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李德仁薛其坤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分别授予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李德仁是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他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解决了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带领团队研发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薛其坤是凝聚态物理领域著名科学家,取得多项引领性的重要科学突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李德仁一生只为祖国需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85岁的李德仁院士家中,记者见到了李氏家训。李院士说,这是他曾祖父留给李氏后人的训诫。从他小时候起,这则家训就一直教诲着他和家人,特别是其中的“爱我中华兴我家邦”8个字,为他的科学人生指明了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7年,高中毕业的李德仁被录取到武汉测绘学院。从那时起,科技兴国的理想就在他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大学期间,他几乎看遍了图书馆中的测绘学专业文献,为之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李德仁成为我国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王之卓院士的学生,并于1982年前往联邦德国深造。留学期间,李德仁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他创立的误差可区分性理论解决了测量学的百年难题,并获得了斯图加特大学历史上最高的论文得分,至今无人超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李德仁在学术界的名声逐渐显露,多家国外科研机构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在极为优厚的待遇面前,他毅然选择回到祖国,用学到的知识回报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中国人要为自己的国家干活。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中国科学家为中国服务好,理所当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高 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全面启动实施。李德仁领导参与了该专项的顶层设计,并带领团队开展了高精度数据处理技术攻关。经过10年建设,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系统的自主可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德仁说,他和科研团队计划在未来打造一个拥有252颗卫星的“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希望到2030年,让全球更多的人享受中国卫星带来的优质服务。这个“星座”由四种卫星组成,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连在一起,可用于农业、交通、采矿、海运、智慧城市、智慧农村等,构成一个对地观测网。“建成这样的一个快、准、灵的地球观测网络,为整个国家的强大,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国人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薛其坤最年轻的最高科技奖得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薛其坤院士是凝聚态物理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实验物理学家,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菲列兹·伦敦奖、未来科学大奖、巴克利奖;35岁当教授,42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50岁攻克量子世界难题……亮眼的履历如今又增加了一项:61岁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该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薛其坤出生于山东临沂的一个山村,当科学家的种子早早在他心里种下。梦想的起步很顺利,薛其坤以高考物理近乎满分的成绩被山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录取。但考研的挫折 让他“始料未及”:第一次考研,高等数学39分。薛其坤不甘心,再考,再失败,再考……到1987年,他总算通过了考试,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薛其坤到日本留学。留学期间,他养成了早7点到晚11点的工作习惯,除了睡觉就是在做实验,而这种努力的工作作风也成为他一直以来遵循的。因此,团队的学生打趣地称他为“7一11”教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量子效应。一直以来,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被实验证实。能否找到显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材料,自1988年开始,就不断有理论物理学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各种方案,但均未能在实验上取得实质性进展。2009年,薛其坤带领团队向这个无人区探索。2012年底,薛其坤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学术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严谨的科研过程中,薛其坤还发现了异质结界面高温超导,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开辟了全新的途径。该发现在国际超导界引起了重大国际反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薛其坤仍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率领团队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问题、高温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拓扑量子物态的应用、拓扑量子计算的实现等重大科学问题继续努力奋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薛其坤还担任了另一个对他来说重要又充满挑战的职务——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一直以来,他都将培养科研人才作为自己科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能够荣获科学技术领域的国家最高奖励,他感到作为一名中国科学家十分幸福。“中国科学家是最幸福的,国家给我们这么高的荣誉,会激发我更加努力工作,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声明:原文选自【央视新闻微信号6月24日帅俊及有全、褚尔嘉等】,图片选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