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沙书院位于厦门市海沧区海沧商务中心地铁🚇二号线3号出口。</p><p class="ql-block"> 秉承倡导文化自信,海沧区政府于2020年邀请建筑设计大师王澍先生担当总设计,是一座新型文化综合体书院。</p><p class="ql-block"> 金沙书院前身是金沙公馆。1548年,葡萄牙商人离开后,公馆被改建为金沙书院。</p> <p class="ql-block"> 进入正门后拾级而上,展厅以3D方式展现了金沙书院举世闻名的《古今形胜之图》。《古今形胜之图》是最早一张传入欧洲的中国全境图,是欧洲汉学研究的起源文献之一。闽南理学名儒、泉州同安人(今属厦门市)林希元,被聘任为金沙书院首任山长。</p><p class="ql-block"> 林希元在《金沙书院记》中清晰地记载了金沙书院的由来:“苏文岛夷,久商吾地,边民争与为市,官府谓‘夷非通贡,久居于是非礼’……侯与宪臣双华柯公谋曰:‘杀夷则伤仁,纵夷则伤义。治夷,其在仁义之间乎。’乃偕至海沧,度机不杀不纵,仁义适中,夷乃解去……岛夷既去,乃即公馆改为书院。”</p> <p class="ql-block"> 《古今形胜之图》为明朝嘉靖年间进士喻时于1540年在江西省信丰县北宫编辑首印,依据是《明一统志》,目的是“欲便于学者览史,易知天下形胜古今要害之地”,图上标明了明朝1129个县的山川地理,还有数千字的注述。</p><p class="ql-block"> 据《明一统志》记载,为让更多金沙书院学生了解天下形势及古今经济政治战略要害地方,金沙书院首批学子之一周一阳协助林希元于1555年在金沙书院重新刊刻了《古今形胜之图》。</p><p class="ql-block"> 位于海沧村南部的后井村,旧名金沙、沙坂。这里是金沙书院的诞生地。2024年6月21日,重建后的厦门金沙书院正式落成。</p> <p class="ql-block"> 重建后的金沙书院建筑面积约24450平方米,以“重山叠院”为设计概念,在功能和设施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内设有沉浸式数字展区、漆画展厅、大讲堂、文创商店等多个功能区,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施和互动设备。</p> <p class="ql-block"> 该院落由中国唯一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王澍担当设计。</p> <p class="ql-block"> 设计之前,王澍考察走访了多处闽南传统民居。具有宋代遗韵的双曲面,屋顶上形为鲲鹏展翅的燕尾脊,房梁处的木构犹如翅膀的骨骼……种种精妙细节,让王澍在欣赏同时,开始思考如何将闽南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我希望大家在金沙书院的每一处角落,都能找到与闽南建筑的某处似曾相识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在设计金沙书院时,他脑海中隐隐浮现"重山叠院"四个字,并以此为设计概念,回应海沧的山海与闽南红砖厝宅院形制。</p> <p class="ql-block"> 书院的屋顶采用了现代化的瓦片拼接方式,使得传统的屋顶形态在视觉上更加轻盈。</p> <p class="ql-block"> 土黄色纹理粗糙的夯土外墙,具有隔热保湿、降噪、防辐射的多重性。”。</p> <p class="ql-block"> 经过闽南传统煅烧工艺焙烧的红砖在外墙上渐变排列,从下到上颜色由浅入深,仿佛升腾跳动的火焰……</p> <p class="ql-block"> 夯土墙、红砖、条石、木头、竹子和三合土等自然原生材料的组合,书院巧妙地将闽南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让整个空间都充满趣味,既“高大上”又“接地气。</p> <p class="ql-block"> 建筑设计中大量采用了闽南传统建筑元素,如红砖、灰瓦、木梁等。这些元素不仅保留了书院历史记忆,还通过现代建筑手法进行重构,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书院屋顶采用了现代化瓦片拼接方式,使得传统的屋顶形态在视觉上更加轻盈。</p> <p class="ql-block"> 大面积玻璃幕墙不仅引入了充足的自然光,还将外部的美丽景致引入室内,营造出室内外空间无缝连接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我在设计的时候,就会设想这个建筑里会发生什么事儿,然后你就设计一个空间,等待这件事情发生。"在王澍设计蓝图中,广场上窗台加了足够宽度横木,市民路过这儿可以把它当作桌台喝喝咖啡;人们可以在屋顶露台远眺山海,也可以在宽阔的长廊茶歇、游憩。</p> <p class="ql-block"> 厦门金沙书院的重建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文化的传承,更是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这座书院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成为海峡两岸及海丝文化的人文新地标,充分展现了海沧作为闽台文化“基因库”和海丝文化“桥头堡”的人文风采。通过现代与传统的结合,金沙书院不仅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还为厦门增添了一处独特的文化地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