了两次)”。“听众中似乎有当地的许多富人,战争使他们失去了生意,他们去了教堂,也可能是一生中从未去过教堂。这时的海雅西表现得坚强有力,温柔可亲,他是一个有天赋的人,他的同情和强烈的愿望似乎是一分礼物。”</p><p class="ql-block"><br></p> <h5>已入暮年的海雅西夫妇。</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世纪之初,海雅西博士在登州府的教堂开始为佣人和帮工指导季度课程。并很快就被邀请前往平度讲道,然后黄县也来拽他。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之他成立了一个华北浸信会传教神学班,当时位于登州府,后来固定在黄县,更名为“布什(卜氏)神学院”BUSH THEOLOGICAL SEMINARY。这是因为阿拉巴马州摩比尔市的布什先生(Mr. J. C. Bush)为了纪念他已故的父母,捐赠了一万美元,这些钱主要用于神学院购买土地、建造教学楼以及教授住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十五岁的海雅西博士每天都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是神学院新约导论和系统神学的主席。直到1912年,他在不停地工作中度过了幸福的晚年,这是他的快乐和荣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参考文献及注释:</span></h5><h5><br></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1】安娜·海雅西 ANNA B. HARTWELL(海雅西的女儿),本文是她在1912年前讲述的这段故事,荒野译文。</span></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马其顿的呼声,是指保罗在第二次宣教的旅程中发生的事情。当保罗带着西拉和提摩太从路司得准备往南边去传道,圣灵却不准他们去,所以他们就想往北边去,可是圣灵又不准,于是只好往西边走,到了特罗亚的港口。很奇妙,那天晚上主让保罗看到一个异象,保罗在异像中看到有一个马其顿人来求他说:“请你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吧!”于是,他们从特罗亚坐船到马其顿省去传福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登州,现在的蓬莱。黄县,现在的龙口。</span></p><h5><br></h5><div><span style="font-size: 17px;"><br></span></div><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span></h5><h5><br></h5><h5><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