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3日清晨出发,前往巩义,开启<span style="font-size:18px;">甲辰初夏的骑游之行</span></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象湖、省科技馆</p> <p class="ql-block">楚庄水库</p> <p class="ql-block">杨家沟</p> <p class="ql-block">穿越慈云隧道</p> <p class="ql-block">过了郑州,即开始进入了不断的爬坡模式,骑行136公里,于下午5:30左右到达巩义宋陵公园附近的宾馆歇脚。</p> <p class="ql-block">6月4日,我们清晨出发首先前往宋陵公园-永昭陵,也是按照宋陵建制和布局复原修建较完整的皇陵。</p> <p class="ql-block">宋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北宋的皇帝,除了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北国外,其余七帝都是葬在了巩义,固有“七帝八陵”之说,多出一陵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之陵-永安陵</p> <p class="ql-block">宋陵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永昭陵-宋仁宗赵祯陵寝</p> <p class="ql-block">永昭陵,为北宋帝陵。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境内,嵩山北麓与洛河间丘陵和平地上。陵区以芝田镇(宋永安县治)为中心,南北约15公里,东西约10公里。</p><p class="ql-block">1982年,北宋皇陵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位于市区的永昭陵按原样恢复了地面建筑,这也是宋陵中复原的皇陵。</p><p class="ql-block">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慈圣光献皇后袝葬在皇帝陵西北处的曹皇后陵。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b>即民俗演义《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b>。宋仁宗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2年即帝位,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3岁。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期间,国泰民安,文臣武吏荟萃,科学文化发达,达到宋王朝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园内晨练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神道</p> <p class="ql-block">神道石像生</p> <p class="ql-block">镇陵将军</p> <p class="ql-block">守陵石狮</p> <p class="ql-block">陵台</p> <p class="ql-block">南神门门楼</p> <p class="ql-block">永厚陵-宋英宗赵曙陵寝</p><p class="ql-block">位于永昭陵西侧约一公里处</p> <p class="ql-block">永厚陵是北宋第五位皇帝英宗赵曙的陵墓。治平四年正月八日丁巳(1067年1月25日),宋英宗因病驾崩于福宁殿,享年36岁,殡于殿西阶,庙号英宗,群臣上谥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八月二十七日癸酉,葬英宗于永厚陵(今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孝义堡)。</p><p class="ql-block">赵曙(1032年—1067年),原名宗实,后改名赵曙,太宗曾孙,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的孙子,濮安懿王赵允让的儿子。</p><p class="ql-block">英宗幼年被宋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实。嘉祐七年(1062年)立为皇太子。嘉祐八年即帝位。庙号英宗,谥号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p><p class="ql-block">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p><p class="ql-block">英宗不是仁宗的亲生儿子,本与皇位无缘,但因仁宗无子,才成为北宋第一位以宗子身份继承大统的皇帝。</p> <p class="ql-block">陵台与神道</p> <p class="ql-block">神道石像生</p> <p class="ql-block">瑞禽-马头凤</p> <p class="ql-block">陵前宦官</p> <p class="ql-block">皇后陵台</p> <p class="ql-block">皇后陵神道石像生</p> <p class="ql-block">晨练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前往永定陵途中经过包拯墓,拐个弯探访一下</p> <p class="ql-block">按宋制陪葬宋真宗于永定陵区。</p><p class="ql-block">墓前也有神道石刻</p> <p class="ql-block">墓区被农田包围了</p> <p class="ql-block">墓前竖清康熙年间所立石碑一通,上刻“宋丞相孝肃包公墓”</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往永定陵,途径路边的-</p><p class="ql-block">真宗·章惠皇后杨氏(淑妃)陵</p> <p class="ql-block">真宗·章懿皇后李氏(宸妃)陵</p><p class="ql-block">即仁宗生母</p> <p class="ql-block">杨、李二后的陵墓几乎被农田淹没</p> <p class="ql-block">墓前守陵石狮只有头部尚在地面之上</p> <p class="ql-block">应该是陵寝的四方或者三方都有守陵石狮</p> <p class="ql-block">神道石像生被埋没大半</p> <p class="ql-block">杨、李二后的陵区被围挡围起,应该是准备修整。</p><p class="ql-block">已经被从土里清理出的守陵石狮。</p> <p class="ql-block">永定陵-宋真宗赵恒陵寝</p> <p class="ql-block">永定陵,是宋真宗赵恒和章献明肃皇后刘氏、章惠皇后杨氏、章懿皇后李氏的合葬陵墓,章怀皇后潘氏附葬,章穆皇后郭氏陪葬。</p><p class="ql-block">永定陵,位于河南省巩义市蔡庄北1公里,陵尚未正式发掘。</p><p class="ql-block">永定陵,是真宗赵恒和章献明肃皇后刘氏、章惠皇后杨氏、章懿皇后李氏的合葬陵墓,章怀皇后潘氏附葬,章穆皇后郭氏陪葬。周围有建筑遗址土丘16个。因此陵尚未正式发掘,陵内情形尚不为人知,地面上的建筑已毁无存,不过陵前的石刻马、羊、狮、虎等保存完好,在北宋诸陵中是保存的最好的一组。</p><p class="ql-block">宋真宗赵恒,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998年-1022年在位)。</p><p class="ql-block">宋真宗,名赵恒(公元968年~1022年),原名赵德昌,后又改名元休、元侃。太宗第3子。太宗病死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55岁,葬于永定陵(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南蔡家庄)。</p><p class="ql-block">赵恒是宋太宗第三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真宗在位25年,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比较强盛,史称咸平之治。1004年,辽国入侵宋,宋朝大多数大臣建议不抵抗,以宰相寇准为首的少数人极力主张抵抗,最后他们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双方在澶渊相交,宋胜。真宗决定就此罢兵,以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来收买与辽的和平,定澶渊之盟。这是宋朝向番方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宋真宗统治后期以王钦若和丁谓为宰相,信奉道教和佛教,称受天书,封泰山、祀汾阳,修建了许多寺庙。永定陵葬有三位皇后,即刘皇后、杨淑妃、李宸妃。李宸妃本是刘皇后的侍女,后来为真宗所爱,被封为“才人”,生了真宗最小的儿子赵祯,即后来的仁宗皇帝。赵恒有六子,五子皆早殇,只剩下李氏所生这个宝贝儿子。但李氏生下赵祯不久,刘后就派人毫不客气地将赵祯抱去,据为己子。真宗死后,赵祯继位,当时他只有12岁,朝中大事完全由刘太后一手决定。不久李氏级别被晋升,但却命她前去巩县,伺候永定陵。传统戏曲“狸猫换太子”,就是根据这段事实演绎而成。</p><p class="ql-block"><b>修陵过程</b></p><p class="ql-block">刘太后任命宰相丁谓为营建皇陵总负责人。宦官雷允恭为皇陵都监(工程具体负责人),丁谓是苏州人。史书上称他“机敏有智谋”但又“奸狡过人”、“阴谋诡谲”。他用“奏告祥瑞、营造宫观”的办法迎合了真宗的心理,从而取得寇准的好感,他竭力向寇准献殷勤。一天丁、寇一起在宰相府会餐,寇准的胡须上粘了许多汤羹。丁谓见了连忙一手掏出手帕,一手捋着寇准胡子去搽。这种低三下四的媚态,寇准实在忍受不了,就笑着拒绝道:“丁参政是国家的大臣,当众为长官搽胡须,恐怕不合体统,有失品格,再不要如此”。几名话说得丁谓面红耳赤,从此结下怨仇,伺机报复。</p><p class="ql-block">不久丁谓与太监雷允恭拉上了关系,他用雷做耳目,宫中的机密和皇帝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而雷允恭则靠丁谓将自己的势力和影响扩大到外朝,两人互相利用,沆瀣一气,排斥异己,打击正人。寇准、李迪等大臣,都在丁、雷的中伤下,被先后罢去中央官职,贬窜到边远地方。于是,丁谓当上了宰相。丁、雷更加骄横跋扈,“党恶丑正”、“天下目为奸邪”,朝臣无不愤愤不平。副宰相王曾列是忧虑,有心除掉二人,却一时无计可施。</p><p class="ql-block">丁、雷既被任命为修陵使,这是皇家的一种信任差使,两人好不高兴。当时,司天监(掌天文、历法、祥瑞、兆候的机关)已经选定永安东北六里的卧龙岗为陵址,可是雷允恭看后,认为不吉,须要再上移100步才是“宜了孙”的吉地。在家不敢违抗,负责施工的夏守恩带领人夫几万人,按照雷允恭指定的地方动工破土,谁知开挖才几尺深,就出现了许多卵石,再挖,地下水涌了出来。</p><p class="ql-block">依照风水书上说法,葬地受水,尸骨埋下要被散的,是很凶的事。有人将此事报告朝廷,丁谓却对雷允恭百般包庇。于是皇太后刘氏命王曾前往陵地调查,王曾将事调查明白,回报太后说:“臣到陵地踏勘、了解,人人都说原定陵址最吉,新址受水断不可用,丁谓包藏祸心,让雷允恭私移皇堂于绝地,实在罪大恶极”;刘太后听后大怒,又查出丁、雷勾结的许多事实,于是下令雷允恭“赐死”,丁谓流放崖州(今海南省崖县)。王曾利用修陵这件事,除去了两个当权的坏人,后世史家赞他“一网而得二奸”且不著痕迹,是巧妙的政治手段。</p> <p class="ql-block">神道</p> <p class="ql-block">石像生</p> <p class="ql-block">守陵石狮</p> <p class="ql-block">这个石狮被推倒黄土淹没</p> <p class="ql-block">瑞禽-马头凤,为宋陵特有</p> <p class="ql-block">前往永熙陵,途径路边的-太祖·孝章宋皇后陵</p> <p class="ql-block">永熙陵-宋太宗赵炅(赵光义)陵寝</p> <p class="ql-block">永熙陵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西村镇滹沱村。东南距永昌陵约两华里。伊洛河的 一条小支流——坞罗河从其旁边绕过,墓主人赵炅(宋太宗)就长眠在这里。永熙陵的石像雄伟,艺术性高。其石羊昂首静卧,形象优美,从造型艺术或雕刻技法都是宋陵中最优秀的。</p><p class="ql-block">永熙陵位于永昌陵西北两公里左右的滹沱村中,从章怀潘皇后陵朝西北方向张望,就可以看到永熙陵高大的陵台。永熙陵陵主赵光义,宋太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生于洛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协助其兄赵匡胤夺取皇位建立宋朝。建隆二年(961年)起任开封尹,同平章事,成为北宋政权实权人物之一,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年宋太祖驾崩,夺取皇位,当年改元太平兴国。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灭北汉,完成政权内部统一,随后在高粱河之战和雍熙北伐中两次大败于辽。至道三年(997年)年因箭伤发作,死于开封皇宫,同年十月葬于河南府永熙陵。</p><p class="ql-block">宋太宗陵,在河南郑州市巩义市西南四十一里。皇堂深一百尺,方广八十尺,陵台方二百五十尺(以上均宋尺)。鹊台、乳台、门阙等建筑,都超越前代。宋代陵墓中最大的陵,从神道起处的鹊台到神坛底止,全长约586米。地上有上宫、下宫、宫城和陵台(坟丘)等建筑群。陵的四周种满了松、柏、枳、橘之属和四时花卉。陵台高达250尺(约合今85米),陵台下的“皇堂”(地宫)在一百尺(约合32米)深的地下。</p><p class="ql-block">赵炅,赵匡胤胞弟,初名匡义。赵匡胤称帝后赐名光义。976年,赵匡胤猝然死去,光义藉口母亲杜太后遗训“传弟不传子”,而登上帝位,时年38岁,改名炅。59岁时,因箭伤发作而死。前后共在位21年(976年—997年)。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p><p class="ql-block">他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继续进行其兄未完成的统一战争,南取闽广、吴越,北定占据太原的北汉,与此同时,并不断地削弱军人势力,从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军人操纵宋皇权的巩固,打下了又一块基石。不过,在军事行动上,他并不都是胜利者。北方强大的辽是他的劲敌。由契丹贵族建立的辽政权,当时控制着今天的东北、内蒙、蒙古共和国以及晋、冀两省北、中部的“幽云十六州”地区,并对北宋虎视眈眈。979年,赵炅亲帅大军攻辽,企图一举夺回幽云十六州,谁知幽州(今北京市)城下一战,宋军大败,数十万宋军丢盔弃甲向南溃散。赵炅的仪仗、宝器、御物都有成了辽军的战利品,随从的妃嫔、宫女,也尽做了辽人的俘虏,他本人慌得连马匹也找不到,只找得几头驴子,坐着驴拉的车急急逃走,才保住了性命,身上却被辽人的乱箭射中多处,左股上中的两箭深入骨中,年年溃烂,不能痊愈。997年三月,箭伤又大发作,不治而死。十月,他的灵柩运往巩县(当时称永安军)安葬。</p> <p class="ql-block">神道</p> <p class="ql-block">石像生</p> <p class="ql-block">永昌陵-宋太祖赵匡胤陵寝</p> <p class="ql-block">永昌陵位于今河南省巩义市坞罗河南侧、西村北,东邻其父赵弘殷(宋宣祖)的永安陵,西靠其弟赵光义(宋太宗)的永熙陵。在巩义市宋陵中,永昌陵是地面遗迹保存较好的一座宋陵。</p><p class="ql-block">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北宋开国皇帝。他曾是后周王朝的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执掌兵权。公元960年,他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称国号“宋”,建立了宋王朝,定都汴梁。宋太祖死于公元976年,葬于西京河南府宋陵陵区,陵名永昌。</p><p class="ql-block">北宋是中国历史上充满跌宕起伏、诡异多变事件的封建朝代。也是有史以来皇家陵地远离京城的一个王朝。皇陵选址河南郑州巩义,除了风水之因,还有准备迁都洛阳的政治上的深谋远虑,后因宫廷政治斗争,迁都失败。 永昌陵是宋太祖赵匡胤(927-976)陵墓。赵匡胤在后周禁军任职,因作战勇猛,成为后周军队高级将领。时任检校太尉。公元960年春,在今河南封丘县陈桥镇发动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宣布称帝,定国号为“宋”。在位17年,终年50岁。为防止历史重演,他通过“杯酒释兵权”让手下大将告老还乡,成为北宋一朝经典之举。</p><p class="ql-block">北宋也是历代皇帝生前不建陵寝,而是在死后才建陵墓,皇帝驾崩要先停灵七个月。而后才能葬入新建成的陵墓。</p><p class="ql-block"><b>修建历史</b></p><p class="ql-block">赵匡胤死后,灵柩停放于万岁殿,由皇弟、后妃、皇子、文武大臣每日哭临致祭。第二年,四月,灵柩运往皇陵--今河南省巩义市芝田乡安葬。护送灵车的官员、卫士、仪仗队伍及皇宫妃嫔人等共3千多人,25日到达陵地。当地传说,到正午下葬时分,忽听“镗唧”!一声,一只白兔飞跳过来,正撞着铜锣。又听“扑嗵”一声,一条大鲤鱼从空中跌落鼓上。这时,东边山上又蹦出一个石人,面向灵柩似在默哀,这些征兆好象表示赵匡胤之死已为上帝所知,于是有人说这是“上天示兆、神人来吊”,因此,后来宋陵的每年祭品,都少不了鲤鱼和全兔。东面的山也改名“石人山”,而“玉兔敲锣鱼打鼓,山上石人奠君主”的说法,就在陵区流传开去。</p><p class="ql-block">永昌陵“兆哉”(陵区范围)原占地约4000亩,兆哉没有修建墙垣,只在前后左右遍种松柏花卉。远远望去柏林如织、绿叶如盖,故又名“柏城”。现存永昌陵陵台(坟头)呈覆斗形,底边东西宽60米,南北长62米,残高21米。陵园的原有建筑,现已无一留存。只有鹊台、乳台的基址土堆尚在。至于松柏、枳橘、花草之属,早已荡然。前不久,笔者到永昌陵踏看,看到在又平又阔的黄色耕土上,高高的陵丘之前,尚有石雕的狮、虎、马、羊、角端以及武士、望柱等矗立两侧。这些风格浑厚的古代雕刻,在夕阳余辉映照下,显得格外深沉,庄重,使人不由得生出许多怀古之思。</p><p class="ql-block"><b>位置构造</b></p><p class="ql-block">永昌陵“兆哉”(陵区范围)原占地约4000亩,兆哉没有修建墙垣,只在前后左右遍种松柏花卉。远远望去柏林如织、绿叶如盖,故又名“柏城”。现存永昌陵陵台(坟 头)呈覆斗形,底边东西宽60米,南北长62米,残高21米。陵园的原有建筑,现已无一 留存。高高的陵丘之前,尚有石雕的 狮、虎、马、羊、角端以及武士、望柱等矗立两侧。</p><p class="ql-block">据《宋史》记载,灵台之下20几米深处建有“皇堂”、即地宫,是皇帝棺木藏放的 地方。随葬的物品有玉圭、佩剑、冕、翠衣及种种明器。因宋陵尚未经过科学发掘,其中详情,还不为人知。</p><p class="ql-block">永昌陵作为北宋开国皇帝的陵墓,尽管较前朝比较寒碜,但开创了北宋一代皇陵的典范。永昌陵由上宫、下宫、孝章宋皇后陵、章怀潘皇后陵以及两个陪葬墓组成,陵区南北长2000米、东两宽约6000米。永昌陵卜宫地势南高北低,从陵区南端的鹊台至北神门石狮,南北落差达17.3米。由于常年平整土地,陵区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鹊台至北神门处有八阶台地,每阶逐次降低0.8~2.7米不等。</p><p class="ql-block"><b>关于赵匡胤</b></p><p class="ql-block">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五代时的一位高级将领,长期驻军洛阳,所以赵匡胤出生地是在军营--洛阳夹马营,即洛阳东关火烧街,也就是今天的爽明街。他在洛阳度过了童年,当了皇帝后,常到各地巡视。开宝九年(976年)春,他又到西就(洛阳)视察,顺便回到夹马营旧居参观,忆起儿时嬉戏情景,留恋之情溢于言表。他指着一处地方对随从人员说:“我幼时有一心爱玩具小石马,后来把它埋藏在这里,不知现在还能不能找到?”说罢命人去挖,果然找到了小石马。赵匡胤拿起来爱不释手,就带在了身边。当他返回东京的途中,行至巩县时,又亲往父母茔地--永安陵进行祭奠。赵弘殷死后,原葬于开封东南隅,赵匡胤即帝位后,于963年迁葬于巩县西南40里的訾乡邓封村,即今西村乡常封村西约二里许的“永安陵”,它的西偏北400米处,即是“永昌陵”。</p><p class="ql-block">祭毕,又登上陵园神墙的西南角楼看向西北方结发妻子贺氏的陵寝,牵动十九年来埋藏在心底最深处的隐痛。于是他抽出一支响箭,搭上弓向着西北方向射去,那箭直飞到400米以外才落下。赵长叹一声,对随从大臣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终须有归宿之地。你们记住,今日箭落处,就是我百年后长眠之所”。说完,取出石马,命人埋在箭落处为记。又亲自给山陵拟了名称--永昌。这年十月二十日,赵匡胤在京城(今开封市)皇宫的万岁殿中死去,年50岁。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p><p class="ql-block"><b>赵匡胤死因</b></p><p class="ql-block">一、病死。 《宋史》上说,宋太祖死时留下遗诏,遵照母亲杜太后传位给弟弟的遗言,要其弟赵光义继位,并要求光义缩短服丧的三年之期:“以日易月”,三天之后就可以上朝处理政事了。</p><p class="ql-block">二、烛影斧声。有一个和尚,法号真无,他“善知过去未来”,是赵匡胤的好友。开宝九年的一天,皇帝赵匡胤问他:“我寿命还有多少?”真无和尚掐指默算了一阵,说:“谨防今年十月二十日,那晚如果天气晴朗,保你福寿绵长,不然就有大祸临头”。赵默记此话。到了那晚,他独坐宫中太清湖畔,细观夜色,只见星光璀璨,和风微至,宁静清幽。赵匡胤暗自欢喜。谁知不久,阴云陡起,狂风怒号,天地骤变,纷飞的雪片夹着雹霰温天落下,吓得他心惊胆颤,赶忙回到宫中,传旨召弟弟开封尹(京城长官)赵光义入寝宫相见。光义来到后,命令后妃、宫女、宦者等侍候的人,一律退往外院,两人酌酒低语,谁也听不到在说什么。只从窗外透过窗纸“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胜状”,又见皇帝手持大斧嗵嗵拄地,大声说:“好做!好做!”随后就倒卧床上,“鼻息如雷霆”。光义当晚陪宿屋内。天将黎明时,万籁俱寂,忽听有人报说:“皇帝晏驾了”。</p><p class="ql-block">花蕊夫人</p><p class="ql-block">三、错召赵光义事出有因。赵匡胤死时皇后宋氏在旁,忙派内侍都知(宫中太监首脑)王继隆,传召秦王赵德芳(匡胤第四子)赶快入宫,准备继位。谁知王继隆却去到开封府如来了赵光义。宋皇后见不是德芳,惊得半晌说不出话,停了好一阵子,才“噱呼曰:吾母子性命,皆任于官家”。明代著名学者李贽续史至此,批注说:“此言胡为乎来哉?”(宋皇后为什么说出这样一句话呢!)。</p><p class="ql-block">四、与花蕊夫人有关。据《烬余录》记载,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有一宠妃姓费,四川青城人。生得花容月貌,又才艺无双,宫中称她花蕊夫人。964年,宋灭后蜀。花蕊夫人俘至东京开封,被送入皇宫。这个美丽的妃子,既精通音律,又擅长诗文,曾模仿王建作宫词百首,传诵一时,所以宋太祖非常宠爱。赵光义也早为花蕊夫人的美丽所倾倒。但却无机会接近。开宝九年(976)赵匡胤病重卧床。赵光义入宫侍候兄长,夜深人静时,他直趁匡胤昏迷之际走近花蕊挑逗。谁知这时匡胤醒来,发觉此事。一怒之下,抓起床边的玉斧朝光义掼过去,却砸在地上。听见响声,皇后和太子都赶了过来,见赵匡胤躺倒床上,只剩下奄奄一息了。第二天清晨死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永昌陵,宋朝开国皇帝的陵寝,目前没有对外开放,四周有栏杆围护,无法入内,东护栏有一个护栏小门,上有链锁,留有门缝,勉强得以入内</p> <p class="ql-block">永安陵-宋宣祖赵弘殷(赵匡胤父)陵寝</p> <p class="ql-block">宋太祖赵匡胤父赵弘殷的陵墓,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西村镇常封村西。</p><p class="ql-block">赵弘殷生前为后周殿前都点检,后周显德三年(956年)殁,原葬开封东南隅。赵匡胤称帝后,追封赵弘殷为宣祖,并将其灵柩迁葬于西村陵区。由于赵弘殷生前没有当过皇帝,永安陵虽称帝陵,但陵园规模比以后建造的七个帝陵要小得多。陵前石雕群不但数量少,形体也小。然而这些石刻造像雕法敦厚朴实,有浓厚的晚唐遗风。</p><p class="ql-block">赵弘殷,涿郡(今河北涿县)人,是北宋开国君主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少骁勇善战,初事后唐鎔,有功,留典禁军,迁护圣都指挥使。入后周,以功累迁至检校司徒,封天水县男,与子匡胤分典禁兵。宋初追尊武昭皇帝,庙号宣祖。</p><p class="ql-block">赵弘殷据闻“少时骁勇异常,擅长骑马、射箭”。</p><p class="ql-block">他的生平有两种说法:</p><p class="ql-block">一说他是后唐开国功臣之一,本来在赵王王镕旗下效力,协助李存勖推翻朱温创立的后梁。后唐立国后,他负责统领禁兵,驻守在洛阳,于是举家迁往洛阳定居。</p><p class="ql-block">另一说法指他的父亲赵敬本来在后梁出任官职,后唐成立后,“为躲避父祸,逃难到今洛阳郊外的夹马营,被乡绅杜爽招为赘婿,定居于此。”</p><p class="ql-block">后汉时,赵弘殷以其军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后来,赵匡胤投靠郭威,赵弘殷被派护驾出征,在儿子劝说之下倒戈相向,促成了后汉的灭亡。</p><p class="ql-block">后周时,赵弘殷历任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右厢都指挥、领岳州防御使,累官至检校司尉,受爵天水县男,显德年间赠敬左骁骑卫上将军,与宋太祖分典后周禁军,死后赠武清军节度使、太尉。</p><p class="ql-block">宋太祖即位后,赵弘殷被追封为宋宣祖,谥号武昭皇帝。</p> <p class="ql-block">永安陵处在农田里,已基本没有遗存,仅看到陵台部分,余可能置于土下</p> <p class="ql-block">永裕陵-宋神宗赵顼陵寝</p> <p class="ql-block">永裕陵是北宋第六代皇帝赵顼陵墓(1085年建造),位于郑州市巩义市芝田镇八陵村东南。该陵石刻是宋陵晚期造像的代表,造型技法比较成熟。永裕陵被很多美学和史学专家,美誉为北宋帝王陵的集大成之作,历来以其精美高绝的石刻雕刻技术,尤其是上马石和镇陵武士的名冠海内,吸引了无数的参观者,以及盗墓人。1982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永裕陵是北宋第六代皇帝赵顼陵墓(1085年建造),该陵石刻是宋陵晚期造像的代表,造型技法比较成熟。墓室门口的石狮刻画极有特色,张口怒目,威武雄健,当地群众说“东陵狮子西陵象”就是说的这个狮子。它是宋陵石狮造型中最成功的作品。</p><p class="ql-block">由永熙陵西行,穿过滹沱村,越过坞罗河的一条支流(该河全年大部时间为干涸的深沟),再向西6里,就到了八陵村,村东南约里许,有一高大陵冢,这就是900年前以锐意政治革新著名史册的皇帝——宋神宗赵顼的陵墓“永裕陵”。</p><p class="ql-block">永裕陵,呈“覆斗形”,底边略为正方,每边60米左右,高约18米,原来上下有两层台阶,底层原用砖石围砌,上层密植松柏长绿植株,陵上这些设置现已无存。现在的永裕陵,在高高的陵台上,只有丛生的荆棘和参差的乱草。陵前石雕像,还存有17件,是晚期宋陵石刻的代表作品,造型生动,技法纯熟、流畅。南神门外的石狮,雕刻得刚健、浑厚、生气勃勃。人们品评宋陵石雕说:“东陵狮子,西陵象,滹沱河上好石羊”。认为永熙陵的石羊、永泰陵的石象和永裕陵的石狮的造型和雕工之佳,在宋陵诸石刻中,应位列榜首。</p><p class="ql-block">生平</p><p class="ql-block">北宋皇朝自仁宗以后,国势一天比一天地衰落,内忧外患严重,赵顼自幼在父亲赵曙身边,亲眼目睹了先是仁宗后是他父亲的内政、外交上所遭受的屈辱和艰难情景,给他的心灵打上深刻的烙印。</p><p class="ql-block">1067年他登上帝位不久,即命王安石越级到中央任职,以推行新法,改革政治。他本人在宫中常常脱下帝服,换上金甲戎装,以示自己富国强兵的决心。在朝堂上他经常与大臣“论兵”,以激励将帅去攻辽、破夏扭转战局。元丰四年(1081年),宋发兵百万,五路会剿西夏。熙河(熙州,今甘肃临洮。河州,今甘肃临夏)一战,却中了敌人诱兵之计,西夏军夜决黄河水,灌宋师于灵州(宁夏灵武西南)城下,宋军被淹溺、冻饿而死的,有数十万人之多。五年(1082年),永乐寨(陕西米脂县西)一役,宋军又惨败,统帅徐禧,大将高永能、李稷以下死难将士达十余万人。</p><p class="ql-block">宋神宗</p><p class="ql-block">当战败的消息深夜传到宫中时,神宋心如刀割,彻夜不能成眠,绕床踱步,直到天明。早朝会见大臣时又声泪俱下,不能自己,直哭得满朝大臣个个“不敢仰视”。战场上的惨败,对这位图强的君王的打击太大了,从此郁郁寡欢,“惊悸患病”。元丰七年,举行秋宴,当他正要举杯与宰相王安礼相贺时忽得风疾,两手痿软不能持杯,将酒洒了一地,口舌木僵,说话困难,宴会只得终止。到八年正月,病情加重,三月五日,这位年轻的皇帝,怀着未竞之志,在福宁殿“仓卒晏驾”。</p> <p class="ql-block">神道</p> <p class="ql-block">神道东石像生</p> <p class="ql-block">神道西石像生</p> <p class="ql-block">永泰陵-宋哲宗赵煦陵寝</p> <p class="ql-block">永泰陵位于河南省巩义市芝田乡八陵村村南,东北距芝田镇八华里,东南距永裕陵约400米,是北宋第七位皇帝哲宗赵煦的陵墓。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赵煦患病,不数日死去,停丧七个月,于八月下葬永泰陵。1963年6月,宋陵被河南省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永泰陵是哲宗赵煦墓,附葬刘后陵。埋葬哲宗赵煦时,路上因遇大雨,久久不停,而灵车深陷泥泽之中,送葬队伍只得露宿荒野数天之久。北宋亡国后,金兵进驻宋陵,为掠夺也为报复,他们对宋皇陵进行了毁灭性的盗掘。一时间狼烟四起,掘墓开棺,惨绝人寰。陵区内瞬间尸骨遍地,烟火弥漫,一片狼藉。偏居临安的南宋皇室听到祖坟被劫掠的消息,悲痛万分,宋高宗赵构饬令河南镇抚使翟兴父子及岳飞等大将军带兵赶往巩县迎战金军。金军被驱赶出宋陵,南宋皇室派人修葺陵寝。但是宋军一撤,金兵又来,并进行更大的报复。三京淮北宣谕使方庭硕奉旨到巩县谒陵,他亲眼看到往昔威严肃穆的皇陵禁地,如今是乱草丛中野兽出没,狐鸣狼叫甚是凄凉。他沉痛地写道:“永昌陵以下皆惊犯,泰陵至暴露,庭硕解衣覆之。”他亲眼目睹了这一惨状,看到永泰陵哲宗的尸骨竟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方庭硕也只能脱下自己的衣服把尸骨包裹起来。南宋高宗听说后愤懑至极,不觉凄然泪下,但是又无可奈何。</p><p class="ql-block">宋哲宗赵煦的生平阅历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争议,遐想与感慨。登基初为皇帝时,由其祖母高太后垂帘处理政事。在近九年的时间里,国家大事全由高氏一手决断。赵煦只能在一旁“隅坐画诺”(根据高太后的指示,签书“可”或“不可”字样),后来他与大臣谈到垂帘时事情时,还颇有怨所地说:“当时朕坐在后面,个子又矮,朝里事情一无所见。只能看见坐在前面的太后的脊背和臀部”。直到1093年高太后病死,他才掌握了权力。绍圣绍述,重新启用变法派官员,承接宋神宗与王安石的遗志,但过度任用改革派导致保守派官员收到过度清算,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党派争斗。边陲上,出击西夏,取得胜利,后在辽国的调停下止戈与西北。此举也得到了《宋史》的高度评价,“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但北宋政权延续到这时,已经“政事日敝”,党争问题无法根本解决,在哲宗后期愈演愈烈,种下了宋亡的祸根。所以明、清时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评论哲宗朝政事说:“无穷之祸,自此贻之”。但后人每每回忆起哲宗的一生时,都不应忘记,在他执政生涯的绝大多数时候,他都只是一个十来岁二十出头的青年,在现在来说可能也就是从高中生到大学毕业那段。</p> <p class="ql-block">农田包围</p> <p class="ql-block">石像生</p> <p class="ql-block">返程路边经过-太宗·淑德尹皇后陵</p> <p class="ql-block">陵寝现已夷平,仅是遗址</p> <p class="ql-block">宋陵,即北宋皇陵,位于中国郑州市,始建于乾德元年(963年),是北宋皇帝及其陪葬宗室的陵寝。</p><p class="ql-block">宋陵共有300余座陵墓,占地面积约156平方千米,所存700多件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陵墓群涵盖了北宋除徽钦二宗之外的其余七帝,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陵墓,统称“七帝八陵”。围绕八座帝陵有皇后陵、皇室宗亲墓、名将勋臣墓300余座。如寇准、包拯等大臣的陵墓也在其中。</p><p class="ql-block">宋陵开创了几种设置陵区的先河,体现了尊卑有序、等级森严的皇家秩序,形成了理论严谨、独具特征的皇家丧葬文化。</p><p class="ql-block">1982年,宋陵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陵还是“十一五”期间国家100处大遗址保护重点工程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巩义的北宋七帝八陵</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永昌陵: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年),宣祖二子,960年即皇帝位,在位17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永熙陵:宋太宗赵炅(赵光义)(939-997年),宣祖三子,976年即帝位,在位22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3.永定陵:宋真宗赵恒(968-1022年),太宗三子,997年即帝位,在位26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4.永昭陵:宋仁宗赵祯(1010-1063年),真宗六子(就是传说“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1022年即帝位(13岁),在位42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5.永厚陵:宋英宗赵曙(1032-1067年),仁宗养子(</span>太宗曾孙,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的孙子,濮安懿王赵允让的儿子<span style="font-size:20px;">),1063年即帝位,在位4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6.永裕陵:宋神宗赵顼(1048-1085年),英宗长子,1067年即帝位,在位18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7.永泰陵:宋哲宗赵煦(1077-1100年),神宗六子,1085年即帝位(九岁),在位15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