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29日,余骑电动车到钟祥,上午游元佑宫,下午游显陵。显陵又称明显陵,位于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城东北7.5公里的纯德山,显陵占地面积达183.15公顷,其中陵寝部分占地52公顷。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祜杬(明睿宗兴献王)、母亲慈孝献皇后(章圣皇太后)的合葬陵寝。显陵由兴献王墓改造而来,历时47年建成,是中国中南地区唯一的明代帝陵和最大的明代单体帝王陵。1988年1月13日,显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显陵的最南端偏东是敕谕碑亭,敕谕碑坐南朝北,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敕谕碑明确记载显陵围陵田地二千七百四十七亩三分二毫,管理显陵内外官员旗校礼舍人等一千五百二十一名。敕谕碑亭西北是外明塘,天光云影,徘徊其间,风光很是秀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p> <p class="ql-block"> 外明塘北端东是新红门,新红门,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显陵的第一座门,具有加强陵园的防护功能,使陵区戒备森严。新红门没有建在中轴线上,它偏离中轴线,东靠纯德山,西临外明塘,两侧与外罗城墙相连。这主要还是出于风水的原因,嘉靖帝回钟祥时带了一位风水先生,叫廖文政,他察看显陵地脉之后说:显陵中轴偏向了西南,要是略偏东南,最好。最终嘉靖皇帝听取了廖文政的建议,加建了新红门及外罗城,延伸了龙形神道,将新红门以龙尾的形式摆向了东方,使整个龙形神道更像一条活龙,一条游动的龙。新红门外两侧立有两座下马碑,下马碑是昔日皇家设立的谕令碑,是一种显示封建等级礼仪的标志,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以示对皇权的恭敬。</p> <p class="ql-block"> 沿龙鳞神道往里走,是旧红门,旧红门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是陵寝的第二重门户,也是陵寝正红门。新、旧两重红门的建制为明代帝陵中所独有。过旧红门不久,是九曲御河,九曲御河全长2000米,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流,为陵区主要排水系统,其设计非常巧妙,弯曲的河流以神路为中轴,左右贯穿五座石拱桥至外明塘。将陵区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使景观与建筑巧妙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 沿神道往前走,是睿功圣德碑亭,睿功圣德碑亭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亦称御碑楼,是供奉“御制睿功圣德碑”的专用建筑,碑亭平面布局为方形,重檐歇山式建筑,四面各开券门,正中立龙首龟趺睿功圣德碑,碑文为嘉靖皇帝朱厚熜亲自撰写,记载着其父一生的文治武功、德行操守等,用以昭示后人。</p> <p class="ql-block"> 睿功圣德碑亭后63米处,是御桥。过御桥,便是陵区最主要的墓饰建筑,迎面为通高12米的汉白玉望柱,下为方形须弥座,柱身为六棱形,二层束腰云盘托着圆柱形有云龙纹浮雕望柱头。望柱后神道左右两侧是石像生,石像生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是帝王陵墓前礼仪性建筑和皇权仪卫的缩影,具有守护、辟邪、吉祥和象征的功能。显陵石像生共12队,依次排列为:狮子1对,獬豸1对,骆驼1对,大象1对,麒麟2对,马2对,武将2对,文臣2对,均用整块巨石雕成,为国内少见的大型石雕群。</p> <p class="ql-block"> 石像生后是棂星门,棂星门亦称龙凤门,由三门六柱四壁组成。每根柱子的顶端都蹲踞着一只朝天犼,左右装饰云板,额枋上有火焰宝珠,故俗称“火焰牌坊”。古人曾说过:“圣殿之有灵星门,盖尊圣门如天门也。”因此,在陵寝中棂星门就是天门,它寓意帝王的灵魂过了此门便上天堂,因为皇帝是真龙天子,是上天的儿子,死后灵魂必须回到天上去。当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过棂星门,龙形神道为之一变,它一反中轴对称和通直的原则,随地形变化而弯曲。此处的1368米长的龙形神道,看着,看着,就像要游起来,飞起来!</p> <p class="ql-block"> 龙形神道的尽头,是最后一道御桥,过御桥后,就到了内明塘。内明塘建于嘉靖六年(1527年),直径33米,呈正圆形。显陵修建内明塘,其一,有调节地下玄宫水位的作用;其二,明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内明塘也具有消防功能;其三,内明塘为正圆形且位于祾恩门前广场正中,还具有龙珠的寓意,如果说龙形神道是一条旱龙,那么九曲御河就是一条水龙,两条龙交汇于此,便构成了双龙戏珠的格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内明塘北是琉璃影壁,这是装饰衬托祾恩门的。进祾恩门后就是祾恩殿,祾恩殿是供养神牌和举行祭祀的场所。据介绍,殿内梁、枋、柱、檩、鎏金斗拱均为金丝楠木雕凿而成,惜其毁于明末战火。祾恩殿遗址上的一个又一个的硕大的础石仿佛诉说着昔日的繁华和无奈。</p> <p class="ql-block"> 棂恩殿后就是方城明楼,方城明楼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重檐正中悬挂“显陵”碑匾。明楼是陵区供奉“圣号碑”的标志性建筑。圣号碑碑身楷书“恭睿献皇帝之陵”,为嘉靖皇帝亲笔所书。</p> <p class="ql-block"> 与方城明楼连在一起的是双茔城,方城明楼实则就是双茔城的城楼,双茔城有前、后两座宝城组成。前宝城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19年),是墓主朱祐杬病逝时按藩王规制所建,成椭圆形,东西宽112米,南北长125米。后宝城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嘉靖皇帝南巡钟祥时,钦定为其父母按帝陵规制建造的合葬墓,呈正圆形,直径110米,两座宝城间以瑶台相连呈哑铃状,形成在中国历代帝陵中绝无仅有“一陵两冢”的特殊格局。</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4日于西山林语丽景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