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太极之我见

练丽芬

<p class="ql-block">一直想聊聊有关公园太极这个话题。首先我不认为公园太极是个贬义词,相反高手在民间的的确确存在,其次在这块鲜活的土壤里孕育了大量的太极爱好者,太极得到了很好的滋养和推广,我也在公园太极的圈子里接触到了我的启蒙老师。</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些年的接触,认识了许多拳友,尤其让我感到惊羡的地方是,不管他们打得太极如何,只要是在年轻时候接触太极足够早并能坚持下来,普遍比同龄人看起来更年轻更具有活力,说明学习太极利于身心毋庸置疑,所以我往往只要听到对方报的拳龄,便会给对方竖起了大拇指,因为大部分人的岁月静好终究是抵挡不住柴米油盐酱醋茶的。</p> <p class="ql-block">公园太极里是最不缺老师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年级的可教一年级,六年级可以教五年级,只要你愿意学,人传人的太极是以可见的速度传递,这离不开我们普通老百姓那份善良淳朴、团结互助、扎堆学习的感染力,使得太极这门古老的艺术得以源远流长。随着历史的变迁,太极在民间流传作为养生和运动爱好存在,少量的实战派留存。有成就者或资深的武术人,大抵是些天赋极好、家底殷实,以及对武术的痴迷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一小撮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民间高手。</p> <p class="ql-block">当然公园太极也存在一些诟病。公园里的太极老师虽颇多,但好的老师少之又少,《论语·子罕》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大概意思是做老师的你不仅要自己练得好打得好,还得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但大部分老师缺乏体系培训,或者出于自身学拳不易的经历保守或不擅长教学,所以跟随的学员们主打就是模仿,这就考量学员们的天赋和观察力,他们或许很少听到过真正拳理,也无从知晓劲力的来龙去脉,没有基本功的练习,盲人摸象式的练功,当累及腰膝时便说太极不好,所以更谈不上对太极文化内涵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可喜的是,随着国家经济这些年的繁荣稳定,老百姓向往生活的美好,重视生命的价值,再加上传统文化的回归和互联网的普及,更多的太极爱好者有机会外出寻找名家明师跟随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我相信未来公园太极这支队伍会越来越壮大,拳艺也会日益成熟,将利益到更多的平常百姓太极爱好者。</p><p class="ql-block">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p>

太极

公园

老师

爱好者

学习

接触

民间

学员

天赋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