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智化寺建成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为明英宗时期司礼监太监王振所建,是北京市内较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智化寺同时又是一处汇集古乐、造像、雕刻、彩绘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宝库。馆内固定陈列由六个展览组成。欢迎您走进本馆,欣赏智化寺古建筑的营造之美,领略智化寺京音乐的清音雅韵,体味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华夏先民的无限智慧。</p><p class="ql-block">智化寺又是北京文博交流馆北京文博交流馆成立于1992年,承担着博物馆文化交流和智化寺古建筑保护研究的职能。</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钟楼</p><p class="ql-block">当您走进钟楼时,站在一楼正中,抬头可以看到二楼的铜钟,并能听到真实的钟声。钟楼的铜钟,高1.69米,差不多一个人的高度,口径105.2厘米,唇厚9厘米,蒲牢钟纽,整体工艺精湛。钟肩部饰莲瓣一周,共二十四朵,每朵莲瓣上又铸有梵文真言。钟身万岁牌上铸有“皇图永固 帝道遐昌 佛日增辉 法轮常转 大明正统九年九月□日制”铭文。钟腰以多道粗细相间的凸弦纹将钟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各有四个区,区内铸满梵文经咒。钟裙部铸有八卦符号,以定方位。钟口为八耳波状,平均分布四枚撞击钟月,此钟声音洪亮,余音袅袅,您听见了吗?可惜今天去时不知何故大门紧闭</p> <p class="ql-block">智化门</p><p class="ql-block">智化门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天王殿,原先应供奉哼哈二将、四大天王、弥勒佛和韦陀,这些造像由于历史原因已不知去向。现在殿内东侧为观众咨询服务中心,西侧为《智化寺故事》展览,中间大屏幕上滚动播出博物馆的宣传片。</p> <p class="ql-block">敕赐智化禅寺报恩之碑</p><p class="ql-block">两度登上帝位的英宗仍感念王振,在智化寺里为王振立“旌忠祠”,并树碑立传。在《英宗谕祭王振碑》碑文中记载,王振受到仁宗、宣宗、英宗的重用,在土木之变中引刀自刎。英宗为了褒扬忠臣,特立此碑,碑文下方刻有身着蟒袍的王振画像。</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的命运与王振、明英宗、清乾隆、沈廷芳、刘敦桢、杨荫浏等几个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智化寺,几度辉煌,几度衰落。万幸的是,这座历史和艺术的宝库基本完整地保存至今,为今人开启一扇通往历史的大门,下面就让我们沿着时间通道穿越时空,去了解这几位人物与智化寺的有关的历史故事吧!在智化门内有一个简要的展览述说了智化寺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智化寺建成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由明英宗宠信的司礼监太监王振所建。据《明史》记载,"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崩……振遂跋扈不可制,作大第皇城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智化寺繁盛时占地两万平方米,前后五进殿宇,分东、中、西三路,为皇城东部一处显赫的大型寺院。目前智化寺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保存基本完整,共四进殿宇,堪称北京市内较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同时又是一处汇集古乐、造像、雕刻、彩绘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宝库。因此,1961年智化寺被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王振</p><p class="ql-block">王振,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早年入宫,受到明成祖的喜爱,得以读书识字。明宣宗因王振久在侍从,眷顾有加。临终之际,令王振任东宫局郎之职,侍奉九岁的皇太子朱祁镇(即日后的明英宗)。明英宗继位之后,任命王振为司礼监太监,因此王振得以把持朝政。</p> <p class="ql-block">明英宗朱祁镇为明宜宗朱瞻基之长子。是明朝的第六位、第八位皇帝:因"土木之变"而退位,又因"夺门之变"而复辟,先后使用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两个年号。</p><p class="ql-block">明英宗在位初期由太皇太后张氏辅政,内阁由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仁宜之治"得以延续,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崩,"三杨"中的杨荣已先卒。杨士奇则因其子杀人被捕入狱而坚卧不出,只有杨溥在朝年老势孤,王振无所顾忌,越发飞扬跋扈起来,自此,"仁宣之治"便转入了宦官专权时代。</p><p class="ql-block">王振死于“土木之变”以后,明英宗为他树碑立传。</p> <p class="ql-block">御史沈廷芳与智化寺</p><p class="ql-block">智化寺建成以来,数百年间香火不绝,法事不断,男男公女出出避避热闹非凡、直到到清乾隆七年(1742年)、协理陕西道事,山东道新京御史沈廷芳,路过禄米仓期同,见到智化寺后殿有王振塑像和明英宗谕祭王振碑,褒王振忠君爱国,由于沈廷芳曾经参与(明史》的修编工作。深知王振乱权害国、沈廷芳观看之后,今其发指,出于对宦官篡权祸乱朝纲的憎恨。他上奏乾隆皇帝,请求仆毁王振塑像,拉倒石碑,以示惩创,这一奏试获得了乾隆皇帝的批准。</p> <p class="ql-block">建筑学家刘敦桢与智化寺</p><p class="ql-block">刘敦桢(1897年﹣1968年),现代建筑学、建筑史学家。长期从事建筑教育和建筑历史研究工作,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创始人之一,又是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p><p class="ql-block">1931年夏,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主任刘敦桢来北平调查古物,"闻城东有智化寺创于明正统间,虽墙垣倾颓,檐牙落地,而规范犹间有存者",在梁思成、刘南策等人的协助下,对智化寺进行了测绘,并完成了《北平智化寺如来殿调查记》一文,此文成为研究智化寺古建的重要文献,也是智化寺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依据</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这座古老的寺庙焕发了新的生机。1955年,北京市文化局工程队进驻智化寺,迁走院内住户。1957年,智化寺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整修智化寺。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180处,北京市有18处,智化寺名列其中。1984年,北京智化寺文物保管所成立。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全面整修智化寺。1992年,北京文博交流馆在智化寺成立,旨在为北京地区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博物馆与公众之间提供文化交流的平台,古老的智化寺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不论什么时节,当您走进智化寺的院落中,或漫步或小憩,品味它美轮美奂的建筑、雕刻精湛的佛像、色彩依旧的彩绘:欣赏它古朴典雅的音乐:追溯它几度荣衰的历史,智化寺将给您留下最深刻的记忆,找到一份难得寻觅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智化殿</p><p class="ql-block">智化殿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殿内正中和两侧原有石质须弥座,供木质漆金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十八罗汉坐像,惜现已移往他处。目前陈列的三世佛原存放在大悲堂,体量较小。在智化殿后抱厦内,保存有一幅明代"地藏菩萨说法相"木板壁画。其顶部的天花藻井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失美国,目前保存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一进智化殿就看到这个北京京音乐的台子。在这里每天上下午各一场京音乐的演出,可惜我来晚了,下次早点来补上。</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时京音乐演奏的场景模型。到底什么是京音乐呢?</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京音乐文化艺术展</p><p class="ql-block">智化寺京音乐是明清时期流传在北京地区的传统音乐,相传发源于民间,来自于宫廷,经智化寺艺僧按代传承,至今已500多年,传至第二十七代传人。其曲调庄重典雅,曲谱珍贵神秘,曲牌古老丰富,传承严谨有序,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智化寺京音乐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京音乐概况</p><p class="ql-block">智化寺京音乐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向外传播到北京东城、南城等10余座寺院,智化寺逐渐成为北京北传佛教音乐的中心,并形成了智化寺音乐流派,被时人冠称为"智化寺京音乐"。</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京音乐艺僧与传承人</p><p class="ql-block">历史上,智化寺京音乐由僧人代代传承,清朝康熙年间的容乾和尚是智化寺第十五代艺僧,是智化寺有文字记载最早的艺僧。据1953年调查,当时擅长演奏的僧人尚有19人。直至上世纪90年代,智化寺京音乐依然由第二十五代、二十六代僧人传承。现传承至第二十七代传人。</p><p class="ql-block">容乾,智化寺第十五代艺僧。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完成手抄工尺谱《音乐腔谱》,后世有"像赞"流传,是有记载的最早智化寺京音乐传承人。</p><p class="ql-block">增远,智化寺第二十五代艺僧,1915年生。1936年在北京拈花寺受具足戒。擅司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绪增,智化寺京音乐第二十五代艺僧。1920年出生于北京,于年幼时到智化寺学习吹管,三年出师,在20岁之前便已成为出类拔萃的头管。1954年,他被杨荫浏请到天津中央音乐学院探讨佛教音乐的相关问题长达半年之久,其后三十年间所录制出版的京音乐磁带,均由绪增担任头管,他在宗教界和音乐界都获有极高的称赞。</p><p class="ql-block">本兴,智化寺京音乐第二十六代艺僧。1923年出生于北京。12岁到广济庵出家为僧。同时师从智化寺艺僧学习京音乐演奏。八十至九十年代,本兴及其他艺僧与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一起赴德国、法国、瑞士、新加坡等地进行智化寺京音乐的专场演出。1991年起回到智化寺,致力于培养第二十七代传人,直至离世。2008年获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智化寺京音乐代表性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慧明,智化寺京音乐第二十六代艺僧。1929年生于北京,1935年在广济庵出家,师从得声和尚学习管子,技艺精湛,法韵纯正。</p><p class="ql-block">福广,智化寺第二十六代艺僧。1929年出生于北京,1938年在智化寺出家,师从普远和尚学笙。福广少年出家,一直在智化寺演奏佛乐,对智化寺历史典故了解甚多,除擅长吹笙外,兼击鼓及法器。</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京音乐乐谱</p><p class="ql-block">智化寺京音乐所用的乐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记谱法﹣﹣工尺谱。工尺谱因用"上、尺、工、凡"等十个汉字记谱而得名。智化寺京音乐工尺谱体系自成一派,现存曲谱自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至2003年共有14套。目前演奏采用的是清康熙三十三年智化寺第十五代艺僧容乾手抄的《音乐腔谱》。学习智化寺京音乐工尺谱,需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通过师徒授受来掌握谱面骨干音及之外的"啊口"精髓。</p><p class="ql-block">智化寺京音乐曲牌 </p><p class="ql-block">智化寺京音乐的14套曲谱共载有曲牌812首,其中音乐曲牌705首,法器曲牌107首,除去重复的曲牌名外,共有音乐曲牌205首。单独演奏的曲牌称为只曲,联缀演奏的曲牌称为套曲,很多曲牌名称与唐、宋、金、元等时期的词牌、曲牌有明显的渊源关系。现今传承人可以完整演奏的曲牌有42首。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钦定(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收录南北曲共357个。目前智化寺京音乐遗留的曲谱里就保存着其中约60首曲牌。这60首中的《好事近》《昼锦堂》《锦堂月》等12首曲牌仍可完整演奏:在《明史》中记载的明代宫廷宴飨曲牌共有59个,其中《千秋岁》《醉太平》《天下乐》《滚绣球》《豆叶黄》《清江引》《喜秋风》等7首曲牌在智化寺京音乐中仍可完整演奏。</p> <p class="ql-block">演奏智化寺京音乐的乐器主要有笙、管子、笛子、云锣和堂鼓。这五件乐器的合奏一般被称为笙管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p> <p class="ql-block">这是演奏京音乐的几种乐器</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京音乐</p><p class="ql-block">是中华礼乐文化的缩影,是宋明时期传统音乐艺术的代表之一,经过严格传承,世代相袭,少有改变。其风格中正平和、古朴典雅,体现了传统音乐的美学特色。</p><p class="ql-block">智化寺京音 由器乐曲、法器曲和禅唱三部分组成。器乐曲由笙、管、笛、云锣、堂鼓五种乐器演奏,律吕相合,余音绕梁。其中,管子为主奏乐器,演奏平稳,忠实依照原谱,用音简单,于朴素之中表现深邃;笙的演奏突出节奏,融合乐队;笛子活泼花俏,穿插于古朴稳健的主旋律当中;云锣点缀其中,清音悦耳;鼓强弱错落,手法灵活。法器曲以打击乐器为主,包括镜、钹、钴子、铛子、堂鼓等,粗犷豪放,气势磅礴。禅唱以韵唱为主,用法器伴奏,演绎北派佛教经韵,庄严和雅。智化寺京音乐第二十七代传承人将带领您穿越时空,现场欣赏智化寺京音乐。</p> <p class="ql-block">大智殿</p><p class="ql-block">在智化殿的东侧是大智殿。大智殿坐东朝西,是第二进院的东配殿。原供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观音骑犼,文殊骑狮,普贤骑六牙白象,由于历史原因,不知去向。现作为博物馆的临时展厅,正在展出的是大明华彩</p> <p class="ql-block">大明华彩</p><p class="ql-block">智化寺明代彩画</p><p class="ql-block">工艺研究与复原成果展</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天花彩画,藻井彩画和栋梁的彩画中主要涉及了青、绿、红、背、黑、白等颜色。含有矿物质颜料、植物颜料和人工合成燃料。工匠使用传统骨胶调制各色颜料,通过浓淡深淺的色形搭配和高低起状的层次组合,呈現出细腻精致,色彩斑斓的装怖效果。</p> <p class="ql-block">最精彩的藏殿。</p><p class="ql-block">藏殿坐西朝东,是第二进院的西配殿。殿的结构与大智殿相同。殿内因存一具北京仅有的明代八角形转轮藏而得名。“藏” (zàng),在这里是容纳收藏的意思。这具转轮藏结构严谨,雕刻艺术精湛,文化涵义深奥。其顶部坛城藻井刻意求工、雕刻彩绘精美华丽。</p> <p class="ql-block">转轮藏是能旋转的收藏佛经的橱柜。智化寺转轮藏,是北京地区仅存的一具明代转轮藏,比河北正定宋代所制隆兴寺转轮藏稍晚,比清代所制雍和宫和颐和园的转轮藏要早。但智化寺的这具转轮藏自身不能转动,需要人围着转轮藏顺时针转动。</p><p class="ql-block">这具转轮藏,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底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中间为木质藏经橱,顶部为一尊毗卢遮那佛像。整个转轮藏结构严谨、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p><p class="ql-block">转轮藏的须弥座从下到上有8层雕刻精美的纹饰,分别是如意卷云纹、宝珠、卷草纹、俯莲、二龙戏珠、仰莲、卷草纹、缠枝莲托八宝。八宝就是轮、螺、伞、盖、花、罐、鱼、长这八种寓意吉祥如意的纹饰。八个转角处浮雕金刚力士,看上去肌肉遒劲,姿态英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部藏经橱为木质结构,经橱有八面,每面9排5列45个抽屉,在每个抽屉表面都刻有佛龛,龛内浮雕一尊释迦像。大家仔细观察抽屉的上角,您会发现刻有汉字,这些汉字就是古代经书常用来排序检索所用的“千字文”。转轮藏和如来殿曲尺形经橱都采用了“千字文”的检索方式。千字文是由“天地玄黄”到“焉哉乎也”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四言韵书,是优秀的儿童启蒙读物。</p> <p class="ql-block">藏经橱有八面</p> <p class="ql-block">转轮藏六拏具与梵字 </p><p class="ql-block">转轮藏上面雕刻有一些动物的形象,这些动物组合起来,叫做六挐具。分别是顶部的大鹏金翅鸟、龙女和角柱上的鲸鱼、童男、狮王、象王。六拏具是藏传佛教艺术最常见的图像,常用在佛像的背光和门券上作装饰。智化寺转轮藏除了六拏具的装饰以外,还增加了金刚和菩萨。</p><p class="ql-block">在转轮藏经橱及角柱的表面上都书写有佛教的兰札体梵字,这些梵字大多是诸佛及菩萨的种子字或是各种经咒。这些种子字和经咒与智化寺钟楼内的铜钟上铸造的梵字能够相互对应。在转轮藏八面经橱衔接处的圆形角柱表面和抽屉边框均采用阴刻描金工艺进行装饰,色彩浓重而华美。由于年代久远,面向光照的地方已经看不清这些纹饰,在背光的地方还可以看到。圆形角柱表面自上而下穿插雕刻八宝图案和观音六字真言,抽屉边框雕刻有兰札体梵文咒语和缠枝莲花,装饰极为精致。</p> <p class="ql-block">坛城</p> <p class="ql-block">毗卢遮那佛</p><p class="ql-block">在转轮藏的顶部的多重莲花宝座上,端坐有一尊毗卢遮那佛像,也就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双手施“智拳印”,肉髻高耸,肩宽面阔,胸肌饱满,具有典型的明代永宣宫廷造像的特点。由于佛像高高在上,几乎隐藏在藏殿的藻井内,您要是不留心,说不定就和他错过了!所限由于高度和角度所限,游客能看到的佛像是不全面的。</p> <p class="ql-block">藻井是中国古建筑独有的一种装饰,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的部位。</p><p class="ql-block">藏殿藻井上圆下方。</p><p class="ql-block">从下往上看,最下部是一周四块长条形斜板,斜板上绘满了佛像。斜板往上浮雕有卷云纹和莲瓣,在卷云纹和莲瓣的表面用青、绿、红、黄四种彩绘颜色配合金线相间排列。到上部时收为圆形,放置五层斗栱,顶部圆板绘坛城图案,整个藻井看起来庄重华丽,美轮美奂。在藻井的最顶部圆板上,您可以看到有一幅彩绘图案,这个图案在佛教中叫作坛城,在坛城上绘有梵字。坛城上的梵字是五方佛四佛母和四大天王的种子字,每个梵字代表的是一尊佛,中央梵字代表毗卢遮那佛,与转轮藏上方端坐的毗卢遮那佛坐像互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板中的佛像与藻井,精美绝伦。空间所限不好窃取,所以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可惜智化殿和大悲殿的藻井都流失到国外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