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自然缘

2024年6月9日,新疆8日游尾声,旅行社给我们订的是下午的航班,上午自由活动。同伴们相约去大巴扎购物,逛一逛新疆最大的贸易市场。北疆乌鲁木齐和南疆库尔勒的大巴扎我都去过,因此心心念念的想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看看。清晨醒来预约上午的参观门票成功,我与同伴们分头活动,独自前往博物馆。 <font _mstmutation="1" _msttexthash="501593365" _msthash="8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新疆文物和标本收藏、保护、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机构。</font><div _msttexthash="436157059" _msthash="85">博物馆于1959年正式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名是老一代革命家朱德委员长题写的。</div><div _msttexthash="2333783842" _msthash="86">1962年迁至现址并对外开放。 2005年新馆建成,建筑面积17288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二层,主体高18.5米,以科研工作和馆藏文物为重点。 2022年5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二期场馆建成投用,新疆博物馆迈入“双馆时代”。</div> 参观博物馆是了解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的重要途径。 了解新疆的过去和现在可以从这里开始。 众多的参观者等待开门入场。 开门时间是每周二至周日10:00至18:00(14:30停止入场)我到博物馆时,上午场次的门票已经预约满员,只有下午场次还可预约。 因此建议想参观博物馆,特别是旅游旺季,要提前1至7天预约,以免耽误参观行程。 一楼1号展厅是国博厅。 2022年8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设立“国博厅”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向新疆输送精品展览的固定场所。 参观时,赶上国家博物馆在此做“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为主题的展出。 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铜镜 圆形,圆钮,柿蒂纹钮座。 柿蒂纹间夹旋读篆书“长宜子孙”四字铭文。 钮座外两周短斜线纹夹一周宽弦纹圈带,其外饰四枚带柿蒂纹座的乳钉和青龙、白虎、山羊、羽人及四只形态各异的禽鸟,并以云纹填饰,最外为一周短斜线纹。 素宽缘。 唐双鸾翔凫纹葵形铜镜,是盛唐时期铜镜的典型代表,是唐镜中最绚丽的镜类之一。 五匹马浮雕镜背,中间一匹马卧伏休息,形成钮扣,这一造型十分罕见。 铭文:月样团团水样请,好将香阁伴闲身; 青鸾不用羞孤影,开匣当如见故人。 铜镜纹饰为高浮雕铸造,布局紧凑,纹饰富丽,为典型的明代大镜式样。 <p class="ql-block">一楼2号展厅的主题是《共有的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陈列展,</p> 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这个展室是重点。 <p class="ql-block">张骞出使西域</p><p class="ql-block">首先从张骞凿空西域讲起。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蒙古),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捕,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趁机逃回汉朝,在外长达12年。归国后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p><p class="ql-block">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举世称道。</p> <p class="ql-block">班超西域戍边</p><p class="ql-block">自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对内平定诸国内乱,对外抵御强敌,人心向附,威信很高。他在西域进行军事活动,主要依靠当地兵力,屯地戍边。为政宽简,吏士团结,人心向附,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不仅维护了东汉边疆地区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属国的联系,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卓越贡献。自汉置西域都护以来,以班超功绩最为卓著。</p> <p class="ql-block">左宗棠与新疆。</p><p class="ql-block">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侵入南疆,1871年,俄国乘机出兵占领新疆军政中心伊犁地区。为收复新疆,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左宗棠根据新疆敌情及地理特点,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在战争中尤其注重解决战争后勤补给问题。左宗棠驻军哈密兴修水利、屯田积谷。四个月时间里,组织军民大力改善天山的运输通道,修筑盘山路,并多方筹集粮秣,发动军民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增粮积谷,减轻内地长途调运粮草的困难。基本上可以解决该部半年军粮所需。抗击俄军时更是“抬棺出战”清军与俄国交战于伊犁,大获全胜。中国收复新疆是一件在亚洲发生过的最值得注意的事件,同时这是一个多世纪以前乾隆出兵这个地区以来,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曾取得的最光辉的成就。 这个成就的取得,是与屯垦戍边的传统和实践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新疆古称西域,自汉朝建立西域都护府以来,历代中央王朝都在这里设官置治,进行有效管辖。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上奏朝廷“设省行,改郡县”,光绪10年(1884年)正式建省,取名“新疆”意为“故土新归”。</p> <p class="ql-block">光绪年间,天津杨柳青人在安文忠的率领下,背井离乡,肩挑小篓,紧跟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沿途贩售军需生活用品。他们攀崇山峻岭、过茫茫草原,抛尸大漠,血染戈壁,前赴后继,展现了一幅“三千货郎赶大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大营客商们形成了新疆规模庞大、富可敌国的天津商帮,把古丝绸之路的东线延伸拓展到了渤海之滨!</p> 刘先俊(1882—1911),湖南宁乡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1911年10月22日抵达迪化(乌鲁木齐),劝说新疆巡抚袁大化拥护共和,策划“迪化起义”。袁大化狂妄叫嚣敢有暴动杀无赦。1911年12月28日,起义骨干人员名单不幸被查获。刘先俊被迫于当夜举义,但仅有巡防营起兵响应。袁大化派兵包围巡防营。1911年12月29日不幸被袁大化逮捕,英勇就义,年仅29岁。 “七七事变”后,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杜重远在新疆英勇就义。 西路军在新疆,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指挥下开始进军西北,主力集结于酒泉、玉门、安西、敦煌一线,威逼新疆。8月,中共中央提出和平解放新疆的主张,并派出人员赴新疆做促进和平解放的工作。9月10日,国民党政府首席代表张治中,受毛泽东委托,致电国民党军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和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敦促起义。陶峙岳、包尔汉接受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9月23日,陶峙岳派代表到兰州,与彭德怀商谈和平解放新疆事宜。同时,陶峙岳和包尔汉共同挫败了新疆国民党军中的少数顽固分子企图破坏和平解放新疆的阴谋。9月25~26日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先后通电,率所部7万余人起义。新疆宣告和平解放。 三个离不开。<div>1990年9月,江泽民提出了“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这个观点高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对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br></div> 2010年5月、2014年5月、2020年9月中央召开了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新疆工作定向领航。 汉、龟五铢钱的故事,讲述了中原金融体系对新疆地区的影响深远。 讲述了西游记的故事 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刻不容缓 <p class="ql-block">二楼3号展厅主题是“瀚海珍衣--新疆古代服饰精品展“。</p> 展示橱窗和挂图 营盘美男服饰<div>“营盘美男”出土时,棺木上覆盖着一条色彩艳丽的狮子纹毯子。当棺材被彻底打开后,棺材内不仅保存着一具完整的男性尸体,其脸上还覆盖着一个金面具,奢华程度简直难以令人想象。在此之后,这具干尸便有了新的称谓——营盘美男,之所以会为其取如此美妙的称呼,正是由于他的衣着实在太过考究。其身上穿着的“罽袍”引起了考古专家们的注意,如此华丽的服饰对新疆服饰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div><div>“营盘美男”也是博物馆干尸类镇馆之宝。<br><div><br></div></div> 服饰彩俑 <div>博物馆排名第四的镇馆之宝</div>彩绘骑马戴帷帽仕女俑,唐代手工泥塑彩绘俑, 1972年出土于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仕女发束高髻,额间花钿,上身穿白色小花纹襦衣,下穿黑色树叶纹图案的绿色长裙,裙上端高及胸部,足穿黑靴,骑在鞍马上,形态典雅,再现大唐贵族妇女的雍容华贵。 服饰彩俑 <p class="ql-block">服饰橱窗展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楼4号展厅没有开放</p> <p class="ql-block">二楼5号展厅主题是“逝者越千年--新疆古代干尸陈列”。干尸系列是新疆博物馆的特色,也是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楼兰美女。博物馆干尸系列之最,十大镇馆之宝之一。</p><p class="ql-block">1980年4月,在楼兰古城遗址北侧,孔雀河下游流入罗布泊处,发现一处距今约3800年的铁板河墓地。其中,有一具古代女性干尸,被誉为“楼兰美女”。经过鉴定,她去世时年龄大约45岁,身高1.55米,体重10.1千克。</p> 根据头骨复原的“楼兰美女”头像,网络传阅。 楼兰美少女干尸 <p class="ql-block">古墓沟幼儿干尸,1979年出土,距今3800年左右,干尸从头到脚用毛毯包裹,仅露出面部。死因就像楼兰古城神奇消失一样是个谜。</p> <p class="ql-block">小河墓地的情景,墓地呈圆形四散排立无数的胡杨木柱,人们称为“太阳墓”。考古发现大一点的墓地有上万棵这样的胡杨木柱,可见当年为了安葬死者,砍伐了大量的树木。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环境,成为怀疑楼兰古城神秘消失的原因之一。</p> 距今约2,800年,1985年出土于且末扎滚鲁克墓葬,科学鉴定为古欧罗巴人种。干尸头发保存良好,呈棕色。眼眉、胡须比较发达。仰身曲肢,双手置于胸前,左手中指套一长牛皮圈。眼睛、鼻梁以及两侧面颊、额侧都有黄色颜料的曲卷纹。身穿深咖啡色并缝有精细红边的长外套,下身穿同色同质长裤,长裤上也缝有红色裤沿,足穿长筒软皮靴、其中一侧长筒靴保存较完整,别一侧基本腐朽,露出里面的红、黄、浅蓝三色相间的彩色毡袜。 <p class="ql-block">阿斯塔那古墓区出土的一具干尸,他是唐朝时期高昌王国的最高军事统领大将军张雄的干尸。考古介绍,张雄原为河南南阳人,因避战乱来到西域高昌回鹘国,因其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成为了高昌国声名显赫的左大将军。然而他却因疾病而死,年仅50岁。1973年,考古专家在发掘他的墓葬时,其头颅被人砍断,是仇家复仇还是盗墓者为夺取颈项上的宝物,至今还是未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二楼6号展厅是主题“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疆革命文物展”展览分为“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部分,共展出105组馆藏革命文物以及图片、历史文献和场景复原等。</p> <p class="ql-block">红军西路军左支队1937年4月到达新疆,在党中央正确指导下,在党代表陈云、滕代远、邓发、陈潭秋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保持了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胜利完成了学习、训练任务,为推动新疆的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贡献,在新疆党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p><p class="ql-block">一是树立了共产党人和红军的良好形象,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培养出一批特种军事技术人才。中国第一批空军飞行员和机械师就在这里成立。三是积极参与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组织新疆各族人民支援抗战。四是为保障国际援华物资交通线畅通,加强中共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作出贡献。五是为巩固边防、发展经济等作出贡献。</p> 王振同志进疆及工作时使用过的吉普车 新疆工业访问团敬献给毛主席的锦旗。 1949年12月5日,毛主席发表署名文章,号召军队明年参加生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石河子建成的第一口水井。 <p class="ql-block">朱德1958年9月12日,为克拉玛依新疆第一口油井题词“为钻井两万口生产石油两千万吨而奋斗”。</p> 生产建设兵团捷报频传,这是向中央向毛主席进献的旌旗及生产成果。 <p class="ql-block">二楼7、8、9展厅主题是“新疆历史文物展”分别讲述了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五代宋金辽时期、清时期文物进行了展示。</p> 据考古发现,新疆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踪迹,距今45000年左右。 苏贝希文化发掘表明。青铜时代到早期铁器时代,这里先民们主要从事游牧,兼营农业。狩猎和采集是生产经济的重要补充,手工业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交换和贸易。 先秦时期手工木器制作,技艺水平较高。 先秦时期手工石器制作。 先秦时期草编手艺 鹿石。指的是经过人工敲凿雕刻加工而成的一种碑状石刻,因雕刻有鹿的图案而得名,分布在亚欧草原一带。鹿石是亚欧草原古代居民的一种文化遗存,发现分布范围相当广阔,数量也不少。 在新疆草原上,不时有一尊石雕人像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这些石人来自何方? 是谁人所为? 是哪个民族或部落的文化遗产?学术界至今还没有彻底揭开这些文化之谜的谜底。这吸引了文化、考古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研究兴趣。 汉朝时期是我国多民族大统一格局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西汉前期我国北部游牧民族匈奴控制西域地区,并不断进犯骚扰中原地区,汉武帝即位后,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合月氏、乌孙共同对付匈奴。公元前60年控制天山北麓的匈奴日逐王降汉,西汉统一西域,并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新疆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p class="ql-block">楼兰是丝绸之路上最著名的古代都邑,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4年,楼兰逐步放弃游牧生活走向城市文明。西晋时期楼兰渐衰,4世纪末楼兰城最终废弃。自此后没有了楼兰古城的记载史料。直到清末年间(19世纪末)郝永刚等人绘制的图中,在罗布泊西岸标明古城遗址,但没有发觉考究。1900年和1901年瑞典人斯文.赫定两次进入罗布泊,发掘带走大量文物,最后研究确定为《史记》《汉书》中记载楼兰国度。楼兰古国神秘消失1500年。</p><p class="ql-block">此后美国、日本、英国等外国学者多次进入这里考察挖掘。1927年、1931年、1934年中国考察团数次参与外国学者组织的发掘考察。1979年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古城发掘研究,出土了女性干尸和幼儿干尸以及一批毛织物、草篓、木雕等,现保存在博物馆内,成为镇馆之宝。1988年楼兰古城遗址被国家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楼兰古国为何神秘消失?有几种说法:一是外族入侵导致楼兰古国灭亡。二是楼兰古国爆发了瘟疫。三是生存环境的恶化。但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解开谜团,消失的1500年历史至今无人能够填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为汉代织锦护臂,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95年10月,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织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通过“五星聚会”研究,科学家们推算出2040年9月9日将会出现罕见的五星聚会天文奇观。人们期待着这一奇迹的验证。</p> <p class="ql-block">克孜尔石窟。</p><p class="ql-block"> 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达格山,石窟始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叶,早于敦煌莫高窟300年,现有编号的洞窟有236个,内存壁画约1万平方米。是洞窟、雕塑、和壁画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成独有的龟兹风格。除了宗教内容以外,还有许多表现耕种、狩猎、商旅来往、音乐舞蹈和民族风貌的画面。</p><p class="ql-block">克孜尔千佛洞背倚明屋达格山,南临渭干河,是中国修建较早、规模较大的可挛石窟寺群,也是反映龟兹古国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与敦煌莫高窟齐名,堪称“中国第二敦煌”,素以优美的壁画著称。</p> <p class="ql-block">彩绘天王踏鬼木俑。</p><p class="ql-block">唐代文物,随葬品,高86厘米,1973年出土于吐鲁番唐代阿斯塔那墓,作为古墓的守护神放置在墓室门外,用来保护墓主人的平平安安。由天王与小牛鬼两部分构成,各色彩绘,斑斓如新。站立的为天王,全身用丰富的色彩绘制,两眼圆睁、神态极其威严,仿佛可以降服一切妖魔鬼怪。下半部分的小牛鬼被天王踩在脚下,呈现出一副囧态。现为新疆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五代宋辽金时期,中国历史发生深刻变迁,西域各绿洲及游牧部落经过重新组合,形成了高昌回鹘王国、喀喇汗王朝、于阗三个西域地方割据政权,都高度认同中原政权,与中原政权保持密切交往和联系。</p> <p class="ql-block">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地区。存在原始宗教、萨满教、袄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道教、佛教等,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一教或两教为主、多教并存是新疆宗教格局的历史特点,交融共存是新疆宗教关系的主流。</p> <p class="ql-block">元朝时期,西域军士设立儒学教育,学习汉语,熟悉中原文化,参加朝廷科举考试。</p> 元明时期,民族频繁迁徙,多种文字语言的使用尤为突出。汉语文是通行于西域各地诸族的官方语言文字。 清朝是我国近代疆域最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确立的时期。 清朝时期用和田玉原料雕刻的玉器 三楼10号展厅主题是“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分为“简帛文书”“纸质文书”“碑刻墓志”“研究保护”四部分。 <p class="ql-block">简帛文书博大精深,帛书展开包罗万象。</p><p class="ql-block">我们面对这些展品自会感到知识浅薄,无从下手,自感羞愧。如果不是专家学者,对竹简帛书上的文字根本看不懂,更不用说通读全文了,大多数参观者,只能是粗略看一眼的“闪客”,这个展厅参观人员很少,只有厚重的文字书卷等待着有缘人。</p> <p class="ql-block">格登山纪功碑</p><p class="ql-block">立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1年)。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城西南60公里的格登山上,北距松拜边防站哨所约100米。</p><p class="ql-block">碑石为青砂石质,通高3.03米,宽0.98米,厚0.27米,分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保存基本完好。碑额两面均刻二龙戏珠图案,正面中部刻竖书“皇清”二字,背面中部刻 “万古”二字。碑身两面竖书阴刻四种文字的碑文,正面为满文和汉文,背面为蒙文和藏文。</p><p class="ql-block">碑文由乾隆皇帝亲撰,记述乾隆二十年(1756年)清军在格登山平定准噶尔部叛众,叛军首领达瓦齐逃窜南疆,终被乌什回部阿奇木堆集斯伯克擒获并押交清廷这一历史事件的经过,赞颂格登山之战中参战勇士的英雄精神。</p> <p class="ql-block">研究保护撰写的专业书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楼11号、12号展室作为文物收藏、保管、研究的储藏室,没有对外开放展示。</p> <p class="ql-block">三楼13号展厅是“故宫厅”,2023年初故宫博物院与新疆博物馆签订战略协议,设置“故宫厅”作为故宫博物院向新疆输送精品展览的固定场所。于2023年7月28日揭牌首展“玉器”展。</p><p class="ql-block">现在是第二次展出,主题是“熠熠瑞彩--故宫博物院藏宫廷珐琅器精品展”,共展出128件精选珐琅器。由于美篇照片限制,仅选少量展品简述。</p> 此炉胎体厚重,造型规整,珐琅颜色纯正,色泽蕴亮,是元代精品。 景泰款掐丝珐琅双龙捧朝天耳兽足炉 乾隆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嵌石多穆壶。<div>  通高53.4厘米,口径10.4厘米,足径14厘米。壶圆筒形状,僧帽口,龙吞式的柄和流,盖顶嵌珊瑚珠为纽。壶在蓝色地上饰多色的缠枝花卉纹,花朵大小有别,排列有序。在錾刻鎏金的口沿、横箍和底座上嵌有多色宝石,整体流光溢彩、富丽堂皇。足上嵌长方形铜鎏金片,上阴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div>    多穆壶是蒙、藏少数民族盛装水或酥油茶的器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风情,清代满族亦以此盛装奶茶。乾隆年间宫廷曾以多种工艺和材质仿而为之,但在装饰上融进了皇家宫廷特点,因此粗犷、柔美兼具,令人赏心悦目。</div></div> 乾隆款掐丝珐琅海水龙纹笔架 金嵌宝石八宝,清乾隆,高49厘米,长15厘米,宽12厘米。<br>  八宝为佛教中的8件法器,按照《国朝宫史·卷十八》“恭进”中的排列,依次为金花、金盖、金螺、金轮、金伞、金肠、金罐、金鱼。每件法器的上部分别用金累丝制成莲花、华盖、法螺、法轮、伞、盘肠、罐、双鱼,其顶部有一火球,两侧有绶带。法器之下为荷花莲子托,托亦为金制,上面嵌有各色宝石,再下为支柱,支柱两侧有珐琅、点翠装饰,支柱之下为圆形金座,錾海水江崖纹,最下为紫檀木座。<br>  此金八宝为宫廷使用的供器,是皇太后做寿时地方官员恭进的寿礼。 掐丝珐琅游龙花卉纹瓜式盖罐。<div>  清末,高27.5厘米,口径4厘米,足径9.3厘米。清宫旧藏。罐长圆瓜式,有浅棱四个,盖为铜鎏金瓜蒂式,足为相围花叶式。罐身在紫红色地上彩绘百花纹,其间有黄、蓝、绿三色游龙穿梭。<div>  罐为一对,此为之一。原藏地点在紫禁城内皇极殿南庑。</div></div> 清乾隆(1736—1795) 画珐琅五供:花觚 2个;蜡台 2个;香炉1个。 五供是祭祀时使用的五件一套供器,用来安放香、灯、花等供品。 乾隆款画珐琅袱系纹盖罐。<div>  清乾隆,口径8.6厘米,底径11.8厘米,高35厘米。<br>  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浅圈足,有盖。袱系纹遮盖器腹的大半部分,红色部分以龟背锦为地,装饰蝴蝶、蝙蝠、桃实等吉祥图案,蓝色部分绘卷草纹。从稍远处观看,似由真实的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开光内绘西番莲。下腹部以黄釉为地,装饰各类缠枝花卉。外底中部蓝圈内有“乾隆年制”双排蓝料楷书款。</div> 雍正款画珐琅黄地勾莲双连盒。 乾隆款画珐琅牡丹纹扇式执壶<div>  通高9cm,口径6.4-5cm,足径6.2-5.1cm。壶铜胎,腹呈扇面形,曲流,螭形柄。通体黄色珐琅地画珐琅纹饰,盖面绘粉红色秋葵纹,钮作花蕾,流、柄饰螭纹,壶身四面绘写生牡丹花。<br>  此壶造型独特,色彩艳丽,黄色地上之各色牡丹尽显宫廷富贵之气。<br></div> 描金画珐琅兽面纹象耳瓶 摄影、编辑:自然缘<div>拍摄地点:新疆博物馆</div><div>拍摄时间:2024年6月9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