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善晋美好风光~甲辰年小满时节三晋大地六日行(四)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晋祠。

人云宝车

<p class="ql-block"><b>  【根字影壁】</b></p><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首先看到“根”的影壁。</p><p class="ql-block">它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之感</p> <p class="ql-block"><b>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b>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p> <p class="ql-block">泱泱华夏,何以古槐?父母情深似海,祖宗功德永传。吃水不忘挖井人,缅怀先祖的功德伟绩,凝聚华夏儿女爱国之心,促进社会文明和谐,是一个国家民族必备的优良社会美德。新征程上,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是亿万古槐后裔共同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  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历时600余年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p> <p class="ql-block">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经过六百多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p> <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最大的民间祭祖场所<b>"祭祖堂"</b>,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灵位,是全国最大的姓氏祠堂,也是天下民祭第一堂。</p> <p class="ql-block">  进店请香后跟着服务员来到我们的姓氏先祖灵位前,敬香祈拜,惊奇的是我们的姓氏先祖还在1230个姓氏灵位的前面,两个姓氏并排在一起,我们的两位母亲姓氏亦相拥一排。天啊!天恩祖德,世代有缘,苍天安排。</p> <p class="ql-block">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即将来临, 为帮助学子备战中高考,洪洞大槐树祭祖堂特此推出2024年中高考祈福活动。</p><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家没有中高考生,但我们</p><p class="ql-block">祈愿通过祭祖,向先祖传达美好愿望,使得祖先护持的力量荫庇我们家的孩子,宁静身心,增添好运,精进智慧,提升悟性,学业有成,心愿达成。</p> <p class="ql-block"><b>【望乡阁】</b></p><p class="ql-block">望乡阁是供远方归来寻根祭祖的移民后裔免费喝茶休息的地方,环境清幽,布局朴素。俗话说"饮水思源",就是让各位老乡在这里品家乡水,叙桑梓情,谈谈移民的历史,感念先祖的功德。</p> <p class="ql-block">  我们踏入“望乡阁”,品尝了一杯清茶,品尝出来老家人对我们移民后裔的一片亲情。以茶待客是一种尊贵的礼仪,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用家乡的水、家乡的茶接待远行归来的老乡更有非凡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第二代大槐树</p> <p class="ql-block">第三代大槐树也有100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  早上九点半我们刚好赶上了表演演戏迁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民谣传唱了数百年,至今人们依然耳熟能详。</p><p class="ql-block"> 再现了600年多前发生在洪洞大槐树下的移民情景,真实反映了当时老百姓对家乡的眷恋、对亲人难舍难离的感人场面。</p> <p class="ql-block"><b> 千年的槐树根。</b></p><p class="ql-block">大槐树根千年槐根据考古人员鉴定,此根大约生长在宋元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远在明初移民之前。槐根高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槐根盘枝错节,形象奇特,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是一棵罕见的大型古槐真根。</p> <p class="ql-block">  来到大槐树,有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自问,我的祖先也是从这儿走出去的?</p><p class="ql-block"> 参观“姓氏馆”在介绍中发现这样一句话,"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意思是,不妨看看自己的小脚趾指甲盖是不是两瓣,或是回忆一下,是否有背手的习惯,再或者会不会把上厕所称作"解手"……这些习惯,是蛰伏数代的槐乡基因,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根祖家风。</p><p class="ql-block"> 这时让人从怀疑到无语…</p> <p class="ql-block">  总之,所有旅行都是出发,到了洪洞咱算回家!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行千里,终求归宿。追随心灵,随心而安!</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最为完善的姓氏家谱,人皆有源,家必有谱,家谱记载了家族的历史,有了家谱才能讲清本族源流,才知根脉所处之地,来这里你才知道有谱没谱,靠谱不靠谱。</p> <p class="ql-block"><b>槐树化玉石</b></p><p class="ql-block"> 树化玉的形成过程是亿万年前,树木因地质变迁被埋藏于地下,经历了高压、低温且无氧的环境,在二氧化硅的饱和溶液中,树木中的碳元素逐渐被二氧化硅替代。</p><p class="ql-block">主要成分转换为蛋白石和玉髓,从而形成了树化玉。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p> <p class="ql-block"><b>【七律.游洪洞县大槐树有感】</b></p><p class="ql-block"><b> 世代子孙递相传, </b></p><p class="ql-block"><b> 洪洞槐树是故园。</b></p><p class="ql-block"><b> 六百年前官宣诏,</b></p><p class="ql-block"><b> 三千多万民移迁。</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一别故土赴九荒,</b></p><p class="ql-block"><b> 祖先往事几悲欢。</b></p><p class="ql-block"><b> 三晋之游同祭祖, </b></p><p class="ql-block"><b> 人溯先宗水溯源。</b></p> <p class="ql-block"><b>  【走进晋祠】</b></p> <p class="ql-block"><b>  【晋祠】</b></p><p class="ql-block">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公元七世纪至十二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晋祠是祭祀西周唐国诸侯姬虞的祠堂,创建于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可见晋祠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已具相当规模。</p> <p class="ql-block">【晋祠】是由原晋祠现称”“晋祠博物馆”和在此基础上扩大的“晋祠风景区”两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  晋祠文化遗存极为丰厚,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各种雕塑194尊,碑碣440余通,诗文匾联219幅,古树名木96株,其中上千年古树30株。在一处文化遗产中保存有如此众多的文物精品,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b>【晋祠】即现在“晋祠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为拍照晋祠大门全貌,我待团队人员进入后,趁无人抓紧拍照下来。</p> <p class="ql-block"><b>香水亭</b></p> <p class="ql-block"><b>“三晋名泉”</b></p> <p class="ql-block"><b>  “对越坊”</b></p> <p class="ql-block"><b>  “献殿”</b></p><p class="ql-block"><b> </b>专为圣母子贡献祭品的大殿。</p><p class="ql-block"> 献殿特色:殿、亭相结合的模式,四周无壁,只有直棂栅栏,可能是为了贡品的通风防腐而设计,被认为是古代的"冰箱"。</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边上的百年柏树。</p> <p class="ql-block"><b>  鱼沼飞梁:</b>创建年代不详,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现存实物建于北宋。桥面呈十字形,东西平坦,南北下折,视之如乌之双翼。(最早的立交桥)"鱼沼"为晋水第二泉源,"飞梁"系沼上石桥。梁思成:"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b>  【圣母殿】:</b>晋祠主殿,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殿内供奉周武王王后、唐叔虞之母﹣﹣邑姜,宋代加封"显灵昭济圣母"。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大殿四周围廊,古称"副阶周匝",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实例。 </p><p class="ql-block">圣母殿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对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b>【圣母殿】</b>:正门上所悬浅蓝背景色的大匾为宋真宗真笔。还有许多其它历代大家所提的匾额,很有排场和气势。</p> <p class="ql-block"><b>【宋代塑像】</b></p><p class="ql-block">圣母殿内保存有宋代彩塑41尊,是当时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其中33尊侍女像,丰满与俊俏,清秀与圆润,各因性格和年龄而异;口有情,目有神,姿态自然,呈现出极不相同的思想感情与个性特征。</p><p class="ql-block">现代雕塑大师刘开渠赞誉"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離塑作品之一,是我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在我国的雕塑史上、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b>为晋祠三绝之一。</b></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门口两边的宋代大将雕塑和唐碑。这唐碑镌刻着唐太宗的手迹,全名为《晋祠之铭序御制御书》,它开创了我国行书上碑之先河。</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殿外四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中"殿周围廊"的最早<b>“八根木雕蟠龙柱”</b>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的孤例,尤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北宋时期的代表作;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甚为罕见的十字形古桥鱼沼飞梁;稳如大殿、巧似凉亭的金代建筑献殿,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p> <p class="ql-block"><b>【周柏】</b>:面对圣母殿的右侧是千年古柏,种于周朝,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树高18米,树围5.6米,主干直径1.8米,向南倾斜45度,形似卧龙,又称卧龙柏,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写下"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的诗句。古柏至今仍是浓荫疏影,苍劲挺拔。</p> <p class="ql-block"><b>  3000余年的树神</b></p> <p class="ql-block">  从“圣母殿”走十几步,见到<b>【真趣亭】</b>建于民国五年(1916)。时任山西第十二混成旅旅长黄国梁游览晋祠,觉饶有真趣,故建亭于此,作为难老泉临流揽胜之处。亭为单檐歇山顶,平面呈长方形,四壁敞空,亭四面皆有匾额题字,分别为"迂旭""挹爽""真趣亭""清潭泻翠"。登临亭中,凭栏听泉,尽显晋祠之清幽雅致。</p> <p class="ql-block">  【难老泉】不同於济南的趵突泉,因地势高观赏时如同井中涌泉。在<b>“难老泉亭”</b>上建有悬挂“晋阳第一泉”的亭。</p> <p class="ql-block"><b>  【难老泉】</b>:晋水主泉,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山海经》有:"悬瓮之山,晋水出焉"的记载。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水锡难老"的锦句,命名为"难老泉"。为晋词三绝之一。</p><p class="ql-block">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赞叹:"晋桐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p> <p class="ql-block"><b>【难老泉亭】</b>:亭始建于北齐,现存为明嘉靖年间重建,保留了一些北齐时期的建筑风格,亭上牌匾为傅山所书,潭中石堰上的10个出水孔是晋祠分水功能的物证。</p> <p class="ql-block">  “难老泉”流的泉水清澈见底,蜿蜒穿流于亭台殿宇之间,汇入晋水。誉为“晋水之源”。照片的尽头是“真趣亭”,从“真趣亭”下洞穿过就是“圣母殿”。</p> <p class="ql-block"><b>【晋溪书院】</b>初名晋溪园,明嘉靖十一年(1532)四朝重臣王琼创建,为其私人别墅。后改建为书院,称"晋溪书院",为旧时晋阳士子进学及太原县试之所。</p> <p class="ql-block"><b>【七绝.观晋祠三绝~圣母殿】</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圣母大殿历风霜,</b></p><p class="ql-block"><b> 殿柱盘龙娆前廊。</b></p><p class="ql-block"><b> 七彩侍女形各异, </b></p><p class="ql-block"><b> 圣母慈祥秀端庄。</b></p> <p class="ql-block"><b>  【七绝.咏晋祠三绝~难老泉】</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晋水之源难老泉, </b></p><p class="ql-block"><b> 昼夜涌水流万年。</b></p><p class="ql-block"><b> 奇碧玉盈灌晋地,</b></p><p class="ql-block"><b> 滋润子孙过云烟。</b></p> <p class="ql-block"><b>  【七绝.咏晋祠三绝~周柏】</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西周植柏立殿旁, </b></p><p class="ql-block"><b> 苍劲挺拔经沧桑。 </b></p><p class="ql-block"><b> 斜卧昂头傲天空, </b></p><p class="ql-block"><b> 浩然正气神永长。</b></p> <p class="ql-block"><b>【王家大院】</b></p><p class="ql-block"><b> </b>因上次游玩“乔家大院”时间没有掌握好 ,舍掉了“王家大院”,这次是必到之地,看看“王家归来不看院”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  <b>【王家大院】</b></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是一座由静升王氏家族历经明清两朝、300余年修建而成的建筑群。这座大院以其宏大的规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中国民间故宫"。</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的建造始于明朝中叶,至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达到今日的规模和格局。它不仅见证了王氏家族的荣辱兴衰,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布局严谨、雕刻精美和功能完善上。大院整体布局呈"王"字形,主次分明,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b>  【瞻月亭】</b>位于视履堡西堡门上,为花院的主要景观之一。既是看家要地,亦是赏景之处,东可观绵山旭日,西可望苏溪夜月。</p> <p class="ql-block"><b>  "年年有余。"</b></p><p class="ql-block">寓意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受欢迎的祝福语,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的寓意和象征意义非常丰富…</p> <p class="ql-block"><b>  “猴” </b>在汉代被尊为神兽。</p><p class="ql-block"> 在人们心目中猴子寓意机智聪明吉祥。一直有官运亨通,飞黄腾达的寓意。</p><p class="ql-block"> 唐昭宗时期发生了黄巢起义 ,昭宗皇帝便带着官员们逃难。逃难的过程中,有个人特别会驯猴,为逃难的皇帝带来了许多的快乐。这位驯猴人能让猴子像朝臣们一样乖乖站在皇帝的两侧列队,皇帝不仅赏赐了驯猴人一件大红袍,还封驯猴人为五品官员。<b>"马上封侯"</b>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的。</p> <p class="ql-block">  金榜题名在古代的象征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升社会地位、体现个人能力、传承家族荣耀以及推动社会进步。</p> <p class="ql-block"><b>  【七律.观王家大院】</b></p><p class="ql-block"><b> 山西晋中有豪院 ,</b></p><p class="ql-block"><b> 规模宏大让人叹。</b></p><p class="ql-block"><b> 雕梁画栋展豪气,</b></p><p class="ql-block"><b> 青砖黛瓦流芳远。</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斗拱额枋托飞檐,</b></p><p class="ql-block"><b> 雕木雕石工精湛。</b></p><p class="ql-block"><b> 楼台亭阁多佳境,</b></p><p class="ql-block"><b> 誉称民间故宫院。</b></p> <p class="ql-block"><b>制作编辑:人云宝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记录美好一瞬间,</b></p><p class="ql-block"><b> 幸福回忆到永远。</b></p><p class="ql-block"><b> 分享感动频致谢,</b></p><p class="ql-block"><b> 美篇传递情谊连。</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於甲辰年五月三十日历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