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意大利(第一集)

若水 💧

<p class="ql-block">  我为什么起名“奔走意大利”,因为基本是一天一个地方,且观看内容很多,对于我这个不年轻的人来说算是很累的。十八天行程把我平时生活规律都打乱了,身体开始抗议,胃肠越来越不适应,脑子反应越来越迟钝,虽然不算是生病,但能感觉出我到了一个身体门坎了,好在十八天后我回到家了,之后好几个星期才缓过劲来。没办法,自己的身体就是不如那些能吃、能睡、能造的人,所以在任何方面你都能体会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句话”这是不能比的。</p><p class="ql-block">十八天在意大利,我们绕行在西西里岛上,再从亚平宁半岛的南部一直北上,比较有名的地方基本都去了。可是如果说是深度游,觉得还是差的很多,只能说比以前,比走马观花点卯式的旅游好多了,对意大利有了更深入地了解。</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简称意大利,首都罗马,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撒丁等岛屿。北与法国、瑞士、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接壤,东、南、西三面分别临地中海的属海亚得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总面积30133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7200多千米。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全国划分为20个行政区,101个省,以及5个特别自治行政区。人口为5885万(2023年1月数据),主要是意大利人讲意大利语,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虽然不是四大文明古国,但有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同时有着更久远的宗教历史和文化,是十四世纪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对世界的科学和文化影响深远。我们一行在四月十八日由北京出发直飞罗马,接着当天转机到巴勒莫(西西里岛最大的城市)。五月五日从米兰返回到北京。</p> <p class="ql-block">此图是意大利山势地图,及下面的图是本次行程路线和打卡地。行程起始于西西里岛巴勒莫,环绕西西里岛一圈后再在巴勒莫乘船到意大利本土(那不勒斯),在那不勒斯周边旅行后逐天北上,终点在米兰结束旅行。</p> <p class="ql-block">西西里岛。</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南部。</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北部。</p> <p class="ql-block">  落脚巴勒莫——西西里岛第一大城市。说到这就要说到西西里岛和撒丁岛,因为整个意大利地区在历史上经过了多种势力的统治,是一个有多种政治、文化和宗教历史的国家。而这些过程都密切地与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有关。</p><p class="ql-block"> 西西里岛所处的位置有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处于贸易周转的一个支点位置。所以也是中世纪各方势力争夺的交点。而第二大岛撒丁岛在当时是撒丁王国的地盘,国王是维克多·伊曼纽尔二世。撒丁王国建立于1720年,是意大利境内一个独立王国,疆域大致包括今天意大利的撒丁岛、西北部的萨伏依、皮埃蒙特两个地区组成,国都定在都灵。1720年,萨伏依公爵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通过外交、战争等手段,建立撒丁王国,后世称统治撒丁王国的王室家族为“萨伏依王朝”,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是撒丁王国第八代国王。自从罗马帝国分裂后,意大利先后被日耳曼民族、阿拉伯民族、土耳其民族等多个外族统治,后来土耳其民族建立的奥斯曼帝国衰退,意大利境内仍然四分五裂,建立了很多独立王国,包括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王国、以及后来的撒丁王国等,还有一个影响力非常大的教皇国。</p><p class="ql-block"> 19世纪前的意大利四分五裂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为了意大利民族的未来,他建立撒丁王国后就开始计划实现意大利统一,但遗憾的是直到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去世,他都没能完成这个目标,临死前留下遗嘱,继承王位的子孙后代,要以统一意大利为目标。</p><p class="ql-block"> 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生于1820年,是撒丁王国第七代国王卡洛·阿尔贝托一世的儿子,自幼接受严格的王室教育和军事训练,年轻时做过撒丁王国的军队军官,但由于卡洛·阿尔贝托一世的错误判断,撒丁王国在统一意大利的过程中,被奥地利帝国打败,意大利的统一进程再次受挫。1849年,卡洛·阿尔贝托一世因多次战败,宣布把王位让给儿子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p><p class="ql-block"> 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决心实现意大利的统一。重用马志尼、加里波第、加富尔三位很有能力的人才,成为后来意大利建国的关键人物。他们三人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了改革,让撒丁王国的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p><p class="ql-block"> 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经过外交努力,以割让小部分撒丁王国的领土为代价,得到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帮助,打败了奥地利帝国,令意大利北方全部纳入撒丁王国统治。随后,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亲自领兵进攻意大利中部的教皇国,并且最终与收复西西里和那布勒斯的加里波第会师于亚平宁半岛。因此,意大利人民将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称为意大利国父。而意大利三杰则是下面的三位建国人才。</p><p class="ql-block"> 朱塞佩·马志尼,作家和政治家,是统一意大利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建立了青年意大利党,是意大利统一的精神人物;</p><p class="ql-block"> 卡米洛·奔索·加富尔,一位外交家和政治家,一生致力于统一意大利运动,也是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任首相,期间他促成了英法对撒丁王国的支持对抗奥地利在意大利地区的控制,后来撮合了加里波第辅助撒丁王国收复西西里岛和那不勒斯等地区,是意大利统一的智囊型人物;</p><p class="ql-block"> 朱塞佩·加里波第是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和军事家,早期就加入了青年意大利党。曾经为意大利的统一参加了各种战争和起义。也被撒丁王国任命为将军,但他也组织了自己统辖的红衫军“千人团”,支持西西里岛的起义,收复了西西里岛和那不勒斯,为意大利统一奠定了基础,加里波第在意大利民众心中是民族英雄,有崇高的威望。</p><p class="ql-block"> 到了1861年,撒丁王国兼并了教皇国大部分领土,灭掉了西西里王国,基本实现了意大利全境的统一。</p><p class="ql-block"> 下面图示了意大利地区从大公国时期走向意大利建国,王国军队与加里波第领导的军队统一意大利的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上面简单介绍,我们就可以具体地随着行程品味不同地区的建筑、宗教和文化艺术,顺便“扫街”看看人,看看当地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在意大利主要受到希腊、阿拉伯、罗马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你可以看到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的许多古迹(例如,阿格里真托神庙),你可以看到诺曼与阿拉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诺曼—西西里式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在巴勒莫的诺曼王宫和巴勒莫主教大教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你可以看到罗马帝国时期的文化和建筑,如罗马角斗场、庞贝古城遗迹;你可以看到宗教的发展和演变,各种不同规模教堂和建筑,宗教的不同表现形式等;你可以在佛罗伦萨看到文艺复兴时期所表现出文化和特点。</p><p class="ql-block"> 当然,每到欧洲看到最多的比较有特点和华丽的,大多是教堂。因为教会势力在中世纪有着绝对的权威,皇权在很长一段时间逐渐削弱,让位于宗教,财富也随之流向宗教势力。到梵蒂冈我们再说到此问题。</p> <p class="ql-block">北京首都机场出发。</p> <p class="ql-block">飞行航线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夜晚到罗马转机。</p> <p class="ql-block">巴勒莫入住酒店。</p> <p class="ql-block">  马西莫·维托利奥·伊曼纽尔歌剧院(The Teatro Massimo Vittorio Emanuele)位于西西里巴勒莫的威尔第广场。歌剧院共七层,一层是普通座位,二至七层是包间。其建筑在欧洲是排名第三的大歌剧院。</p><p class="ql-block"> 马西莫歌剧院是献给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的歌剧院。是意大利最大的歌剧院,也是欧洲最大的歌剧院之一,以完美的声场效果著名。1864年,巴勒莫议会决定建造一座大型的新剧院,由西西里建筑师G.B.F.巴西莱设计并监督建设。1891年,巴西莱去世,之后由其儿子继续监造。建造开始于1874年1月12日,但在1882~1890年中断了8年。最后于1897年5月16日,即奠基之后的22年,这座欧洲第三大的歌剧院竣工开业了。首演剧目是由音乐家莱奥波尔多指挥的威尔第的歌剧《福斯塔夫》。</p><p class="ql-block"> 马西莫歌剧院外景图剧院建筑面积为7730平方米,设计灵感来自古老而古典的西西里建筑,新古典主义风格中融入了来自塞利农特和阿格里真托的神庙元素。意大利雕塑家里瓦和他的几个儿子为剧院创作了著名作曲家的半身雕像。文艺复兴晚期风格的观众厅为经典的马蹄形空间结构,计划可容纳大约3000人,但最终只能容纳1381个观众。</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前雕像。</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门前的“罗马柱”是希腊风格的西西里建筑。后面我们还会看到各种建筑的罗马柱,一般分三个等级,简洁普通型,中档和豪华型。普通型没有各种花式和人像浮雕,中档有花式雕刻但不是很精细,豪华罗马柱有较复杂的纹饰、花式和人物浮雕。</p> <p class="ql-block">在歌剧院外的演唱者。</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览时正赶上有雨,意大利的海洋半岛气候时雨时停变化很快。</p> <p class="ql-block">小街区。</p> <p class="ql-block">店铺橱窗。</p> <p class="ql-block">巴勒莫四角广场不是通常的场地,而是一个十字街口。四个角都被弧形的巴洛克式墙面包围着,四个角有四座教堂,每个教堂的正面都有三层雕塑。上面是四个守护神,中间是四个国王,下面是春、夏、秋、冬四季女神,所以这里也叫四季歌区或四方广场。</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羞耻广场,也称为普雷托利亚广场,位于巴勒莫市中心,其历史与一个特定的喷泉紧密相关。这个喷泉原本位于佛罗伦萨的圣克莱门特宫花园内,由唐·佩德罗·托莱多委托佛罗伦萨雕塑家Francesco Camilliani和Michelangelo Naccherino创作于1554年。1573年,唐·佩德罗·托莱多去世后,其长子和继承人唐·加西亚·托莱多将喷泉卖给巴勒莫,巴勒莫议会决定把它安置在普雷托利亚宫前计划开辟的广场上。喷泉被拆成644件运往巴勒莫。为了安置这个巨大的喷泉,设计了一个开放广场,拆除了一些房屋。改建工程从1574年开始,由Francesco Camilliani的儿子Camillo Camilliani负责,到1581年完成。在整个18世纪和19世纪西西里岛仍然民风保守,由于这些表情暧昧的裸体雕像,这个喷泉被看作是堕落的象征,巴勒莫人将广场称为“羞耻广场”(Piazza della Vergogna)。1998年11月,普雷托利亚喷泉进行了修复工作,到2003年11月完成。同年12月,喷泉重新开放。</p> <p class="ql-block">巴勒莫主教大教堂。在意大利一般一个地区都会有一座该地区比较大适合本地的大教堂。当然还会有许多中、小教堂,这也好理解。一个地区的人参加宗教活动,礼拜或结婚(在国外一般在教堂举办)等,不可能都在一个教堂进行,也会存在轻、重、远、近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建筑风格是阿拉伯-诺曼风格。</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雕塑。</p> <p class="ql-block">教堂边上的街区和广场。</p> <p class="ql-block">通向诺曼王宫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诺曼王宫的城门。</p> <p class="ql-block">公交车站与古宫墙,形成现代与古老的反差。</p> <p class="ql-block">诺曼王宫。要排长队进入,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p> <p class="ql-block">诺曼王宫花园。</p> <p class="ql-block">快餐店。这里的意大利豌豆面还是挺好吃的。</p> <p class="ql-block">通往王室山教堂的小镇。立着块标志牌——美杜莎。西西里岛的美杜莎标志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图腾,它代表了西西里岛的文化和历史。这个标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美杜莎的头像和三条腿的形状。美杜莎是希腊神话中的复仇女神,原本是一个美丽无比的少女,但在雅典娜的魔咒中化身为蛇发妖女,双眼含着骇人的目光。在西西里岛,美杜莎的头像成为了该岛的象征,名为“特丽纳克伊亚”(Trinacria)。这个标志中的美杜莎头像通常被描绘为颈缠麦穗的形象,象征着西西里岛的丰饶和富庶。三条腿的形状则直接对应于西西里岛的三角形状,象征着岛上的地理特征。这个标志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希腊语中的“三颗头”的意思,尽管在西西里的旗帜上并没有直接的三头六臂形象,但三条腿的形象却成为了西西里岛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此外,美杜莎的故事还与西西里岛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相关。在希腊神话中,美杜莎原本貌似天仙,遭雅典娜妒忌被变为蛇发女妖,目光可将触及物立即化为岩石。在西西里岛,美杜莎的头像遂成为该岛的象征,出现在《荷马史诗》里,采纳的就是美杜莎的头像: 头上缠绕一对毒蛇,两侧生翼,从中伸出三条长腿,对应弯曲成西西里岛的三角形状。这一由希腊神话衍生的西西里“符箓”,尚有另一种罗马式“符节”,上面的美杜莎被换成一个西西里妙龄女郎。综上所述,西西里岛的美杜莎标志不仅是一个文化象征,也深刻反映了希腊神话、地理特征以及历史文化的影响,是西西里岛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蒙力亚雷王室大教堂又叫王室山大教堂,据说教堂有42张马赛克制作的金箔像,是世界文化遗产。可是有些遗憾,也许是没到开放时间没能进入。</p> <p class="ql-block">这是绕西西里岛一圈后在巴勒莫港口乘船去那布勒斯。轮船像是摆渡性质的轮船,汽、货车与乘客都可乘坐。看着船也不小,可是还是感觉有点晕船。</p> <p class="ql-block">乘船时正是天青月圆,海阔微风起,天高望月低。</p> <p class="ql-block">离开巴勒莫,我们向着阿格里真托前行。路过土耳其阶梯——一个海边的景点。景点不大,主要由白色泥灰岩构成,由于长年海水和风浪的作用形成了阶梯状构造,面对蓝色的海洋,特别是在日出日落时分,金色的阳光打在台阶上更是别样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入住的小酒店可直面大海。</p> <p class="ql-block">阿格里真托神殿谷遗迹。</p> <p class="ql-block">阿格里真托神殿是希腊式建筑,于公园六世纪左右兴建,虽然叫神殿谷,实际确是建在山上。此处神殿与雅典卫城建筑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也是目前保留比较完整一处遗迹。“卫城”在希腊语意思是山上之城,卫城包含了有山有水,城堡建在山上,山下有水。所以此处也可称阿格里真托卫城。</p> <p class="ql-block">这种柱型应是最早期的罗马柱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保留比较完整的神殿。</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山势。</p> <p class="ql-block">在意大利也能看到如此大的仙人掌露天生长着。</p> <p class="ql-block">远处山上是阿格里真托市,据说是因为神殿遗址比市镇海拔低,所以被称为阿格里真托神殿谷。</p> <p class="ql-block">陨落的伊卡洛斯雕像,这是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当然这与神殿群似乎不是一个年代,而是后来为了旅游增加的。</p> <p class="ql-block">行程在此到达了莫迪卡小镇,是个山城。</p> <p class="ql-block">莫迪卡镇圣乔治教堂。圣乔治在宗教故事中因为斩杀了恶龙而被封圣,所以有很多类似圣乔治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走到小镇的一家咖啡馆,为了充饥同时休息一下,吃了点面包喝了咖啡。没想到小店服务很热情,边工作还为我们随着音乐跳起了舞蹈。顿时感到一种轻松和舒适感,从中也看出小店服务人员并没有把服务当作负担,反而是一种快乐!</p> <p class="ql-block">小镇还有许多其他的教堂。这是在山城胡同溜达时临时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之后来到了拉古萨,山崖上的城镇。</p> <p class="ql-block">拉古萨小镇比较有名的教堂是施洗者圣约翰教堂。因为施洗者圣约翰是在约旦河为基督施洗之人,所以有句话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拉古萨也就有了名气。</p><p class="ql-block"> 但此教堂还不是圣约翰教堂,因为还要爬山走很远,我的身体没有能力在限定的时间内回到原地,所以没去。</p> <p class="ql-block">这是小镇入口处的一个教堂,也不算小。</p> <p class="ql-block">小镇街巷。</p> <p class="ql-block">在小镇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我们临走前等车,有个中学校的孩子们也去了小镇要离开,知道我们来自中国,很高兴与我们交谈并合影。</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我们到了锡拉库萨。锡拉库萨(Syracuse),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东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34年,当时由古希腊科林斯的移民建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希腊城邦。这座城市很快发展成为地中海的一个重要城市,经历了繁荣和文化的巅峰,与雅典等城邦并驾齐驱。许多著名的戏剧家、诗人和哲学家,如爱斯吉洛思、宾达和西蒙尼德斯都曾汇聚于此,为锡拉库萨的文化繁荣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锡拉库萨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锡拉库萨与雅典等城邦发生了冲突,公元前406年,锡拉库萨在战争中败给了迦太基。随后在罗马崛起的时期,锡拉库萨经历了多次易主,最终在公元前212年与迦太基古城一起被罗马人征服。在中世纪时期,锡拉库萨先后被汪达尔人、阿拉伯人和诺曼人占领。</p><p class="ql-block"> 锡拉库萨不仅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中心,也是天才阿基米德的故乡。阿基米德生活的时期,古希腊渐趋衰落,锡拉库萨成为北非迦太基与势力范围不断扩张的古罗马角斗的场所。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被后世军事学家称为“战略之父”的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率领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多次以少胜多重创罗马军队,处于观望状态的锡拉库萨见风使舵便与迦太基结盟,纵使阿基米德夜以继日发明抵敌武器都难以改变城邦沦陷的命运,最终他自己也被罗马士兵杀死。罗马军队统帅厚葬了阿基米德并在其墓碑上刻上了“圆柱内切球”的几何图形。</p><p class="ql-block"> 由于丰富的历史遗迹,锡拉库萨现时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观光点。2005年锡拉库萨和潘塔立克石墓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锡拉库萨大耳朵监狱附近的一个遗址。</p> <p class="ql-block">看上去很原始了,是利用岩石构造出的建筑,有些像是早期的原始的部落。</p> <p class="ql-block">阿波罗神殿遗址。</p> <p class="ql-block">戴安娜喷泉。</p> <p class="ql-block">锡拉库萨古城街区。</p> <p class="ql-block">锡拉库萨大教堂,位于奥尔蒂贾岛,是锡拉库萨的主要教堂,也是锡拉库萨最佳景点之一。这里原本是雅典娜神庙,公元7世纪改为教堂,为拜占庭式建筑。华丽巴洛克式外观掩盖了底下的雅典娜神庙,其修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规模巨大的多利克式柱依然清晰可见。教堂前方有一个很大的广场,这里就是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莫妮卡·贝鲁奇饰演的“玛莲娜”曾经历无数次荣辱,依然淡定坚强美丽地走过的那个广场。</p> <p class="ql-block">每一尊雕塑都精美传神。</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教堂前广场及周边街区。</p> <p class="ql-block">离开锡拉库萨,没有多长时间车程我们就到了卡塔尼亚。卡塔尼亚是西西里岛第二大城市,据说历史上因为火山的原因九生九灭。</p><p class="ql-block">到达后首先去的是圣阿加塔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阿加塔大教堂的圣阿加塔雕像。</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时还没开放,到了下午才开放。</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卡塔尼亚广场的大象雕像,用白色泥灰岩和黑色火山石建造。</p> <p class="ql-block">教堂和广场边上很多是希腊时期的建筑,古朴中又显露出奢华。</p> <p class="ql-block">贝鲁尼歌剧院,是罗马时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十字红花大街街区。</p> <p class="ql-block">随着大街远望过去,是卡塔尼亚海湾。</p> <p class="ql-block">离开卡塔尼亚老城不远就到了埃特纳火山脚下,经过缆车的爬升,已到了火山的腰部,天上的云朵随之浮现在了视野之下了。即便如此,要看火山口还要坐爬山车走很长一段上山的路。</p> <p class="ql-block">下缆车后在购票等车。</p> <p class="ql-block">小火山口。</p> <p class="ql-block">远处登山的车及弯曲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最终的停车点停在了还在冒烟的火山的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远方的云海和曾经喷发过的火山口。应当是睡眠的火山口吧。站在冒烟的火山口脚下感觉山顶上还是挺冷的。</p> <p class="ql-block">埃特纳火山在3200多米左右,仔细看火山口冒烟处的一缕白烟徐徐升起,只是与云雾靠色不好看清楚了。我们还是没能遇到真正的喷发,下面用百度的视频(正好是在我们到达时间的前后)做个记录吧。</p> <p class="ql-block">就在我们去火山的前后不长时间,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分别展示了自己的暴躁和美丽。在此为了纪念和回忆我的旅程,也收藏在此吧。想遇到一个美景很多情况下还要看运气的。</p> <p class="ql-block">此集到此,下集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