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艺术的长河中,黄永玉先生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他的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技艺,更蕴含着一种返璞归真的精神境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25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北京画院、荣宝斋、吉首大学博物馆协办的“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集中呈现黄永玉晚年的新作159件,全面展示黄永玉90岁以后的创作状态和艺术追求。</p> <p class="ql-block"> "如此漫长·如此浓郁”这一主题,源自黄永玉1979年12月31日所写的文章《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在文中这八个字之后,还有六个字“那么色彩斑斓”。展览以“如此漫长·如此浓郁”为题,意在展现黄永玉漫长浓郁且斑斓多姿的别样艺术人生。此次展览定名为“新作展”也别有意味,黄永玉生前便在谋划筹办自己的百岁画展,为了向观众呈现与以往不同的绘画面貌,他专门精心创作了一批新作品。“我的这些画是所有同行都没有见过的,我很认真地,在做这件事。”这是展墙上黄永玉的话。</p> <p class="ql-block"> 黄永玉的绘画风格大胆奔放,色彩鲜艳而富有张力。他不拘泥于传统的技法和形式,以自由的笔触和灵动的线条描绘出心中的世界。他的画作中,常常能看到天真烂漫的儿童、形态各异的动物以及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这些看似简单的元素,在他的笔下却焕发出了无穷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一种纯粹而质朴的美。</p> <p class="ql-block"> 黄永玉曾说:“文学在我的生活里面是排在第一的,第二是雕塑,第三是木刻,第四才是绘画。”他把自己的文章写到了画面里,并且和画面的内容相结合。展览中展出的作品,题跋少则有数十字,多则达到上千字。《宋元君到底想画啥图》画中题字多达上千字,堪称一篇精彩的短文;《水仙图》中的题跋凝结了黄永玉的不少回忆,结尾的“美,很易消逝,艺术的使命是挽留”充满深意。</p> <p class="ql-block">《宋元君到底想画啥图》</p><p class="ql-block">《宋元君到底画啥图》是此次展览的提纲挈领之作。该画典出《庄子》外篇《宋元君将画图》:“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赢。君曰;‘可矣,是真画者矣’。”</p><p class="ql-block">黄永玉对原典进行了戏拟和改造,创造出一幅极具戏剧张力的画面。画上,几名画师皆是那“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者,他们作画如醉酒、如舞蹈、如嬉戏,形貌旷放,任性恣意,是黄永玉的夫子自道,也是他对画者“解衣般礴”、跳脱法度、不拘形迹的独特诠解。</p><p class="ql-block">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庄子》"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这句话用来评价黄永玉始背之年的画作竟也十分贴切。画面极尽怪诞高古,其意旨却"无端而来,无端而去",犹如夜空中划过的闪电,令人惊警省思。</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前在香港,朋友张应流嘱我作十二生肖,多画了一张猫,至今不知那十三生肖还在流传否。不过我一直纳闷,那十二生肖是怎么讲究起来的,为什么选此不选彼呢?比如说,选了爬虫的蛇,又选了条根本不存在的龙干什么呢?黑妮说十二生肖汉代就流行了,陕西碑林博物馆有隋代九岁女儿李小孩(李静训)的墓,十二块黑石头,生肖写实线刻环绕周围。这位可爱的小女孩被认真的痛(疼)爱,想必活着的时候日子一定过得不错。去世让父母很是伤心,也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文献。说来说去我仍是不大想得通,其中或许有马虎随意之处。</p> <p class="ql-block">黄永玉还喜欢用白描的方式作画,此次展览中便有一批令人拍案叫绝的白描作品。</p> <p class="ql-block"> 97岁作《李时珍先生随想》,他不但精心描绘了想象中的李时珍人物形象,还在主体人物的周边,用墨线勾画了数十种植物、昆虫和药材,整幅画面被细若游丝般的线条布满,繁而不乱,极具视觉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白描作品。</p> <p class="ql-block"> 据黄永玉的女儿黄黑妮介绍:“父亲笔下的很多事物对他来说都是美好的,例如寓所里新种植的花卉宝莲灯、小时候外婆家门口池塘里的荷花、餐桌上的水仙、小区院子里的玉簪花、朋友送来的大龙虾等都成为他画中的主角。对他来说,画画是本行,是一件非常真诚且令人高兴的事情。他不会客套,会将最近的事情和见解写在画上。”</p> <p class="ql-block">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路是公家的,命是自己的。</p> <p class="ql-block"> 黄永玉生前所画的最后一幅画《小夜曲》。“黄昏后当你在我怀中柔声歌唱,你知我心里有多少话要对你讲?”据黄黑妮介绍,这幅画是父亲生命最后一个月的创作。“他在去医院前一天还在画,为了画出最满意的版本,一共画了三张。他在病中想起了一首78年前的老歌,那是他认识我母亲的时候唱的一首歌,一开始只记得是法国文学家雨果作的词,但不清楚作曲者是谁。我在网络上搜到是法国作曲家古诺的作品《小夜曲》,播放给他听,他就把当年和我母亲一起唱歌的感觉画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黄永玉(1924—2023),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凤凰县城,土家族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为艺术家,黄永玉一生涉猎的艺术领域非常广泛,在中国画、版画、油画,还有雕塑、陶瓷、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都留下了精彩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吴洪亮这样说-- </p><p class="ql-block"> 兔年的蓝兔子,是黄老画的最后的生肖票。而他身边的人,每年盼的是他设计的挂历。兔年的挂历,烫了金,两个兔子耳朵竖起来,是双重的胜利!后面有个大大的圆月亮!他说:"我是晚上八九点钟的月亮。"黄老看重这100岁,他明白齐白石说"残月增满"的意思,然而,他希望的是没有成为圆月亮。"大成若缺"或许才是真圆满!他一直在解死亡这道题,他没有胜利,更没有失败。真正的死亡是被忘记,他较了个劲,他用自己的方式,让掩埋与遮蔽显得多么费力气。黄老看重文字,生前最后一本书,叫《还有谁谁谁>,那是他写与别人的旧事。而这本书是他留给自己的,太丰富,是他十年前出版全集的"编后篇",在我心里或许有个小名,可以叫《还有啥啥啥》……黄永玉先生不喝酒,但他的人生如酒,还是酒鬼,他不醉,让你醉。</p> <p class="ql-block"> 黄永玉先生这一生,真正做到了明确地爱、真诚地喜欢、直接地厌恶。他乘着自己的小船划过众多深邃的河流,用双脚文量过无数奇绝的高山,与那么多有趣的灵魂相伴而行,种种都可以在绘画文字中寻到踪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