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杜甫草堂</b></p><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杜甫草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2001年底,博物馆在铺设地下管道时,分别在正门西侧和工部祠东北面发现了唐代灰坑和唐代生活遗址。</p> <p class="ql-block"> 此处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唐代器物及一通唐代塔铭。这一发现,印证了杜诗对浣花溪一带自然风貌、生活情景以及草堂方位的描写;为有关杜甫草堂历史沿革提供了实物和文字佐证,结束了诗圣故居陈列展示从文献到文献,而无出土唐代文物的状况,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为研究成都地区唐代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素材,填补了成都地区唐代大型民居遗址考古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喜雨亭</b></p><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里的喜雨亭是一座位于成都杜甫草堂内的亭子,它的名字来源于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座亭子是为了纪念杜甫和他的诗歌而建,也是游客们在杜甫草堂内休息和欣赏风景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大廨</b></p><p class="ql-block"> 大廨是中轴线上第二重建筑,“廨”是官署的意思,指古代官员的办公室。宽敞的“大廨”当然不是杜甫的大办公室,这座建筑在清代嘉庆年间修缮时被命名为“大廨”,是源自封建社会“官本位”的思想。官本位是“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当年主持祠堂修缮的官员们意图通过这间“大办公室”的体量“大”,来体现后人对杜甫极高诗歌成就和理想抱负的充分肯定,表达后世对伟大诗人杜甫极大的尊崇。</p><p class="ql-block"> 公元712年,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从小生活在“奉儒守官”的仕宦家庭,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影响,虽然一生胸怀大志,却仕途坎坷未得重用,漂泊一生,于公元770年病逝于湖南湘江的一条小船之上。这尊杜甫铜像以杜甫晚年“漂泊湖湘,居于扁舟”为蓝本,塑造了杜甫跪坐船头、抚卷沉思的形象,刻画出杜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窘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大雅堂</b></p><p class="ql-block"> 大雅堂位于草堂南门中轴线上第三重建筑,原是草堂寺大雄宝殿,2002年为纪念杜甫诞辰1290周年改建为诗歌文化陈列厅。室内主要陈列一面巨型磨漆壁画和十二尊诗人塑像。这幅大型磨漆壁画运用彩釉镶嵌磨漆技法,颜料全部采用天然矿物及其它自然材质,使作品既保持了古朴凝重的风格,又显现出瑰丽斑斓的色彩,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大雅堂以杜甫为核心贯穿起中国诗歌发展线索,体现了我国从先秦以来代代相传的优秀诗歌创作传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b></p><p class="ql-block"> 这句诗表达的是对唐代文学巨匠杜甫的崇敬和赞誉。</p><p class="ql-block"> 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居住近四年,期间创作了240余首诗歌。这句诗中的“草堂”指的是成都的杜甫草堂,这是杜甫的故居,草堂不仅是杜甫生活过的地方,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基地,因此被后人视为宝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朱德将军在1957年参观杜甫草堂后,题写了一副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用以表达他对杜甫的敬仰之情。这副对联不仅是对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赞誉,也是对杜甫文学遗产及其对后世影响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工部祠</b></p><p class="ql-block"> 工部祠是草堂中轴线上最后一重建筑。匾额上的“工部祠”三个字,是由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所题。“工部”为古代三省六部制中六部之一,掌管营造工程之事。杜甫在成都的时候,曾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一职,所以后世多以“杜工部”尊称杜甫,因此纪念他的祠堂也称“工部祠”。</p> <p class="ql-block"> 工部祠正中的杜甫塑像,体态丰腴,神采飞扬。两侧分别塑有陆游和黄庭坚配祀。</p> <p class="ql-block"> 人们之所以在工部祠内将黄庭坚和陆游二人配祀杜甫,其原因有三:一是:三人“心迹相同”,即忠君爱国的思想感情一脉相承。</p> <p class="ql-block"> 二是:黄、陆二人在诗歌创作上都十分推崇杜甫,学杜成就卓著,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领袖,陆游则是“剑南诗派”的开创者。</p> <p class="ql-block"> 三是:他们“去蜀而不忘蜀”,都曾寓居蜀中,不仅在蜀中留下了许多描写蜀地风物的名篇佳句,即使他们离开蜀地后,也对蜀地的生活经历难以忘怀,写下了不少充满深情回忆的诗篇。楹柱上由晚清学者钱保塘撰写的“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便是对这三贤共聚一堂最好的总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览亭</b></p><p class="ql-block"> “一览亭”,位于梅园西北侧,通高23.1米,是一座民国时期四层砖亭。因杜甫《望岳》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得名,凭栏南望,整个梅园景色,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如今是草堂中一处胜景。</p> <p class="ql-block"> 成都人喝茶的劲儿,可以在各大公园的茶馆略见一斑。老成都人喜欢泡鹤鸣,吃茶摆龙门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简介</b></p><p class="ql-block"> 成都武侯祠,肇始于公元222年刘备惠陵的修建。经历朝历代发展,今天的成都武侯祠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英雄的君臣合祀祠庙。</p> <p class="ql-block"> 由三国历史文物区、西区和锦里民俗区三大部分组成。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牌“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逆流而上的时代。日月旋转的宏图野望,沧海横流的英雄豪情,那么多闪烁着智慧与生命之美的个体,在星汉灿烂之下,播扬激荡昭彰的人生理想,逐鹿中原,酝酿着权利分合的秩序重构。</p> <p class="ql-block"> 在这段洪波涌动的历史河流中,刘备与诸葛亮二人相逢于乱世,风云际会,托付以家国远志。君明臣良,厚相结纳,忠信节义,一时无双,于临危之际信义相托,于险阻之中肝胆相照。</p> <p class="ql-block"> 浮光掠影间麈尾轻扬,揽江山,听风雨,他们共叙经纬,他们挥剑指北,他们山水跋涉,他们长揖作别。明月昭昭,君臣义,长风起兮,鱼水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汉昭烈庙</b></p><p class="ql-block"> 汉昭烈庙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的庙宇。</p><p class="ql-block"> 汉昭烈庙,也被称为刘备殿,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这座庙宇是为了纪念蜀汉皇帝刘备而建立的,其正式名称反映了刘备的谥号“昭烈皇帝”。庙宇的建筑风格和内部陈列展示了刘备及其家族的历史,以及他在蜀汉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尽管庙宇的大门上挂着“汉昭烈庙”的匾额,但当地百姓习惯将其称为武侯祠,这是因为诸葛亮的声望非常高,以至于民间普遍将这里称为武侯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有汉家云”</p><p class="ql-block"> 这个月洞门上面五个字,“中有汉家云”,意思是,这里升腾着蜀汉真龙天子的云气。月洞门周围,郁郁葱葱,林荫茂密。以云喻龙,指示游人由此通往刘备墓。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这个门洞,可以通往刘备墓前的寝殿,云在这里象征着龙,暗喻着皇家的尊严和神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听鹂苑</b></p><p class="ql-block"> 听鹂苑这个景点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一部分,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了解三国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三国时期的文物和历史遗迹,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历史沉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除了历史文化,听鹂苑还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苑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环境幽雅,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休息、拍照,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是一个集景点公园、风景名胜、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武侯祠内最唯美的风景 红墙夹道竹影婆娑如同时空隧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花径</b></p><p class="ql-block"> 花径是成都杜甫草堂内的一处著名景点,它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当年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他在诗中曾写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清末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字于此,数度毁损又几经修复。1958年毛主席视察草堂时,曾对着这两个字久久凝视,作为草堂标志之一,来往游人多在这里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锦里</b></p><p class="ql-block"> 中国最美丽的街道之一,拥有古典建筑、民居和人居环境的奇妙组合,是蜀汉三国历史的遗存,与武侯祠有机融合。锦里拥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锦里的特色</b></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川西古风街区、酒楼、水乡小镇、景致古朴的宫观、戏台、假山瀑布、小桥流水参天,大树下的庭院、树林掩映的河边茶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锦里的历史积淀</b></p><p class="ql-block"> 这里含有厚重的历史积淀、蜀汉三国历史的遗存,锦里与武侯祠有机融合,从侧门便可进入武侯祠、刘备墓和南郊公园,每年举行的大庙会更使这里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蜀汉蜀锦的繁荣</b></p><p class="ql-block"> 蜀汉三国蜀锦远销东吴和魏国贸易收入为蜀汉北伐提供军费。蜀汉灭亡时国库曾有锦绮、彩绢各20万匹,锦绮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奢侈品,如此大的库显示了蜀汉丝织业的发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锦里的美食</b></p><p class="ql-block"> 你可以品尝川菜美食和各种小吃,也可在酒楼欣赏川戏变脸,坐在唐宋诗人品酒会友的地方沉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锦里的水路交通</b></p><p class="ql-block"> 当时农家普遍种植桑蚕,宰相诸葛亮家也种有800株桑树。锦里位于成都的水路交通要道锦江河畔,河面宽阔,可以通行10多吨的客货船。锦里一里外的万里桥是成都主要的水码头,从这里可以沿锦江和岷江经落山、宜宾进入长江航道,过重庆经三峡到达华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杜甫与锦里</b></p><p class="ql-block"> 杜甫旅居成都,居锦里西侧2公里外的浣花溪畔。浣花溪与锦江相连,川西高原河流与长江下游的船只一直停泊到了浣花溪杜甫家门前,杜甫因此写下了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锦里的商业繁荣</b></p><p class="ql-block"> 锦里这段河面风景旖旎,酒楼、茶肆、乐坊、丝绸商店和旅馆云集,是旅客和百姓购物、餐饮和娱乐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张籍说万里桥边多酒家,河中的鲜鱼和荔枝美味异常。忧国忧民的杜甫多次路过锦里,感叹锦城使丝管日纷纷,此曲只会天上有锦里的繁荣和万千妩媚都写在了前蜀宰相韦庄的笔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90年代锦里重建</b></p><p class="ql-block"> 90年代在柏树林和墙外通向锦江河岸的小巷重建了锦里。如今的锦里小巷曲折,店铺、茶楼和酒家飘逸着三国或西蜀民俗文化之风。拜武侯、泡锦里已经成为旅游成都和体验三国文化的一项重要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金沙遗址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金沙遗址出土了数以吨计的象牙和众多的野猪犬齿、鹿角、麂骨、犀牛骨、马骨等动物遗骸以及大量的乌木及植物遗存。这些资料证明,3000年前的成都平原呈现出一派森林密布,河渠纵横,动物繁多的景象。在这个绿色天地之中,古蜀先民与大自然亲密拥抱、和谐相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金沙遗址博物馆遗址馆</b></p><p class="ql-block"> 这座宏伟的大跨度钢结构建筑,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遗迹馆”,它所展示的是金沙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掘现场之一“祭祀区”。</p><p class="ql-block"> 公元2001年2月8日,金沙考古在这里拉开了序幕,金沙王国尘封已久的大门被悄然打开。“祭祀区”是古蜀时期一处专用的滨河祭祀场所,分布面积约15000平方米,年代约当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约公元前1200年~前650年)。现已发现60余处祭祀遗存,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以及数以吨计的象牙和众多的野猪獠牙、鹿角等。</p><p class="ql-block"> 目前,这里的考古发掘工作尚未结束,黄土中仍掩埋着许多珍奇之物,金沙可望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 该遗迹发现时已遭破坏,原形状不详,出土文物共计33件,包括石器18件、象牙器10件、兽骨1件、木条3件、陶器1件。其中以石跪坐人像、石虎、石蛇、石璧等最为重要。出土时,跪坐石人像与石虎并置一处,虎口正对人胸,这种摆放形式可能具有特殊的宗教涵义。</p><p class="ql-block">时 代:商代晚期(公元前1200年前后)</p><p class="ql-block">展出位置:陈列馆第三展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解读金沙</b></p><p class="ql-block"> 当古蜀国又一个王朝的背影呈现在金沙这片古老的土地,人们再次聆听到了蜀人深沉而自信的文化呼吸。面对金沙璀璨的文明形态,人们在惊喜之余也产生了不少疑问:她何以如此辉煌? 源自何方?流向哪里?这其间还有多少秘密尚待人们去探寻?</p> <p class="ql-block"> 堆积情况:平面形状大致呈长条状,面积300平方米。出土文物计有象牙1根、野猪獠牙上干枚、鹿角上千根、美石100余件、玉器43件、铜器14件以及一些陶器。从出土器物分析,埋藏品应属有意挑选,特别是数量巨大的野猪獠牙和鹿角,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一处宗教祭祀遗迹。</p><p class="ql-block">时 代:春秋早期(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p><p class="ql-block">展出位置:原地保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太阳神鸟</b></p><p class="ql-block"> 太阳神鸟金饰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这件商周时期的金器于2001年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现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这种设计不仅展现了古蜀人对太阳和鸟的崇拜,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自由美好的寓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太阳神鸟金饰的整体为圆形薄片,外径12.53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仅为0.02厘米,含金量高达94.2%。它的图案设计分为内外两层,内层等距分布有12条顺时针旋转的齿状光芒,象征太阳;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这些鸟首足相接,呈逆时针方向围成圆形。</p> <p class="ql-block"> 太阳神鸟金饰的工艺精湛,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内外两层的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韵律和动感。这件金饰不仅是古蜀人丰富的艺术创造力与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它的出土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蜀文化的宝贵信息,还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生命运动的歌颂。</p> <p class="ql-block"> 此外,太阳神鸟金饰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寓意了古蜀时期有关日、月、鸟等古老的宗教崇拜,还反映了古蜀时期先进的历法等科学知识。外层的四只飞鸟及神话传说中的逆日金乌,一方面是三星堆文化中鸟图腾崇拜的延续,另一方面也与《山海经》等文献中记载的寺鸟等神话传说以及太阳神鸟的崇拜有关。内层的12道漩涡状光芒和四只飞鸟的设计,既像一根根象牙,也像一轮轮弯月,表示一年12个月份和四季更替,生动再现了远古人类“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p> <p class="ql-block"> 太阳神鸟金饰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上,它还被绣在蜀绣上随“神舟六号”一起遨游太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象征。此外,它还成为了成都市的城市形象标识核心图案,以及成都大运会会徽的主体图案,展现了其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金面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面具是</span>古蜀文明的重要文物之一,其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制作工艺都极为特殊。</p><p class="ql-block"> 2007年2月,在金沙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这件金面具。当时,这件金面具被揉成皱巴巴的一团,无法立即辨识出其原始形状。经过仔细剥离泥土和初步延展处理,考古学家揭示出其真实的面貌,这是一件形体较大、保存完整的金面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造型与特征:金面具的造型面部呈方形,额齐平,长刀形眉凸起,大立眼,三角形鼻高挺,长方形耳,耳垂穿孔,显得十分威严。其宽19.5厘米、高11厘米,厚0.04厘米,重46克,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同时期形体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金面具。</p> <p class="ql-block"> 文化与象征意义:金沙遗址的祭祀区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米,是古蜀王国专用的滨河祭祀场所。金面具很可能是在这里举行的神秘宗教祭祀活动中使用的,象征着使用者的崇高地位。黄金作为一种稀少且耀眼的金属,常被用来彰显地位和权力。金沙大金面具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面具在造型上极为相似,显示了两者之间的文化渊源和承袭关系。</p> <p class="ql-block"> 制作工艺:金面具的制作工艺复杂,含金量超过80%。它先用自然砂金加工、热锻成型,再整体锤揲成形。这些工艺反映了当时高超的金属加工技术。</p> <p class="ql-block"> 对比与差异: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面具与三星堆遗址的金面具在造型和大小上存在显著差异。金沙大金面具显得较为写实,而三星堆的金面具则显得更为夸张和具有装饰性。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时期或不同社会阶层对审美和宗教表达的不同需求。</p> <p class="ql-block"> 平面呈长方形,发现时部分遭破坏。坑内器物分层摆放,上层堆积象牙,最长者近1.6米,从断面观察,象牙多达8层,放置极有规律。下层放置大量玉器、铜器和金器等。一号坑是金沙遗址祭祀区目前为止发现的形状最规整、埋藏文物最集中的祭祀遗存。因保护象牙的需要,现已采取回填措施。</p><p class="ql-block"> 时 代: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100至公元前 850年)</p><p class="ql-block"> 展出位置:原地保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金冠带</b></p><p class="ql-block"> 金沙金冠带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属于商周时期的金器。这件金冠带呈圆环形,直径上大下小,直径范围为19.6至19.9厘米,宽度为2.68至2.8厘米,厚度仅为0.02厘米,全重44克。它现在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是该馆的重要馆藏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金冠带的纹饰由四组相同的图案构成,每组图案包括一个人头像、一支箭、一只鸟和一条鱼。这些纹饰线条流畅,生动清晰,展现了人与鸟作为表现主体,鱼作为被射杀的对象。关于这些图案的寓意。</p><p class="ql-block"> 有四种推测:</p><p class="ql-block"> 1)反映了古蜀人对祖先和鸟的崇拜</p><p class="ql-block"> 2)鱼与鸟同样重要,可能是崇鸟和崇鱼的氏族的图腾。</p><p class="ql-block"> 3)与古史传说中的第三代蜀王“鱼凫。”有关。</p><p class="ql-block"> 4)鱼和鸟是敌对关系,图案反映了两个王朝之间的战争历史。</p> <p class="ql-block"> 金冠带的制作工艺与其他古蜀国金器相同,都是通过锤打成型。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表面刻有四组相同的图案,每组图案均由人头、箭簇、飞鸟、游鱼组成,整个图案表现出一副人用箭射鱼,箭经过鸟的侧面,箭头深插于鱼头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星堆文化</b></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遗址位于广汉市城西鸭子河畔,距离金沙约40公里,遗址分布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闻名天下的古蜀王都,堪称古代中国长江上游及西南地区的文明高地。从考古材料看,金沙与三星堆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金沙兴盛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此时恰与三星堆的衰落时间相接,可以说金沙直接秉承了三星堆文化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九天开出一成都 先秦时期的成都</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西蜀称天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喧然名都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隋唐五代宋元时期的成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丹楼生晚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明清时期的成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庄园生产</b></p><p class="ql-block"> 曾家包生产、生活画像石位于曾家包东汉画像砖石墓的墓室后壁,图像再现了东汉庄园经济的繁荣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乌木林简介</b></p><p class="ql-block"><b> </b>乌木,又称“阴沉木”、“碳化木”。许多树木因各种原因埋沉于古河床之后,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碳化过程而形成。并不是所有的古木都能成为乌木,一般带有香味和杀菌特征的树种才能形成乌木,如楠木、红椿木、香樟树等。</p> <p class="ql-block"> 乌木主要出土于四川盆地,是四川一大珍贵资源。经碳十四测定,乌木的年代大约在距今三千多年至一万多年之间。金沙遗址祭祀区所在地原称“乌木沱”,意为出土乌木的地方,在祭祀区东部就出土了大量的乌木。由六十多根乌木组成的乌木林展现了四川古代植被繁茂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反映了四川古代气候的变迁历程。乌木因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其形千奇百怪,具有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的特质,是制作艺术品的理想之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金沙制玉工艺</b></p><p class="ql-block"> 制作玉器要经过采料、选料、开料、切割、钻孔、刻纹、镂空、掏雕、打磨、抛光等多项工序,往往需要经年累月才能完工。</p><p class="ql-block"> 一大块一大块的摆设全是玉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成都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成都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全国广泛影响力的城市博物馆,也是西南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博物馆,同时也是四川首家、成都唯一的国字号博物馆。博物馆的藏品总数近20万件,形成了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民国时期较为完整的藏品序列,涵盖了青铜器、金银器、画像砖、石刻、陶瓷、书画、家具、皮影等多种文物类别。</p> <p class="ql-block"> 成都博物馆的展陈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常设展览和临展特展。其常设展览如“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浓缩了成都4500年的城市文明史,展示了成都平原的史前史、古代篇、近世篇和民俗篇等。此外,博物馆还设有“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这是成博首个自然类基本陈列展览,在全球化的视野中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方形的金制粉盒盖上整齐点缀钻石小花蕊,内部藏有打火机。1933年,查尔斯·雅宝改良20年代备受青睐的化妆盒,设计出一款被命名为“百宝匣”的新作品。它们可放入手袋或单独携带,内设多隔层且常采用可拆式设计作为胸针佩戴,供优雅女性收纳各种必不可少的随身小物,如化妆镜、唇膏、粉盒、烟嘴、打火机以及小巧的隐秘式腕表等,充分展现携带者高贵、精致、条分缕析的独特魅力,百宝匣一经推出,便在时尚界风靡一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烛台</b></p><p class="ql-block"> 烛台体型较大,底坐由兽爪,树叶和古典图案构成,三面分别用英语和苏格兰语刻同样一段铭文。支柱状似一棵棕榈树,三位身穿苏格兰传统服装的高地人立于柱旁,三只苏格兰猎鹿犬伏于他们脚下,猎犬中间刻一枚家族徽章,棕榈树支柱的中心部分覆盖着莨苕叶,向上延伸支撑着10个灯座,每个灯坐下也装饰莨苕叶。</p><p class="ql-block"> 铭文内容译为:“致最尊敬的亨特利侯爵,戈登男爵...….阿伯丁都的中尉见证他们的真诚和尊重……”。可见该烛台是亨特利侯爵乔治·戈登(1770-1836年)的新婚礼物。</p> <p class="ql-block"> 成都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成都历史文化的殿堂,也是市民和游客了解成都、感受天府文化的重要窗口。它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多样的展览形式,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成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此外,成都博物馆还承担着文化教育的重要职能,通过举办各种教育活动和文化活动,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和学习机会。</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我们观赏成都博物馆的时间太仓促了,事先没做好攻略,不知道此馆傍晚6点闭馆,很多馆还未及踏足就被宣告要闭馆了。不过16-20世纪典藏珍品艺术展风华万象馆我们已捷足先登、先睹为快,也不无遗憾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皇城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 皇城清真寺位于成都天府广场成都博物馆一侧。我们从成都博物馆出来就顺便拐到该寺,了解了该寺的文化,体验了此处的异域风情。该清真寺是西南地区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始建于16世纪,并在1858年进行了维修。皇城清真寺不仅是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清真寺,而且因其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小河街2号,紧邻成都博物馆,而备受关注。这里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了解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成都的街景也如此美丽</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沿街随拍</b></p> <p class="ql-block"> 重庆的魔幻山城让我们流连忘返。洪崖洞的璀璨灯火,解放碑的庄严矗立,都成为了珍贵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成都的悠闲与文化底蕴,也深深吸引着我们。武侯祠里感受历史的厚重,锦里古街体验传统的韵味,更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带来无尽欢乐。</p> <p class="ql-block"> 在春末夏初的美好时光里,我们重庆、成都近十天的精彩之旅告一段落。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旅程圆满结束于五一这天,成功避开了黄金周的人潮拥挤,带着满满的美好回忆踏上归程。</p><p class="ql-block"> 3500/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