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记雅

左公柳

<p class="ql-block">文院记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很难寻觅到这么一个幽静雅致的所在。人到了这里,仿佛忘记了千里风尘仆仆的疲劳,也忽略了近在咫尺仅仅一步之遥的繁华和喧嚣,这里,距离中国的心脏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才二十公里余,到了这里,就把身和心,完全彻底地安放到此处了。</p><p class="ql-block"> 大兴黄村,在北京不算太驰名,但是拐来倒去的换车,不能不让人记住这个地名。</p><p class="ql-block"> 文院,就坐落在黄村一隅,如果不是走进这个这儿,你根本不会发现文院的无以伦比的美丽和娴静幽雅来。</p><p class="ql-block"> 大约是十三年以前,我来过这里,也是一周时间的学习,当时也算意气奋发,不甘寂寞吧,到了这里竟然觉得委屈了自己,本来应该身处闹市,怎么偏居僻壤了,可是十三年过去,环境还是原来的环境,楼房还是原来的楼房,位置还是原来的黄村,交通还是以前同样的换乘,可是人的心,以及心里的感受,却完全不是那时候的心境和体验了,以至从早上到晚上,从报到的周日到现在,每天都是仔细观察,点滴回味,觉得这里是京都难以再寻得到的桃花源了。</p><p class="ql-block"> 文院院子并不大,楼房也不高,布局稀疏、错落有致的几栋红色楼房完全掩映在高大的绿树浓阴中。</p><p class="ql-block"> 红色是主基调,教学楼,一二三四号宿舍楼,报告厅,色彩都是暗红色,庄重,内敛,又带着活泼和艳丽。大门进来的主楼教学楼也是五楼为主体,最中间带了个帽子,其他楼房都是四层,餐厅、报告厅都是一层,使人一眼就能看到天空,望到远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小巧的楼房之间距离比较疏朗。以教学楼和一号楼为纵轴,将院落分为两个区域。东边是树林,西边是水系。这是文院的主体构成,也是园林的大体框架。在四周,分布着条块结合,包括全域的映衬式绿化,构成了文院的园林总貌。</p><p class="ql-block"> 最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乔木,撑起了文院的绿化骨干。白杨树,银杏,法桐,泡桐,槐树,高可数十米,超过楼房十几米,树叶阔大,发育繁茂,树冠延伸,密不透风。雪松冠盖更大,撑开的伞面足有一间大教室,给地面上的各种植物和散步的人们带上了遮阳帽,就像武侠小说中的金钟罩。</p><p class="ql-block"> 在高耸入云的乔木和地表植物中间的是中型乔木和灌木类花木。核桃、柿子、红叶碧桃已经挂果,在枝头摇曳;樱花、日本晚樱、红叶李、丁香相比春天的灿烂怒放已过,余下的是安静的成长,清香的缓缓释放;紫薇、棠棣、木槿在这个季节全是花园中的稀罕了,教学楼右侧的几株紫薇,花团锦簇,颜色粉红,棠棣开着黄色的花朵,木槿开着紫色的花,她们虽然是夏天的佼佼者,也保持了低调,在分外引人注目的同时,也甘做大树的陪衬者;龙爪槐、垂柳、竹子、红叶李、榆叶梅、紫玉兰,不与开花结果的同行邀宠,静立路旁,默默地填补着中间的空隙。有谁能说只有绿叶才能衬托花朵,而花朵不能衬托那高大的绿树?</p><p class="ql-block"> 文院的地表也被绿色包裹了一遍,毛茸茸的草坪带着脆嫩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奕奕闪亮。这时候,麻雀,喜鹊闪亮登场,她们在树上呆久了也会烦,在空中飞久了也会累,于是落在草坪上,跳跃着蹦跶。喜鹊走路是蹦跳着的,这和人们悠闲的散步不同,四平八稳,不慌不忙,节奏匀称,喜鹊走起路来就像小孩童戏耍和年轻漂亮少女掩饰不住心情喜悦的跳跃,双脚并立,同时起跳,像弹力十足的皮球,蹦起来,向前跳,那种欢快和喜乐,一定能感染到目不转睛细细欣赏她走姿的有心人。</p><p class="ql-block"> 每天清晨四五点,我都会被鸟鸣唤醒。刚开始是七八点被动式的倾听,后来我每天晚上都会开着一扇窗户,拉开一半窗帘,为的是迎接凌晨那清脆的鸟叫。</p><p class="ql-block"> 清晨的鸟叫是多部曲交响乐。先是滴溜滴溜的序曲,接着是嘎嘎嘎的报喜声,不用问人,大家都能分辨出来,这一定是喜鹊的声音,后来是连续的拉长声音,通过枝间的跳跃,我知道这是灰喜鹊的叫声,再就是各种鸟儿的合奏声。我的知识有限,惭愧于分辨不出来以上之外鸟儿的种类和声音特质,但我听出来,文院林间的鸟儿绝不至于以上三四种,她们都是文院的成员,是客人们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文院的水系有两块,喷泉汹涌,荷开池中,一只长颈黑天鹅下凡地上,做了一群黑鸭子的王。黑鸭子不怕人,从跟前走过的时候,她还会摇摆尾巴,向人们示宠,这是我的第一次发现。文院的黑天鹅和黑鸭子也会向人撒娇啊?</p><p class="ql-block"> 林子里和水系边有好几个亭子,四号楼后面还有竹棚、竹几、竹椅、竹凳。随处可以留足,到处可以休憩,不管是浏览手机,还是小坐片刻,都能享受眼观绿荫,耳听鸟叫,也可以冥想,身心俱爽的悠然乐趣之中。</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方人文的圣地。在教学楼左侧的大柳树下,立着一块铜制的牌子,上面刻着北宋文人曾巩的《咏柳》:</p><p class="ql-block"> 乱条犹未变初黄,</p><p class="ql-block"> 倚得东风势便狂。</p><p class="ql-block"> 解把飞花蒙日月,</p><p class="ql-block"> 不知天地有清霜。</p><p class="ql-block"> 在校园西墙一丛迎春花边、高高挺立树叶阔大的梧桐树下,刻着《诗经*卷阿》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凤凰鸣矣,</p><p class="ql-block"> 于彼高冈。</p><p class="ql-block"> 梧桐生矣,</p><p class="ql-block"> 于彼朝阳。</p><p class="ql-block"> 在一号楼前有两棵双双并立的入云白杨树,她们既像携手并肩的弟兄同学战友,还像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恋人夫妻,就在树底下也别具匠心地刻着“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树”的字样,让人浮想联翩,感慨良多,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 最难能可贵的是池塘边的美丽中国展示室,取名为“双柏书屋”,缘由于门前生长着两株相距两米左右的大侧柏树。</p><p class="ql-block"> 西门旁有一中国传统小四合院,是取名“和苑”,正房有画展,人物、花鸟、风景齐全;侧房有咖啡室,夜色迷蒙的晚上我偶尔路过,见几个非洲友人在开心地闲聊;院内有竹子做的凳子茶几,头顶上的核桃树枝叶婆娑,正在微风中轻轻叙谈。和苑,名副其实。</p><p class="ql-block"> 缘景生文,因文生情,缓缓地流连于院中,林下,路边,让人不能不驻足,不能不联想,不能不暗生情愫,融于这天生成趣的环境中。</p><p class="ql-block"> 文院,不大;文院,简约;文院,含蓄;文院,处处绿色,时时温柔,让人的身与心和谐,人与院子和谐,眼前与往昔和谐,还与未来达成了和谐。</p><p class="ql-block"> 院内亭子廊柱有一副篆书对联,禽乐花如雨,鱼游水底天,也许暗含了文院的以小见大,以近致远。</p><p class="ql-block"> 我不由想起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郑燮“”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两句诗来,也不由自主地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p><p class="ql-block"> 文院具有的风格,不正是郑燮和刘禹锡描绘的那种不张扬,不炫耀,只静静开放,默默做事的境界吗?</p><p class="ql-block"> 我查阅了文院的历史,最早创建于1969年,1969年7月开始,文化部机关和所属出版单位和文博单位的人员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向阳湖边“围湖造田”,办“五·七”干校。新建于1979年,文院又叫文干院和中央文干院,以前是文化部党校,专门培训全国文化系统管理人员和理论、音乐、舞蹈、戏剧、创作等各类专业人才,文化部部长黄镇、周巍峙、孙家正,大将徐海东的儿子、文化部副部长孙文伯等都兼任过文干院院长,人才济济,雄才辈出,我怎能不低下头,放慢脚步,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鸟一鱼心存敬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7.4 于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