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文物展。一—(下篇)

通伸村人

<p class="ql-block">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运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展陈大楼一层.1—2号展厅。</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 6.27—10.10。</p> <p class="ql-block">“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周礼。</p><p class="ql-block"> “圭璧,以祀日月星辰。” 一周礼。</p><p class="ql-block"> “玉 瘗之,以求神” ——通典.吉礼</p> <p class="ql-block">1)《玉瑗》(商) 2021 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这种玉器平面呈圆形,中间开圆孔,肉面有同心圆状弦纹,圆孔边缘凸起的周廓高出璧身。因其孔大,称为玉瑗。《尔雅 · 释器》:“好倍肉谓之瑗,肉倍好谓之璧,肉好若一谓之环。”其中,“肉”就是孔外的玉边的意思,“好"就是孔的意思。对这类玉器,学界还有“有领璧"“带肩环”“玉钏”等多种称呼。在三星堆一、二号坑还发现类似的铜制品。《荀子大略》称:“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但是三星堆用这类器物的含义并不清楚。</p><p class="ql-block"> 2.3《铜瑗》.商。1986年三星堆一号坑出土,三星堆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1)《玉戈》.商。2021.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玉戈寛援呈三角形,两面正中阴刻长方形纹饰,下方的扉牙与柄部之间有园孔。器物整体线条流畅,制作精美。</p><p class="ql-block"> 2)《玉斧》.(商)。 1986 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坑出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这件玉斧刃沿既厚且钝,不具备实用功能,应该是礼器,象征权力与社会地位。同一坑内出土的玉斧和石斧共有十二件,平均长度为二十二厘米,形状大体上呈梯形,有些近乎长方形。玉斧当由石斧衍生而来,正如玉锛和玉凿等也从实用的石锛、石凿发展而来。</p><p class="ql-block">3)《玉锛》.商。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这件玉锛呈梯形,单面刃,通体磨光,未见任何使用痕迹。因出土于祭祀坑中,其功能应该与祭祀礼仪有关,或象征权力和财富。三星堆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玉 器种类较多。</p><p class="ql-block">4)《玉斤》.(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坑出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这件玉斤为黑色透闪石制作,呈长方形,局部有灰白色花斑,器物中段略窄,顶部一角有破损,其中一面有三条平行阴线。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共出土六件玉斤,当中三件有火烧的痕迹。此玉斤未有被火烧的迹象。</p><p class="ql-block"> 5)《玉凿》.(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坑出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此玉凿器身光滑,制作精细。三星堆文化的玉凿与玉斧、玉锛相类似,是从实用工具演化而来,代表权力和财富而用作礼器,仅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就出土了三十五件之多。(展品说明牌上文)</p> <p class="ql-block">(6)《玉珠串》.商。(7)《玉舌形器》.商。(8)《玉舌形器》.商。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9)《玉璧》.商(10)《玉璧》.商。</p><p class="ql-block">(11)《玉环》商。三星堆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砖形器》(商) :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玉质通体呈青灰色,器型为规则长方体。方座四个侧面均有纹饰,两长边侧面为兽面纹,兽面呈一对夔龙向两面展开状,卷角,龙尾上卷,方颐,长眉直达龙尾端,大眼,长直鼻,阔口,露齿,兽面纹两侧有形似蕉叶纹的山形纹饰。两短边侧面为凤鸟纹与山形纹饰,凤鸟眼圆,喙长而尖,鸟身较长,背部耸起一只羽翅,鸟纹两侧各有一山形纹饰。顶面有一直径约2.0厘米的半圆孔。该器物疑似某器物的底座。(展品说明牌上文)</p> <p class="ql-block">玉砖四面纹饰</p> <p class="ql-block">(1—5)《铜铃》.商。1986.2021年三星堆遗址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铜戈》.商。2021年三星堆遗址七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海贝》.(商) 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1986年三星堆两个坑内出土近五千枚各类齿贝,有环纹贝、虎斑贝、有齿海贝等,大多装在铜器内,如二号坑的铜尊内就有935枚。有齿海贝,分布于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热带海域(说明牌文)</p> <p class="ql-block">《铜贝》.(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此铜贝两面隆起,上有一穿,两侧各有一凸起和沟槽,边缘呈齿状,因此有学者认定其模仿的是三星堆出土的几千枚不同种类的海贝中齿贝。铜贝上端有三个并联的环钮,在同一坑内还发现三枚成套相连扣的青铜贝。此铜贝可能悬挂于青铜神树。(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石璧》.(商)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此石壁圆轮规整,两面磨平,中部厚,周边略薄;好孔多为单面管钻,可见管钻细螺旋纹。石壁是三星堆石器最重要的种类。其数量多。最大的接近百斤重、直径达70.5厘米。石璧多按大小依次排列或累置出现,故有学者称其为“列璧”。也有些学者推测其可能是称重的衡器。(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铜蛇.(头.身.尾)》.商。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三星堆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陶狗头》.商。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出土,三星堆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铜虎头龙身像》(商) 。</p><p class="ql-block">2021 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 <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span></p><p class="ql-block"> 此器物造型呈前爪支撑倒立、身体上翘的虎头龙,立于一个三叉型基座中部。虎头较方,圆眼外鼓,鼻向上微隆,鼻孔清晰可见,脑后两侧有圆尖耳。微张阔口,口内四颗门齿、上下各有两颗獠牙。虎口内衔一青铜带状物,整体似弓形。龙爪五趾,前四后一。肩部和股节两侧各有一漩涡纹。膝关节有尖棱,身体两侧饰条状斑纹,内有黑色彩绘。其身体下方有一长方形补丁状青铜片,以铜丝缠绕连接于器物上。底部基座各分支前端铸接小型濮脚青铜鸟,鸟喙内有小型吊环。鸟头、颈部饰鳞状羽纹,双翅与尾羽饰阴线弦纹,内填朱砂红彩。</p><p class="ql-block"> 虎头龙是目前三星堆所见最高的动物造型青铜器之一。与三星堆祭祀坑内的大部分器物一样,这件造型奇特的器物在埋藏时也断成数块。从体型判断,它应当是三星堆人的重器之一(说明牌文)</p> <p class="ql-block">完整的器物应该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1)《铜盘龙形器》.商。2021.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2)《顶璋龙形器》.商。2021.三星堆遗址七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铜爬龙柱形器》.商。1986.三星堆遗址一号坑出土,三星堆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金箔虎形器》.商。1986.三星堆遗址一号坑出土。三星堆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1)《金箔叶形饰》(商)。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2 )《金箔饰件》(商)。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这件金饰为羽纹,在三星堆的青铜和牙雕上有类似纹样。与八号坑同出的其他六十余件金箔饰件不同,这件金箔运用了镂空工艺,充分体现出三星堆在金器加工方面的高超工艺。</p><p class="ql-block">(3) 《金箔璋形饰》(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器型模仿玉质的牙璋形制,此饰件器型窄长,素面无纹饰。柄部两侧各有一缺口,角端有一小孔,原应悬挂于某处。</p><p class="ql-block">(4)《圆形金箔》(商)。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五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5)《 小号金箔鱼形饰》(商)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金箔鱼形饰呈柳叶形,头端钻有一圆型小穿孔,以作悬挂之用。两侧近头端处各有一缺口,饰件表面錾刻有叶脉纹。金箔经捶打成形后,用尖锐的工具剪切成叶片形,再錾刻出细节纹样。其他形状的金箔饰片如鱼形饰、璋形饰等均是经上述工序制成。(说明牌上文)</p> <p class="ql-block">(1)《陶小平底罐》.商。三星堆遗址出土,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陶小平底罐罐底平而小,罐口略内收。整体器型上大下小而不失沉稳,罐体圆转美观,应该为轮制。小平底罐于三星堆遗址二期开始出现,是三星堆文化中的典型器物。</p><p class="ql-block">(2)《陶瓶形杯》.商。三星堆遗址出土,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3)《陶鸟头勺把》.商。三星堆遗址出,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此器为泥质褐陶,残存空心柄,一端为勾喙鸟头,头微下垂。应为一种器物的残柄。鸟头勺把是三星堆最具特色的陶器制品。除了陶制的鸟头勺之外,三星堆还出土铜制的鸟形器物。这些器物体现了三星堆人对鸟的崇拜。有学者认为,鸟头勺把形器物可能在古蜀祭祀活动中使用。</p><p class="ql-block">(4)《陶盉》.商。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器物上的符号,是纹饰还是文字。</p> <p class="ql-block">从三星堆发现以来,始终有一个问题萦绕着人们: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三星堆文化从哪里而来,又到哪里去了。随着系统性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成都平原从宝墩文化到三星堆文化、再到十二桥(金沙)文化的考古学发展序列逐渐清晰,表明成都平原是先秦时期长江上游文明起源中心。(展板上文字)</p><p class="ql-block"> “2001年-至今金沙遗址阶段” : 这一阶段,在青羊区金沙村发现大量玉石器、铜器和象牙,考古人员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并扩大范围,初步了解到该遗址的文化内涵及性质,并将包括黄忠村在内的遗址重新命名为“金沙遗址”。此后持续开展大量考古发掘工作,进一步揭示出金沙遗址的文化面貌。</p> <p class="ql-block">从三星堆到金沙遗址。</p> <p class="ql-block">《有领玉璧》晚商至西周。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金沙祭祀区出土的大量王璧,可分为有领和无领两类。有领玉璧或周边有“齿”,或边沿圆滑。这件是金沙遗址出土玉璧中最大的一件。环境因素导致其颜色出现变化:一面呈深紫色且有白斑,另一面为白色并带有棕色的斑纹。</p><p class="ql-block"> (展品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1)《铜眼形器》(晚商至西周) </p><p class="ql-block">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眼形器整体呈菱形,中部略外弧。眼睛、眼角、眼眶以墨绘的方式表现,表面局部呈黄铜色。</p><p class="ql-block">(2)《铜眼形器》(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此眼形器整体呈薄片状,器身中部宽、两端渐窄。一端(眼头处)向内勾卷,另一端(眼尾处)向上弯曲;中间眼珠直径约3.2至3.4厘米。在眼珠斜下方有一小弧形凸点,眼珠和眼形器的外围一周等部分涂有黑色颜料。该件铜眼形器造型与三星堆二号坑中出土青铜大立人像座腿上的一组眼睛形纹接近。</p><p class="ql-block">(3)《镂空铜眼形器》.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4)《铜圆形眼泡》(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这件立体眼睛,接近圆形,残存黑彩,底部有穿孔,内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上也有多件器物采用了墨绘的方式,说明这是成都平原先秦时期青铜器上流行的一种装饰手法。从三星堆到金沙,对于表现眼睛的热情未减。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作为附件,均显示出眼睛崇拜文化特征。</p><p class="ql-block">(5)《铜圆形眼泡》(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此器形体瘦高,呈圆柱状,内空,器顶凸起,上有彩绘。器身残留的青铜附着物或为有领璧残片。此器应非单独使用,可能与同出的眼珠处镂空的铜眼形器共同使用。三星堆遗址曾出土数件眼球呈圆筒状并向前凸出的青铜面具,以及几十余件青铜眼泡。相较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眼泡,金沙遗址出土的此件青铜眼泡形体较高,数量较少,但其造型风格同三星堆一脉相承,体现出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展品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连弧刃铜戈》.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1)《铜龙首》(晚商至西周) </p><p class="ql-block">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金沙遗址共出土7件龙形器,龙形器均残。圆眼,中 部镂空,边缘凸起。张口露齿,下颚平直,上颚共三齿,其中前面两齿呈弧形,粗壮,后面一齿末端呈开花状,分别向两侧歧出上翘。鼻孔呈圆形,为双阴线造型,以显出鼻孔的肥大,未镂空。龙须从嘴上吻部向后翻卷形呈羽翅。龙头后部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顶有对称的犄角相对向下勾卷,下有一裂口;下部为双线条形式勾勒出的上下勾卷的云纹装饰。</p><p class="ql-block">(2)《铜牛首》.晚商至西周。 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3)《铜鸟》(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 铜鸟首高昂,鸟嘴上翘,圆眼突出,双翅收束上翘,尾羽折而下垂。鸟头、颈、身上饰翅羽纹及点状鳞片纹,鸟腹及双翅上饰卷云纹。腹下有一残断的柱形器,可能是用来支撑铜鸟或是铜鸟与某一铜器的连接部分,推测此器应是立于大型铜器上的附件。金沙遗址出土不少鸟形器,表现出与三星堆在鸟崇拜上的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4)《铜鸟》.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上(1—3)《铜挂饰》《八边形铜挂饰》《铜挂饰》 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下(1—3)《双翼平口铜铃》《双翼平口铜铃》《合瓦形铜铃》.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玉神人面像》.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玉神人面像两面对称,为头部的侧视。长眉,大眼,钩鼻,阔口,口内三齿。方颐,大尖耳,头戴冠饰。</p><p class="ql-block"> 此物是放大镜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1)《玉箍》.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在金沙遗址中已发现8件玉质箍形器,均呈圖柱形,中空,微束腰,器壁薄,有的在器身上下口沿处各阴刻两道细弦纹,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立人手腕上戴有一装饰,其形制和玉箍形器相似,表明这类箍形器是一种带在手腕上的装饰品。</p><p class="ql-block">(2)《玉琮》.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中发现的绝大部分玉琮多是呈方柱体或扁方体,内孔通常较大,孔壁较薄,器表不分节槽,素面无纹。金沙遗址祭祀区共出土三十三件玉琮,十六件石琮。材料取自四川。与三星堆相比,金沙玉琮数量多,说明玉琮在金沙宗教礼制系统中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有学者推测,金沙时期由于铜料来源减少,因而大量使用玉琮代替青铜像。</p><p class="ql-block">(3)《四节玉琮》.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透闪石玉,质地温润,灰白色,半透明。整体呈方柱体,外方内圆,中空,柱体四面外壁中间开出竖槽,将每面一分为二,使四角形呈方形凸面。凸面开横槽分节,共有四节,每节凸面刻划九道平行直线纹,三道一组,线纹平直规整。中孔两面对钻而成,孔壁光洁,平整、光滑。制作规整,打磨光洁,圆润光滑。该器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玉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展品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玉戈》.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这件玉戈以青绿色玉石制成,形体较大,锋刃犀利,援较长,在援本部的两面正中有阴刻的长方形几何纹。柄部有一大一小两个小孔,可能为固定的作用。戈为古代兵器,与本器同时出土的器物中有青铜戈。玉石所制的戈没有使用痕迹,应该为祭祀用器。此器援较细长,与三星堆出土的长援玉戈相似,体现了南方的特征。(说明牌文)</p> <p class="ql-block">(1)《有领玉璧》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金沙遗址出土大量有领玉璧,其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玉璧形制相同,与这件玉璧同一坑内出土有金面具,人形青铜器;其应为祭祀用品。(说明牌文)</p><p class="ql-block">(2)《玉镯》.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玉璋》《玉钺》《玉锛》《玉凿》.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1—3)《小玉璋》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金沙遗址出土大量小玉璋,常常与玉镯、绿松石珠、金饰等堆积在祭祀坑内。这种小玉璋多为余料制作,可能是用于装饰。</p> <p class="ql-block">1、《石虎》(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金沙遗址共出土8件石虎。均为卧姿,直颈昂首,头及颈较身大,口大张, 管钻而成,眼睛、耳、须均为阴刻,口、眼睛、耳、须上均涂有朱砂。虎臀部有一圆形小孔,推测用来插虎尾。</p><p class="ql-block">(2)《石跪人像》(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金沙遗址共出土石跪人像10 件。均为跪坐人像。头顶发式中分,四角高翘,脑后有辫发两束。发束并为一股,直垂于后背的双手之间。裸体,赤足,双膝屈跪,双手被绳索反缚。(说明牌文)</p> <p class="ql-block">《石璧》.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p><p class="ql-block"> 玉石器是金沙遗址出土器物中的大类。目前该遗址内已经出土了3000 余件玉器,1600 余件石器。其巨大的体量、丰富的种类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再次彰显了古蜀玉石器制作业的发达与昌盛。就其与三星堆关系而言,这些玉器无论在形制上还是材质上,都属于同源同类。(说明牌文字)</p> <p class="ql-block">《石蛇》.(晚商至西周) 。</p><p class="ql-block">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蛇首三角形,头微昂,圆眼向上,黑眼眶,眼珠涂朱,黑色瞳孔,眼珠与瞳孔间为白色。扁嘴大张,蛇芯上卷,眼后与颈间朱绘一道弧线。(说明牌文字)</p> <p class="ql-block">《石鳖》.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身体呈圆形,体肥硕,三角形头部前伸,四肢短小后缩,腹部扁平。全身打磨,造型稚朴简洁,形像逼真生动。具有较为强烈的写实色彩。这件器物应当是祭祀活动的重要物品,是龟灵崇拜的表现形式。(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鱼形金箔饰》.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金沙遗址所出的金器,以平直的带饰和圆形、蛙形、鱼形等平面器居多,这些金箔的形制决定了粘贴是最适当的形式,所以有些研究文章推测部分金箔饰应当是粘贴在漆器上的装饰,希望将来能得到科学鉴定的证明(说明牌上文)</p> <p class="ql-block">《金喇叭形器》.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金喇叭形器不见于三星堆遗址,是金沙遗址新出现的器物。喇叭形器不平整,但弧面也比较平展,附于它器仍欠牢固,很可能均采用了贴金工艺,使用有加固的粘接材料。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两地出土了很多相似的器形,比如金面具、鱼纹带饰、鱼形饰等。在用途方面,这些应该都是用于祭祀时和其他器物一起搭配使用,不能单独成器。两者也有不同,即在数量上,三星堆出土金器数量明显多于金沙祭祀区。在尺寸上,三星堆金器的尺寸远大于金沙祭祀区金器。而金沙祭祀区还出土了一些三星堆不曾有过的器物,如喇叭形器、四鸟绕日饰、蛙形饰等。可以看到金沙遗址的金器在三星堆遗址的基础上继承而又有所发展。(说明牌文字)</p> <p class="ql-block">《金鸟首鱼纹带》.晚商至西周。三星堆遗址出土,三星堆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带纹饰图案</p> <p class="ql-block">《铜方孔形器》.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蛇纹圆角梯形金箔》.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金三角形器》.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外形大致呈圆角三角形,中部为镂空三角形,一端有长方形柄部,边缘内卷,素面。整体系锤揲成形,应垫有模具。目前国内尚未发现过类似的器物。</p> <p class="ql-block">《铜立人像》.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复制品)</p><p class="ql-block"> 由上下相连的立人和插件两部分组成。立人身着短袍,头戴一道环形帽圈 ,13 道弧形芒状饰,沿着帽环周缘呈反时针旋转,脑后三股发辫,垂至后背中部时有一宽带将三股合为一束。脸瘦,眉弓突起,椭圆形眼,颧骨高凸,直鼻方颐,两侧的耳垂有穿孔。腰间系带,正面腰带上斜插一物。左臂屈肘于胸前,右臂上举至颈下,双手腕上各有一箍形突起。(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金面具》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复制品)</p><p class="ql-block"> 金沙祭祀区出土的这件金面面具与三星堆金面具同属一类器物,差别只是在大小尺寸上。比较而言,金沙与三星堆在金器方面有相同也有不同。在数量上,三星堆出土金器数量明显多于金沙祭祀区。在尺寸上,三星堆金器的尺寸远大于金沙祭祀区金器。(说明牌文)</p> <p class="ql-block">四川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同属一个文化链条序列。三星堆文化与同时期其它文化的同与不同。</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1)《陶盉》商中期,三星堆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2)《白陶盉》夏,二里头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单翼铜铃》商。三星堆出土。与偃师二里头出土的单翼素面铜铃类似。纹饰则如山东,河南,陕西关中出土的阔腔青铜饶璧上纹饰。</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p> <p class="ql-block">《铜罍》商,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青铜尊》商。岳阳费家河出土。</p> <p class="ql-block">《铜尊》(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尊均为高领大口,口径略大于肩径,折肩,圈足较高,为殷墟二期前后青铜尊的特征。纹饰以雷纹衬地,兽面纹有连体和分解兽面纹,身多曲折,多扉棱装饰,也是殷墟二期前后青铜器的纹饰特征。(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铜兽面》商。1986.三星堆遗址2号坑出土,三星堆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高发冠青铜人头像》(商) 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仅存头部,整体器形不明。国字脸,粗眉,三角斜眼,高鼻,大口,方颌,长方耳,耳垂处有小圆孔,头后有“U”形轮廓,故其发式为“立发”。头戴高冠,冠梁较宽,绕头一圈,前额两侧向外伸出,呈“几”字形,冠身较高且向后下方弯折,表面有多道沟垄,与后世的“纶巾”较相似。颌下接一长柱,似表现人头像的颈部,末端呈尖锥状,原应套接其他器物,头后往下斜伸出一圆柱与头像相连。此高冠人像与石家河文化中的高冠人像高度类似。(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铜跪坐人像》商。2021.三星堆八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立人》(复制品)原物1986年三星堆遗址1号坑出土,三星堆博物馆藏。(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神秘的《青铜大立人》,网上有人这样说:文物档案</p><p class="ql-block"> 文物名称:青铜立人像</p><p class="ql-block"> 馆藏地点:三星堆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所属时期:商朝</p><p class="ql-block"> 出土时间:1986年</p><p class="ql-block"> 出土地点: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p><p class="ql-block"> 藏品分类:青铜器</p><p class="ql-block">文物鉴赏;青铜立人像高172厘米、通高260.8厘米,重约180公斤,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的青铜器。雕像系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p><p class="ql-block">人像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制作之精美细腻,迄今为止,在夏商周考古史上绝无仅有。其双手手型环握中空,两臂略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p><p class="ql-block">人像整体形象典重庄严,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具有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有一种难以揣摩的静穆感和神秘感。(百度百科载文)</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 围绕三星堆遗址所开展的发掘、研究与保护、传承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成功案例。其问题意识、价值导向、叙事方式等无不具有中国考古学之特点。</p><p class="ql-block"> 就三星堆文化本身,及其后续的金沙文化而言,能深深打动我们的,除看得见的美、震撼和神秘之外,还有“人”一一就是他们于其时代所常见的青铜、金器、玉器、陶器等材料、工艺中,对自我的充分表达。这种表达,既有时代文化的共性,更有区域文化的个性,融汇与创新并行不悖。这也正是中华文明能呈广大而久远之气象的原因所在。(展厅结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