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4日上午,在刘长福的引领下,我和自媒体《品萍乡》版主周金铧从位于南正街附近“东风大酒店”后侧居民小区一洞口进入萍乡地下防空洞探秘。管理员姚培飞打开门锁,往外拉开两扇铁门,刚进入防空洞几步,一股冷风便扑面而来,让我明显感受到了防空洞的气势。我们呈四十五度姿势沿着阶梯下达近40米处主干道,此时更让我倒吸了一口气,仿佛即将进入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 我们发现洞中的墙壁上有多处用黑色大理石雕刻的纪念匾牌,上面简单地记录了“建设单位、使用面积、干道长度”,其中的文字也标识着“建设时间”,大多数在1975年3月—1980年10月。如此简单的文字,似乎在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沧桑岁月的故事。 刘长福说,1994年9月从萍乡市教育局直属的坪村学校校长岗位调入萍乡市人防办后不久第一次下达地下防空洞时,他是战战兢兢的。因为那次他并不只是参观一下或者巡查一趟,他的任务是值班,参与人防工事维护的现场管理,呆了整整8个小时。那晚,他彻夜未眠。因为他并没有预想到还要在地下防空洞值班,且工作环境是那么的艰苦,他质疑自己放弃校长职位到市人防办当一名普通职员的选择。想一想自己当年高中毕业以全市第八名的成绩考入萍乡师范学校,为的是报恩父母、报恩家乡。如今却结束了11年的教师生活而来到人防系统工作,刘长福的内心颇为复杂。 长期在市人防办工作且年长的刘寿生发现刘长福不对劲、不稳定,便主动贴近,送上温暖与关心。刘长福逐渐情绪平稳,开始自然地接近和了解那新奇而又神秘的地下防空洞。 1969年3月和8月,苏联军队在中苏边境袭击中国边防部队,我边防部队给予有力还击,恼羞成怒的苏联以扔300枚核弹来威胁我国,引起中共中央的高度警惕,随后进一步完善了中国人民防空工作领导小组,号召全国广大群众“备战、备荒、为人民”。毛泽东主席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如雷贯耳,响彻云霄,于是全国各地从机关、学校到工厂、街道,各行各业、各个单位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地下防空洞建设高潮,萍乡也不例外,因而在老城区留下了令人惊诧的地下防空洞。 凭借自己多年养成的愿意接受新事物、不断追求超越的个性,刘长福决定干一行、爱一行。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此后便不断在工作岗位上且于关键时刻表现出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接下来的时日里,他利用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地了解人防的过去、现在,学习党和国家的人防政策、大政方针,阅读人防报刊,查找文史资料,钻研人防业务,力求使自己对人防工作从陌生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并在这过程中逐渐积累起对人防一点一滴的情感。 我们下达的位置差不多处于萍乡城区以萍水河为界的南北两端分界点,防空洞主干道贯穿南北,大家商议先往北行走。在我看来,主干道有些狭窄,宽约3米,高约3米,呈拱形,沿途安装了许多照明灯、通风机、水管等。 主干道并不那么纯粹的直,也非一眼能望到头,拐扭着,偶尔还要上几步台阶,迈入新的平台。分岔路口张贴有明显的指示牌,尽管如此,洞内四通八达的通道依然让我产生严重的方向迷失感。从主干道进入支道,再进入更狭窄的支道之后,我们难以一下子回到原点位置,令向来张扬自己立体感颇强的我深深地产生了挫败感。 此时的刘长福对着我们笑了,忍不住说:你们也有今天,我以为就我自己傻呢,原来大家都如此。来到市人防办工作已接近30年的他,记不清楚多少次下达防空洞了。起初,他下来的时候也是摸不着北,经常迷失方向。 他介绍说,有一次和同事小孔下达防空洞后返回时,因工事内部结构复杂,他俩迷了路,越走越离谱。随着时间的渐渐逝去,电筒没了电量,打火机的火苗也最后燃尽,防空洞里漆黑一片,且是阴森森的,地面湿润,他俩不知滑倒多少次。顶部滴答滴答的渗水突然打在脸上,立即被触发,甚至尖叫起来。饥饿与恐惧,导致他俩被吓得半死,几乎达到崩溃的边缘,最后也不知是如何凭直觉摸出了防空洞。出来后,对视一番,各自上下浑身是泥,次日发现脸上、手臂上、大腿上等身体多部位青一块紫一块的,疼痛数日,吃了苦头。 我们继续沿着长长的通道往北走,不一会儿便到达“萍乡供电局”位置,这勾起了我的一个强烈记忆。那是毛泽东主席去世的1976年,人们沉浸在悲痛的世界里。“化悲痛为力量,加快建设防空洞”,大概也是当年的一种动员词令。在萍乡供电局做外线工的父亲也被临时调入防空洞内架设电线线路。因为地下防空洞洞口就在我们家所住房子的附近,儿时的伙伴们也去那里玩耍,不过只能在洞口处往里瞧一瞧,那时单位上派有民兵肩背步枪站岗,我们是无法靠得太近的,父亲还责令我们不要在那玩。 也就在那一年,“四人帮”被粉碎。某一星期天,父亲竟然带着12岁的哥哥和10岁的我去往了防空洞,其实也仅仅是从洞口处下达到主干道位置。通道上堆放了很多电线电缆及工具,显得杂乱,父亲并没有让我们兄弟俩多走动。记得好几位平日里难得见到面的叔叔戴着安全帽、穿着工作服、环腰系着插满了各式装电工具的牛皮套带,一个劲地冲我们笑着,有的还主动过来拉我们的手。那晚我还写了一篇小日记,给父亲看过,清晰的记得父亲看后还给了90分。然而到次日,父亲将我的这篇日记当面撕毁了,说是要保密。如今站在了当年的位置所在,多少有些百感交集。 当我对大家讲述完这一记忆时,刘长福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连忙赞许我的父亲。他紧接着说,当年的建设者吃了不少的苦。从1969年至1980年,萍乡市参与防空洞工程建设的达10余万人次。因为当时条件有限,绝大多数建设者只能靠着自己的双手一锹一锹地往下挖,挖出的土方往地面上运,有时还肩挑背扛的,不少人在此过程中受伤,有的甚至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刘长福继续介绍说,由于缺乏经验,加上当时的物资条件及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且这些工程分别由各系统、各单位分段实施,做法不一,难以统一标准,质量也较差,现统称为人防早期工事。 我们很快来到了“煤冶系统”和“建工系统”建设标牌处。通过标牌,我们迅速能了解到,当年的建工系统负责了长317米的干道建设,总面积达1450平方米;而煤冶系统负责了长295.3米的干道建设,总面积达1618.5平方米。可想而知,当年的建设是想了多少办法、克服了多少困难。 再往北走,仍将遥远,而我们今天的目的还要在洞中穿过萍水河去看看南端干道的。刘长福提醒我们开始折返。在折返过程中,刘长福和姚培飞纷纷介绍,如今上级对防空洞管理非常重视,制订了详细的管理制度,包括每周两次进入洞内检查,对各个洞口、通风口、工事等进行排查;对铁门和金属设施上定期除锈油漆;做好人防工程维护设备情况登记等,也一直都有多名工作人员专门管理地下防空洞。 刘长福说,随着全社会的进步发展,早期防空洞备战、备荒功能已经基本丧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虽然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远未到高枕无忧之时。如今,已建设好的防空洞并没有被遗弃荒废。在上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进一步吹响,全国允许对地下防空洞进行民用和商用改造,萍乡也随即跟上形势。 按照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萍乡的地下防空洞被逐渐开发利用起来。由于洞内常年温度保持在20度上下,首先为人们提供了纳凉、娱乐休闲的好场所。在防空洞大厅内,人们可以跳舞、唱歌,有的成为退休工人活动场所。也因为洞内比较潮湿,还有人租用防空洞空间发豆芽、种蘑菇,也因为洞内温度适中,有人也租用于藏酒。部分区域还曾用于国防教育,有序组织人们参观。 当我们经过“萍乡人民剧院”位置时,刘长福停下了脚步,不经意地抬头看往远端的出口,他略有沉思。擅于捕捉镜头的周金铧迅速将摄像机对准了他,让他讲述了一段往事。萍乡人民剧院改制后被人承包,更换名称为新世纪大歌城,酷暑期间合理抽取地下防空洞的风用作调和歌城的温度,相应缴纳一定的费用,这是政策许可的。尽管应缴纳的费用很低,金额也不多,但商家也不配合,经过他的努力让这个单位交了暑期抽冷风的费用。 2012年,组织上任命刘长福担任萍乡市城市防空建设管理所所长,尤其是2015年4月刘长福被安排负责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和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以后,他很快发现了这一问题。他详细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坚决抵制住歪风邪气,毅然要求商家按省里政策规定如数缴纳应该缴纳的款项,并支持商家合理合规地开展业务,步入正轨。以此类推,坚决收缴其他类似商家所拖欠的费用。该管理所人数虽少,有时几近为“光杆司令”,但在他的努力下,该所按国家政策规定收取的人防工程维护建设费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还创造过全市历史新纪录。 毕竟是初次相识,我并没有想到眼前的刘长福竟是这么一位办事认真、眼中容不得一点沙子、犟牛脾气十足的人。不知是因为他多年从事教师职业和当过校长的缘故,还是他的个性使然,刘长福来到人防系统显得那么特立独行,有时也我行我素,让领导和同事们感觉到他的多处不同。他倒好,不管别人怎么议论,领导怎么评价,他坚持做自我。 为了尽快的熟悉人防业务,他硬生生的将《人民防空法》及其释义倒背如流。1997年12月,他这一做法获得展示的机会,作为萍乡代表队中的主力队员参加全省“人防法”知识竞赛电视决赛获得二等奖,还被省领导当面点名表扬。 同时,他认真阅读《中国人民防空》杂志、《江西人防报》,也常常撰稿、投稿,随后还成为了优秀特约通讯员,其稿件多次获得优秀报道奖。二十几年中,他多次、甚至连续多年被省、市人防办分别授予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0年12月,被江西省国防动员委员会评为全省人民防空先进个人;2013年11月,被南京军区人民防空办公室评为全国人防训练比武竞赛军区先进个人。 刘长福就是这么有特点,只要是组织分配给他干上的工作,他就拼命钻研它、努力完成它、致力干好它。一段时间里,组织上让他担任萍乡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人,这可是个专业技术活,他硬是勇敢地接下来。他用上了他的老办法:啃书本。他一点一点的学业务,一个一个细节的抓事物,一步一步的走流程,迅速变换和进入角色,用头脑风暴将复杂的业务工作具体化、数字化,出色地完成各年度任务,被江西省人防工程标准定额质量监督站评为2015年度先进工作者,单位获得2016年度江西省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先进集体。 很快,我们返回到了之前的所在点,转而向南方向走去。当我们路过一处,地面很明显湿滑,顶部还略微有点渗水,刘长福告诉我们说:我们就站在了萍水河的河床底下约40米处。我潜意识地抬起了头,想象我们的头顶就是滔滔不绝的萍水,不禁感慨当年的建设者的智慧和勇气。 此时的刘长福情绪还是有些低沉,他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在周金铧的追问下,他说起了他的担忧。2019年7月,萍乡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暴雨,萍水河大涨,城区内涝严重。洪水也顺着地面几个不同的洞口流进了地下防空洞中,地下水泵房全部被淹,设施被浸泡毁坏,造成严重水灾。 经过外请的专业队伍近一个月的救援才得以将防空洞中的水基本抽净。此后,上级拨付专项资金,找队伍清除淤泥,更换了所有的电机和电缆,并借此机会对洞内的其他设施设备进行了维修和更新。 刘长福说,他和同事们一起被排班参与救援的配合工作,整整一个多月,大家都任劳任怨,不辞辛苦。虽然这次水灾事故,最终没有酿成大祸,但也给了足够的警醒。刘长福告诉我们说,类似这样的事故大约在数十年前曾经也发生过一次。如何高度重视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应该引起上级警觉。 萍乡的这一地下防空洞,总建筑面积达到数万平米,是毛泽东时代遗留下来的萍乡人防事业的伟大工程,是萍乡人民书写的光辉纪录,令人叹为观止。 因为早期的防空洞已经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的确是过去大搞群众运动的结果,所以众多市民对当下的人防工程建设现状并不太了解,认识甚至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上,以为人防工程就是防空洞。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完全片面的。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人防工程已经改变了过去的面貌和形象,正逐步走上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萍乡也已经建成了一大批幅员大、质量高、效益好的“平战两用”工程,且人防工程的种类齐全,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和全国各地一样,萍乡新建人防工程既要考虑到战时防空的需要,又考虑到平时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具有平战双重功能,因而在建设过程中是要经过“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竣工验收”程序的。 同时,人防工程的建设须要按严格程序办理,从土建到装修都要注重质量,许多大中型人防工程成为萍乡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均取得显著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萍乡市人民公园地下人防防工程”,分不同时期进行建设,呈网络状,分多层,且连通到了地下防空洞主干道。1990年12月,建成“萍乡市人民公园地下商场”,成为萍乡市平战结合窗口工程。而我们从地面上可以看到的“萍乡市人民公园金泰地人防工程”,则于2003年9月开工,至2005年7月竣工并投入使用至今。 在市人防办工作30年期间,刘长福还曾被组织安排站到人防执法的第一线,第一批获取了执法资格。面对许多建设单位的不理解,不配合,他和他的同事们经常登门大力宣传与耐心讲解,紧紧把握《人民防空法》和省《实施办法》的底线,以神圣和崇高的人防事业为己任,从利国利民、造福萍乡人民的角度做好本职工作,尽自己的微薄力量。 近30年来,他既然与人防结缘,没有反悔,没有后悔,没有悔怨,转而一心投入到人防的洞天世界里,把地下防空洞和人防工程视为祖国牢不可破的“地下长城”,而他愿终生为这一“长城”的建设垒上自己这块“砖头”,留下一串脚印。 转瞬间,我们来到了“城区小学”位置,意味着我们已经穿过了萍水河。我们已经在地下防空洞活动了近7个小时,所带的饼干之类的食品也已吃完,但还是抵不过饥肠辘辘的呼叫。善于观察的刘长福也担心我们的体质状态,不再同意继续往南走。 于是我们从“中环路”位置点沿着一条接近60度倾斜阶梯通道往上走,姚培飞从裤腰上取下整串钥匙打开铁门的链条锁,我们回到了接近地面洞口的次道上来,不想这儿竞藏了不少的酒坛,且酒香浓浓。恰逢藏洒主人在劳作,于是我们与其搭讪,对方很是客气,从一坛酒中舀取少许,请我们品鉴。 高粱酒晶莹清澈,我喝下一两,口感清香,酒味醇厚,回味甘甜,一下子少了许多疲惫,仿佛心中的那团火瞬间被点燃。而向来不善酒量的刘长福也被我等所迫喝下了少许,尔后高声吟诵“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诗句。 地下防空洞,似乎已经久远,其实仍然在我们身边。 2023年5月4日,周金铧、姚培飞、刘长福及黄薄双(左起)在萍乡地下防空洞中合影留念。 2023年5月4日,黄薄双、姚培飞、藏酒老板、刘长福、周金铧(左起)在萍乡地下防空洞环城路某洞口处合影留念。 2023年5月30日,周金铧、姚培飞、黄薄双、刘长福(左起)第二次探秘萍乡城区地下防空洞,在义乌商品交易城某洞口处合影留念。 文/摄影:黄薄双;感谢刘长福提供采访机会并给予大力支持;感谢自媒体《品萍乡》版主周金铧极力协助;感谢姚培飞的友情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