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中,主角坎坷的情感经历引发不少网友的共鸣,如何处理婚姻关系,成为许多人讨论的热点话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民政部的有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离婚登记数达259.3万对。据部分媒体报道,“90后”正在成为离婚“主力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有没有必要结婚”,到“爱情还值不值得相信”,再到离婚率逐渐攀升,变化背后折射出这届年轻人与上一代人相比,他们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传统观念中,爱情和婚姻是美好的象征。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变迁和社会观念变化,一些人对于爱情与婚姻,似乎少了几分美好的期许,却平添了几分慌张和烦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届年轻人在婚姻中的“组合方式”,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不少年轻人吐槽,因为没有爱情基础和深入了解,草草地“闪婚”后,有的过着“丧偶式”生活,有的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沦为过日子的“搭子”……久而久之,部分夫妻就渐渐处成了得过且过、貌合神离的“凑合式婚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然而,有人愿意凑合着过,也有一些人抱着“合适就过,不合适就离”的心态,结婚的时候迅速,离婚的时候也干脆,从“闪婚”到“闪离”,宁愿一个人过也不愿留下一地鸡毛。有人说,因为不了解而在一起,因为真正了解了而选择分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还有一些年轻人不愿走寻常路。比如,面对购房、结婚、生子等现实压力,一二线城市的少数年轻人选择了不婚主义。他们在情感生活中更加追求自我,很少在意“世俗的眼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实,相比于过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届年轻人之所以对婚姻越来越“任性”,是因为大家在感情中更加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更加在意自己是否能够获得幸福。就像有网友对《玫瑰的故事》所评论的那样:“成年人的爱情,当发现爱错了人,就应该及时止损。”发现婚姻不如愿时,大家开始变得不愿意凑合,正所谓“结婚是为了幸福,离婚也是,不结婚也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学者认为,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人也在经历一场情感重建、观念重建,年轻人对于爱情逐渐有了新的认知和看法。对于婚姻,越来越多人不愿意凑合着过,这折射出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不可避免地降低了部分年轻人的婚姻依赖性、家庭依赖性。快速的城市化、人口的频繁流动以及新的社群模式、人际关系、情感需求等,都使得传统的家庭模式发生改变。当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原子化”,较高离婚率也就成了社会上较为常见的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时代变了,年轻人的思想观念更独立了。一位离婚诉讼律师认为,上一代人离婚,大多涉及出轨等实质性问题,而这代年轻人离婚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今天的年轻人更看重自我感受和自我实现,加上男女双方各自的思想独立性和经济独立性提升,使得年轻人更倾向于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希望为了凑合而勉强维持一段婚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然,不可否认,一直以来,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普遍存在婚恋观教育缺失的问题,使得一些年轻人要么对婚姻认知模糊,要么在面对问题时缺乏成熟、理性的处理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比如,有人就因为父母“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先成家后立业”的要求,抱着“先结婚后恋爱”的心理结婚;又比如,面对职场压力、生活压力,部分年轻人平衡不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有的忙于工作疏于交流,有的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进家庭,婚姻难免会遭遇危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婚姻不只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打响“爱情保护战”需要多方努力。如何让婚姻多一些“合”,少一些“凑”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教育需要更多“回归”。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过度照顾”,有的家长原先对于婚姻、爱情避而不谈,到了孩子适婚年龄又开始一味催婚、盲目介绍对象,导致有的年轻人丧失领悟爱、判断爱、给予爱的能力。近几年,不少大学开设的“恋爱课”“婚姻课”备受学生欢迎,可见年轻人对“学会爱”有需求、有渴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实际上,如何恋爱、如何经营婚姻,并不能简单地通过校园里的几门课程得到标准化答案,情感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课。父母可以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聊幸福、聊情感,学校也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包容意识、理解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等。在教育过程中不让情感话题缺位,年轻人在适婚年纪才能对婚姻大事作出独立、理性、坚定的选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婚姻需要更多“护卫”。在中国,婚姻自古以来就不是简单的男女双方结合,而涉及到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当今社会出现了少数与传统婚恋不一致的选择,无论是法律还是习俗,都需要根据形势变化而调整完善。比如,如何给予家庭主妇(夫)更多社会支持,如何治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社会风气,如何给予不婚、丁克等群体以相应的保障,等等。相关部门也应主动提供情感辅导、心理疏导、危机处理的服务。不管怎么说,要让每一个“当事人”都能得到保护和尊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真爱需要更多“勉励”。不可否认,网络舆论对婚姻、爱情也有一些失之偏颇的解读。比如,借着情人节、妇女节等节日,对消费主义进行大肆宣扬,让年轻人误把物质作为衡量爱意的标准;有的影视作品热衷于打造“灰姑娘嫁入豪门”之类的戏码,提倡机会主义,让大家误将婚姻当作获取财富和地位的手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真正细水长流的情感不可能靠物质堆砌而成。前几天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李德仁院士获奖后第一时间在人群中寻找夫人。他常说,“我要感谢她”,回顾人生的几个重要节点,都要感谢爱人。这让网友直呼“又相信爱情了”。在笔者看来,树立正确恰当的婚姻观并非易事,需要社会少一点浮躁和焦虑,而多一份耐心和沉淀、多一些正向的引导,帮助年轻人拨开爱情迷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人把婚姻比作创业,需要双方互相理解、合理分工,寻找“创业合伙人”不能马虎,找个共同面对生活挑战、穿越人生风雨的伴侣更不是玩过家家,只有“我懂你的操劳,你懂我的辛苦”,才能实现“合作共赢”。找到能共度一生的伴侣不容易,且行且珍惜。</span></p>